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安江岩溶模型与LSTM模型在洪水模拟中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陶驷骥 李彬权 +3 位作者 陈云瑶 夏奕洁 赵建飞 李匡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55,共5页
岩溶地区因其复杂的产汇流机制,洪水预报精度普遍不高。以具有典型岩溶地貌特征的贵州省六硐河流域为例,分别构建基于机理分析的新安江岩溶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比两类模型在岩溶地区洪水过程模拟中的适应... 岩溶地区因其复杂的产汇流机制,洪水预报精度普遍不高。以具有典型岩溶地貌特征的贵州省六硐河流域为例,分别构建基于机理分析的新安江岩溶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比两类模型在岩溶地区洪水过程模拟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安江岩溶模型在率定期(验证期)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为0.66(0.70),洪峰合格率为61.3%(62.5%),峰现时间合格率为80.6%(75%);预见期4 h内LSTM模型在率定期(验证期)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在0.89(0.89)以上,洪峰合格率在93.5%(75%)以上,峰现时间合格率在61.3%(50%)以上。总体上,机理分析和深度学习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岩溶地区洪水的涨落过程,但预见期3 h内的LSTM模型精度要高于新安江岩溶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产汇流机制较为复杂的岩溶地区的洪水过程模拟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岩溶模型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岩溶地区 洪水模拟 六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平原河网水动力水质补水方案优选
2
作者 贺蔚 章雪彤 +4 位作者 何文浩 王龙飞 赵文龙 苏莹 高士强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平原河网水环境备受关注,常采用生态补水来改善。前期已开展较多复杂交汇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出补水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以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河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 平原河网水环境备受关注,常采用生态补水来改善。前期已开展较多复杂交汇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出补水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以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河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9种闸泵组合方案的补水效果;提出了耦合AHP-CRITIC-改进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补水方案进行定量优化评价。结果表明,方案6(开启长山河东泵站和硖石市河泵站补水,关闭中间闸,并以麻泾港南闸和袁硖河闸排水)综合效果最佳,生态流速、NH_(3)-N达标率分别达48.1%和94.9%。改进TOPSIS方法可有效降低指标相关性带来的信息冗余,增强方案优选的区分度,方案6相对贴近度最高(0.732),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平原河网补水方案优选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流域水环境治理与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改善 平原河网 综合评价方法 AHP-CRITIC 改进TOPSIS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典型联围地区防洪潮工程方案优化与影响分析
3
作者 高慧琴 李彬权 +1 位作者 靳高阳 朱三华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共8页
珠江三角洲联围地区经济高度发达,但受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及泄洪格局变化综合影响,防洪潮形势严峻。以广州市南沙区为典型联围研究对象,剖析上游西江、北江泄洪格局演变及外海潮位变化对防洪潮的影响,分别提出防洪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 珠江三角洲联围地区经济高度发达,但受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及泄洪格局变化综合影响,防洪潮形势严峻。以广州市南沙区为典型联围研究对象,剖析上游西江、北江泄洪格局演变及外海潮位变化对防洪潮的影响,分别提出防洪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和防潮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构建河网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方案分析论证。结果表明:(1)1990年后北江三水站分流比显著增加(均值由15.5%升至21.8%),叠加河道下切与洪水归槽效应,加剧南沙区外江防洪压力;外海潮位以3.6 mm/a速率持续上升,南沙区附近测站200年一遇设计潮位抬升0.58~0.66 m,导致现有堤防防潮能力被动降低。(2)提出思贤滘分流比调控防洪工程方案,将50年一遇以上洪水条件下的三水站分流比调控至22.6%,有利于缓解南沙区外江防洪压力。(3)提出南沙区纯堤防防潮工程方案和联围筑闸防潮工程方案,对比分析后推荐联围筑闸方案,对珠江三角洲主要水道节点防洪水位、分流比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珠江三角洲典型联围地区防洪潮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防洪潮工程体系优化 联围筑闸 河网一维非恒定流模型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滏阳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4
作者 栾清华 连秋岩 +2 位作者 王东 刘颖 曾庆慧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2,176,共9页
为深入探讨滏阳河东武仕水库下游河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并全面评估河流水质状况,系统分析了滏阳河(邯郸段)汛前、汛期和汛后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结合生物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了滏... 为深入探讨滏阳河东武仕水库下游河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并全面评估河流水质状况,系统分析了滏阳河(邯郸段)汛前、汛期和汛后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结合生物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了滏阳河的水质状况,运用冗余分析法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滏阳河(邯郸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汛前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26.3个/m^(2))高于汛期(13.5个/m^(2))和汛后(14.1个/m^(2)),汛期河流水量变化对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生物指数对滏阳河水质生物评价分级效果明显,主城区段水质明显劣于其他河段;汛前和汛后溶解氧(DO)、pH对滏阳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有显著影响,汛期水温和COD_(Mn)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特征 大型底栖动物 水质生物评价 冗余分析 滏阳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