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频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
作者 任明 朱伟 朱寿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2年第3期79-81,共3页
随着高速公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开始被应用于高速公路系统中.论文介绍了视频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它在苏嘉杭高速公路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视频智能交通系统 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 自动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的改进 被引量:7
2
作者 施泉 吴中 毛荣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9期44-47,共4页
从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等3方面指出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的不足,提出按出行目的对区内和区间的交通分布分别建模,对原来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采用二阶段的轨道交通方式划分对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客流进行预测,建立了区... 从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等3方面指出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的不足,提出按出行目的对区内和区间的交通分布分别建模,对原来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采用二阶段的轨道交通方式划分对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客流进行预测,建立了区内、区间分布模型。并对分布模型的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改进分布模型较原重力模型对样本OD的模拟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四阶段法 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时间序列OD量的动态交通分配方法
3
作者 张文义 孙会君 吴中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离散时间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中各离散时段分配时的路网阻抗特性、更合理地反映各时段分配过程中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散周期OD量和差额OD量、分阶段分配的梯阶分配思想,它考虑了各离散时段分配前路网既有剩...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离散时间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中各离散时段分配时的路网阻抗特性、更合理地反映各时段分配过程中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散周期OD量和差额OD量、分阶段分配的梯阶分配思想,它考虑了各离散时段分配前路网既有剩留交通量对后继离散时段OD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更符合实际.通过融合相继平均法,设计了梯阶分配算法,并据此对数据结构做了适应性补充.示例路网下新算法与相继平均算法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算法分配结果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交通中的动态现象,仿真度更高.最后给出了梯阶分配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动态交通分配 离散时间 用户均衡 梯阶分配 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含水量疏浚淤泥材料化处理方法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东升 张铁军 +1 位作者 张帅 洪振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9-562,共4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难的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外加生石灰的方法对高含水量疏浚淤泥进行了改性处理,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成了一种可以作为淤泥堆场围堰、河堤培土加固等实际工程填土材料的松散良质土...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难的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外加生石灰的方法对高含水量疏浚淤泥进行了改性处理,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成了一种可以作为淤泥堆场围堰、河堤培土加固等实际工程填土材料的松散良质土.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石灰处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时,改良土塑性指数随着掺灰比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掺灰比下,原泥初始含水量低的生石灰处理土的塑性指数比原泥初始含水量高的生石灰处理土低;处理土塑性指数的改变主要发生在龄期的前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高含水量疏浚淤泥 材料化处理 松散良质土 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疏浚淤泥透气真空泥水分离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邓东升 洪振舜 +2 位作者 刘传俊 丁建文 洪鹏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3,共4页
基于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堆场透气真空快速泥水分离方法的专利,设计研制了大型透气真空模型装置。对含水量高达液限3倍以上的疏浚淤泥进行了泥水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透气真空技术能够使高含水量淤泥实现快速泥水分离,只需10d时间,淤泥... 基于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堆场透气真空快速泥水分离方法的专利,设计研制了大型透气真空模型装置。对含水量高达液限3倍以上的疏浚淤泥进行了泥水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透气真空技术能够使高含水量淤泥实现快速泥水分离,只需10d时间,淤泥的体积可以减少三成以上,连续抽水一个月左右时的淤泥泥面沉降的应变速率仍达3%/d。基于模型试验结果,还分析了淤泥平均含水量、淤泥泥面沉降速率、尾水悬浮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沉降速率与淤泥平均含水量密切相关,尾水悬浮物浓度远低于规范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疏浚淤泥 透气真空 快速泥水分离 模型试验 淤泥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湾潮流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郑斌鑫 廖康明 +2 位作者 曾志 何佳 陈楚汉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552,共7页
东山湾是福建重要的天然良港.根据2008年8月的3个潮次11个测站实测潮流资料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东山湾的潮流性质、运动形式、涨落潮流特性、余流等特征.结果表明,东山湾主要属于往复式的规则半日潮流,潮流作用较强,其口门处和湾内水... 东山湾是福建重要的天然良港.根据2008年8月的3个潮次11个测站实测潮流资料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东山湾的潮流性质、运动形式、涨落潮流特性、余流等特征.结果表明,东山湾主要属于往复式的规则半日潮流,潮流作用较强,其口门处和湾内水道上的实测最大流速一般大于100cm/s.持续时间较长的风对东山湾的余流较大的影响,大潮期间湾内存在明显的反时针的水平余环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东山湾 潮流 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力性能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达 江朝华 +1 位作者 张玮 廖迎娣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4-537,共4页
为了解决在恶劣环境下海港等工程钢筋锈蚀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研究了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筋替代钢筋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技术,并以钢筋为对比,进行了16 mm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简支梁的三点抗弯、抗剪力学性能研... 为了解决在恶劣环境下海港等工程钢筋锈蚀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研究了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筋替代钢筋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技术,并以钢筋为对比,进行了16 mm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简支梁的三点抗弯、抗剪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裂缝开展之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的变形略大于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开展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的变形增长较快,呈现脆性破坏的特征.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只有钢筋混凝土梁的72%左右,剪压破坏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梁的7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 抗剪性能 简支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城市水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严以新 蒋小欣 +4 位作者 阮晓红 李轶 赵振华 倪利晓 张瑛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9,共4页
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苏州市为例,进行水污染成因及控制研究。前街后河的棋盘式河网格局体现了苏州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也使得苏州市同样存在平原河网城市共有的环境特征。古城区内,水体流速不大于0.01 m/s,C∶N严重失衡为0.4-1.4(其中... 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苏州市为例,进行水污染成因及控制研究。前街后河的棋盘式河网格局体现了苏州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也使得苏州市同样存在平原河网城市共有的环境特征。古城区内,水体流速不大于0.01 m/s,C∶N严重失衡为0.4-1.4(其中C以BOD5计算),水生态系统已遭到严重的破坏。针对苏州市古城区水污染特征,从区域水文循环角度,提出了时空分步实施的综合治理理念。即首先进行内外污染源控制;再通过适当的闸坝调度引入周边太湖或长江清洁水源,改善古城区水体水动力条件、缓解水体碳氮失衡;对于局部污染仍严重的水体进一步实施原位强化净化工程。通过效果评估分析及实施综合治理方案后,可使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标准。该方案为其他平原河网城市的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水污染特征 时空分步综合治理 长效运营管理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沙洲东大港潮流水道悬沙输移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德安 张忍顺 +1 位作者 严以新 李瑞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22,共7页
以东大港潮流水道4号站位的水、沙实测资料为例,利用悬沙通量机制分解法、功率谱分析法,对东大港潮流水道悬沙输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悬沙净输移以平流作用占优,“潮泵效应”项在悬沙输移中也相当重要;潮流流速是水体含... 以东大港潮流水道4号站位的水、沙实测资料为例,利用悬沙通量机制分解法、功率谱分析法,对东大港潮流水道悬沙输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悬沙净输移以平流作用占优,“潮泵效应”项在悬沙输移中也相当重要;潮流流速是水体含沙量变化及悬沙输移的主要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潮流水道 机制分解 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水泥砂浆性能及水泥石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江朝华 赵晖 +1 位作者 张玮 邓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5-769,共5页
以聚丙烯纤维为对比研究了新型材料玄武岩纤维(BF)对水泥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和干缩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及MIP现代检测技术对纤维微观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连续纤维具有替代聚丙烯纤维的可行性;BF的加入提高了水泥砂... 以聚丙烯纤维为对比研究了新型材料玄武岩纤维(BF)对水泥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和干缩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及MIP现代检测技术对纤维微观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连续纤维具有替代聚丙烯纤维的可行性;BF的加入提高了水泥砂浆的早期强度,但使28d强度有所降低;对早期砂浆的收缩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28d以后对砂浆收缩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微观分析显示早期水化浆体中由于纤维-水泥石界面结合紧密和纤维乱向作用阻止了裂缝的引发与扩展,提高了水泥基材料早期力学性能。28d掺加纤维的水泥浆体在纤维-水泥石界面上产生弱界面,界面的弱化与总空隙率增加的共同作用导致掺加纤维水泥砂浆的长期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岩纤维 水泥砂浆 物理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PTC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斌 许永明 +1 位作者 陶柏峰 徐泽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4-1618,共5页
针对深厚软弱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大的特点,基于技术经济分析和沉降控制的要求,提出采用带帽大间距(>2.5m)PTC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基,以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不同类型PTC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显示,PTC桩在处理深厚软基的路... 针对深厚软弱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大的特点,基于技术经济分析和沉降控制的要求,提出采用带帽大间距(>2.5m)PTC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基,以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不同类型PTC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显示,PTC桩在处理深厚软基的路堤工程中具有较大优势,特别是沉降控制要求高的路基加宽工程,桩帽作用显著,在充分发挥桩体强度高特点的同时,能协调桩、土变形。试验表明,应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散粒状材料作为PTC桩复合地基的垫层,以利调整桩土应力比,防止桩顶刺入破坏对路堤造成影响。在有桩帽的前提下,垫层可不另设加筋体。带帽PTC桩复合地基的超孔隙水压力主要由沉桩引起,最大可达80kPa,推荐采用静压法沉桩,以减小地基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PTC桩 现场试验 路基沉降 变形规律 垫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帽PTC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何良德 陈志芳 徐泽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5-440,444,共7页
结合苏—沪高速公路疏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进行了自由带帽PTC管桩和双带帽PTC管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足尺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桩身-桩帽-桩间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和承载特性,分析了桩帽、桩间土和桩端承载的滞后效应,以及桩帽、桩间... 结合苏—沪高速公路疏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进行了自由带帽PTC管桩和双带帽PTC管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足尺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桩身-桩帽-桩间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和承载特性,分析了桩帽、桩间土和桩端承载的滞后效应,以及桩帽、桩间土对桩身的消减作用。认为管桩复合地基的第1阶段桩身控制沉降,第2阶段土体控制沉降,探讨了桩帽-桩间土荷载分担比及应力比在不同沉降阶段的变化规律。最后,还提出了桩帽尺寸的设计方法以及取消碎石垫层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管桩 桩帽 复合地基 静载试验 荷载分担比 桩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洪雾雨区裂隙岩质边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环玲 徐卫亚 童富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97-2403,共7页
岩质滑坡除与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有关外,泄洪雾雨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催化剂。通过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关系,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渗流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起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编制了有泄洪雾... 岩质滑坡除与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有关外,泄洪雾雨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催化剂。通过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关系,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渗流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起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编制了有泄洪雾雨影响的饱和-非饱和渗流与应力耦合三维有限元程序,通过迭代求解达到两场耦合目的。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边坡的地表信息、开挖信息、岩层分界信息以及排水洞和帷幕信息等,建立起边坡地质模型。通过耦合计算,详细分析了耦合后边坡岩体的变形、应力以及塑性区等。计算结果表明,雾雨区的边坡稳定与渗流场变化有着重要关系,在评价边坡稳定与否时,要考虑渗流场对其影响。计算成果为实际工程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雾雨 饱和-非饱和渗流 裂隙岩体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 岩石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段上游流量对潮位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国芳 谭亚 张秀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以长江口天生港站、徐六泾站、杨林站为例,基于大量样本建立了各站日均增水与大通流量增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所得关系式,根据上游流量的大小,对潮汐预报模型计算的过去若干年的潮位进行校正.经过校正,3站日均潮位预报误差的绝对值≤20 c... 以长江口天生港站、徐六泾站、杨林站为例,基于大量样本建立了各站日均增水与大通流量增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所得关系式,根据上游流量的大小,对潮汐预报模型计算的过去若干年的潮位进行校正.经过校正,3站日均潮位预报误差的绝对值≤20 cm的合格率分别由77.3%提高到92.1%,76.3%提高到88.7%,83.8%提高到89.2%.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感潮河段潮位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位 预报 流量 增水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前后潮汐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严以新 刘均卫 +1 位作者 吴德安 童朝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利用改进的Godin潮汐调和分析及预报程序,对长江口北槽附近横沙和北槽中两验潮站的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不同年份不同时段11个分潮的振幅H、迟角g、平均海平面值Z0以及各站的特征潮位.根据计算结果比较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前后横沙... 利用改进的Godin潮汐调和分析及预报程序,对长江口北槽附近横沙和北槽中两验潮站的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不同年份不同时段11个分潮的振幅H、迟角g、平均海平面值Z0以及各站的特征潮位.根据计算结果比较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前后横沙站和北槽中站各主要分潮(M2,S2,K1,O1)调和常数的变化,分析综合整治工程前后特征潮位的变化趋势;利用工程前的潮汐调和常数预报2002年、2003年和2006年横沙和北槽中两验潮站的潮位过程,对预报潮位过程和实测潮位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站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特征潮位以及潮位过程,在整治工程后特别是2003年和2006年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调和分析 潮位特征 综合整治工程 潮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电力线覆冰监测系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银华 韩郡业 王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覆冰监测的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按照实际测量的技术要求,对电力线覆冰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耐张塔张力和微气象参数的测量,在运用力学法分析覆冰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线舞动因素,推导出导线覆冰厚度的计算... 针对目前国内外覆冰监测的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按照实际测量的技术要求,对电力线覆冰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耐张塔张力和微气象参数的测量,在运用力学法分析覆冰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线舞动因素,推导出导线覆冰厚度的计算数学模型。依据实际使用的环境特点,给出了基于微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电力线覆冰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部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流程框图,并讨论了仪器在软、硬2个方面的抗干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电力线 覆冰监测 力学分析 数学模型 导线舞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潮流数值模拟的设计潮位推算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震 魏有兴 张长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6-569,共4页
针对一些拟建工程位于潮位不易观测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设计潮位的推算方法。首先,通过潮流数值计算,获得拟建工程地点一个月以上的短期潮位过程;其次,与临近的、具有长期实测资料的港口或验潮站的潮位进行同步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 针对一些拟建工程位于潮位不易观测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设计潮位的推算方法。首先,通过潮流数值计算,获得拟建工程地点一个月以上的短期潮位过程;其次,与临近的、具有长期实测资料的港口或验潮站的潮位进行同步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最后,采用《海港水文规范》中的方法推算港口或验潮站的设计潮位,并将其由回归方程换算至拟建工程地点。通过算例的计算分析,表明本文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设计潮位 潮流数学模型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邢云 宋志尧 +1 位作者 孔俊 章卫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6,共3页
本文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原理,结合水流对泥沙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现有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适用条件,通过实测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推导得出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结果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挟沙力应考虑水流对悬移质的输送和对床沙中... 本文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原理,结合水流对泥沙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现有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适用条件,通过实测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推导得出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结果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挟沙力应考虑水流对悬移质的输送和对床沙中悬移质的上浮,同时还应考虑河口其它动力因素(如风、波浪等)及其各类动力过程的非线性作用效应对水流挟沙力的贡献。本文提出的公式从泥沙输运及悬浮的角度去分析河口水流挟沙力,从而有利于河口冲淤特性的分析研究。对长江口而言,洪季水流对泥沙的输运作用大于悬浮作用,落淤的可能性大于冲刷;而枯季水流对泥沙的作用则以悬浮为主,冲刷的可能性大于落淤,从另一侧面解释了长江口"洪淤枯冲"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流能量 悬移质 水流挟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型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何良德 姜晔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对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曲线模型反映了两者的二次非线性关系,指数曲线模型反映了两者的线性关系,2种模型剩余沉降的预测比值在1~2之间.提出了一种反映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半立方(1.5次)非线性关系的... 对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曲线模型反映了两者的二次非线性关系,指数曲线模型反映了两者的线性关系,2种模型剩余沉降的预测比值在1~2之间.提出了一种反映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半立方(1.5次)非线性关系的双曲型曲线预测模型,给出了新模型参数的估算公式,证明了新模型预测的剩余沉降是指数曲线模型的1~1.5倍、双曲线模型的0.75~1倍.实例推算结果表明,双曲型曲线预测模型的推算值处于2种常用模型的推算值之间,且接近它们的平均值,预测结果的可靠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最终沉降量 双曲型曲线模型 增量衰减率 半立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闸一次过闸平均吨位计算模型 被引量:17
20
作者 廖鹏 张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7-212,共6页
为研究内河船闸通过能力,对其关键参量一次过闸平均吨位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船舶吨位与面积关系的一次过闸平均吨位计算模型.结合实测资料,对模型的船舶吨位与面积关系以及闸室利用率进行了分析.船舶吨位与面积关系可采... 为研究内河船闸通过能力,对其关键参量一次过闸平均吨位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船舶吨位与面积关系的一次过闸平均吨位计算模型.结合实测资料,对模型的船舶吨位与面积关系以及闸室利用率进行了分析.船舶吨位与面积关系可采用线性、二次多项式等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闸室利用率可采用其年平均值,一般在0.5~0.7之间.验证表明:该模型结构简单,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较之规范(JTJ305-2001)推荐的方法,回避了过闸设计船型的选取及其组合等不确定性因素,能够动态地反映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趋势的影响,根据实际或预测的船舶平均吨位即可连续计算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为船闸通过能力计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通过能力 一次过闸平均吨位 闸室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