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5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圩还湖工程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1
作者 魏进 于竞然 +2 位作者 孙凡 逄勇 李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4,89,共7页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东风和偏北风风速3 m/s情况下,湖泊平均水位将下降0.36 m,4个监测点位的平均流速将提高12%;在偏北风5 m/s情况下,圩区附近水龄将缩短55%;COD、氨氮、总氮、总磷水质改善率平均可达3.3%、3.1%、2.3%、2.2%,实施退圩还湖工程将对骆马湖水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圩还湖 水环境模型 水动力 水龄 水质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红华 王娟 +3 位作者 张兰 吴希子 张文平 陈增松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M IT)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技术,它的产生与发展为环境科学打开了又一视角。介绍了M IT的产生与发展及基本原理,综述了M IT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M IT在固相萃取、膜分离、色谱分析、传感器及分子印迹聚合物作... 分子印迹技术(M IT)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技术,它的产生与发展为环境科学打开了又一视角。介绍了M IT的产生与发展及基本原理,综述了M IT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M IT在固相萃取、膜分离、色谱分析、传感器及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催化剂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萃取 膜分离 色谱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中新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去除技术研究
3
作者 陆卞和 王沛芳 +4 位作者 钱进 朱宁远 汪宜敏 甄若希 周钢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4,共11页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农药、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微塑料、全氟化合物等典型新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生态环境风险和主要去除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灌排水条件变化对新污染物输移的影响效应;提...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农药、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微塑料、全氟化合物等典型新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生态环境风险和主要去除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灌排水条件变化对新污染物输移的影响效应;提出未来应加强农田生态系统中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的观测,精准把握典型新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含量水平,特别是在作物不同生长期及随农田灌排水系统输移转化和生物累积效应;进一步理解其在水-土-作物系统的富集转化过程与生态风险,建立结合农田沟渠灌排工程的新污染物去除的适用性方法技术体系,为我国农田新污染物防控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农田生态系统 迁移转化 生态效应 灌排系统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工程对五里湖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玲 逄勇 +2 位作者 赵棣华 李一平 彭进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6-369,共4页
建立了五里湖二维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应用该模型模拟五里湖在不同计算工况下的CODMn浓度,分析调贡湖水入五里湖时五里湖水质的改善状况.计算结果表明:(a)各引排水方案下五里湖水质均能逐步达标,但所需引排水时间不... 建立了五里湖二维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应用该模型模拟五里湖在不同计算工况下的CODMn浓度,分析调贡湖水入五里湖时五里湖水质的改善状况.计算结果表明:(a)各引排水方案下五里湖水质均能逐步达标,但所需引排水时间不同.(b)陆典桥处不抽水时,五里湖西部区水质很难得到改善.(c)考虑底泥释放时五里湖水质达标时间较未考虑时长3~4d.建议对五里湖进行清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五里湖 水环境 水质模型 调水流量 底泥 水质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滩吹填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英海 朱维斌 +1 位作者 陈晓华 李一平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江苏省苏州太仓港口开发为例,研究涉水工程所造成的水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对水质、河势和水生群落的影响。泥沙测验结果表明,泥沙含量在局部地区偏高,而施工区附近距岸约80m处水域含沙量与工程所在江段平均含沙量为相同的数量级;采用... 以江苏省苏州太仓港口开发为例,研究涉水工程所造成的水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对水质、河势和水生群落的影响。泥沙测验结果表明,泥沙含量在局部地区偏高,而施工区附近距岸约80m处水域含沙量与工程所在江段平均含沙量为相同的数量级;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污染物的扩散,CODCr的最大影响污染带范围为排污口以下14m,石油类浓度增量值0 01mg/L的分布范围为排污口以下6m;采沙区附近局部区域流态有所变化,该江段的总体流态基本不发生变化;工程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涉水工程 泥沙 悬浮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1 位作者 李勇 肖金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51-53,63,共4页
在分析工程施工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的作用、目标和要求,阐明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相关关系和职责区别,明确了环境监理与工程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探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环境监理模式和监管方法... 在分析工程施工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的作用、目标和要求,阐明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相关关系和职责区别,明确了环境监理与工程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探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环境监理模式和监管方法.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介绍环境监理制度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实施过程及显著成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体系的形成和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 环境监理 小浪底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柳 逄勇 李幸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输水沿线水污染治理后,多年平均情况下,当引水口水质满足其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时,输水沿线各断面水质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可有效改善沿线及入白洋淀地表水环境。由运行初期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入白洋淀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一旦水质超标应立即停止向白洋淀引水,确保初期输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污染治理 水环境影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位山引黄入冀工程 输水沿线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模式刍议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1 位作者 冯骞 肖金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0-41,共2页
环境监理依据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 ,对工程建设参与者的环保行为以及他们的责、权、利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约束 ,最终达到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的统一。因此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 环境监理依据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 ,对工程建设参与者的环保行为以及他们的责、权、利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约束 ,最终达到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的统一。因此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引入环境监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在分析工程环境监理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实施环境监理的基本模式、框架体系、工作程序及监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环境监理模式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需求的息县枢纽工程闸下河段环境流量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侯俊 裴佳琦 +4 位作者 黄喻威 梁小雨 龚雪滢 丁伟 吴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2,20,共6页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自然状态下研究河段的水流特性及鱼类栖息地现状,讨论了在不同生命期不同流量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环境流量范围,为水利工程建设后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淮河上游 长春鳊 栖息地 加权可利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水工程对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德爟 赖锡军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3期14-17,21,共5页
水资源承载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大型水工程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型水工程建设将显著改变河流的水文情势及年内运行分配 ,引起环境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 ,其建设也将引起河口邻近海域环境及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的... 水资源承载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大型水工程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型水工程建设将显著改变河流的水文情势及年内运行分配 ,引起环境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 ,其建设也将引起河口邻近海域环境及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的变化。水工程对河口的影响是缓慢的、潜在的。大型水工程对长江三角洲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的研究是一项必须立即进行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承载力 大型水工程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三河沉管工程基槽开挖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
11
作者 王健健 逄勇 +2 位作者 罗缙 张鹏 潘红澈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4-79,共6页
南三河沉管是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中的一处跨海管道工程,管道基槽开挖会对周围海域水质产生影响。基于建立的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同步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并反演得到SS源强浓度,继而预测施工期SS对海域水环境的... 南三河沉管是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中的一处跨海管道工程,管道基槽开挖会对周围海域水质产生影响。基于建立的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同步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并反演得到SS源强浓度,继而预测施工期SS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距基槽中心50 m范围的SS源强浓度达到70 mg/L;SS会对基槽中心线上下游各700 m范围内的水域产生影响(增量≥10 mg/L),影响程度以挖槽为中心线向两侧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 跨海管道 源强反演 水环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子泥围垦工程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涂琦乐 刘晓东 +2 位作者 华祖林 褚克坚 周媛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2-547,共6页
以条子泥一期围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程前后近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及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围垦前后的生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围垦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及生物密度有所增加,且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垦区附近浮游... 以条子泥一期围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程前后近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及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围垦前后的生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围垦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及生物密度有所增加,且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垦区附近浮游动物种类增多,优势种发生变化;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仍以甲壳动物为主,相对于围垦前的均匀分布,围垦后仅在部分站位监测到;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减少,但仍以四角蛤蜊等经济贝类为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较小。围垦改变生态环境中水动力、悬浮物、沉积物特性等多种环境因子,造成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围垦 水生生物 底栖生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条子泥围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星”工程及风场环境影响广东肇庆星湖水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金华 李一平 +4 位作者 唐春燕 程一鑫 施媛媛 程月 伍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9-461,共13页
目前大量景观类湖泊在人工布局下呈现形状不规整的特点,容易造成湖湾水体滞留形成死水区,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星湖为研究区域,建立基于环境流体生态动力学(EFDC)模型的星湖水动力-风场耦合模型,以水龄作为衡量水体交换速率的指... 目前大量景观类湖泊在人工布局下呈现形状不规整的特点,容易造成湖湾水体滞留形成死水区,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星湖为研究区域,建立基于环境流体生态动力学(EFDC)模型的星湖水动力-风场耦合模型,以水龄作为衡量水体交换速率的指标,设计12种工况模拟计算不同出入湖通道布局及流量配比、"引江济星"工程和风场对星湖水龄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湖水龄存在季节性和空间性分布差异,春季主导风向与湖体流动主方向互斥,抑制了波海湖水体交换,导致水龄在春季较长,而秋季南西南季风促进中心湖等水体交换,致使水龄偏短,也反映出风向的影响存在湖区空间异质性,风向为南东南时星湖整体水龄最小;入湖口通道布局及流量配比对湖区水体交换速率存在影响,以外坑为波海湖入湖口且波海湖、中心湖、仙女湖入流比为4∶3∶3时,星湖整体水龄最小,拟建的青莲湖出水口和仙女湖出水口能有效加快青莲湖东北部和仙女湖东南部的水体交换速率;综合考虑调水引流效益、经济投资、生态开发和占地的成本,方案二为最优调水引流方案.本研究强调入湖口布局、流量大小和比例、及风场等因素对城市内湖水体置换的影响,为人为干扰下的景观湖泊的治理和管控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湖 水龄 EFDC模型 “引江济星”工程 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刀门河口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的回顾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海萍 王大魁 汪德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69,共3页
针对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多年来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水质、水生生态等环境因子以及含氯度、流量等水文因素的变化,对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了初步的回顾评价,得出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正确,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有... 针对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多年来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水质、水生生态等环境因子以及含氯度、流量等水文因素的变化,对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了初步的回顾评价,得出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正确,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治理工程 水质 水生生态 环境影响 回顾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在水环境新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可 王龙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共12页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具有浓度低、毒性大等特点,是饮用水和再生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生物炭因制备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水环境ECs的去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推进生物炭在水环境新污染物去除的应用,本文从...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具有浓度低、毒性大等特点,是饮用水和再生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生物炭因制备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水环境ECs的去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推进生物炭在水环境新污染物去除的应用,本文从水环境中ECs污染现状、生物炭的性质、生物炭在水环境ECs去除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分别总结生物炭作为吸附剂、高级氧化催化剂与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对ECs的去除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新污染物 水环境 吸附 高级氧化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的除藻性能及其生态毒理学评估
16
作者 侯俊 赵骁 +7 位作者 杨梓俊 徐晓 尤国祥 吴军 苗令占 王子轩 程成 魏建建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了研究铵化改性植物单宁在水华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潜力,制备了铵化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modified tannin,MT),研究其除藻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毒理学评估。结果表明,在30 mg/L质量浓度下,MT对蓝藻的去除率达91.4%,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 为了研究铵化改性植物单宁在水华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潜力,制备了铵化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modified tannin,MT),研究其除藻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毒理学评估。结果表明,在30 mg/L质量浓度下,MT对蓝藻的去除率达91.4%,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5.35%和90.53%;斑马鱼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无死亡现象,96 h LC_(50)大于120 mg/L,表明MT为低生物毒性;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暴露于MT的幼鱼生长发育指标(心率、孵化率、存活率、体长和畸形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暴露期及恢复期的幼鱼游泳能力和行为未发生改变,MT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系统没有造成不良影响;生物可降解性试验表明MT在28 d内降解率达到91%,远高于传统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PAM)的35%,表现出更高的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化改性植物单宁 除藻性能 生态毒理学 斑马鱼 生物降解性 生态友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菌强化下的黄铁矿基自养反硝化系统脱氮效果及机理
17
作者 赵联芳 禹颖 +1 位作者 薛柳莹 王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共9页
针对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与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对比研究不足、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以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和铁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对比研究其对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效果及异养菌的强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的脱... 针对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与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对比研究不足、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以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和铁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对比研究其对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效果及异养菌的强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的脱氮性能高于硫自养反硝化系统,且添加适量异养菌能够强化脱氮效果;当异养污泥与自养污泥的体积比为1∶1时,相同进水条件下黄铁矿基铁自养系统48h的出水TN和NO_(3)^(-)-N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mg/L,显著低于黄铁矿基硫自养系统(3.94、2.61 mg/L);Thermomonas、Geothrix、Ferritrophicum、Acidovorax、Pseudomonas、Brachymonas等脱氮菌属均能利用还原态铁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硝化脱氮,在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黄铁矿基硫自养反硝化系统;向系统中添加异养污泥可引入异养反硝化菌Thauera,与硫自养菌相比,铁自养菌能与异养菌发挥更好的协同反硝化脱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铁自养反硝化 硫自养反硝化 异养菌 低C/N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质的驱动特征
18
作者 王华 徐浩森 +3 位作者 邓燕青 吴小毛 曾一川 闫雨婷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2,共9页
基于1990—2020年鄱阳湖入湖水质及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质的驱动特征。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氮与总磷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中总氮增幅尤为突出,2010年后总氮平均质量浓度较前期提高83.2%以上,总磷则在2... 基于1990—2020年鄱阳湖入湖水质及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质的驱动特征。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氮与总磷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中总氮增幅尤为突出,2010年后总氮平均质量浓度较前期提高83.2%以上,总磷则在2010年后90%的时段超过湖库Ⅲ类水标准;流域内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导类型,建筑用地的扩张90%来自对耕地的侵占,其中赣江流域建筑用地年均增长量为67.8 km^(2),且下游区域转化强度最高;建筑用地和耕地是导致鄱阳湖流域水质恶化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下游区域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变对污染物浓度提高的贡献度达25.9%;总氮质量浓度变化与建筑用地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9,而总磷受颗粒态迁移的影响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质 驱动特征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112
19
作者 阮晓红 石晓丹 +3 位作者 赵振华 倪利晓 吴芸 焦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562,共7页
运用回归统计方法,研究苏州平原河网区60个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与水温、pH、DO、CODMn、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湖泊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一定... 运用回归统计方法,研究苏州平原河网区60个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与水温、pH、DO、CODMn、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湖泊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冬季叶绿素a平均含量比夏季低,但冬、夏季叶绿素a含量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理化环境因子水温、pH、DO、CODMn呈显著正相关,水温可能是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叶绿素a与NO2--N呈显著正相关,与NH4+-N无明显负相关,与NO3--N无显著正相关,与TN无显著相关,而叶绿素a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一定的正相关,与TN/TP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性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晓东 姚琪 +2 位作者 薛红琴 褚克坚 胡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5-893,共9页
反问题广泛存在于环境水力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通过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可以实现对水流及伴随水流系统的污染物质迁移、输运过程的识别和控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其重要性日渐突出。基于... 反问题广泛存在于环境水力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通过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可以实现对水流及伴随水流系统的污染物质迁移、输运过程的识别和控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其重要性日渐突出。基于反问题理念阐述了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水力学反问题进行了分类,强调了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参数反问题、源项反问题、边界条件反问题、初始条件反问题和形状反问题5个方面分析评述了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力学 水污染控制 反问题 参数估计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