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
作者 华彦玲 余文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735-2736,共2页
抛弃传统的综述框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进行述评。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制度障碍 制度创新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滩涂开发安置南水北调移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姚阳 田华 余文学 《水利经济》 2010年第3期67-70,共4页
针对东线工程大农业方式安置农村移民的具体困难,分析测算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不同安置标准下的移民环境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安置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如以江苏... 针对东线工程大农业方式安置农村移民的具体困难,分析测算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不同安置标准下的移民环境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安置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如以江苏省当前人均耕地面积0.095 hm2的水平安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移民,则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近期可安置移民114.08万人,移民环境容量的理论上限为405.21万人,足以安置东线工程的农村移民;同时,分析也表明结合江苏滩涂开发安置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设想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移民安置 滩涂开发 增量土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资源社会保障价格的测算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润森 施国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42,共3页
文章认为,测算农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格应当建立成本的视角,即征地后构建一个替代性的制度来继续提供给农民社会保障功能,那么农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格则等于该制度建立和运行的成本。根据这种成本的测算思路,文章对测算的数学模型进行了... 文章认为,测算农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格应当建立成本的视角,即征地后构建一个替代性的制度来继续提供给农民社会保障功能,那么农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格则等于该制度建立和运行的成本。根据这种成本的测算思路,文章对测算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资源 社会保障价格 测算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驱动下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介休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文慧 王瑾 赵小风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研究剖析了1996—2008年介休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核算出1996—2008年介休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退耕还林前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和单项功能价值的核算与对比,分析退耕还林政策对区域的影响... 研究剖析了1996—2008年介休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核算出1996—2008年介休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退耕还林前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和单项功能价值的核算与对比,分析退耕还林政策对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政策影响下,1996—2008年介休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1996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为5.264×108元,2008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为5.649×108元,12 a间增加了3.85×107元,其中2002—2003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巨大,单项功能中原材料供应和气体调节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退耕还林 介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禀赋、收入结构与就业特征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楼佳俊 郑雨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为农地承包权的顺利退出提供参考,对苏州市和宿迁市7个村庄391家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资源禀赋、收入结构和就业特征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方面,承包地面积、承包地块数、实际经... 为农地承包权的顺利退出提供参考,对苏州市和宿迁市7个村庄391家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资源禀赋、收入结构和就业特征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方面,承包地面积、承包地块数、实际经营面积、宅基地面积以及是否发生过土地流转对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不显著,而拥有城镇住房的家庭退出意愿更强烈。2)就业特征方面,农民外出务工时间越长、上班地点离农村越远、从事的职业与农业相关性越弱,则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的意愿越强烈,同时接受过非农技巧培训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土地承包权。3)收入结构方面,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越高则农户退出承包权的意愿越强,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的家庭越不愿退出承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賦 收入结构 就业特征 农地承包权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琳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84-87,共4页
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的机械化、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致使一些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土地闲置或部分流转,这使得我国农地流转的规模日益增大。农地承包权流转制度的问题也逐步成为焦点,解决好承包权的流转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之一。... 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的机械化、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致使一些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土地闲置或部分流转,这使得我国农地流转的规模日益增大。农地承包权流转制度的问题也逐步成为焦点,解决好承包权的流转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之一。承包权的规范流转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由于目前法律、政策的不完善,对承包权流转有过多限制,流转主体界定不清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农村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承包权流转制度为中心,首先对当前的制度进行合理分析,再结合近年的政策,研究现有承包权流转制度的特征,发现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权流转 制度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文慧 赵小风 +1 位作者 黄贤金 金志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08,113,共6页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电子类企业集约度最高,文体类企业用地集约度最低;企业类型、企业功能、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影响江苏省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用地集约度影响最大。因此,江苏省应制定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集约利用管理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非制造类企业,并引导国有集体企业转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990年、2000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果的分析,获取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分析了研究年份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苏省...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990年、2000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果的分析,获取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分析了研究年份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建设用地及盐田面积分别增加了51.25,446.56,95.51km2,其他地类面积处于减少状态,其中未利用地、水域、林地及湿地类型分别减少了288.80,199.42,68.07,37.03km2;江苏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0年的172.049 9亿元减少到2009年的166.306 0亿元,其中,耕地、建设用地、盐田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0.182 5亿元、0.073 8亿元、0.015 8亿元,林地、水域、湿地及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减少了0.859 6亿元、4.065 0亿元、0.911 1亿元、0.180 3亿元。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深刻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时应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沿海地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新型土地利用关系重构与乡村治理——以张家港市永联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楼佳俊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954-2958,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为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j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构,实现了乡村发展的转型,并从农村经济、社会服务均等化、村庄治理等各个方面对村庄进行了革新。针对农村新...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为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j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构,实现了乡村发展的转型,并从农村经济、社会服务均等化、村庄治理等各个方面对村庄进行了革新。针对农村新型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构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总结了“村企合一”型村庄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促进乡村治理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利用 “村企合一” 乡村治理 永联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基于江苏省577个农户的调研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春磊 赵小风 +1 位作者 金志丰 陆效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321-325,共5页
通过对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577份农户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特征、收入结构、资产特性3个方面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苏南... 通过对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577份农户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特征、收入结构、资产特性3个方面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56%、41.32%、41.79%;(2)在本地居住时间、上班距离、被抚养人数、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数量、是否有城镇住房是影响苏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显著性因素;(3)上班距离、外出务工人数、财产性收入和房屋建筑年代是影响苏中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4)被抚养人数和财产性收入是影响苏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农户 意愿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置换”中土地权益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圣婴 余文学 邓培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4-76,93,共3页
为了解我国各地正进行的"双置换"政策中的土地问题,调查了苏南W市L村的"双置换"过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个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各项权能在置换中的实际变动情况,发现这种置换使得集体所有权主体和部分权能转移... 为了解我国各地正进行的"双置换"政策中的土地问题,调查了苏南W市L村的"双置换"过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个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各项权能在置换中的实际变动情况,发现这种置换使得集体所有权主体和部分权能转移,同时土地承包权去向不明等。尽管这项政策能较快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但是必须要考虑农民长远利益及各项应得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置换 土地权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市乡村土地利用关系重构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雨倩 楼佳俊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99-103,共5页
宿迁市为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矛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构实现了乡村发展的转型。宿迁市从土地集中流转、宅基地集中整治、人口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出发,尝试从生产、生活、组织文化... 宿迁市为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矛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构实现了乡村发展的转型。宿迁市从土地集中流转、宅基地集中整治、人口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出发,尝试从生产、生活、组织文化对乡村重构。本文对土地利用关系重构模式进行了探索,认为,保障农户长远生计、注重多元化土地利用、坚持"共建共享"、重构乡村文化是有效推进土地利用关系重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迁市 土地利用关系重构 农地流转 宅基地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价值角度对现行征地补偿政策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怡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9期3788-3791,共4页
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分析国内外征地补偿标准,提出对生态补偿的解释;其次,指出了将生态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优缺差异和对生态补偿尚未重视的情况;然后明确中国对征地补偿中生态价值的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分析国内外征地补偿标准,提出对生态补偿的解释;其次,指出了将生态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优缺差异和对生态补偿尚未重视的情况;然后明确中国对征地补偿中生态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关条例和不足之处;最后,对将生态补偿纳入征地补偿标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补偿 土地的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我国耕地保留量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姚佳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根据FAO统计数据,对1961-2010年间中国三大主粮及马铃薯的供应消费情况和单位作物产量的需地面积进行计算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1粮食消费需求不断上涨,近几年马铃薯相较于其他三大主粮市场需求变化幅度更大;... 为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根据FAO统计数据,对1961-2010年间中国三大主粮及马铃薯的供应消费情况和单位作物产量的需地面积进行计算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1粮食消费需求不断上涨,近几年马铃薯相较于其他三大主粮市场需求变化幅度更大;2马铃薯的人均供应量已超主粮之一的玉米;3四大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的需地面积下降区间在不断减小;4单位产量马铃薯的需地面积和下降区间始终小于三大主粮;5马铃薯种植面积占耕地比例不足5%;6在假设年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产出同等重量的作物,若用马铃薯来相应的替代水稻、小麦、玉米,所需耕地面积在2010年一年间仅需原有36.08%。建议加大对马铃薯的产业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的制定,研制出更多以马铃薯为原材料的食品,改变老百姓的消费和饮食观念,使得耕地节约的目标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主粮化 耕地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