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美食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
作者 白丽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51,共1页
西北地区作为中国广袤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成为连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纽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北美食之旅》一书,通过丰富的文字描述、精美的图片展示以及详细的地图指引,不仅让读者... 西北地区作为中国广袤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成为连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纽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北美食之旅》一书,通过丰富的文字描述、精美的图片展示以及详细的地图指引,不仅让读者领略了西北美食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揭示了美食背后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和历史传承。(1)西北美食文化的地域特色及与旅游融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化出版社 文化纽带 美食文化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师在线反思:基于博客群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琦 宁建花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文章以外语教师博客群中参与反思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其在线反思的内容、水平及对用博客反思的认识。研究发现,教师反思主题丰富,以教学方法和策略内容居多;反思水平随主题变化而不同,以描述性书写和描述性反思为主... 文章以外语教师博客群中参与反思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其在线反思的内容、水平及对用博客反思的认识。研究发现,教师反思主题丰富,以教学方法和策略内容居多;反思水平随主题变化而不同,以描述性书写和描述性反思为主;教师对博客反思持肯定认识。但整体反思水平较低,教学理论薄弱,缺乏积极反馈,互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师 在线反思 博客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然”与“果真”的用法考察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本文通过对"果然"和"果真"的用法进行考察研究及对比分析后发现,在词性上"果真"既可用作副词又可用作连词,"果然"主要用作副词;用作副词时,"果然"只表示事实与人的预期或所料相符或... 本文通过对"果然"和"果真"的用法进行考察研究及对比分析后发现,在词性上"果真"既可用作副词又可用作连词,"果然"主要用作副词;用作副词时,"果然"只表示事实与人的预期或所料相符或相同,而"果真"除此还可表示肯定客观事实的真实性;两个词表示相同意义时,"果真"的强调意味更重。句法上"果然"可用于句首而且时常停顿,也可用于谓语前,有时还可单用成句,"果真"则多用于谓语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然 果真 用法考察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声协同互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网络即时评论话语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建新 王雅琪 李平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49,共7页
本研究以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网络即时评论为语料,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即时评论话语的特征。研究发现:突发事件网络即时评论话语以解决问题的建设性评论为主导方向。公众借助新闻发布会的直播平台,以非互动的形式来表述情感体验和涉己事实... 本研究以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网络即时评论为语料,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即时评论话语的特征。研究发现:突发事件网络即时评论话语以解决问题的建设性评论为主导方向。公众借助新闻发布会的直播平台,以非互动的形式来表述情感体验和涉己事实;以互动的形式向官方及他人发出提问、回应和建议等。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网络即时评论话语体现了公众在媒介平台支持下以多维、多声协同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话语实践,其话语特点受到突发事件语境和网络直播平台媒介的影响。研究从具体语境和媒介出发,研究网络即时评论话语,关注语境和媒介对评论话语的影响,梳理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网络即时评论话语的特征,对网络评论话语研究进行了细化。研究结果对理解语境、媒介和话语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了解突发事件语境下公众媒介化的交流行为具有启示意义,进而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社会治理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新闻发布会 网络即时评论 话语特征 新冠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语”到“西学”--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宁建花 方超群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5,共7页
京师同文馆从创办之初便遭遇招生难、师资匮乏等困境,在试图将"西学"课程引入的过程中又遭遇中西文化冲突的正面交锋。"由洋文及诸学"的课程改革使京师同文馆从面临停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京师同文馆从创办之初便遭遇招生难、师资匮乏等困境,在试图将"西学"课程引入的过程中又遭遇中西文化冲突的正面交锋。"由洋文及诸学"的课程改革使京师同文馆从面临停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难除学生修业年限过长、"西学"课程难落实、管理混乱等积弊,所遭遇的课程改革困境背后始终是中西文化认同及冲突问题。考察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遭遇的困境,分析其根本原因,为审视与把握当代外语课程改革提供历史参照与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同文馆 课程改革 困境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易经》的语言特色及其英译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3,共7页
易学的研究涉及哲学、历史、佛学、宗教、文化、医学、科技等众多的学科,然而,将易学与文学以及翻译联系起来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易经》具有言、象、意三个方面的内涵:它的卦爻辞充满着韵律美,它的选词用句精练含蓄内涵丰富,它的义... 易学的研究涉及哲学、历史、佛学、宗教、文化、医学、科技等众多的学科,然而,将易学与文学以及翻译联系起来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易经》具有言、象、意三个方面的内涵:它的卦爻辞充满着韵律美,它的选词用句精练含蓄内涵丰富,它的义理阐释形象生动,其寓言故事栩栩如生,令人百读不厌、受益匪浅。本文尝试从文学及其文学翻译的角度对《易经》进行解读与研究,探究更加符合《易经》原文的英语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卦爻辞 措辞 比喻象征 英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优秀教师的多模态话语特征——以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宁建花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3期62-77,共16页
为了调查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优秀教师课堂的多模态话语特征,选取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决赛中两位选手的教学视频做为语料,整合了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并利用视频分析软件ELAN5.1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两位教师所选择的模态类... 为了调查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优秀教师课堂的多模态话语特征,选取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决赛中两位选手的教学视频做为语料,整合了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并利用视频分析软件ELAN5.1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两位教师所选择的模态类型基本一致,教师都注重非语言模态的选择调用;在不同教学阶段,模态复杂程度不同,模态选择和教学重点及任务复杂度有关,在课文理解阶段模态复杂程度最高,其次是组织活动阶段;大赛教师善于选择伴语言模态,如字体、声调等,和非语言模态,如目光、手势、表情,协同语言模态。研究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非语言模态,遵循模态选择原则,注重模态间的协同作用,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大赛 优秀教师 多模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学校英语听力交际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龙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79,共3页
根据中英合作教育科研项目提供的交际教学理念,通过听力教学的实践,提出在交际教学法的移植和应用中应当坚持以下教学原则:准备性原则;强化性原则;理解性原则;准确性原则;融合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英语 听力 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重温: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永峰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美国学者Frederick J.Newmeyer曾经指出,在现代语言研究的历史中,是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布拉格语言学派开启了语言功能主义研究的先河.本文追溯布拉格学派的历史轨迹,对于国内介绍布拉格学派成就的零散局面进行一番梳理,通过调查研究展... 美国学者Frederick J.Newmeyer曾经指出,在现代语言研究的历史中,是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布拉格语言学派开启了语言功能主义研究的先河.本文追溯布拉格学派的历史轨迹,对于国内介绍布拉格学派成就的零散局面进行一番梳理,通过调查研究展示其被学术界遗忘的成就,澄清一些对于布拉格学派的历史"误读",剖析布拉格学派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失语之原因,用新历史主义之观点重新解读布拉格学派,探讨重温布拉格学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语言学派 功能主义 新历史主义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教学设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评《英语教学设计》
10
作者 张青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33,共1页
在追求高效高质的现代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学需要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规划,以更好地调动英语教学中的各项要素和各种资源,并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文化涵养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鲁子问、康淑敏主编的《英语教学设计... 在追求高效高质的现代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学需要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规划,以更好地调动英语教学中的各项要素和各种资源,并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文化涵养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鲁子问、康淑敏主编的《英语教学设计》是现代英语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系统化论述专著,全书共八个章节,分别论述了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模式内容、教学要素、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媒体运用以及教学设计的评价和总结。全书在肯定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基础上,科学地阐释了教学设计该如何更好地应用到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去。一、教学设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在英语的专业教学中,英语教学的各种资源、要素和新观念都需要进行深度的理解,并与教学实践形成有机的整合,从而发挥出最大化的教学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设计 英语专业教学 应用 现代英语教育 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实践 教学需要 文化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重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11
作者 刘晓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0,共3页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在叙事艺术上具有记忆重现的心理特征,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并且将富有象征性的细节描写融于生动的叙事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作者在...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在叙事艺术上具有记忆重现的心理特征,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并且将富有象征性的细节描写融于生动的叙事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的求异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心理叙事 现实与超现实 象征性细节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显与消解——《好人难寻》中“母性声音”的意义解读
12
作者 董家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Z期35-36,共2页
惯于在作品中刻画母亲形象是弗兰纳里·奥康纳宗教救赎主题小说的一大特征,其著名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的两代母亲形象便是一例。本文运用巴赫金交往理论中的声音概念,分析了主人公老祖母的多语之声和年轻母亲的寡言之声,揭示... 惯于在作品中刻画母亲形象是弗兰纳里·奥康纳宗教救赎主题小说的一大特征,其著名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的两代母亲形象便是一例。本文运用巴赫金交往理论中的声音概念,分析了主人公老祖母的多语之声和年轻母亲的寡言之声,揭示了奥康纳小说中的"母性"声音的命运意象特征,从而深化对奥康纳小说中的"母性"声音的内涵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纳里·奥康纳 凸显与消解 母性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解读《麦琪的礼物》
13
作者 马玉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Z期44-45,共2页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纳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欧·亨利用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方法将故事情节巧妙地铺设开,作品的语言诙谐幽默,通过简短的故事表达了深刻的主旨。本文从功能语言...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纳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欧·亨利用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方法将故事情节巧妙地铺设开,作品的语言诙谐幽默,通过简短的故事表达了深刻的主旨。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麦琪的礼物》进行解读,旨在加强对这部小说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琪的礼物》 功能语言学 爱情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走出非洲》看后殖民时代非洲宗教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走出非洲》是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作者以一个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走进了1914年到1931年间的非洲大陆,观察和描绘了自己身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和同情。本文分析了小说中... 《走出非洲》是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作者以一个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走进了1914年到1931年间的非洲大陆,观察和描绘了自己身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和同情。本文分析了小说中各种土著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认为非洲的传统宗教由于西方宗教的强行侵入已逐渐边缘化,非洲的各种宗教呈现出相互交流融合的趋势,后殖民主义特征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非洲》 非洲宗教 后殖民 交融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