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CX3CL1/CX3CR1信号轴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1
作者 丁艳琴 冯鹏 +8 位作者 王明露 王宇彤 孙可馨 魏星 田永衍 汤兴萍 李萍 逯若兰 李玲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5-1833,共9页
目的 探究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抽动障碍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石菖蒲挥发油高、中、... 目的 探究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抽动障碍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石菖蒲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造模完成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每周采用刻板行为与运动行为评分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给药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神经元形态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纹状体TGF-β、IL-10、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CX3CL1、CX3CR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检测纹状体M1、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CD86、CD206及突触功能蛋白SYN、PSD-95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挥发油各剂量组大鼠抽动样行为改善,运动行为和刻板行为评分均降低(P<0.01);神经元尼氏小体损伤减轻;血清及纹状体TGF-β、IL-10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纹状体CX3CL1、CX3CR1蛋白表达降低(P<0.01),PSD95、SYN表达升高(P<0.05,P<0.01),CD86/Iba1荧光强度减弱(P<0.01),CD206/Iba1荧光强度增强(P<0.01)。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可能通过抑制CX3CL1/CX3CR1信号轴,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改善脑内神经炎症,达到抗抽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挥发油 抽动障碍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突触蛋白 CX3CL1/CX3CR1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动态评估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军雄 许小敏 +2 位作者 刘雨娟 马丽 汪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90-259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Thl型细胞因子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来评价慢性束缚(S)联合番泻叶(F)灌胃法复制的D-IBS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及D-IBS"肝郁脾虚证"模... 目的:通过检测Thl型细胞因子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来评价慢性束缚(S)联合番泻叶(F)灌胃法复制的D-IBS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及D-IBS"肝郁脾虚证"模型Ⅰ(造模7 d)组、Ⅱ(造模14d)组、Ⅲ(造模21 d)组。除空白组灌服等体积的纯净水外,其余各模型组采用S+F复制D-IBS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大鼠,分别于造模第7、14、2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1L-12、1L-10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IBS肝郁脾虚证模模型Ⅰ、Ⅱ、Ⅲ组Th1促炎因子IL-1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Ⅰ、Ⅱ、Ⅲ组Th2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S+F灌胃法复建的D-IBS"肝郁脾虚证"模型可能存在Th1/Th2平衡漂移,是一种较好的研究中医药治疗D-IBS疗效机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肝郁脾虚证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 MAPK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的变化及其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军雄 汪斌 +3 位作者 马丽 康万荣 许小敏 徐生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9-715,共7页
目的探讨p38 MAPK信号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D-IBS模型Ⅰ(造模7 d)组、Ⅱ(造模14 d)、III(造模21 d)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法... 目的探讨p38 MAPK信号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D-IBS模型Ⅰ(造模7 d)组、Ⅱ(造模14 d)、III(造模21 d)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建模,空白对照组灌服同等体积的纯净水。D-IBS大鼠分别于建模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剖杀,空白对照组于第21天剖杀。心脏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剖取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法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38 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和结肠p38 MAPK蛋白表达阳性率增高(P<0.05,P<0.01),且p38 MAPK的表达与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复建的D-IBS大鼠模型,可能存在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可上调p38 MAPK的表达,促进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诱发肠黏膜低度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p38 MAPK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