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5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方法协同的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辨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嘉辉 李磊 +2 位作者 吴天航 许生 刘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4,共5页
滨州市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黄河水,人均水资源量低。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采用AHP-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了滨州市2013~2022年水资源承载力,根据评价结果,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障碍度模型识别并诊断水... 滨州市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黄河水,人均水资源量低。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采用AHP-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了滨州市2013~2022年水资源承载力,根据评价结果,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障碍度模型识别并诊断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因子和主要障碍因子,辨识水资源承载力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滨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产水模数、地下水供水占比、跨流域调水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GDP年增长率、第三产业占比、万元GDP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比、人均生态环境用水量10项指标;在水资源方面,优化水源结构,在加强本地地表水利用的同时,充分开展非常规水利用工作,同时做好地下水保护与管理;在社会及经济方面,转变滨州市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生态环境方面,确定滨州市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河湖生态用水需求,合理增加生态环境用水量,改善河湖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TOPSIS法 障碍度 驱动因子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滨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流域水资源系统风险多链路网络研究(Ⅱ):风险传播 被引量:2
2
作者 冯仲恺 高浩宇 +3 位作者 牛文静 王煜 彭少明 郑小康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为探明流域水资源系统风险传播过程,以风险多链路网络为基础,建立了统筹启动阶段、传播阶段、消退阶段的风险传播模型,提出了节点风险灵敏指数、链路承载风险量、网络风险扩散指数及网络结构脆弱性指数等风险传播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典... 为探明流域水资源系统风险传播过程,以风险多链路网络为基础,建立了统筹启动阶段、传播阶段、消退阶段的风险传播模型,提出了节点风险灵敏指数、链路承载风险量、网络风险扩散指数及网络结构脆弱性指数等风险传播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典型年下的网络风险传播,构建了介数防控、度值防控、节点风险灵敏指数防控、随机防控等风险防控策略。结果表明:节点风险灵敏指数与节点负荷增量呈正相关关系;链路承载风险量与传播次数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险源负荷增量呈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网络风险扩散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网络结构脆弱性指数呈持续衰减趋势,而且二者随消退系数、负荷保留系数动态变化;典型年情景下,特枯年、枯水年的网络风险传播指标变化较为显著;在减缓风险扩散程度时,防控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介数防控、度值防控、节点风险灵敏指数防控、随机防控、无防控策略,即优先调控介数中心性较大的关联要素可以降低网络风险传播速率;在削减风险节点数量时,防控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节点风险灵敏指数防控、随机防控、介数防控、度值防控、无防控策略,即优先调控节点风险灵敏指数较高的关联要素可以降低网络结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风险多链路网络 风险传播 复杂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流域水资源系统风险多链路网络研究(Ⅰ):网络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仲恺 高浩宇 +3 位作者 牛文静 王煜 彭少明 郑小康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探明水资源多维风险要素及其关联机制,统筹黄河流域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维要素,利用因果诊断、传递熵等方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风险多链路网络。运用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边介数、聚集系数等指标,解析了节点、边... 为探明水资源多维风险要素及其关联机制,统筹黄河流域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维要素,利用因果诊断、传递熵等方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风险多链路网络。运用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边介数、聚集系数等指标,解析了节点、边和网络特征信息,识别了重要关联要素及其链路。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自身具有社区结构特性,且与其所辖6个分区(除龙门-三门峡分区)的水资源系统均具有较高的聚集性和耦合性,不同关联要素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反馈关系,对应的复杂网络呈小世界特性;在不考虑水力联系要素(断面流量、水资源量、总降水量)时,温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关联要素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口自然增长率等链路在水资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风险多链路网络 因果诊断 复杂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4
作者 南统超 谢晓婷 +4 位作者 叶逾 徐腾 沈城吉 吴吉春 鲁春辉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是针对地下水在内的水资源问题决策特点所开发的人机交互系统,具有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包括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完成数据提取、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和管理决...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是针对地下水在内的水资源问题决策特点所开发的人机交互系统,具有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包括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完成数据提取、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和管理决策等功能,不仅能够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水资源现状,还能为决策者提供较为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方案,提高决策效率和可靠性。文章对决策支持系统在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特别是近年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趋势和创新发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文章认为,基础数据及统一标准的缺乏、数据驱动决策可靠性不足、决策系统功能单一、决策参与缺乏完整性、系统的重用性和扩展性较差、智能化不足等是目前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应用发展中亟待突破的瓶颈。此外,文章紧密围绕现阶段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指出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是未来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未来大区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水资源管理 地下水 人工智能 挑战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渠联合运用条件下长藤结瓜灌溉系统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开发
5
作者 陈荣豪 董增川 +4 位作者 崔璨 韩亚雷 王佳晟 张天衍 黄跃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0,共7页
“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广泛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区,是渠系、山塘及水库组成的复杂水利工程体系。现行调配方案多将水资源库群调控和渠系输配水作为独立问题分析,缺少对多层次库渠联合运用的研究,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 “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广泛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区,是渠系、山塘及水库组成的复杂水利工程体系。现行调配方案多将水资源库群调控和渠系输配水作为独立问题分析,缺少对多层次库渠联合运用的研究,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研究如何在库渠联合运用条件下构建一套水资源优化调配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研究基于“总调-分调-自调”的多级递阶控制结构,将水库群调度与跨流域渠系输配水的协同调度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套兼顾灌区多层次结构和库渠联合运用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采用NSGA-Ⅱ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求解并基于投影寻踪法优选出最佳调配方案。以犬木塘水库灌区工程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①通过库渠联合调配,三种最佳调配方案均使城乡和灌片用水户的缺水率显著降低,除邵东市、九公桥支渠片、黄家坝三合片、三都保田片外,城乡、灌片用水户均分别保持在7%和5%以下。②3种方案的经济成本相较于传统调度方法分别减少126.13、877.65、537.11万元,平均减少经济成本513.63万元。③水库调蓄能力提升,枯水期渠系充水量占水库全年下泄流量的50%左右,提升了水库在枯水期的可调蓄容量,保障了供水稳定性。总体而言,研究成果可丰富库渠联合运用条件下系统水资源调配的理论体系,为“长藤结瓜”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渠耦合 水资源调配 跨流域工程 多级渠道 长藤结瓜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及优化策略
6
作者 秦金龙 于森 +1 位作者 朱永华 杨建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为提高超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识别不同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差距来源,解析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与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集成超效率(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TFP)模型、Dagum基尼系数模型以及To... 为提高超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识别不同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差距来源,解析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与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集成超效率(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TFP)模型、Dagum基尼系数模型以及Tobit回归模型,以北京市为例提出超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测算和综合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北京市不同空间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城六区整体要高于郊区,郊区中的生态涵养区要高于其他区,且城六区与郊区组内差距扩大,组间差距缩小,跨区域相互作用增强。2018-2023年北京市各区TFP值均大于1,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升,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为其内在驱动因素,其中技术进步为主要驱动因素,且郊区的技术进步驱动更为明显。产业结构优化、用水政策的完善与落地、用水结构调整及工业用水技术提升对北京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较弱。因此,为促进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和均衡发展,北京应优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用水技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对郊区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水资源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Dagum基尼系数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刘浩然 党素珍 +3 位作者 任玉玲 凌牧午 管亚硕 连炎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为捋清沿黄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RUE)的现状,明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助力该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全局超效率模型(global super efficiency slack based model,SBM)、层次分析法(... 为捋清沿黄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RUE)的现状,明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助力该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全局超效率模型(global super efficiency slack based model,SBM)、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和Tobit模型,从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和综合5个方面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黄九省(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和综合水资源利用效率在2003−2022年的均值分别为0.417、0.511、0.635、0.465和0.506,总体均呈上升趋势。黄河中下游省(区)的农业、工业、生活和综合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于上游省(区),黄河上游省(区)的生态水资源利用效率略高于中下游省(区)。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比、R&D经费投入强度与综合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正相关,人均水资源量、人口城镇化率、农业工业用水占比与其呈负相关。对沿黄九省(区)提出如下发展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加强水资源禀赋较好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节水管控;沿黄西部省(区)加强与节水相关的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九省(区) 全局超效率SBM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地表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8
作者 张馨予 刘为锋 +1 位作者 张学功 钟平安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9,共6页
宁波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开展宁波市地表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宁波市划分为3个分区,基于1956—2022年地表水资源长系列资料,开展宁波市地表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分单元演变规律分析,在时间尺度上开展了年度、汛期、... 宁波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开展宁波市地表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宁波市划分为3个分区,基于1956—2022年地表水资源长系列资料,开展宁波市地表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分单元演变规律分析,在时间尺度上开展了年度、汛期、非汛期3个时间尺度的趋势性、周期性和突变性分析;在空间尺度上分析了地表水资源空间遭遇规律。结果表明:(1)全市和各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枯季上升趋势显著而汛期上升趋势不明显;(2)各分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表水资源量均存在18年的变化周期;(3)全市和各分区非汛期水资源量的上升趋势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4)不同分区地表水资源丰枯同步概率均高于异步情况,同步概率平均达到67%;同一分区内部丰枯同步概率超过80%。研究成果可为宁波市水资源规划以及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地表水资源 演变规律 丰枯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研究(Ⅰ):特征解析
9
作者 冯仲恺 蒋林佚 +3 位作者 牛文静 王煜 彭少明 郑小康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72,共13页
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水资源、能源足迹量及其虚拟流动量,进而构建了基于虚拟资源流动的生态网络模型。利用控制分配系数、芬恩循环指数等指标,解析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复杂特征。结果表明:区域资源足迹与地... 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水资源、能源足迹量及其虚拟流动量,进而构建了基于虚拟资源流动的生态网络模型。利用控制分配系数、芬恩循环指数等指标,解析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复杂特征。结果表明:区域资源足迹与地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能源足迹与能源生产量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水足迹与水资源禀赋存在失配性;研究区虚拟流转移网络极为复杂,河南、山东等地是虚拟流主要输入地,内蒙古等地则为主要输出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对虚拟水、虚拟能流动影响较大;受产业结构差异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和能源系统均表现出中上游地区受下游地区控制,同时竞争关系主导了水资源和能源的生态关系;四川、内蒙古第二产业是能源系统关键调控对象,山东第二产业对区域整体产业驱动贡献较大;各省区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的资源循环效率和稳定性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水资源系统稳定性低于能源系统,应适当优化涉水产业结构以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生态网络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2001—2023年水资源量与用水量变化分析
10
作者 刘万新 刘洋 王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5,153,共9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主要受水区京津冀地区,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了海河流域与京津冀三省市2001—2023年水资源量与用水量的变化趋势,应用Spearman秩次检验分析了京津冀三省市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变化与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指...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主要受水区京津冀地区,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了海河流域与京津冀三省市2001—2023年水资源量与用水量的变化趋势,应用Spearman秩次检验分析了京津冀三省市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变化与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探究了用水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01—2023年海河流域与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总量均为上升趋势,河北省总用水量有显著减少趋势,北京市、天津市总用水量则有显著增加趋势;北京市农业、工业用水均有显著减少趋势,且与多个工农业生产指标呈极强的正相关性,说明北京市工农业用水主要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天津市农业用水有显著减少趋势,与奶类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工业用水无明显变化趋势;河北省农业用水有显著减少趋势,且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工业用水也有显著减少趋势,与第二产业GDP占比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与其他工业生产指标的正相关性较弱;京津冀三省市的生活用水均与人口数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筑业总产值、第三产业GDP占比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京津冀生活用水增加主要源于人口、建筑业、第三产业的同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量 用水量 用水结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Spearman秩次检验 海河流域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军院士学术报告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11
作者 向龙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5-105,共1页
2016年1月17日上午9:00-11:00,中国科学院夏军院士在河海大学闻天馆一楼113报告厅做了题为"水科学前沿问题及非线性水系统方法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此次学术报告会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 2016年1月17日上午9:00-11:00,中国科学院夏军院士在河海大学闻天馆一楼113报告厅做了题为"水科学前沿问题及非线性水系统方法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此次学术报告会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报告会 河海大学 院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水文水资源 科学前沿 工程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启慧 纪璐 +6 位作者 李琼芳 白浩男 韩幸烨 姚佳 崔罡 周正模 杨坤凡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9,共10页
在分析1992—2020年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和定量评估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指数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 在分析1992—2020年伊犁河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和定量评估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指数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年径流总体偏大,巴尔喀什湖年平均水位在2002年发生突变,三角洲水资源补给总体处于增加状态;湿地和稀疏植被面积增大且聚集性增强,裸地向稀疏植被转化且优势度不断下降,林地破碎程度剧烈;景观水平指数在时程上呈阶段性变化,2016年伊犁河三角洲破碎化程度最低,在空间上伊犁河沿岸连通性增强,巴尔喀什湖沿岸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水平指数与巴尔喀什湖年平均水位相关性最高,与乌斯热尔玛水文站年径流量的相关性次之,与伊犁河三角洲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低,且景观水平指数对三角洲水资源条件变化存在迟滞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资源 移动窗口法 土地利用 伊犁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调水调控的水资源承载力空间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星 袁晔 +3 位作者 许钦 张其成 宋兰兰 陈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079,共9页
为解决黄河流域下游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利用,以聊城市为研究对象,引入外调水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进行现状评价,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区域空间差异形成原因,提出基于外调水调控的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均衡策略,评... 为解决黄河流域下游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利用,以聊城市为研究对象,引入外调水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进行现状评价,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区域空间差异形成原因,提出基于外调水调控的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均衡策略,评估2035年不同来水频率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水资源子系统是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经济子系统中的人均GDP、社会子系统中的城镇化率、生态子系统中的生态环境用水率和地下水开采系数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从供需两端进行调控,加强节水并高效利用外调水,对2035年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有明显均衡优化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空间均衡 外调水 供需调控 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明明 朱永楠 +2 位作者 赵勇 杨文静 樊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加深对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同演变趋势的认识,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多维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5—2020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 为加深对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同演变趋势的认识,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多维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5—2020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从2005年的0.55增长到2020年的0.84,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过渡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各子系统对耦合协调度上升的驱动分别经历了由粮食子系统到生态子系统再到水资源子系统主导的过程;能源子系统的贡献率虽然比较小,但是未来可能是各地区提升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多维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 耦合协调度 多因素归因分析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水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龙 贾喜田 +2 位作者 李士军 龚泓博 杜倩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以米易县为例,针对典型县域最严格水资源红线控制和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特点,采用总体缺水率最小和分区空间均衡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为约束条件,并采用改进时间-空间两层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构建分区独立... 以米易县为例,针对典型县域最严格水资源红线控制和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特点,采用总体缺水率最小和分区空间均衡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为约束条件,并采用改进时间-空间两层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构建分区独立供水和库群联调的通用水资源调度与配置(GWAS)模型,并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得出相关系数R为0.85,Nash效率系数为0.73,区域水文模块模拟精度较好。方案模拟研究表明,无论是基准年还是规划年,相对于水库分区独立供水,考虑均衡系数的库群联调方案更具优势,分区供水综合缺水率差异更大,而库群联调中各乡镇缺水率大幅减少,缺水差异更小。库群联调方案的水资源配置公平性更好,空间上各单元间的水量分配配置满足度高,可基本实现在动态变化下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AS模型 水资源均衡调配 多目标 多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梯级水库运行的水文效应
16
作者 虞美秀 金君良 +3 位作者 张建云 陈娟 陈求稳 何佳仪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部机组发电时间划分建坝前后研究时段,从时程变化、年内分配、水热关系3个方面系统剖析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奴下站年、汛期与非汛期径流量及年最小流量在藏木建坝后增加,年最大流量微弱减少;建坝后奴下站年、汛期热通量增加,非汛期变化有限,水温变幅与羊村更加接近,该现象在加查运行后更加明显;奴下流量年内分配在建坝后较羊村有一定的坦化,而水温则更为尖瘦,上下游水温变化同步性增加,表现出升温期“增暖”和降温期“加冷”现象;11—12月、1—5月奴下较羊村增加的流量主要受水库调度影响,而6—10月流量增加同时受水库调度和冰川融水径流增加的影响;奴下和羊村上下游流量—水温相关性的异步性、水热关系的时滞性均随水库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温特性 梯级水库 时间尺度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综合评价及其水文效应评估
17
作者 雍斌 周振杨 +1 位作者 陶新 吕毅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76,共12页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格局;GSMaP_G在降水量估算方面较其他产品表现更优秀,在以气象站插值数据率定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方案中,GSMaP_G对黄河源区门玛区间的水文效应评估结果更好;在采用降水产品对栅格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的方案中,基于DML-TPP和ERA5-L的径流模拟在平水年表现最佳,基于GSMaP_G的模拟结果则更好地复现了丰水年的洪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 水文模拟 栅格新安江模型 误差传播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Ⅲ的区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案决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志朋 杨侃 +3 位作者 陈静 钱琳虹 李哲东 吴佳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4,153,共7页
为了探究缺水地区如何发挥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效益,强化水资源管理,提出以社会、经济、生态为目标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合水资源实际配置情况,应用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求解配置模型并获得待选方案集,随后通过建... 为了探究缺水地区如何发挥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效益,强化水资源管理,提出以社会、经济、生态为目标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合水资源实际配置情况,应用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求解配置模型并获得待选方案集,随后通过建立博弈论-TOPSIS评价模型,对方案集进行筛选获得相对最佳方案。以忻州-阳泉供水区为研究对象,对来水频率为75%、50%、25%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改进NSGA-Ⅲ算法和博弈论-TOPSIS评价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使得优选方案结果更为合理,相较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最后通过对不同配置方案分析可知,忻州-阳泉供水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多目标优化 NSGA-Ⅲ算法 TOPSIS法 方案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要素对河湖生态环境的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姜翠玲 许睿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28,147,共11页
鉴于关键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速、流量对河湖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作用,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水位、流速、流量以及水文连通性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了水文要素对生态环境的调控效应。水... 鉴于关键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速、流量对河湖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作用,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水位、流速、流量以及水文连通性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了水文要素对生态环境的调控效应。水位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泥水界面的氧化还原条件、生物栖息地面积等,影响水体和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解转化以及水生植物的光合能力;流速与流量的变化则通过改变物质输移能力、沉积物状态、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需求,影响生物栖息地的适宜性,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水文连通性反映了水文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动态变化过程,影响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以及鱼类的洄游和繁殖行为。最后介绍了相关研究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展望了研究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要素 水文连通性 水生生物 河湖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 调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动产流模式的金沙江流域降雨-融雪径流模拟及水文响应分析
20
作者 张珂 罗煜宁 +1 位作者 王宇昊 李顺章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22,共10页
针对青藏高原产流机制复杂、水循环关键要素响应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子流域尺度变动产流模式识别方法。基于MODIS卫星遥感产品和子流域主导产流模式划分结果,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iRainSnowHydro开展了金沙江流域降雨-融雪径流模拟... 针对青藏高原产流机制复杂、水循环关键要素响应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子流域尺度变动产流模式识别方法。基于MODIS卫星遥感产品和子流域主导产流模式划分结果,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iRainSnowHydro开展了金沙江流域降雨-融雪径流模拟和水源分割,定量分析了直门达和石鼓子流域径流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降水与径流在不同响应时间下的自相关系数、偏自相关系数和互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金沙江各子流域的季节性主导产流模式,较准确地模拟流域径流过程,纳什效率系数达到0.75;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是直门达和石鼓子流域主要的径流组分,春、夏季地表径流占比显著提高,地表径流和基流的消退时间分别为3~10、10~8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产流模式 降雨-融雪径流模拟 水文响应 水源分割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