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河流法刍议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志坚 邢鸿飞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2-100,共9页
国际河流是组成部分位于不同国家的水道。国际河流法主要是国家之间关于国际河流利用及其保护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它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过去比较单一的规范自由航行的功能进展到航运、水利水电等非航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 国际河流是组成部分位于不同国家的水道。国际河流法主要是国家之间关于国际河流利用及其保护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它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过去比较单一的规范自由航行的功能进展到航运、水利水电等非航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国际河流法有着丰富的条约法渊源,国际河流习惯法渊源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国际河流法的体系包括一般国际河流法、特殊国际河流法和区域国际河流法,适用于中国的国际河流法主要包括中外国际河流条约和一般国际河流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河流 国际河流法 定义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蒸散发能力估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方秀 王烨 +2 位作者 陆国宾 李琼芳 张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6期225-229,共5页
蒸散发能力是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项,合理估算流域蒸散发能力直接影响流域产流量的计算精度。选取淮河息县以上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考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的分布式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并将能逐日动态模拟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生长模型与... 蒸散发能力是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项,合理估算流域蒸散发能力直接影响流域产流量的计算精度。选取淮河息县以上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考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的分布式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并将能逐日动态模拟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生长模型与其集成,以日为时间尺度,基于流域土地利用、气象和植物生长资料,计算了2000-2008年研究区每个1 km×1 km栅格的蒸散发能力,并将蒸发皿所在网格的蒸散发能力计算值与蒸发皿观测得到的水面蒸发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蒸散发能力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实际蒸散发能力,可以为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蒸散发能力输入资料。研究成果为淮河流域蒸散发能力的计算提供了新的途径,对其它流域蒸散发能力的计算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域 双源蒸散发模型 叶面积指数 植物生长模型 淮河上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合作研发战略——水资源税规制下的博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常高 周海炜 严翔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非合作研发决策、两阶段研发共享激励型合作决策和完全协同研发决策,通过这些策略探讨了企业的均衡节水量和节水技术水平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对企业的均衡收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借助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来分配节水技术带来的收益,并针对水资源税试点区域的高耗水企业A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在非合作策略下,企业的决策具有帕累托效率提升的空间;而研发激励策略能显著增强企业对节水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节水技术的成熟度,并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在节水技术研发的努力程度与其收益分配的比例呈正相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确保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至关重要。此外,尽管受条件制约,水资源税仍然发挥了绿色税制的杠杆作用,刺激了高耗水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研究结论揭示了水资源税对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研发合作的驱动机制和关键因素,对水资源税背景下高耗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税 节水技术 最优控制方法 企业研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富程 夏自强 +1 位作者 黄峰 陈起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2-437,共6页
选择额尔齐斯河流域4个气象水文测站(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和塔帕)近70a(1936—2005年)的降水系列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这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 选择额尔齐斯河流域4个气象水文测站(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和塔帕)近70a(1936—2005年)的降水系列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这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年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鄂木斯克和塔帕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年降水存在11~13a时间尺度的交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其次7~9a以及4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性也相对比较明显;Hurst值表明未来斋桑泊气象水文测站年降水量总体上将呈减少趋势,但反持续程度很弱,其余3个气象水文测站的降水量仍将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流域 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5a滑动平均法 MANN-KENDALL法 复Morlet小波分析法 R/S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不同历时暴雨组合概率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明 张雨凤 +4 位作者 李琼芳 任锦亮 虞美秀 马俊超 鞠彬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82-86,共5页
基于上海市徐家汇站1960—2011年的日降雨资料,分析上海市年最大1d和3d降水量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性;择优选择GH Copula函数构建了年最大1 d与3 d降水量的联合分布模型,并推算它们的同现重现期和组合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年最大1 d和... 基于上海市徐家汇站1960—2011年的日降雨资料,分析上海市年最大1d和3d降水量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性;择优选择GH Copula函数构建了年最大1 d与3 d降水量的联合分布模型,并推算它们的同现重现期和组合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年最大1 d和3 d降水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均值随年代增加;年最大1 d和3 d设计暴雨同频遭遇风险率在75%~85%之间,且同现风险率随年最大1 d设计暴雨值增大而增加。在设计上海市防洪排涝标准时若考虑最大1 d和3 d降水量的遭遇组合,有利于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最大1d降水量 年最大3d降雨量 暴雨频率 COPULA函数 联合概率分布 同现风险率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颜乐 夏自强 +1 位作者 丁琳 周艳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城市化通过改变区域的下垫面条件,进而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以济南某停车场为研究区域,假设该区域所设的调控措施为生物滞留池,运用SWMM软件建立模型,对加入调控措施-生物滞留池前后进行水文效应对比分析,并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 城市化通过改变区域的下垫面条件,进而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以济南某停车场为研究区域,假设该区域所设的调控措施为生物滞留池,运用SWMM软件建立模型,对加入调控措施-生物滞留池前后进行水文效应对比分析,并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的深度、坡度等指标,模拟不同指标下的径流形态。研究表明:经生物滞留池调控后,洪峰流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洪峰出现时间延迟;生物滞留池对于重现期较短的降水效果比较明显,重现期越长,效果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池 城市化 水文分析 SW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径流计算的流量频率区间比例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峰 张潇 +2 位作者 夏自强 陈起川 薛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29,共4页
以最小生态径流和适宜生态径流为基础,提出了河流生态径流计算的流量频率区间比例方法,即考虑径流情势的年内及年际变化特征,以逐月流量资料分别计算各月的生态径流,将各月的流量系列按25%和75%保证率为分界点划分为丰、平、枯三个区间... 以最小生态径流和适宜生态径流为基础,提出了河流生态径流计算的流量频率区间比例方法,即考虑径流情势的年内及年际变化特征,以逐月流量资料分别计算各月的生态径流,将各月的流量系列按25%和75%保证率为分界点划分为丰、平、枯三个区间,各区间保障不同级别的生态径流,维护了径流情势的完整性,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在额尔齐斯河中游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水库生态调度提供调控目标,从而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径流 流量频率区间比例法 最小生态径流 适宜生态径流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的滦河流域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俊超 杭庆丰 +3 位作者 李琼芳 李昊洋 李鹏程 虞美秀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79-84,共6页
干旱频发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干旱形成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尚无公认普遍适用的干旱指数,因此寻找并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综合干旱指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60... 干旱频发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干旱形成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尚无公认普遍适用的干旱指数,因此寻找并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综合干旱指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60-1979年为研究期,通过对降水距平百分数、相对湿润度和由VIC模型的中间变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综合干旱指数,对研究期的旱情进行了评价,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帕默尔指数(PDSI)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VIC模型的综合干旱指数能较好地评价滦河流域历史旱情。该研究在提升海河流域干旱监测和评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也为其它流域的干旱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评价 VIC模型 主成分分析 综合干旱指数 帕默尔指数 降水指数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洋港入海港道冲淤保港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鞠彬 杭庆丰 +2 位作者 李琼芳 李迷 李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7-541,共5页
为解决入海港道修建挡潮闸后对涵闸排涝效率以及入海港道通航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闸下淤积问题,基于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对盐城市入海港道——新洋港冲淤保港需水量进行研究。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由水动力学模型与泥沙输移模型耦合而... 为解决入海港道修建挡潮闸后对涵闸排涝效率以及入海港道通航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闸下淤积问题,基于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对盐城市入海港道——新洋港冲淤保港需水量进行研究。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由水动力学模型与泥沙输移模型耦合而成,根据闸下60 m、970 m、3 030 m三处断面的实测水位、流量和河床淤积高度资料,进行水动力学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参数率定,最终在设定闸下淤积高度不超过0.1 m的条件下,由MIKE11 CST模型确定出的新洋港冲淤保港生态流量为80 m^3/s,接近于2006年12月新洋港引江冲淤实验中得出的不冲不淤情况下的保港流量85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港道 闸下淤积 潮汐运动 MIKE11模型 冲淤保港需水量 新洋港 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干旱特征演变时空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琳 夏自强 +2 位作者 颜乐 黄峰 周艳先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7,21,共6页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25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逐年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及相应的区域旱涝指标、M K秩次相关法、R/S法、克里格插值法对该流域的降水量特征、干旱特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流域由北向南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25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逐年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及相应的区域旱涝指标、M K秩次相关法、R/S法、克里格插值法对该流域的降水量特征、干旱特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流域由北向南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小,年降水量变差系数逐渐增大;20世纪90年代前流域多以干旱为主,90年代后则多为偏雨,流域25个气象站中24个站的Z指数值存在上升趋势,并有11个站通过了90%置信度的M K显著性检验,22个站点的Hurst值表明未来Z指数仍保持上升的趋势;流域有由干旱向湿润转化的趋势,转化趋势以源流区阿克苏河及中下游区域的站点最为明显;各年代Z指数值的空间分布状况有所不同,90年代的规律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Z指数 趋势 空间分析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干湿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琳 夏自强 +1 位作者 颜乐 周艳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7,共8页
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6个气象站1936-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利用干旱指标Z指数、PDECI指数、M-K秩次相关法、小波分析法对流域的干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各站在春冬两季易发生干旱,夏季偏雨。Z指数的分析结果比PDECI指数更为合理。7... 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6个气象站1936-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利用干旱指标Z指数、PDECI指数、M-K秩次相关法、小波分析法对流域的干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各站在春冬两季易发生干旱,夏季偏雨。Z指数的分析结果比PDECI指数更为合理。70年来,流域有由干旱向湿润转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在冬季最为显著。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流域各站均存在多个湿润期和干旱期交替的现象,以4年、11年和28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Z指数 PDECI指数 趋势 小波分析 额尔齐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变异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金 夏自强 +3 位作者 刘克 黄峰 吴瑶 郭利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7,26,共6页
为分析鄱阳湖水位的变异情况,通过综合变异诊断系统对星子站年均水位和逐月平均水位进行变异诊断,设定α=0.05的显著性水平,采用了滑动T检验法、克拉默法、山本法、佩蒂特法等多种经典变异诊断方法对水位序列进行了检验,并将各种检验结... 为分析鄱阳湖水位的变异情况,通过综合变异诊断系统对星子站年均水位和逐月平均水位进行变异诊断,设定α=0.05的显著性水平,采用了滑动T检验法、克拉默法、山本法、佩蒂特法等多种经典变异诊断方法对水位序列进行了检验,并将各种检验结果互相比较印证,以避免错误结论。结果表明,检验出的水位序列变异年份集中在1999~2004年,其中2003年的变异最为显著。年均水位的均值减小幅度为1.12m。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分析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位 变异点 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产沙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邹宏荣 王烨 +5 位作者 陆国宾 李琼芳 张弘 虞美秀 陈芸芸 闫方秀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0-83,99,共5页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基于网格(1 km×1 km)的新安江模型与土壤侵蚀概念模型集成,构建基于网格的淮河上游泥沙负荷模拟模型,以日为时间尺度,利用息县水文站2000—2008年实测降雨、径流和含沙量等资料,模拟计...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基于网格(1 km×1 km)的新安江模型与土壤侵蚀概念模型集成,构建基于网格的淮河上游泥沙负荷模拟模型,以日为时间尺度,利用息县水文站2000—2008年实测降雨、径流和含沙量等资料,模拟计算得到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的泥沙负荷。结果表明,建立的泥沙负荷模拟模型能有效模拟淮河流域产沙过程,且模拟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流域的水土流失模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土壤侵蚀 含沙量 新安江模型 泥沙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在北汝河流域干旱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幸烨 杜付然 +6 位作者 李琼芳 王鸿杰 曾明 和鹏飞 周正模 陆国宾 王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2,27,共5页
河南省北汝河流域频发的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分析评价干旱旱情对指导抗旱救灾、减轻干旱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新安江模型模拟计算北汝河汝州站以上流域1985~2016年日尺度径流深、蒸散发、土壤含水率,对其月尺... 河南省北汝河流域频发的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分析评价干旱旱情对指导抗旱救灾、减轻干旱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新安江模型模拟计算北汝河汝州站以上流域1985~2016年日尺度径流深、蒸散发、土壤含水率,对其月尺度值与月降水量进行核熵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干旱指数,在对比分析不同分布函数拟合优劣的基础上选取拟合最优的对数逻辑斯特分布函数对综合干旱指数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基于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分析流域1985~2016年干旱情势演变,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北汝河流域1985~2016年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对轻度干旱事件更为敏感,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干旱特性及典型干旱事件的演进过程。研究结果为北汝河流域抗旱减灾提供了科学支撑,亦对其他地区干旱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汝河流域 干旱评价 核熵成分分析 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库对其下游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娟 夏自强 黄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0,共4页
基于鄂毕河干流科尔帕舍沃站及其支流额尔齐斯河上的鄂木斯克站逐月流量资料,采用启发式分割算法分析了新西伯利亚水电站对鄂毕河、布赫塔尔马水电站对额尔齐斯河下游流量序列的影响,找出序列的突变点,以此为分界点分别采用累积频率法... 基于鄂毕河干流科尔帕舍沃站及其支流额尔齐斯河上的鄂木斯克站逐月流量资料,采用启发式分割算法分析了新西伯利亚水电站对鄂毕河、布赫塔尔马水电站对额尔齐斯河下游流量序列的影响,找出序列的突变点,以此为分界点分别采用累积频率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突变点前后流量序列的年际变化情况,并根据年内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分析了突变点前后两站的年内分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鄂木斯克站流量序列在1960年发生突变,突变点前流量变幅较大,突变点后变幅明显减小,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在突变点后显著减小;科尔帕舍沃站流量序列在1962年发生突变,突变点前后流量变幅无显著差异,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在突变点后同样显著减小。可见在大型水库的运行调节下鄂毕河流域流量序列的年际和年内分配情况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年径流量 年际变化 年内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次暴雨产沙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方秀 周恺 +2 位作者 李琼芳 马俊超 鞠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土地利用变化既改变水文循环过程也改变产沙过程。本文以淮河上游大坡岭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s和2000s的土地利用资料和两个年代各10场暴雨对应的水文与气象资料,以0.5 h为时间步长,应用改进的水沙模型模拟流域暴雨产沙,分析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既改变水文循环过程也改变产沙过程。本文以淮河上游大坡岭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s和2000s的土地利用资料和两个年代各10场暴雨对应的水文与气象资料,以0.5 h为时间步长,应用改进的水沙模型模拟流域暴雨产沙,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次暴雨-泥沙负荷关系的影响;基于两个年代获得的模型参数,模拟1990s十场暴雨的产沙过程,分析相同暴雨条件下土地利用模式变化对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满足精度要求;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降雨-泥沙负荷关系,1990s到2000s的土地利用变化减轻了流域水土流失,导致次暴雨产沙量、沙峰及侵蚀模数均减少。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流域水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并创新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模拟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泥沙负荷模型 土地利用模式变化 产沙模拟 淮河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倪志楠 李琼芳 +1 位作者 杜付然 江海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57-62,共6页
设计暴雨的确定是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首先应用暴雨强度公式分别计算历时60 min和120 min的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量,再基于1982-2015年降水资料利用年最大法选取得到年最大降雨序列,并计... 设计暴雨的确定是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首先应用暴雨强度公式分别计算历时60 min和120 min的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量,再基于1982-2015年降水资料利用年最大法选取得到年最大降雨序列,并计算综合雨峰系数,最后应用Pilgrim&Cordery雨型和芝加哥雨型推求南京市中心城区历时60 min和120 min的设计暴雨过程,并对峰值大小、雨峰位置、雨峰出现时累计暴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历时60 min和历时120 min设计暴雨的雨峰分别处于整场降雨过程的1/2时间和前1/3时间;两种方法得到的雨峰值大小相当; Pilgrim&Cordery雨型法计算的雨峰出现时累计暴雨量大于芝加哥雨型法;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推荐选用芝加哥雨型。研究成果可为南京市中心城区地面积水风险评估与排水管网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历时设计暴雨 Pilgrim&Cordery雨型 芝加哥雨型 雨峰位置 累计暴雨量 南京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蒸散发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正模 杜付然 +1 位作者 江海涛 李琼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70,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是水文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淮河上游息县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资料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应用分布式双源蒸散发模型计算基于网格的蒸散发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典型年... 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是水文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淮河上游息县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资料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应用分布式双源蒸散发模型计算基于网格的蒸散发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典型年不同时间尺度蒸散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0年,30%流域面积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其中水田转变为旱地占比最大;发生蒸散发能力变化的大部分网格的季尺度蒸散发能力在不同典型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夏季最为显著;发生蒸散发能力变化的大部分网格的年尺度蒸散发能力在不同典型年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减小幅度依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递减。研究成果可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演变研究提供支撑,对水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淮河上游 流域蒸散发能力 双源蒸散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9
19
作者 郭利丹 周海炜 +2 位作者 夏自强 黄峰 鄢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既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约束与挑战。水资源安全问题便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丝...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既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约束与挑战。水资源安全问题便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等重点区域为案例,对这些典型区域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包括水资源分布特征、水资源需求特征、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跨界水资源的争端与合作历史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水资源问题,并借鉴中亚和西亚地区跨界河流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战略布局角度为我国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了对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联系的地域范围远超出某一具体跨界河流流域的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将受到更为复杂多样的多元化约束。我国应以制定与中亚邻国间的水资源协同开发战略框架为牵引,通过倡导构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合作走廊,完善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合作;并注重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信息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安全的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水资源安全 合作 跨界河流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干流中游段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陆志华 夏自强 +1 位作者 于岚岚 王志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研究松花江干流中游段的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以哈尔滨站和佳木斯站1954—1987年、2001—2007年的逐日流量资料为基础,对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程度和变化幅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松花江干流中游段在20世纪7... 为了研究松花江干流中游段的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以哈尔滨站和佳木斯站1954—1987年、2001—2007年的逐日流量资料为基础,对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程度和变化幅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松花江干流中游段在20世纪7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较为均匀,80年代最不均匀;哈尔滨站的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集中度通常要小于佳木斯站;最大径流出现的时间哈尔滨站滞后于佳木斯站.(b)2个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过程是同步的,且前3个指标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径流 年内分配 不均匀性 集中度 集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