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SIS系统在我国南方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邵孝侯 季旭辉 +5 位作者 胡秀君 周钧 徐征 邱艳 王金兰 吴七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针对我国南方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及缺乏有效治理办法的现状,系统综述了WRSIS系统对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农药的净化机理,并结合我国南方水稻灌区现状对WRSIS系统加以改进,改造后的WRSIS系统具有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净化效... 针对我国南方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及缺乏有效治理办法的现状,系统综述了WRSIS系统对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农药的净化机理,并结合我国南方水稻灌区现状对WRSIS系统加以改进,改造后的WRSIS系统具有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净化效果好、造价较低、运行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南方水稻灌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WRSIS系统 人工湿地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广义水资源利用系数及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操信春 邵光成 +3 位作者 王小军 王振昌 何鑫 杨陈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统一核算区域蓝水、绿水资源有效利用程度,构建了农业广义水资源利用系数(E_g)指标,核算中国31个省区粮食生产中的E_g,并基于空间自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其时空格局及成因进行分析。中国1998—2010年E_g为0.588,大部分省区呈随时间增... 为统一核算区域蓝水、绿水资源有效利用程度,构建了农业广义水资源利用系数(E_g)指标,核算中国31个省区粮食生产中的E_g,并基于空间自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其时空格局及成因进行分析。中国1998—2010年E_g为0.588,大部分省区呈随时间增大趋势;E_g相似的省区在空间上显著地聚集,高值省区聚集于西部,低值省区集中于东南地区,且空间聚集现象呈减弱趋势;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对E_g的影响大于气候要素,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最小。结合广义水资源利用状况,西南省区可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以发挥E_g较大优势,东北与华北粮食主产区应通过提高E_g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可发展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理论同时为国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水 绿水 利用率 蒸散量 通径分析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控制灌排模式的节水高产减排控污效果 被引量:34
3
作者 俞双恩 李偲 +3 位作者 高世凯 王梅 孟佳佳 汤树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8-136,共9页
为合理地集成控制灌溉和控制排水技术,实现节水、高产、减污目标的统一,该文应用控制灌排技术于2015-2016年在涟水县水利试验站开展大田小区试验,对稻田灌溉用水量、产量及氮磷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2 a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控... 为合理地集成控制灌溉和控制排水技术,实现节水、高产、减污目标的统一,该文应用控制灌排技术于2015-2016年在涟水县水利试验站开展大田小区试验,对稻田灌溉用水量、产量及氮磷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2 a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控制灌溉)相比,采用轻旱控制灌排技术并不导致水稻减产,且稻田灌溉定额能够降低11.89%(P<0.05),同时由于排水峰值和排水次数明显减少,总磷、铵态氮、硝态氮稻田表面径流流失负荷分别降低54.58%、36.29%和60.10%(P<0.05),但在雨量较多的年份会增加渗漏量,从而造成总磷、铵态氮淋失负荷升高;采用重旱控制灌排技术时,水稻减产不显著,稻田灌溉定额减少29.88%,排水定额减少58.95%,总磷、氨态氮、硝态氮地表径流流失负荷分别降低59.23%、38.88%和62.97%,但淋失负荷分别增加了24.57%、30.17%和15.88%,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应用基于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权重的TOPSIS理想解法对水稻灌排方案进行优选决策,结果表明轻旱控制灌排在保证粮食生产量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节水减排控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稻田 控制灌排模式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佘冬立 邵明安 +1 位作者 薛亚锋 俞双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探明黄土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通过模拟野外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在小区内采用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空间配置形成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坡面小区,测定各小区表层0~6cm土壤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的时... 为探明黄土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通过模拟野外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在小区内采用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空间配置形成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坡面小区,测定各小区表层0~6cm土壤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于2007-2008年连续监测各小区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减流减沙效应。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植被类型混合利用坡面(从坡顶至坡底)小区(包括柠条-豆地-苜蓿小区、苜蓿-豆地-柠条小区、柠条-苜蓿-豆地小区、豆地-苜蓿-柠条小区)土壤表层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呈明显的斑块镶嵌格局,与土地利用结构一致,易于形成径流侵蚀的自我调控系统。相对于单一利用的坡耕地小区,各混合利用格局可以对坡面径流侵蚀有效拦截。其中柠条-豆地-苜蓿小区的年侵蚀模数最低,2年的减蚀率分别达到98%和94%。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镶嵌格局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变异测量 土壤保持 产流产沙 水蚀风蚀交错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模式的节水减污效应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成立 郭相平 +1 位作者 刘敏昊 汤树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1,共6页
南方地区水稻生长期暴雨较多,高施肥量下的稻田易使大量氮磷随排水流失,导致水体环境恶化。该文提出稻作区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的概念,即在农田蓄雨控排的基础上,利用农沟对农田排水再次拦截,并滞蓄农沟控制区内沟渠、道路以及农田侧... 南方地区水稻生长期暴雨较多,高施肥量下的稻田易使大量氮磷随排水流失,导致水体环境恶化。该文提出稻作区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的概念,即在农田蓄雨控排的基础上,利用农沟对农田排水再次拦截,并滞蓄农沟控制区内沟渠、道路以及农田侧渗排水,利用农沟和农田的湿地效应,减少排水量及氮磷浓度,降低污染物负荷。2013年采用大田试验,测试农田和农沟尺度上的灌排水量、灌排次数和氮磷流失量,对上述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田尺度上,蓄雨控排模式较对照处理(浅水勤灌)需水量和耗水量减少18.8%和15.3%,灌溉定额和地面排水量分别减少28.0%和60.6%,氮、磷负荷分别减少58.6%和58.8%,灌水次数减少4次,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农沟尺度上,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较非控排模式排水量减少55.9%,总氮和总磷负荷分别减少59.7%和66.7%;降雨初期农田和农沟水中氮磷浓度高且随滞留时间衰减较快,控制排水能有效减少氮磷负荷;渗漏水量中氮磷浓度较低。沟渠、道路等非农田的地面排水量占沟道总排水量的31.3%~38.7%,也是重要的氮磷负荷来源。结果表明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具有较好的节水、省工和减排、控污效果,对南方稻作区灌排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水稻田 沟田协同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综合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代小平 陈菁 +3 位作者 褚琳琳 陈丹 方茜 张晓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6-71,共6页
在综述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的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替代成本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改进的Shapley值法的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确定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离差平方法构建了综合多种方法优点的农业水... 在综述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的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替代成本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改进的Shapley值法的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确定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离差平方法构建了综合多种方法优点的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的综合确定模型。最后将该模型运用于东阳义乌水权转让案例中,计算得出了较合理的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权转让 补偿额 测算方法 离差平方法 东阳义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竖井排盐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闫少锋 吴玉柏 +3 位作者 俞双恩 潘德峰 陈凤 代文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4,共3页
探讨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竖井抽排水试验,研究地下水位动态以及土壤脱盐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竖井排水,研究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布设竖井排水的区域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52%;未布设竖井排水的区域土壤表层出现返盐现... 探讨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竖井抽排水试验,研究地下水位动态以及土壤脱盐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竖井排水,研究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布设竖井排水的区域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52%;未布设竖井排水的区域土壤表层出现返盐现象,土壤盐分上升41%。可见竖井排水是一种有效的土壤脱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排水 土壤脱盐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水塘-地下灌排改进系统的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玲君 李琳娜 +4 位作者 邵孝侯 徐征 江培福 邱艳 王金兰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3期75-78,87,共5页
从湿地、湿地植被、灌排系统和水塘4方面对美国湿地-水塘-地下灌排系统(WRSIS)进行改进,分析改进的WRSIS的效应。结果表明,WRSIS改进系统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和改善水质(减污)的效应,值得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
关键词 WRSIS改进系统 改进效应 湿地 湿地植被 灌溉系统 蓄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地区3种典型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红 邵孝侯 +4 位作者 张林 蔡飞 翟亚明 王振宇 黄明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5,共5页
采用压力膜仪法测定滨海地区盐渍土、吹填土和种植土3种典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用VG模型进行参数求解与曲线拟合.结果表明:VG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天津滨海地区3种典型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残差平方和较小.低吸力阶段,吹填土含水量最高,... 采用压力膜仪法测定滨海地区盐渍土、吹填土和种植土3种典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用VG模型进行参数求解与曲线拟合.结果表明:VG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天津滨海地区3种典型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残差平方和较小.低吸力阶段,吹填土含水量最高,下降速度最快;高吸力阶段,吹填土的含水量介于盐渍土和种植土之间.心土层(20~40 cm)、底土层(40~60 cm)以及吹填土的土壤含水量高但有效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吹填土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V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区虚拟水流动及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相平 余涛 +2 位作者 吴梦洋 高爽 操信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4-749,共6页
模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基础上,从节水效应和对区域用水效率的改变2方面评价虚拟水流动对中国农业用水的影响.粮食虚拟水呈由北向南流动的总体格局,其中黑龙江与吉林贡献了虚拟水输出量的69.1%,广东、浙江、福建及上海占流入总... 模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基础上,从节水效应和对区域用水效率的改变2方面评价虚拟水流动对中国农业用水的影响.粮食虚拟水呈由北向南流动的总体格局,其中黑龙江与吉林贡献了虚拟水输出量的69.1%,广东、浙江、福建及上海占流入总量的56.2%;虚拟水流动在全国范围内节约了199.4亿m3的水资源;虚拟水流动提高了全部输入区的单位产品耗水量(WFP)及用水量(WUP)及主要输入区的WFP,降低了除黑龙江、吉林之外所有输出区的WUP和WFP.各省区应根据自身状况和在虚拟水流动中的地位制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策略.其中,东北粮食主产区应从区域视角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农业用水效率 节水效应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春辉 朱成立 彭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1986—2011年耕地面积及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等资料,分析了耕地数量动态变化情况,探究其变化主导驱动因素,并分别运用多序列灰色关联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未来关中地区耕... 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1986—2011年耕地面积及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等资料,分析了耕地数量动态变化情况,探究其变化主导驱动因素,并分别运用多序列灰色关联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未来关中地区耕地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86—2011年,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现逐步减少趋势;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是人口、城市化水平、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主导驱动因素 灰色关联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耕地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水稻灌排模式优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振东 许亚群 +3 位作者 刘方平 殷国玺 闫宝迎 李秀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7-370,共4页
在保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为节约灌排用水量、减少排水量和氮磷流失量,试验设计了4种灌排模式,在江西省灌排试验中心站进行了2年的测坑试验,观测了水稻各生长阶段的农艺指标、产量、灌水量、排水中的总氮和总磷。由于控制灌排各项指标... 在保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为节约灌排用水量、减少排水量和氮磷流失量,试验设计了4种灌排模式,在江西省灌排试验中心站进行了2年的测坑试验,观测了水稻各生长阶段的农艺指标、产量、灌水量、排水中的总氮和总磷。由于控制灌排各项指标的不相容性,提出综合评价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提出的4种灌溉模式进行优选,评价结果为水稻产量占权重最大,认为水稻产量对总体评价目标的贡献最大,这与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排水目标相一致。利用雨养灌溉模式适当控制稻田的灌水时间并拦蓄适当雨水深度,既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减少了灌溉用水量,又降低了因农田排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水稻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实现了节水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方式 综合评价方法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农业用水效果评价 被引量:41
13
作者 操信春 任杰 +2 位作者 吴梦洋 郭相平 王卫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为兼顾灌溉用水效率和总量控制评估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结合水足迹与灌溉发展状况构建了农业用水效果评价指标(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ect,AWE),AWE越小农业用水效果越好。在核算2000—2014年间31个省区农作物水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 为兼顾灌溉用水效率和总量控制评估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结合水足迹与灌溉发展状况构建了农业用水效果评价指标(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ect,AWE),AWE越小农业用水效果越好。在核算2000—2014年间31个省区农作物水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AWE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年均农作物水足迹为1.097 2×10^(12) m^3,蓝水、绿水足迹分别占13.1%和86.7%,且均随时间增加;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水足迹及绿水比例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研究时段内灌溉效率稳步提升,而由于灌溉用水规模的扩大和蓝水足迹比例的增长,AWE由2003年的0.113增长到2014年的0.137,中国农业用水效果呈恶化趋势;AWE空间差异大,且在不同年份均表现为黄淮海平原和西部省区较大而东南沿海较小;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用水效果有明显改善趋势,而粮食增产任务加大的黑龙江省AWE的增速最大;AWE与传统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无空间一致性,灌溉效率和水分生产率高的北方农业主产区应注重农业生产用水效果的评估与提升。农业用水效果评价可为区域灌溉用水效率提升与总量控制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农业 蓝绿水 水足迹 反弹效应 农业高效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亚亚 俞双恩 +2 位作者 陈军 肖梦华 王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5-459,共5页
为研究暴雨条件下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运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排模式(CK)相比,控制灌排模式节水18.7%,排水总量减少50.6%,水... 为研究暴雨条件下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运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排模式(CK)相比,控制灌排模式节水18.7%,排水总量减少50.6%,水稻产量减少3.6%;控制灌排模式由于增加了稻田蓄水深度,减少了雨后排水量,延迟了雨后排水时间,稻田排水中NH+4-N、NO3--N、TN和TP流失总量分别比CK减少48.15%、49.09%、45.54%和49.10%,节水减排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暴雨 控制排水 控制灌溉 氮磷质量浓度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丘区水源地土地利用结构对河库水质的影响——以珊溪水库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丰禹 王为木 +2 位作者 刘慧 夏继红 马飘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明珊溪水库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河库水质的相关性,为南方山丘区土地开发利用和水源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库区以及河流入库点设置23个监测断面,于2017年7月及2018年1月进行实地取样监测,利用2016年TM影像数据对研究区用地类... [目的]探明珊溪水库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河库水质的相关性,为南方山丘区土地开发利用和水源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库区以及河流入库点设置23个监测断面,于2017年7月及2018年1月进行实地取样监测,利用2016年TM影像数据对研究区用地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ArcGIS水文、空间分析功能将整个流域分为8个子流域,分析每个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4个水质指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子流域不同坡度下土地利用结构对河库水质的影响。[结果]珊溪水库流域土地以林草地、耕地为主,两者面积比例总和达到80%以上。枯水期河库水质整体优于丰水期。各水质指标与林草地比例呈现负相关,而与耕地、建设用地呈正相关,丰水期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相关性相比枯水期更为明显。河库水质与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有差异,低坡度带(<15°)COD_(Mn)与耕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中坡度带(15°~25°)TN,TP与林草地比例呈显著负相关,TN与耕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库区水体质量良好。在流域尺度上林草地和耕地是影响水体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丰水期耕地是氮磷元素的主要输出源,林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氮磷元素的入河量,具有一定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水质 坡度 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成效综合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斌 邹玉田 +4 位作者 于宽畏 徐翠兰 隋雪艳 丁继辉 佘冬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3-448,共6页
为了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大量土地进行整治,针对沿海地区盐碱土改良增产效果进行量化以获取整治效果.以江苏省沿海地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综合效益4个方面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组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 为了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大量土地进行整治,针对沿海地区盐碱土改良增产效果进行量化以获取整治效果.以江苏省沿海地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综合效益4个方面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组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统计类比、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土地整治综合评估模型,得到综合效益评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沿海地区土地整治成效的定量化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总体成效较为显著,大部分指标达到计划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各项目单项指标成效评估差距较大,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评价结果为沿海地区在土地整治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沿海地区 土地整治 成效综合评估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加权TOPSIS法的水稻控制灌排方案优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彧玮 俞双恩 +1 位作者 丁继辉 曹睿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6,共4页
克服传统的TOPSIS法在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贫信息决策等方面的不足,利用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加权TOPSIS法,建立评价模型,以水稻理论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指标、雨水总利用率、作物需水量、水分生产率、总磷释放量和氨氮释放量共10项指标为评价指... 克服传统的TOPSIS法在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贫信息决策等方面的不足,利用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加权TOPSIS法,建立评价模型,以水稻理论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指标、雨水总利用率、作物需水量、水分生产率、总磷释放量和氨氮释放量共10项指标为评价指标,对8个水稻控制灌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可靠,为水稻灌排方案的优选提供了科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排 传统TOPSIS法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加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灌溉在现代休闲农业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齐松涛 方部玲 +1 位作者 曹越 孙雄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1-423,共3页
以农业休闲旅游园区"秣陵杏花村"智能灌溉系统为例介绍了系统组成、使用原理。该智能灌溉系统可实现对温室或大田的环境参数采集、存储、显示及对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一方面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另一方... 以农业休闲旅游园区"秣陵杏花村"智能灌溉系统为例介绍了系统组成、使用原理。该智能灌溉系统可实现对温室或大田的环境参数采集、存储、显示及对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一方面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化喷滴灌系统精准灌溉,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系统使用一年半时间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 休闲农业 无线控制 喷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码加速的投影寻踪模型的稻田灌排模式优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迎 吕振东 +1 位作者 许亚群 刘方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0-382,共3页
针对标准遗传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离散连续函数时存在映射误差和不便于确定特定知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实码加速的遗传算法优化收敛的投影寻踪灌排模式评价模型,克服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江西灌排... 针对标准遗传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离散连续函数时存在映射误差和不便于确定特定知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实码加速的遗传算法优化收敛的投影寻踪灌排模式评价模型,克服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江西灌排试验站2年种植水稻的实测数据为例,选用经济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综合计算投影值,基于实码加速的投影寻踪模型对赣抚平原地区不同灌排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解决了标准遗传算法的寻优效率依赖于优化变量初始变化区间的大小的缺点,将它用于优化选择灌排模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对农业生产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排模式 优选 实码加速 投影寻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熵权-物元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畅 冯宝平 +2 位作者 张展羽 黄继文 吴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共7页
为了对区域水生态文明水平进行评价,针对目前水生态文明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评价方法。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state-response,PSR)提出由3类要素20种指标所组成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的熵权法求... 为了对区域水生态文明水平进行评价,针对目前水生态文明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评价方法。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state-response,PSR)提出由3类要素20种指标所组成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的熵权法求指标权重,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对评价结果的干扰;利用物元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了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相容性等问题,通过构造水生态文明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分析各个指标对应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构建了基于PSR的熵权-物元水生态文明综合评判模型。以济南市南部郊区为例进行研究,求得2010、2013、2015年水生态文明评价结果并对指标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郊区水生态文明水平总体在逐渐提升,但水生态系统的压力没有明显减小,减少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排放是提升当地水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措施。该文模型能够揭示水生态文明现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评价方法可供类似区域开展水生态文明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化学需氧量 水生态文明 PSR模型 熵权 物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