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甘文秀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和规划,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水稻产业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政策的有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底气,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应用为产业创...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和规划,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水稻产业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政策的有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底气,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应用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则为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水稻产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支柱,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水稻产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贡献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千云 蔺海鲲 吴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8,共10页
河西走廊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河西走廊的历史是一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往史、一部经济商贸的发展史、一部区域共治的交融史、一部民族文化的交流史。河西走廊其独特的... 河西走廊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河西走廊的历史是一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往史、一部经济商贸的发展史、一部区域共治的交融史、一部民族文化的交流史。河西走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奠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基于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理特征,深入挖掘河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探析河西走廊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深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历程。新时代,研究河西走廊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中突破时空限制的族际互动、多向度融合的中华民族深度一体化,对于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融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盗墓者的行规引发的伦理学思考——由河西汉唐砖室墓看盗墓遗风
3
作者 蔺海鲲 岳丽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在甘肃省武威市城北的雷台汉墓出土,这一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东汉河西葬俗的递嬗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然而,猖獗的盗墓活动,不仅破坏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习俗,也致使考古工作者无法全面准确的记录、绘...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在甘肃省武威市城北的雷台汉墓出土,这一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东汉河西葬俗的递嬗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然而,猖獗的盗墓活动,不仅破坏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习俗,也致使考古工作者无法全面准确的记录、绘图、分析、断代等工作,最终导致获取的历史信息残缺。此外,在陕西唐永泰公主墓的天井处发现的一付直立人骨架,据文管员判断可能为盗墓者死在天井之中,这引发了笔者对于盗墓者行为及其行规的深省,并将河西地区的汉唐砖室墓与伦理学结合来做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盗墓 砖室墓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价值探析、典型模式及推进方略 被引量:6
4
作者 甘文秀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共4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农业是统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效途径。通过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分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农业是统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效途径。通过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总结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方略:完善顶层设计,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价值意蕴 典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蔺海鲲 哈建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2,共9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与西方所追求的构建全球化的世界正义秩序有一定相通之处,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举措在人类文明互鉴共融的思想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与西方所追求的构建全球化的世界正义秩序有一定相通之处,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举措在人类文明互鉴共融的思想逻辑中更具现实性和超越性,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程中解决困境的智慧主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内生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强化的多元文化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人类社会实现文明共鉴、和谐共荣的核心理念,体现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文明交融互动的深刻文明发展机制。多元文化共生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在人类深度交流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渐进而又深远的发展前景,并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元文化共生 文明互鉴 包容发展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