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卓尼地区晚三叠世细粒重力流沉积过程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浩南 谈明轩 +2 位作者 付亦霖 崔浩楠 陈绵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5-1329,共15页
细粒重力流沉积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指示意义。细粒沉积物的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对古环境恢复等研究至关重要,但其沉积过程相较于粗粒沉积物重力流更为复杂。精细的露头研究表明,西秦岭卓尼地区上三叠统卡车组主要发育细粒重力流沉... 细粒重力流沉积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指示意义。细粒沉积物的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对古环境恢复等研究至关重要,但其沉积过程相较于粗粒沉积物重力流更为复杂。精细的露头研究表明,西秦岭卓尼地区上三叠统卡车组主要发育细粒重力流沉积。卓尼地区细粒重力流沉积分为4种岩相类型,对应2种深水沉积成因(细粒异重流与细粒浊流)。细粒异重流沉积以悬浮载荷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单期沉积厚度为0.05~0.60 m),发育2类细粒异重岩。Ⅰ型细粒异重岩受风暴流的扰动,垂向上发育丘状交错层理;Ⅱ型细粒异重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黏性颗粒影响,发育过渡流性质的泥质低角度交错层理。细粒浊积岩在研究区亦有发育(单期沉积厚度为0.05~0.2 m),整体表现为鲍马层序Ta、Tc或Ta、Te段特征。研究区所发育的2类深水沉积过程构成了复杂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对西秦岭卓尼地区活动型大陆边缘浅海窄陆架—上斜坡细粒重力流沉积学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浊流 西秦岭 三叠系卡车组 沉积过程 细粒重力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的矿物化学及其对矽卡岩白钨矿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腾 马东升 +2 位作者 陆建军 章荣清 张世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6-728,共13页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是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并且在与矿床内花岗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产有隐伏的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和中型规模的辉钼矿。钨-钼矿化的时代为晚侏罗世,与矿床内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一致。然而,已有研究认为,由于该花岗斑岩规...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是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并且在与矿床内花岗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产有隐伏的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和中型规模的辉钼矿。钨-钼矿化的时代为晚侏罗世,与矿床内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一致。然而,已有研究认为,由于该花岗斑岩规模很小,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成矿热液应来自深部岩浆房而非此花岗斑岩。为此,我们对花岗斑岩进行了仔细的镜下观测,并且对其中的副矿物和黑云母以及矽卡岩中的白钨矿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应用原位LA-ICP-MS方法测定了矽卡岩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试图对白钨矿矿化的物质和流体来源提供确切的证据。通过研究,首次在矿床内花岗斑岩中发现了与未蚀变黑云母伴生的黑钨矿和铌铁矿,表明花岗斑岩至少在岩浆结晶作用晚期或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早期就已发生钨的矿物富集,为确定花岗斑岩是控制钨矿化的成矿岩体提供了依据。此外,发现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属铁叶云母)含有极高的氟含量(>3%),指示其应形成于富含氟的高分异岩浆。研究进一步揭示,矽卡岩中白钨矿的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花岗斑岩十分一致,而重稀土元素则显著亏损,而且Eu的含量较花岗斑岩更为富集。这暗示形成白钨矿的成矿流体应直接来自花岗斑岩,即:在早期无水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的沉淀导致流体中的重稀土亏损而Eu相对富集;白钨矿随后再从这种流体中沉淀。此外,白钨矿的Eu含量与Sm、Gd含量具有负相关关系,表明Eu的分配是相对独立的行为,主要以Eu2+存在,从而指示沉淀白钨矿的流体具有还原的性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文所提供的新证据,我们认为,形成矽卡岩型白钨矿的钨和成矿热液应来自高分异且富F的花岗斑岩,而所需的钙则可能来自于碳酸盐围岩,即矿床内花岗斑岩应是形成钨钼矿床的物质来源,驱动热液活动的能量来源,和寻找隐伏钨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坪矿床 花岗斑岩 铌铁矿 黑钨矿 黑云母 白钨矿 电子探针 原位LA-ICP-MS 成矿物质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与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自力 李琦 +5 位作者 朱筱敏 谈明轩 张锐锋 曹兰柱 李凤勋 单帅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9-1068,共20页
陆相断陷湖盆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丰富的重力流湖底扇沉积。本次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河街组为例,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钻井取心及岩/电特征分析,探讨陆相断陷湖盆重力流扇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总结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霸县凹... 陆相断陷湖盆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丰富的重力流湖底扇沉积。本次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河街组为例,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钻井取心及岩/电特征分析,探讨陆相断陷湖盆重力流扇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总结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霸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滑塌型重力流湖底扇、洪水型重力流湖底扇、风暴重力流湖底扇3种成因类型和5种具体样式。根据重力流湖底扇体物源、搬运路径上底型结构和平面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物源区—断裂陡坡带—湖底扇、(进积型)三角洲—坡折带—湖底扇、水下低凸起(滩坝)-湖底扇3种平面组合类型。并建立了断陷湖盆初始断裂期风暴重力流湖底扇、强烈断陷期洪水型湖底扇、稳定裂陷期洪水型湖底扇、断后回返期滑塌型湖底扇4种沉积模式。认为:断陷湖盆各构造演化阶段具有不同成因类型的重力流湖底扇,重力流湖底扇的触发机制主要与斜坡区三角洲失稳、阵发性的洪水及湖浪作用有关。重力流湖底扇的结构和空间分布受控于断层活动和古湖盆底型结构,扇体规模主要受控于触发机制。深湖—半深湖区形成的被暗色泥岩包裹的湖底扇体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是油气勘探的甜点区。基于单井资料分析下的地震属性(切片)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薄层砂岩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县凹陷 古近系 重力流沉积 成因分析 地震响应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鸡西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岩性制约
4
作者 郑志翀 曾罡 +3 位作者 张慧丽 刘建强 陈立辉 周中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200,共15页
新生代火山岩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出露,主要集中于松辽盆地周缘。其中盆地东部多沿抚顺—密山、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尤其集中于长白山地区,以钠质玄武岩为主。前人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地幔源区存在显著的化学不均一性,暗示这些玄武岩... 新生代火山岩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出露,主要集中于松辽盆地周缘。其中盆地东部多沿抚顺—密山、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尤其集中于长白山地区,以钠质玄武岩为主。前人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地幔源区存在显著的化学不均一性,暗示这些玄武岩复杂的成因。为进一步查明它们的地幔源区岩性,揭示其岩石成因,文章选择抚顺—密山断裂带北部鸡西地区的玄武岩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区玄武岩岩性变化较大,其SiO2含量为44.2~49.6 wt%,MgO含量为6.7~10.6 wt%,在TAS分类图上可进一步细分为碧玄岩、粗面玄武岩及玄武岩三个类别。微量元素上,研究样品呈现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的特征,具Nb、Ta的正异常和Pb、Ti的负异常,与洋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相类似。通过计算研究样品的原生岩浆组成,发现其具有富MgO、贫SiO_(2)和CaO的特征,在透辉石向CATS-橄榄石-石英的投影图上落在贫硅辉石岩的区域内;同时结合玄武岩较高的FC3MS(FeO^(T)/CaO-3×MgO/SiO_(2))值,认为其源区确实存在辉石岩组分的贡献。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岩性特征,笔者还从玄武岩中挑选了橄榄石斑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石斑晶的Fo值存在较大的变化,高Fo的橄榄石具有比低Fo橄榄石更低的Ca和Mn含量、高的Ni含量及Fe/Mn比值,且高Fo值橄榄石与辉石岩来源熔体结晶的橄榄石组成相似,同样反映其源区存在辉石岩组分的贡献。综上所述,研究认为东北鸡西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源区确实存在辉石岩组分,是再循环的地壳组分对研究区地幔改造的产物,并在该区幔源岩浆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新生代玄武岩 橄榄石 辉石岩 再循环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