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义松 吴国振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5-19,共5页
"环境问题"作为当前社会"时代问题"的"征候",与当代人的生活样法紧密相关,并促使人们思考人类在其本质力量增长过程中对其自身存在知觉的历史逻辑。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势必要建立在对人类生活本质施以关... "环境问题"作为当前社会"时代问题"的"征候",与当代人的生活样法紧密相关,并促使人们思考人类在其本质力量增长过程中对其自身存在知觉的历史逻辑。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势必要建立在对人类生活本质施以关怀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根本发展。因此,当前环境法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将环境科学和法律科学贯通糅合起来,促使社会生活保持法律规范所意欲的谨慎与矜持;另一方面,通过无可回避的知觉张力,促使人类警醒于生活的惯性,并为既有时代提供自我超越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学 时代性 生活样法 转换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环境正义运动及其对我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晋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28,共5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使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问题,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失调的直接结果。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目前我国许多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处于"浅绿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使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问题,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失调的直接结果。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目前我国许多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处于"浅绿色"阶段。美国环境正义运动以及随之而发生的环境观念变化揭示,我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尽快地从"浅绿"走向"深绿",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环境保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运动 环境正义 环境观 环境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纠纷解决机制视野下的环境信访制度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军 常永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环境信访是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中一项不容忽略的制度。本文以一次环境信访试验和调查切入,阐述了我国环境信访制度存在的现实基础,并提出对其进行制度改进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信访制度 环境纠纷 纠纷解决机制 法律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沈绿野 冯韵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9-55,共7页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法律整合,其中所涵盖的各种复杂要素,使这一标准在立法和司法层面的操作变得日益困难。然而,对原因和结果及其关联性的客观实在的判断是得以作出法律的价值判断的前提。法律的判断标准,是客...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法律整合,其中所涵盖的各种复杂要素,使这一标准在立法和司法层面的操作变得日益困难。然而,对原因和结果及其关联性的客观实在的判断是得以作出法律的价值判断的前提。法律的判断标准,是客观实在与主观认知的精妙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 事实因果关系 法律因果关系 判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水资源分配的伦理考量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彩虹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世界范围内的贫困与全球水资源匮乏之间的深层关系,主要是因为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分配不畅,而不是表象上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传统国际水资源分配原则暗含古典自由主义持有正义分配模式的意韵,流域国之间仅基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之... 世界范围内的贫困与全球水资源匮乏之间的深层关系,主要是因为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分配不畅,而不是表象上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传统国际水资源分配原则暗含古典自由主义持有正义分配模式的意韵,流域国之间仅基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之下的最高效益原则分配水资源。拥有富足的水资源出于种种原因,但无论从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努力程度还是从德行来看,没有人比别人配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亦不能认定既成的有利生存条件是"应得",因此这一分配原则已不能经受人类道德的考验。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流域国基于合作的功利考虑和同情的道义考虑,在分配水资源时负有避免浪费、保护生态系统、帮助因水资源匮乏而陷入贫困的人们的道义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水资源 合作 同情 道义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法律路径——以节能立法与节水立法比较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陶蕾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节能与节水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两大重点。现有的节能立法和节水立法都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围绕资源节约利用的市场化运作和政府的调控、监督,进行了大量类似的制度建设,为节约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然而,管理体制... 节能与节水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两大重点。现有的节能立法和节水立法都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围绕资源节约利用的市场化运作和政府的调控、监督,进行了大量类似的制度建设,为节约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然而,管理体制的不科学、不健全,社会公众参与途径的不明确,已经成为制约节能立法和节水立法实施效果的两大因素。未来节约型社会的法律制度建设不仅要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的市场化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更需要在管理体制和社会公众参与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节水 节约型社会 立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制度建构:理念、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晋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5-169,共5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趋向好转,农村环境不断恶化"这种城乡环境二元趋势的凸现,提出了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城市中心主义"环境法制以及我国农民实质自由的严重匮乏是我国产生城乡环境二元趋势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趋向好转,农村环境不断恶化"这种城乡环境二元趋势的凸现,提出了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城市中心主义"环境法制以及我国农民实质自由的严重匮乏是我国产生城乡环境二元趋势的根本原因。一些地方所采取的仅仅局限于环保领域的城乡环保一体化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乡环境二元趋势。城乡环保一体化实践需要以更为全面的制度建构为基础。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制度建构应树立理性、人本、自由等基本理念,应坚持整体推进、科学建构、多元参与等基本原则。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制度建构路径,首先是消除对农民的各种制度性歧视,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平等;其次,在推动地方民主与法治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基础上,健全与完善农民权利实现的保障机制,保证农民的各项权利最终成为"可实际行使"的权利。最后,还要建立适应农村环境保护要求的环境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环境二元趋势 城乡环保一体化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水立法模式选择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顾向一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4-68,共5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完善的节水法律模式和法律体系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保障,通过介绍目前已有的节水立法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节水立法模式和节水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节水立法的现状,指出已有节水立法的不足之处,...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完善的节水法律模式和法律体系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保障,通过介绍目前已有的节水立法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节水立法模式和节水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节水立法的现状,指出已有节水立法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完善我国节水立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立法模式,构建完善的节水立法体系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立法模式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