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生新闻:中国电视节目的“本土化”追求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云明 易前良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 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间,锐意创新,使它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新闻 电视节目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选择——以电视连续剧《红粉》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安华 易前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0,共3页
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要义在于,创作者要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之间建构一种“相关性”,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影像体验。《亮剑》、《任长霞》等主旋律电视剧为意识形态世俗化开辟了路径:人物形象塑造的... 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要义在于,创作者要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之间建构一种“相关性”,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影像体验。《亮剑》、《任长霞》等主旋律电视剧为意识形态世俗化开辟了路径:人物形象塑造的平民化,意识形态叙事的当下化。而《红粉》则从题材的把握入手,围绕“改造”这一意识形态母题,沿两条线索展开叙事,渲染出一个关于“爱”的动人故事。显然,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路径选择上,《红粉》为以后的电视剧创作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意识形态 “世俗化” 《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容类真人秀节目热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嘉潞 鲁慧清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0,共2页
本文试以2005到2006年度中国湖南经视比较火热的整容类真人秀节目——《亚韩天使爱美丽》为例,以传播学中的一系列理论为基础,通过媒介内容分析,揭示这一整容节目热潮背后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整容 《天使爱美丽》 美丽经济 男权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世界跨族裔导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65-170,共6页
本文在吸收法侬和加布里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帝国主义时代中第三世界跨族裔导演电影创作的发展理论",以期对这些处于文化交杂情境中的跨族裔导演及其电影创作做一个理论的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 跨族裔 “身份” 艺术电影 跨国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终将延续下去——论数字空间里的社会分化与群体聚合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文育 任丽雪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数字空间里,情感驱动了分化和群体聚合,情感本身就是最终的归因,同时个人信仰汇成暂时性舆论群体,又能促使这些群体分化。理性虽被绕过,客观事实虽被无视,但也未必全然是坏事。因为精英主义下的专业权威、阶层分裂下的权力威信未必比个... 数字空间里,情感驱动了分化和群体聚合,情感本身就是最终的归因,同时个人信仰汇成暂时性舆论群体,又能促使这些群体分化。理性虽被绕过,客观事实虽被无视,但也未必全然是坏事。因为精英主义下的专业权威、阶层分裂下的权力威信未必比个人信仰更加可靠,群体在不断变动中的分化与聚合可能比稳固的状态更有朝气,更能推动言论的自由。当技术推动时代进入一种与先前不一样的生存时空和社会结构中时,到底应不应该因为事实重要性的减弱而质疑新现象的产生,到底应不应该因为个人信仰和情感因素的取而代之就斥责这种现象为"病症",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数字空间:社会分化 群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