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灌区玉米制种高产高效水肥一体化运筹技术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致禧 肖占文 +2 位作者 程红玉 王治江 付余业 《中国种业》 2022年第6期56-59,共4页
以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单位面积产量7500~8250kg/hm;为目标,依据制种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制种基地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探索出“基肥+水溶肥滴灌追肥”施肥模式及水肥运筹方案,总结出以“有机无机配施,大量... 以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单位面积产量7500~8250kg/hm;为目标,依据制种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制种基地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探索出“基肥+水溶肥滴灌追肥”施肥模式及水肥运筹方案,总结出以“有机无机配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长效肥与速效肥配施”为原则,以“攻秆肥、攻穗肥、攻粒肥”三攻追肥为核心,生长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少量多次、全程化滴灌追肥的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运筹技术模式,为河西灌区玉米制种水肥高效利用提供指导方案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灌区 玉米制种 高产高效 水肥一体化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
作者 程红玉 汤振东 +6 位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拓明鸿 濮超 徐昭 吴尧 马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2-1712,共11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氮,牛粪、羊粪、蚯蚓肥替代20%化肥氮对青贮玉米(Zea mays)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氮,牛粪、羊粪、蚯蚓肥替代20%化肥氮对青贮玉米(Zea mays)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青贮玉米生长,改善果穗经济性状,鲜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7.08%~25.64%和0.09%~32.73%;在相同替代比例(20%)下,牛粪增产效应最大;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效改善了营养品质,以牛粪替代20%化肥氮效果最佳,全株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45.20%和23.08%,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27.97%和34.54%;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加3.41%~18.19%,11.17%~25.59%,11.22%~53.46%和1.83%~26.21%。在本研究条件下以牛粪替代20%化肥氮为青贮玉米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有机肥替代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优良种衣剂筛选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多成 王志松 +1 位作者 王永建 肖占文 《耕作与栽培》 2017年第6期5-7,共3页
为筛选出玉米优良种衣剂应用于生产,选用5个不同配方的种衣剂,采用室内标准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爱丽欧+1.2‰丁硫克百威复配种衣剂包衣对玉米种子萌发和... 为筛选出玉米优良种衣剂应用于生产,选用5个不同配方的种衣剂,采用室内标准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爱丽欧+1.2‰丁硫克百威复配种衣剂包衣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地下害虫和苗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和活力指数最高,分别达99%、98%和476.71,根冠比为0.162,室内和田间主根长、根条数、根重均位居第一,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地下虫害率和苗枯病发病率均为最低,分别低于对照5.6%和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优良种衣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多成 肖占文 +3 位作者 程红玉 裴晖平 王永健 侯梁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目的】研究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密抗倒玉米品种正德3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9.0(T_(1))、10.5(T_(2))、12.0(T_(3))和13.5万株/hm^(2)(T_(4))4个种植密度... 【目的】研究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密抗倒玉米品种正德3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9.0(T_(1))、10.5(T_(2))、12.0(T_(3))和13.5万株/hm^(2)(T_(4))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农艺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叶面积指数(LAI)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但灌浆期和乳熟期LAI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吐丝前随生育期递进逐渐增加,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随灌浆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_(2)处理最大,在吐丝期T_(2)处理Pn达到27.18μmol/(m^(2)·s),显著高于T_(1)、T_(3)和T_(4)处理。随密度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出籽率呈降低趋势,秃尖长呈增加趋势。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T_(2)处理产量最高,达19278.5 kg/hm^(2),较T_(1)、T_(4)极显著增产22.01%和22.85%(P<0.01);根据模拟方程获得最大理论产量19254.5 kg/hm^(2)时的种植密度为11.2万株/hm^(2)。【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河西灌区正德305获取经济产量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为10.5~11.2万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有利于改善植株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河西灌区 密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距配置对河西灌区春玉米高密栽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多成 裴晖平 +3 位作者 肖占文 王永建 王志松 程红玉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6期42-45,共4页
本试验在12万株/hm^(2)高密栽培下,设置50 cm+50 cm(T_(1))、55 cm+55 cm(T_(2))、60 cm+60 cm(T_(3))、65 cm+65 cm(T_(4))4种等行距配置和60 cm+40 cm(T_(5))、70 cm+40 cm(T_(6))、80 cm+40 cm(T_(7))、90 cm+40 cm(T8)4种宽窄行配... 本试验在12万株/hm^(2)高密栽培下,设置50 cm+50 cm(T_(1))、55 cm+55 cm(T_(2))、60 cm+60 cm(T_(3))、65 cm+65 cm(T_(4))4种等行距配置和60 cm+40 cm(T_(5))、70 cm+40 cm(T_(6))、80 cm+40 cm(T_(7))、90 cm+40 cm(T8)4种宽窄行配置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正德305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等行距配置处理随着行距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千粒重和出籽率呈降低趋势,穗长、穗粒数呈增加趋势。4种宽窄行配置处理随着宽行距的增大,株高、穗位高、穗长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出籽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各处理之间茎粗、穗长和穗粗变化不显著。各行距配置的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一致,产量依次是T_(6)>T_(7)>T_(2)>T_(3)>T_(4)>T_(5)>T_(1)>T8。其中T_(6)宽窄行种植模式产量最高,为17358.3 kg/hm^(2),较等行距模式T_(1)、T_(2)、T_(3)、T_(4)分别增产17.56%、9.72%、10.60%和12.88%。可见,河西灌区正德305高密栽培下采用T_(6)宽窄行配置比较合理,有利于改善玉米植株农艺性状,从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行距配置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玉米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红玉 王俊科 +3 位作者 肖占文 肖让 赵芸晨 陈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为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缓解作用,以"正泰101"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30~1.20 mg/L的ALA对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0.30~1.20 mg/L的ALA有利于缓解NaCl胁... 为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缓解作用,以"正泰101"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30~1.20 mg/L的ALA对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0.30~1.20 mg/L的ALA有利于缓解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ALA浓度为0.60 mg/L效果最佳,其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分别较100 mmol/L的NaCl处理(A1)提高31.8%和25.1%。外源ALA有助于提高NaCl胁迫玉米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本研究初步得出一定浓度的ALA有助于缓解了NaCl对玉米幼苗的胁迫效应,以0.60 mg/L浓度施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ALA) 玉米幼苗 盐胁迫 缓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玉米制种连作田地膜残留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红玉 师伟杰 +4 位作者 肖占文 张学晶 赵芸晨 马银山 肖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6,共8页
【目的】研究张掖市玉米制种田地膜残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采集不同连作年限(1、5、10、15、20a)玉米制种田残留地膜和土壤样品,测定其单位面积残膜数量、质量、残膜面积变化和分布特征,以及残膜... 【目的】研究张掖市玉米制种田地膜残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采集不同连作年限(1、5、10、15、20a)玉米制种田残留地膜和土壤样品,测定其单位面积残膜数量、质量、残膜面积变化和分布特征,以及残膜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覆膜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膜数量与质量呈增加趋势,每年分别以136.79×10^(4)片/hm^(2)和13.416kg/hm^(2)的速度增加,主要分布在0~20cm耕作层。随着覆膜连作时间的延长,残膜有向深层土壤迁移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残膜主要以面积为0~5cm^(2)和5~25cm^(2)的碎片为主,连续覆膜5~20a面积<25cm^(2)地膜碎片占总地膜残留量的51.79%~98.21%。随着残膜累积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降低趋势。【结论】张掖市玉米制种田连续覆膜5a以上,田间地膜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应加强残膜回收、生物降解膜替代等措施,以缓解该区域制种玉米产业发展中残膜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制种 地膜残留 分布特征 土壤物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德丰717甘肃省生态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有富 关天霞 +1 位作者 张爱萍 郭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25-29,34,共6页
以沈单16为对照,按随机区组设计,于2013—2016年统计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德丰717在4个水地组试验点、5个旱地组试验点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穗部性状以及丰产性。结果表明,德丰717生育期与沈单16相当;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抗病性综... 以沈单16为对照,按随机区组设计,于2013—2016年统计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德丰717在4个水地组试验点、5个旱地组试验点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穗部性状以及丰产性。结果表明,德丰717生育期与沈单16相当;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抗病性综合特性良好;穗部性状具备高产的群体优势特征;丰产性优于对照。品种效应、地点效应和年份效应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德丰717增产稳定,不受环境和种植年份影响,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丰717 生态适应性 玉米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下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菌肥对玉米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肖占文 赵致禧 +4 位作者 赵芸晨 程红玉 马银山 濮超 付余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8-54,共7页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8年的玉米制种田,以100%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P_(2)O_(5)150.0 kg/hm~2、K_(2)O 120....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8年的玉米制种田,以100%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P_(2)O_(5)150.0 kg/hm~2、K_(2)O 120.0 kg/hm~2)+有机肥15000.0 kg/hm~2为基础,设置对照CK(70%化肥+有机肥)、T1(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T2(70%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T3(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共4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群变化和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长期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不同。T1、T2、T3较CK处理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影响不明显,T2和T3处理与CK比较,土壤容重和pH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供碳量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真菌显著减少,而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增加。T1、T2、T3与CK处理比较,对玉米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其中T2和T3处理的茎粗显著增加13.28%和17.84%;穗粒数显著增加13.32%和17.22%;千粒重显著增加3.53%和4.07%;产量显著增加9.91%和11.45%。本试验条件下T3处理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生态修复和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制种连作田 化肥减量 生物菌肥 土壤调理剂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残留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红玉 肖占文 +3 位作者 赵芸晨 肖让 关晓鹏 吴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9期108-109,共2页
以春玉米“正泰10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地膜残留量对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的增加玉米出苗率呈下降趋势,5-20 a地膜残留量下出苗率下降1.0%~7.6%。残膜对玉米生长发育阻碍状况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5 a、1... 以春玉米“正泰10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地膜残留量对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的增加玉米出苗率呈下降趋势,5-20 a地膜残留量下出苗率下降1.0%~7.6%。残膜对玉米生长发育阻碍状况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5 a、10 a、15 a、20 a地膜残留量下,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7.17%、11.22%、14.83%和2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地膜残留 生长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