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累积效应研究方法综述
1
作者 敖燕辉 庄艺玲 +1 位作者 顾凯业 车慧楠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696,共9页
为探究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累积效应方法的发展方向,对累积效应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概念、组成、特征和方法等方面,并回顾了累积效应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定义累积效应必须包括的核心内容。对国内外累积效应研究现状进行梳... 为探究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累积效应方法的发展方向,对累积效应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概念、组成、特征和方法等方面,并回顾了累积效应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定义累积效应必须包括的核心内容。对国内外累积效应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10种关于环境累积效应评价的方法。以天全河流域和洮河干流中游段为例,分析累积效应在我国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中的应用和实际案例。累积效应研究备受关注,预计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需求将显著增加,进而提出了未来累积效应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梯级开发 累积效应 评价方法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流域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2
作者 顾艳林 刘畅 +3 位作者 陈开雯 屈博 江恩慧 白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综合考虑黄河下游流域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对流域发展的影响,采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下游流域耦合协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 综合考虑黄河下游流域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对流域发展的影响,采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下游流域耦合协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下游流域3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差异明显,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从0.079增至0.239,呈指数型稳步上升,生态环境和行洪输沙子系统发展较不均衡;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明显,但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较低,经历了从中度失调到濒临失调的转变,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耦合关系下,行洪输沙、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不均衡发展是制约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原因,其中行洪输沙子系统中的河道稳定指数和平滩流量是主要因素,其次为生态环境子系统中的生境质量指数和生活污水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洪输沙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模型 黄河下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中新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去除技术研究
3
作者 陆卞和 王沛芳 +4 位作者 钱进 朱宁远 汪宜敏 甄若希 周钢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4,共11页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农药、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微塑料、全氟化合物等典型新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生态环境风险和主要去除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灌排水条件变化对新污染物输移的影响效应;提...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农药、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微塑料、全氟化合物等典型新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生态环境风险和主要去除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灌排水条件变化对新污染物输移的影响效应;提出未来应加强农田生态系统中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的观测,精准把握典型新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含量水平,特别是在作物不同生长期及随农田灌排水系统输移转化和生物累积效应;进一步理解其在水-土-作物系统的富集转化过程与生态风险,建立结合农田沟渠灌排工程的新污染物去除的适用性方法技术体系,为我国农田新污染物防控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农田生态系统 迁移转化 生态效应 灌排系统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圩还湖工程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4
作者 魏进 于竞然 +2 位作者 孙凡 逄勇 李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4,89,共7页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 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东风和偏北风风速3 m/s情况下,湖泊平均水位将下降0.36 m,4个监测点位的平均流速将提高12%;在偏北风5 m/s情况下,圩区附近水龄将缩短55%;COD、氨氮、总氮、总磷水质改善率平均可达3.3%、3.1%、2.3%、2.2%,实施退圩还湖工程将对骆马湖水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圩还湖 水环境模型 水动力 水龄 水质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高温烧结固化重金属的机理及其环境风险
5
作者 李辰一 何跃 闫一凡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9,共13页
高温烧结制备固废基陶粒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将重金属部分或全部固定在陶粒中,有效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还能降低对黏土和页岩等自然资源的消耗,逐渐成为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从重金属的高温固化机理、探究... 高温烧结制备固废基陶粒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将重金属部分或全部固定在陶粒中,有效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还能降低对黏土和页岩等自然资源的消耗,逐渐成为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从重金属的高温固化机理、探究机理的表征技术、浸出风险及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重金属及变价金属在玻璃相和晶相中的固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在重金属固化机理的表征技术方面存在常用化学方法对部分重金属的实用性较差、非化学表征与识别技术需要与其他技术联用且部分价格昂贵等问题。改善浸出风险评估与实际应用场景的匹配度,加强产品应用时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对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闭环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重金属 高温烧结 固化机理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用地微塑料分布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6
作者 吴汉洲 刘棋 +3 位作者 陈健 李明 朱宁远 汪宜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2-1322,共11页
为综合评估土壤微塑料(MPs)对我国农用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筛选出58篇关于我国农用土壤中MPs分布特征影响土壤性质(物理、化学和酶活性)的762组数据,并进行了Meta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农用地土壤中的MPs丰度值和粒... 为综合评估土壤微塑料(MPs)对我国农用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筛选出58篇关于我国农用土壤中MPs分布特征影响土壤性质(物理、化学和酶活性)的762组数据,并进行了Meta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农用地土壤中的MPs丰度值和粒径水平存在差异;MPs丰度值大小呈现大棚>果园>农田>菜地,但表层和深层土壤中MPs的丰度值差异不明显。较高含量(>5%)MPs污染时,土壤pH显著下降,而溶解性有机质(DOC)和无机磷(IP)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较小粒径(≤0.5 mm)的MPs污染土壤中IP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re)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Ps污染实验在≤30 d时,土壤的IP含量和CAT、Ure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时间>60 d的土壤中硝态氮(NO_(3)^(-)-N)含量显著下降(P<0.001),CAT酶活性显著上升(P<0.001)。Pearson分析发现MPs的含量和粒径显著影响了土壤化学性质如DOC、IP和NO_(3)^(-)-N含量(P<0.05),且粒径与土壤CAT和Ure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0,P<0.05)。由此可见,我国农用地土壤MPs的污染现状较为严重,MPs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土壤质量和养分元素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微塑料 土壤性质 酶活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应对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景来红 严登明 +2 位作者 崔萌 耿雷华 敖燕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29,共9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是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当前西线工程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实践需求,识别了新形势下西线工程在调水阈值和调水扰动的适应性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是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当前西线工程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实践需求,识别了新形势下西线工程在调水阈值和调水扰动的适应性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应对的总体研究框架,并提出重点研究方向:水源区水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演变机制、水源区生态环境需水评估方法与动态调配技术、变化环境下水源区水资源禀赋与可调水量阈值、调水生态补偿机制及生物入侵风险分析,以及系统视角下调水影响综合评估及方案优化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须妥善协调生态保护与调水工程间的潜在冲突,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综合效益在水源区与受水区公平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可调水量 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在水环境新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可 王龙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共12页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具有浓度低、毒性大等特点,是饮用水和再生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生物炭因制备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水环境ECs的去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推进生物炭在水环境新污染物去除的应用,本文从...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具有浓度低、毒性大等特点,是饮用水和再生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生物炭因制备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水环境ECs的去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推进生物炭在水环境新污染物去除的应用,本文从水环境中ECs污染现状、生物炭的性质、生物炭在水环境ECs去除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分别总结生物炭作为吸附剂、高级氧化催化剂与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对ECs的去除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新污染物 水环境 吸附 高级氧化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底泥磷释放量及释放规律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朱伟 侯豪 +5 位作者 刘环 许小格 朱瑜星 陈诺 曹俊 林乃喜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5,共22页
太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湖泊之一,是国家湖泊治理的重点。自2007年水危机以来,太湖治理累计投入超2620亿元,是世界上治理力度最大的湖泊。2016年以来太湖出现磷反弹,2020年开始显著好转,2023年水华减少。太湖蓝藻水华与磷的响应相对显著,... 太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湖泊之一,是国家湖泊治理的重点。自2007年水危机以来,太湖治理累计投入超2620亿元,是世界上治理力度最大的湖泊。2016年以来太湖出现磷反弹,2020年开始显著好转,2023年水华减少。太湖蓝藻水华与磷的响应相对显著,回顾太湖磷十余年来的研究,关于底泥内源释放对水体总磷贡献的说法不一,这对于太湖整体磷负荷的认识及内源治理措施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太湖底泥磷的源汇、释放量以及释放规律,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湖泊底泥磷释放的监测、实验、计算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对关于太湖底泥释放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和分析,尝试形成对太湖底泥磷释放规律和范围的一些基本认识。通过综述总结提出了“总源”“总汇”“净源”“净汇”的概念,并对可能成为“净源”的5个过程的发生条件和释放强度进行分析。认为Fick扩散释放是可以恒常性发生的过程,而在具备条件才发生的过程中,DO<2 mg/L后出现的磷还原释放是比较主要的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净源”是否发生应该依据实际湖泊的环境条件开展动态释放实验来判断。太湖目前虽然处于“总汇”状态,但“净源”是显著存在的,明确“净源”存在的位置和发生的时段对于太湖内源治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底泥磷释放 源汇 质量平衡 释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GA模型的供水管网漏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燕莉 刘俊红 +2 位作者 陶修斌 覃佳肖 朱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准确、有效地定位供水管网中漏损位置,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降低检漏成本。基于EPANET软件构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方法对管网漏损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以实现管网漏损定位和漏损程度判定;以西南地区某... 准确、有效地定位供水管网中漏损位置,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降低检漏成本。基于EPANET软件构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方法对管网漏损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以实现管网漏损定位和漏损程度判定;以西南地区某城镇的供水管网为例,分别对单点和多点(2处及以上)漏损工况进行模拟评估。提出的供水管网漏损预测模型在单点漏损工况下,预测漏损量与实际漏损量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εmape小于3%,多点漏损量的εmape值均小于5.22%,且模拟定位节点与实际漏损点的拓扑距离绝大部分稳定在2以内。基于PSO-GA的漏损预测模型可有效地实现漏损定位与漏损程度的同步检测,并识别出多个近似节点,为检漏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PSO-GA算法 漏损定位 EPA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深度脱氮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镜清 李煜翾 +3 位作者 张政 王世龙 王帅 张鑫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现阶段研究分析发现,N、S元素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关键所在,由此构建硫-铁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系统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该自养反硝化系统以硫铁矿为电子供体、以青石为酸碱平衡调节材料,按照3∶2、1∶1的比例混合,通过分析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 现阶段研究分析发现,N、S元素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关键所在,由此构建硫-铁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系统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该自养反硝化系统以硫铁矿为电子供体、以青石为酸碱平衡调节材料,按照3∶2、1∶1的比例混合,通过分析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湿地系统的脱氮效果、沿程脱氮变化及微生物群落情况,验证该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条件下系统的脱氮效果最好,TN、NO_(3)^(-)-N分别从(12.88±0.4)、(7.73±0.76)mg/L降至(1.46±0.34)、(0.83±0.14)mg/L,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1.3%、91.8%;但随着HRT的下降,脱氮效果也随之降低。随取样口1~4相对高度的增加,系统脱氮效率明显上升,其中,由硫铁矿、火山岩、青石按照3∶5∶2的体积比复配而成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取样口4的TN及NO_(3)^(-)-N去除率分别为87.07%、85.88%,取样口1的TN及NO_(3)^(-)-N去除率仅为15.91%、16.88%。此外,Proteobacteria(变形门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等为该系统中的优势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黑臭水体 自养反硝化 人工湿地 脱氮效果 沿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多酚改性光催化膜原位去除水中四环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俊 徐晓 +2 位作者 杨佳霖 赵骁 杨梓俊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0-1271,共12页
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为基底,制备了金属多酚改性TiO_(2)光催化膜((TA-Fe^(3+))/TiO_(2)-PVDF),并搭建了一套原位光催化膜过滤系统以降解水中四环素.采用SEM、EDS、XRD、FTIR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光催化膜的结构进... 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为基底,制备了金属多酚改性TiO_(2)光催化膜((TA-Fe^(3+))/TiO_(2)-PVDF),并搭建了一套原位光催化膜过滤系统以降解水中四环素.采用SEM、EDS、XRD、FTIR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光催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均证明了(TA-Fe^(3+))/TiO_(2)的成功涂覆,且膜表面亲水性增强;选取四环素作为抗生素代表进行降解性能研究,在低剂量(50mg/L)过一硫酸盐(PMS),跨膜压5kPa,可见光光照强度250mW/cm^(2),运行过程1h中,四环素降解率始终保持80%,四环素平均去除速率7.34g/h,水通量较原始PVDF膜仅下降6%,适用于中性和弱酸性条件,基本不受水体中常见离子和天然有机物的影响;最后,通过活性物种捕获试验和EPR探究了(TA-Fe^(3+))/TiO_(2)-PVDF膜降解四环素的机理,发现光催化与PMS氧化协同产生的^(1)O_(2)、h^(+)、O_(2)^(-·)和SO_(4)^(·-)为主要活性物种,并通过自由基和非自由基途径降解四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多酚 催化膜 原位光催化 PMS 高效瞬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梯级水库运行的水文效应
13
作者 虞美秀 金君良 +3 位作者 张建云 陈娟 陈求稳 何佳仪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部机组发电时间划分建坝前后研究时段,从时程变化、年内分配、水热关系3个方面系统剖析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奴下站年、汛期与非汛期径流量及年最小流量在藏木建坝后增加,年最大流量微弱减少;建坝后奴下站年、汛期热通量增加,非汛期变化有限,水温变幅与羊村更加接近,该现象在加查运行后更加明显;奴下流量年内分配在建坝后较羊村有一定的坦化,而水温则更为尖瘦,上下游水温变化同步性增加,表现出升温期“增暖”和降温期“加冷”现象;11—12月、1—5月奴下较羊村增加的流量主要受水库调度影响,而6—10月流量增加同时受水库调度和冰川融水径流增加的影响;奴下和羊村上下游流量—水温相关性的异步性、水热关系的时滞性均随水库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温特性 梯级水库 时间尺度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模型的城市路网拥堵传播分析
14
作者 郑长江 周思达 +3 位作者 郑树康 马庚华 张博 戴津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结合道路网络的复杂网络特征和道路自身的相关属性,引入随机森林算法计算相关权重,确定拥堵模型中的传播速率等关键参数。最后,以南京市秦淮区某区域路网为例,构建有69个节点,163条连线的城市路网对偶拓扑网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道路节点度和道路饱和度是影响道路拥堵传播的关键因素,道路节点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传播范围增长在5%以内,恢复时间影响在10%左右;道路饱和度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道路饱和度的增长,传播范围增长最大可至40%,恢复时间影响在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模型 城市交通 拥堵传播 道路节点度 道路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菌强化下的黄铁矿基自养反硝化系统脱氮效果及机理
15
作者 赵联芳 禹颖 +1 位作者 薛柳莹 王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共9页
针对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与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对比研究不足、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以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和铁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对比研究其对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效果及异养菌的强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的脱... 针对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与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对比研究不足、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以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和铁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对比研究其对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效果及异养菌的强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的脱氮性能高于硫自养反硝化系统,且添加适量异养菌能够强化脱氮效果;当异养污泥与自养污泥的体积比为1∶1时,相同进水条件下黄铁矿基铁自养系统48h的出水TN和NO_(3)^(-)-N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mg/L,显著低于黄铁矿基硫自养系统(3.94、2.61 mg/L);Thermomonas、Geothrix、Ferritrophicum、Acidovorax、Pseudomonas、Brachymonas等脱氮菌属均能利用还原态铁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硝化脱氮,在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黄铁矿基硫自养反硝化系统;向系统中添加异养污泥可引入异养反硝化菌Thauera,与硫自养菌相比,铁自养菌能与异养菌发挥更好的协同反硝化脱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铁自养反硝化 硫自养反硝化 异养菌 低C/N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的除藻性能及其生态毒理学评估
16
作者 侯俊 赵骁 +7 位作者 杨梓俊 徐晓 尤国祥 吴军 苗令占 王子轩 程成 魏建建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了研究铵化改性植物单宁在水华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潜力,制备了铵化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modified tannin,MT),研究其除藻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毒理学评估。结果表明,在30 mg/L质量浓度下,MT对蓝藻的去除率达91.4%,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 为了研究铵化改性植物单宁在水华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潜力,制备了铵化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modified tannin,MT),研究其除藻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毒理学评估。结果表明,在30 mg/L质量浓度下,MT对蓝藻的去除率达91.4%,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5.35%和90.53%;斑马鱼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无死亡现象,96 h LC_(50)大于120 mg/L,表明MT为低生物毒性;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暴露于MT的幼鱼生长发育指标(心率、孵化率、存活率、体长和畸形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暴露期及恢复期的幼鱼游泳能力和行为未发生改变,MT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系统没有造成不良影响;生物可降解性试验表明MT在28 d内降解率达到91%,远高于传统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PAM)的35%,表现出更高的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化改性植物单宁 除藻性能 生态毒理学 斑马鱼 生物降解性 生态友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质的驱动特征
17
作者 王华 徐浩森 +3 位作者 邓燕青 吴小毛 曾一川 闫雨婷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2,共9页
基于1990—2020年鄱阳湖入湖水质及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质的驱动特征。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氮与总磷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中总氮增幅尤为突出,2010年后总氮平均质量浓度较前期提高83.2%以上,总磷则在2... 基于1990—2020年鄱阳湖入湖水质及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水质的驱动特征。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氮与总磷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中总氮增幅尤为突出,2010年后总氮平均质量浓度较前期提高83.2%以上,总磷则在2010年后90%的时段超过湖库Ⅲ类水标准;流域内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导类型,建筑用地的扩张90%来自对耕地的侵占,其中赣江流域建筑用地年均增长量为67.8 km^(2),且下游区域转化强度最高;建筑用地和耕地是导致鄱阳湖流域水质恶化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下游区域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变对污染物浓度提高的贡献度达25.9%;总氮质量浓度变化与建筑用地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9,而总磷受颗粒态迁移的影响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质 驱动特征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基陶粒重金属固化效果及产品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沁媛 闫一凡 +3 位作者 赵振华 张爱国 关强 何跃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530,共16页
烧结陶粒作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不仅在重金属固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还能减少对黏土和页岩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废资源化与无害化的利用方式。本文系统综述了重金属的固化机理、固化效果(固化效率通... 烧结陶粒作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不仅在重金属固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还能减少对黏土和页岩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废资源化与无害化的利用方式。本文系统综述了重金属的固化机理、固化效果(固化效率通常超过80%)、陶粒应用及影响重金属固化效果和陶粒产品性能(体积密度、机械强度和吸水率)的因素,并提出了当前固废基陶粒研究中的问题与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高温烧结固废基陶粒的重金属固化效果及陶粒产品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利用 陶粒 重金属 固化效果 产品性能 固化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宁 苗令占 侯俊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探讨间歇性河流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方面影响。概述了间歇性河流的动态水文特征及其在河网中扮演的角色,讨论了间歇性河流的流动、非流动和干旱阶段的交替对不同空间尺度(从单个河段到整个河网)水生态系统动态的影响。论述了间... 探讨间歇性河流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方面影响。概述了间歇性河流的动态水文特征及其在河网中扮演的角色,讨论了间歇性河流的流动、非流动和干旱阶段的交替对不同空间尺度(从单个河段到整个河网)水生态系统动态的影响。论述了间歇性河流干湿交替导致的独特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变化,揭示了不同生物群落(如无脊椎动物、微生物和藻类)在干湿交替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机制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关键作用。间歇性河流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表现在营养物质循环、有机物分解和初级生产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保护。管理和保护的策略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管理、水文监测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等。最后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间歇性河流的功能联系、物质通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河流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地球化学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引流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模拟 被引量:25
20
作者 许益新 王文才 +4 位作者 曾伟峰 李一平 赖秋英 殷小海 章双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82,共7页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利调度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程度。结果表明:增加沿江水利枢纽引水天数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有显著作用,但随着引水天数的增加,NH_3-N浓度改善率日均提升幅度逐渐降低;内河节制闸调度工况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调水引流工作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河 河网模型 水利枢纽 内河节制闸 水利调度 浓度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