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圩还湖工程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1
作者 魏进 于竞然 +2 位作者 孙凡 逄勇 李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4,89,共7页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东风和偏北风风速3 m/s情况下,湖泊平均水位将下降0.36 m,4个监测点位的平均流速将提高12%;在偏北风5 m/s情况下,圩区附近水龄将缩短55%;COD、氨氮、总氮、总磷水质改善率平均可达3.3%、3.1%、2.3%、2.2%,实施退圩还湖工程将对骆马湖水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圩还湖 水环境模型 水动力 水龄 水质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的靖江河道多码头开发段溢油事故综合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宇 马明睿 +3 位作者 钟毅 韦婉霞 李丹萍 孙嘉慧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拟了长江靖江开发段6个码头溢油事故下油膜漂移路径,提出了溢油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多码头溢油事故的污染风险指数分布及其对保护区的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码头位置和周围流场影响油膜的漂移路...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拟了长江靖江开发段6个码头溢油事故下油膜漂移路径,提出了溢油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多码头溢油事故的污染风险指数分布及其对保护区的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码头位置和周围流场影响油膜的漂移路径;急流区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峰值迁移速度快,影响距离长,而缓流区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聚集程度高,影响时间长;多码头溢油事故产生的污染风险主要分布在各油膜路径的叠加区域,在开发段中部至下游末端形成强等级污染风险带,综合污染风险指数约为1.6;风险带主要影响W1保护区,应在高风险区域提前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码头 溢油事故 漂移扩散 EFDC模型 污染风险评估 靖江开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中新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去除技术研究
3
作者 陆卞和 王沛芳 +4 位作者 钱进 朱宁远 汪宜敏 甄若希 周钢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4,共11页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农药、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微塑料、全氟化合物等典型新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生态环境风险和主要去除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灌排水条件变化对新污染物输移的影响效应;提...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农药、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微塑料、全氟化合物等典型新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生态环境风险和主要去除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灌排水条件变化对新污染物输移的影响效应;提出未来应加强农田生态系统中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的观测,精准把握典型新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含量水平,特别是在作物不同生长期及随农田灌排水系统输移转化和生物累积效应;进一步理解其在水-土-作物系统的富集转化过程与生态风险,建立结合农田沟渠灌排工程的新污染物去除的适用性方法技术体系,为我国农田新污染物防控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农田生态系统 迁移转化 生态效应 灌排系统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善水质的浅水湖泊引调水模式的评价指标 被引量:25
4
作者 华祖林 顾莉 +1 位作者 薛欢 刘晓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3-629,共7页
以浅水湖泊引清调水的目的为基础,结合生态水力学要求,兼考虑经济性因子,尝试性地建立了浅水湖泊调水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湖泊水质改善效果指标、水力条件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以玄武湖调水模式为例,采用二维水质水量模型对玄... 以浅水湖泊引清调水的目的为基础,结合生态水力学要求,兼考虑经济性因子,尝试性地建立了浅水湖泊调水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湖泊水质改善效果指标、水力条件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以玄武湖调水模式为例,采用二维水质水量模型对玄武湖不同的引水规模、引水方式、引水口和出水口流量分配的引调水方案进行模拟计算,统计出各个评价指标的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出相对最优的引调水方案.该评价方法可推广到其它类似的浅水湖泊引清调水模式的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调水 评价指标 水量水质模拟 综合评价 玄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动力作用下水-土界面底泥起悬驱动力野外观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一平 王建威 +4 位作者 姜龙 唐春燕 杜薇 罗潋葱 戴淑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1,共9页
动力扰动引起的水-土界面沉积物悬浮是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控制的难点,本文基于声学高频流速仪、浊度仪、气象、波浪等观测仪器获取的高时空分辨时间序列参量,以太湖为例对动力扰动下的底泥起悬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小于3 m/s时,水... 动力扰动引起的水-土界面沉积物悬浮是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控制的难点,本文基于声学高频流速仪、浊度仪、气象、波浪等观测仪器获取的高时空分辨时间序列参量,以太湖为例对动力扰动下的底泥起悬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小于3 m/s时,水-土界面处平均悬浮物浓度为59 mg/L,波流综合切应力小于0.015 N/m^2,底泥未起悬或在底床附近极小范围内发生起悬;风速在3~6 m/s时,水-土界面处平均悬浮物浓度为103 mg/L,波浪产生的底切应力大部分情况远大于湖流产生的切应力,波流综合切应力处于0.015~0.25 N/m^2范围内,底泥中等规模起悬;风速大于6 m/s时,水-土界面处平均悬浮物浓度为174 mg/L,波浪产生的底切应力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波流综合切应力大于0.25 N/m^2,底泥大规模起悬.梅梁湾底泥起悬的临界切应力在0.015 N/m^2左右,临界风速大约为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界面 底泥起悬 切应力 太湖 悬浮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模型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一平 唐春燕 +1 位作者 余钟波 Acharya Kumud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1-277,共7页
选取国内外常用的水动力学模型(EFDC)和典型的浅水湖泊(太湖),采用拉丁超立方取样(LHS),研究湖泊水动力模块中常用的5个重要参数(风拖曳系数、床面粗糙高度、涡粘性系数、紊流扩散系数以及风遮挡系数)对湖体水位和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取国内外常用的水动力学模型(EFDC)和典型的浅水湖泊(太湖),采用拉丁超立方取样(LHS),研究湖泊水动力模块中常用的5个重要参数(风拖曳系数、床面粗糙高度、涡粘性系数、紊流扩散系数以及风遮挡系数)对湖体水位和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大型浅水湖泊,湖泊岸线形状和湖底地形、湖泊周围地形、湖泊水面风场对模拟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在湖湾区和周边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风场参数对水动力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率最大。在垂向上,表层流速受到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大,底层次之,中层最小。床面粗糙高度对水动力模拟结果不确定性贡献率较风场参数要小,水体涡粘滞系数和扩散系数影响则更小。故在选择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模型参数时,要充分考虑湖泊岸线和周围地形,着重率定风场参数以及床面粗糙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超立方取样 不确定性 敏感性 EFDC模型 大型浅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对改善浅水型湖泊水体的置换率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华祖林 顾莉 刘晓东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1期9-13,17,共6页
以郑州龙湖为研究对象,采用任意无结构网格拟合多连通水域,贴合不规则湖岸边界与湖内岛屿的外形,建立了沿水深平均二维水流和交换率数学模型。以寻求湖泊最佳的流态分布和实现水体的高效置换为目标,进行了多种调水方案水体置换率计算,... 以郑州龙湖为研究对象,采用任意无结构网格拟合多连通水域,贴合不规则湖岸边界与湖内岛屿的外形,建立了沿水深平均二维水流和交换率数学模型。以寻求湖泊最佳的流态分布和实现水体的高效置换为目标,进行了多种调水方案水体置换率计算,实现了方案的最优化。该研究对城市浅水型湖泊采用调水改善湖泊水环境的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调水 置换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浅水湖泊参照状态确定的非参数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汪靓 华祖林 +1 位作者 顾莉 褚克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4-730,共7页
根据中国东部浅水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严重的情况,将季节分解的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模型、频率分析和几何分块自助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湖泊参照状态确定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季节分解模型用于湖泊营养盐及其响应物... 根据中国东部浅水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严重的情况,将季节分解的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模型、频率分析和几何分块自助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湖泊参照状态确定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季节分解模型用于湖泊营养盐及其响应物的观测值,选取出适合用于推断参照状态的时间段;其次使用频率分析法分析此时间段内的观测值,并给出湖泊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参照状态值;最后用几何分块自助法给出各自的置信区间。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前人提出方法的缺点。以太湖为例,采用该方法推断了参照状态浓度,总氮为0.78 mg/L,总磷为0.030 mg/L,叶绿素a为2.63μg/L;给出相应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0.83 mg/L、0.025~0.046 mg/L和1.86~2.65μg/L。该方法也可适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中国东部其他浅水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状态 浅水湖泊 季节局部线性回归 几何分块自助法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判别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华 王晓 张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基于水生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特征,综合考虑光照、营养盐、悬浮物、水动力、温度及底质等因素,初步提出了野外条件下水生植物恢复判别函数;通过对野外环境主要生境因子的耦合数值仿真,首次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水生植物恢复判别模型;... 基于水生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特征,综合考虑光照、营养盐、悬浮物、水动力、温度及底质等因素,初步提出了野外条件下水生植物恢复判别函数;通过对野外环境主要生境因子的耦合数值仿真,首次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水生植物恢复判别模型;以苦草做为恢复目标种,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浅水湖泊——高淳固城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固城湖现状生境条件下,可能恢复苦草的水域面积约3.25 km2,占湖泊总面积的10.5%,其中北部湖区与湖心区恢复面积较大,南部湖区也有局部水域适合苦草恢复重建,但面积较小,约0.65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水生植物 固城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柳 逄勇 李幸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输水沿线水污染治理后,多年平均情况下,当引水口水质满足其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时,输水沿线各断面水质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可有效改善沿线及入白洋淀地表水环境。由运行初期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入白洋淀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一旦水质超标应立即停止向白洋淀引水,确保初期输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污染治理 水环境影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位山引黄入冀工程 输水沿线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需求的息县枢纽工程闸下河段环境流量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俊 裴佳琦 +4 位作者 黄喻威 梁小雨 龚雪滢 丁伟 吴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2,20,共6页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自然状态下研究河段的水流特性及鱼类栖息地现状,讨论了在不同生命期不同流量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环境流量范围,为水利工程建设后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淮河上游 长春鳊 栖息地 加权可利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微塑料生态风险综合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华 李思琼 +2 位作者 曾一川 闫雨婷 何新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建立了涵盖长江流域43个城市、366个采样点的微塑料数据集来探究微塑料空间分布变化,并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和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估流域内部各采样点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和流域整体微塑料的相对生态风险,进而确定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 建立了涵盖长江流域43个城市、366个采样点的微塑料数据集来探究微塑料空间分布变化,并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和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估流域内部各采样点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和流域整体微塑料的相对生态风险,进而确定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优先控制地区和优先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微塑料丰度平均值为(2.52±11.60)万个/m^(3),生产生活消费和船舶运输等人为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可能是造成其分布不均的原因;长江流域各采样点所在城市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1~20,应重点关注鄱阳湖流域和太湖流域的微塑料生态风险;在相对生态风险评估中,流域内90.8%的微塑料污染负荷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63.4%的聚合物危害风险处于高风险等级,65.5%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微塑料丰度、聚氯乙烯和聚氨酯对生态风险的贡献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二维风险评估矩阵 蒙特卡罗模拟 生态风险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FLOOD模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内涝治理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侯俊 陈诚 +3 位作者 郑玉磊 丁伟 时间 苗令占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70,共8页
为科学评估平原水网地区内涝治理效果,以昆山市淀山湖镇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FLOOD模型,耦合一维河网、二维地形和一维管网模拟了平原水网地区城镇内涝情况。采用实测降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模拟了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 为科学评估平原水网地区内涝治理效果,以昆山市淀山湖镇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FLOOD模型,耦合一维河网、二维地形和一维管网模拟了平原水网地区城镇内涝情况。采用实测降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模拟了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4种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现状和治理后的最大淹没水深。模拟结果表明:2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内涝范围变化明显,其余3种重现期降雨条件下内涝范围变化不明显;对于降雨重现期较小条件下的城市内涝治理,应优先考虑管网改造,而针对短历时的强暴雨事件,应优先考虑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改造;为了应对不同重现期、短历时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风险,应在管网改造的基础上配合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 内涝治理 海绵城市设施 MIKE FLOOD模型 淀山湖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三河沉管工程基槽开挖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
14
作者 王健健 逄勇 +2 位作者 罗缙 张鹏 潘红澈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4-79,共6页
南三河沉管是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中的一处跨海管道工程,管道基槽开挖会对周围海域水质产生影响。基于建立的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同步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并反演得到SS源强浓度,继而预测施工期SS对海域水环境的... 南三河沉管是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中的一处跨海管道工程,管道基槽开挖会对周围海域水质产生影响。基于建立的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同步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并反演得到SS源强浓度,继而预测施工期SS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距基槽中心50 m范围的SS源强浓度达到70 mg/L;SS会对基槽中心线上下游各700 m范围内的水域产生影响(增量≥10 mg/L),影响程度以挖槽为中心线向两侧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 跨海管道 源强反演 水环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利用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俊 滕炳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5-951,共7页
目的 研究利用雨洪资源解决干旱地区用水短缺问题,提出利用河槽暗蓄收集雨洪最佳工程方案,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研究辽西喀左地区内第二牤牛河流域中不同调蓄方案和拦蓄入渗方案对河槽暗蓄雨洪资... 目的 研究利用雨洪资源解决干旱地区用水短缺问题,提出利用河槽暗蓄收集雨洪最佳工程方案,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研究辽西喀左地区内第二牤牛河流域中不同调蓄方案和拦蓄入渗方案对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的影响。结果 通过不同调蓄方案的对比,采用可调控悬挂截渗坝代替现有截渗坝时,雨洪资源利用率可提高至20.3%;通过不同拦蓄入渗方案的对比,“不清河床+坑塘+拦水堰”方案的雨洪资源入渗量为天然条件下雨洪资源入渗量100倍以上。结论 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工程最佳的拦蓄入渗和调蓄组合方案为在“不清河床+坑塘+拦水堰”的情况下采用可调控悬挂截渗坝,可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资源 多情景模拟 河槽暗蓄 调蓄方案 拦蓄入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子泥围垦工程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涂琦乐 刘晓东 +2 位作者 华祖林 褚克坚 周媛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2-547,共6页
以条子泥一期围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程前后近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及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围垦前后的生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围垦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及生物密度有所增加,且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垦区附近浮游... 以条子泥一期围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程前后近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及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围垦前后的生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围垦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及生物密度有所增加,且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垦区附近浮游动物种类增多,优势种发生变化;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仍以甲壳动物为主,相对于围垦前的均匀分布,围垦后仅在部分站位监测到;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减少,但仍以四角蛤蜊等经济贝类为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较小。围垦改变生态环境中水动力、悬浮物、沉积物特性等多种环境因子,造成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围垦 水生生物 底栖生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条子泥围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和铁对浅水湖泊中浮游植物复苏影响研究——以玄武湖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滕益莉 王沛芳 +3 位作者 任凌霄 王超 钱进 刘佳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0-547,共8页
选取冬季12月的玄武湖水样,调整培养液的起始金属离子浓度(锌:0、3.25×10-4、3.25×10^(-3)、3.25×10^(-2) mg·L^(-1);铁:0、2.80×10-4、2.80×10^(-3)、2.80×10^(-2)mg·L^(-1)),探讨金属离子锌... 选取冬季12月的玄武湖水样,调整培养液的起始金属离子浓度(锌:0、3.25×10-4、3.25×10^(-3)、3.25×10^(-2) mg·L^(-1);铁:0、2.80×10-4、2.80×10^(-3)、2.80×10^(-2)mg·L^(-1)),探讨金属离子锌、铁对浮游植物复苏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锌为3.25×10^(-2)mg·L^(-1)时,蓝藻的复苏受到明显的抑制,绿藻及硅藻的生长受到胁迫作用,Fv/Fm值分别降至0.40、0.30、0;当铁浓度高于2.80×10^(-2)mg·L^(-1)时,蓝藻的复苏同样受到抑制,Fv/Fm值降为0.45,而绿藻和硅藻的Fv/Fm分别为0.33和0.07。高铁浓度下复苏后的浮游植物以蓝藻门的微囊藻为主,绿藻门的栅藻次之;高浓度锌胁迫下复苏后的浮游植物主要为绿藻门的栅藻,其次是绿藻门的小球藻,再后是蓝藻门的微囊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复苏 金属离子 群落结构 光合作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成岩模型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以氮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月 李一平 +1 位作者 施媛媛 唐春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6-1656,共11页
随着太湖流域控源截污和面源整治的推行,底泥释放成为太湖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本文基于EFDC模型构建太湖沉积成岩模型以动态模拟底泥释放过程,以氨氮和硝态氮为水质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抽取沉积成岩模型的18个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随着太湖流域控源截污和面源整治的推行,底泥释放成为太湖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本文基于EFDC模型构建太湖沉积成岩模型以动态模拟底泥释放过程,以氨氮和硝态氮为水质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抽取沉积成岩模型的18个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采用标准秩逐步回归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的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扩散过程对底泥氮的释放影响很大,太湖氮浓度的不确定性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并且受藻类生长影响;随藻类生长生化反应参数的敏感性逐渐减弱,动力参数的敏感性逐渐增强,氨氮的主要敏感参数为孔隙水扩散系数和最优硝化反应速率,贡献率分别是41.68%和37.82%,硝态氮的主要敏感参数为孔隙水扩散系数和表层反硝化作用反应速率,贡献率分别是29.15%和42.34%,这些参数的取值需予以着重考虑.本研究识别出太湖底泥氮释放的关键物化过程,为模型调参提供优先级并给出优化区间,对减小模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精度有参考意义,为定性指导大型浅水湖泊底泥释放的室内实验模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浅水湖泊 底泥释放 不确定性 敏感性 沉积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藻类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姜龙 李一平 +4 位作者 章双双 王文才 翁晟琳 杜薇 王建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3-700,共8页
选取太湖作为典型湖泊在之前研究基础上建立藻类模型,对模型中与藻类有关的40个参数进行拉丁超立方抽样,并使用区域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普适似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40个参数中,有7个参数是敏感的参数,对模... 选取太湖作为典型湖泊在之前研究基础上建立藻类模型,对模型中与藻类有关的40个参数进行拉丁超立方抽样,并使用区域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普适似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40个参数中,有7个参数是敏感的参数,对模拟的结果影响较大.在藻类生长、基础代谢、牧食和沉降4个藻类变化过程中藻类生长的敏感参数最多,影响最大;在藻类生长项中,叶绿素的消光系数是藻类生长光照限制中的最敏感参数,而最低适宜生长温度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系数则是温度限制中的敏感参数;并且不同湖区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差异明显,对于藻类低浓度湖区和藻类暴发期的模拟需要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区域敏感性分析方法(RSA) 普适似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GLUE) 参数敏感性 藻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南宁市邕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骁远 王鹏 +1 位作者 王船海 马腾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0-173,共4页
针对南宁市水环境质量问题和管理需求,基于GIS系统的三级数据架构体系,开发设计了南宁市邕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模拟计算了2013年南宁市邕江及其18条支流各监测点的水量、水质指标值。结果表明,计算指标值与实测指标值基本一... 针对南宁市水环境质量问题和管理需求,基于GIS系统的三级数据架构体系,开发设计了南宁市邕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模拟计算了2013年南宁市邕江及其18条支流各监测点的水量、水质指标值。结果表明,计算指标值与实测指标值基本一致,预测精度较高,该系统实现了流域信息的可视化及水量水质的动态模拟,为南宁市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决策支持,为其他水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数字流域技术 GIS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三级数据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