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海工程堵口合龙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德春 吴继伟 +1 位作者 李宇 张闽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70,共4页
为合理选择堵口顺序和方法以及确定最佳堵口合龙技术方案 ,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对围海工程堵口合龙过程口门水力要素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龙口口门选择时 ,可采用汛期潮型 ,并以控制流速确定其尺寸 ,同时做好龙口护底和堤头防... 为合理选择堵口顺序和方法以及确定最佳堵口合龙技术方案 ,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对围海工程堵口合龙过程口门水力要素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龙口口门选择时 ,可采用汛期潮型 ,并以控制流速确定其尺寸 ,同时做好龙口护底和堤头防护 ;堵口合龙时 ,应采用非汛期潮型 ,以涨潮最大流速等值线确定堵口顺序和方法 ;软土地基堵口段要采用宽浅式口门及复式断面 ,断面边坡最大流速处于坡脚 ,施工中要加强防护 ;最佳堵口合龙技术方案要满足工程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工程 堵口合龙 堵口顺序 平立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龚崇准 陈美发 +3 位作者 朱宪伟 顾家龙 张玮 沈正潮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2-77,共6页
在上海奉贤南门港保滩促淤工程中 ,采用了一种新型结构型式———桩式离岸堤 ,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研究。针对离岸堤通常建于近岸浅水区破波带的特点 ,重点研究水深、堤高以及堤身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 ,同时对... 在上海奉贤南门港保滩促淤工程中 ,采用了一种新型结构型式———桩式离岸堤 ,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研究。针对离岸堤通常建于近岸浅水区破波带的特点 ,重点研究水深、堤高以及堤身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 ,同时对桩式离岸堤堤后水域的波浪底流速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桩式离岸堤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浪效果 ,而且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波态 ,即由引起水体剧烈紊动的破波转变为浅水推进波 ,从而有效地改善海滩上的动力条件 ,保护海滩免受侵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式离岸堤 保滩促淤工程 浅水波浪 消浪效果 海滩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含水量疏浚淤泥材料化处理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邓东升 张铁军 +1 位作者 张帅 洪振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9-562,共4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难的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外加生石灰的方法对高含水量疏浚淤泥进行了改性处理,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成了一种可以作为淤泥堆场围堰、河堤培土加固等实际工程填土材料的松散良质土...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难的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外加生石灰的方法对高含水量疏浚淤泥进行了改性处理,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成了一种可以作为淤泥堆场围堰、河堤培土加固等实际工程填土材料的松散良质土.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石灰处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时,改良土塑性指数随着掺灰比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掺灰比下,原泥初始含水量低的生石灰处理土的塑性指数比原泥初始含水量高的生石灰处理土低;处理土塑性指数的改变主要发生在龄期的前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高含水量疏浚淤泥 材料化处理 松散良质土 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前后潮汐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严以新 刘均卫 +1 位作者 吴德安 童朝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利用改进的Godin潮汐调和分析及预报程序,对长江口北槽附近横沙和北槽中两验潮站的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不同年份不同时段11个分潮的振幅H、迟角g、平均海平面值Z0以及各站的特征潮位.根据计算结果比较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前后横沙... 利用改进的Godin潮汐调和分析及预报程序,对长江口北槽附近横沙和北槽中两验潮站的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不同年份不同时段11个分潮的振幅H、迟角g、平均海平面值Z0以及各站的特征潮位.根据计算结果比较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前后横沙站和北槽中站各主要分潮(M2,S2,K1,O1)调和常数的变化,分析综合整治工程前后特征潮位的变化趋势;利用工程前的潮汐调和常数预报2002年、2003年和2006年横沙和北槽中两验潮站的潮位过程,对预报潮位过程和实测潮位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站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特征潮位以及潮位过程,在整治工程后特别是2003年和2006年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调和分析 潮位特征 综合整治工程 潮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受腐蚀混凝土的力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达 东培华 廖迎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30-632,共3页
海水中的大量盐分可与混凝土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材料性质的改变和结构强度的降低,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海洋环境中的两种主要化学腐蚀类型——氯盐和硫酸盐的腐蚀,并从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当前受腐蚀混凝土的力学... 海水中的大量盐分可与混凝土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材料性质的改变和结构强度的降低,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海洋环境中的两种主要化学腐蚀类型——氯盐和硫酸盐的腐蚀,并从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当前受腐蚀混凝土的力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探讨了当前在混凝土腐蚀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海洋环境 腐蚀 硫酸盐 氯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水利工程CAD软件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珏 陈金水 顾新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探讨了中小型水利工程CAD软件的设计模式及软件集成方法,并以堤类建筑物为例,介绍了软件的实现过程。软件流程组织上模拟手工设计过程,并采用可视化技术,以直观方式帮助设计人员决策;接口技术采用ActiveX技术... 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探讨了中小型水利工程CAD软件的设计模式及软件集成方法,并以堤类建筑物为例,介绍了软件的实现过程。软件流程组织上模拟手工设计过程,并采用可视化技术,以直观方式帮助设计人员决策;接口技术采用ActiveX技术,实现各软件之间的无缝集成;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上松耦合,模块可摘除性强。水利工程土方量计算采用面矢量算法。在江苏省太仓市的应用表明,该软件是有效和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水利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ACTIVEX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环玲 徐卫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地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成为制约岩土工程数值模拟发展的障碍之一。充分利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资料,根据所研究地质对象的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以AutoCAD为平台,借助AutoLISP二次开发技术,进行AutoCAD三维地质模型的构... 地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成为制约岩土工程数值模拟发展的障碍之一。充分利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资料,根据所研究地质对象的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以AutoCAD为平台,借助AutoLISP二次开发技术,进行AutoCAD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探讨了建模过程中关于地表、地层以及软弱带等模拟的方法以及奇异单元的优化处理技术。最后,将此建模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基本上保存了原地质体的信息,在网格规模一定时充分利用了地质体的控制信息,避免了建模过程中不必要的简化所造成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岩土工程 数值模拟 工程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中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苏静波 殷佩生 邵国建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9,共7页
有限元网格生成是工程科学与计算科学相交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中简要综述了二维、三维网格生成算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目前工程中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应用情况,讨论了土木、水利工程中网格结点重复编号、施工过程中结点优化、随机... 有限元网格生成是工程科学与计算科学相交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中简要综述了二维、三维网格生成算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目前工程中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应用情况,讨论了土木、水利工程中网格结点重复编号、施工过程中结点优化、随机投放骨料等特殊问题的网格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文中给出了较多的工程有限元网格实例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 综述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海工程围区规划中多目标线性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德春 汪乐强 郑兴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在线性规划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围海工程围区开发实际,提出多目标决策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在建立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中,引进了权系数法和优先层次法,并综合两者的特点以使模型的解能达到最优.对福建省莆田后海围区农业开发实例进行研... 在线性规划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围海工程围区开发实际,提出多目标决策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在建立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中,引进了权系数法和优先层次法,并综合两者的特点以使模型的解能达到最优.对福建省莆田后海围区农业开发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求解围区农业区最优规划面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工程 多目标线性规划 权系数法 优先层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明 朱伟 朱寿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2年第3期79-81,共3页
随着高速公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开始被应用于高速公路系统中.论文介绍了视频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它在苏嘉杭高速公路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视频智能交通系统 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 自动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力要素耦合作用对悬浮物质输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祥 尹宝树 +2 位作者 王义刚 侯一筠 陈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9-712,共4页
利用近岸海洋动力要素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提供的水动力条件,对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在单纯潮汐风暴潮条件下的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波浪和潮汐耦合作用的海洋动力参数与实测资料更... 利用近岸海洋动力要素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提供的水动力条件,对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在单纯潮汐风暴潮条件下的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波浪和潮汐耦合作用的海洋动力参数与实测资料更加吻合,从物理机制上看也更加合理;考虑近岸海洋动力要素耦合作用的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明显不同于单纯潮汐风暴潮情况下的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因此,在考虑悬浮物质输移扩散时,不应只考虑潮流,必须考虑近岸海洋动力要素的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汐风暴潮 耦合 物质输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北槽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对北槽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海 张华 阮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5,共8页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的分布对北槽航槽淤积和拦门沙地形发育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北槽深水航道治理二、三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同时澄清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最大浑浊带 回淤 拦门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长江 蔡亮 曹雪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依据最优控制理论 ,建立了一种能够用于多OD对拥挤道路网上的瞬时交通流形态预测的动态用户最优分配模型 ,讨论了此模型离散形式的解法 ,并利用Frank Wolfe算法对模型进行了仿真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
关键词 动态用户最优 动态交通分配 瞬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CAD系统中的实时图形处理算法和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佩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针对工程CAD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图形相关或图形干涉问题 ,如复杂图形构形、变异、遮挡、相交、布局等 ,借鉴AutoCAD交互图形处理技术 ,提出了采用实时图形生成技术解决工程图样中复杂图形处理的思路 ,以提高工程图样生成系统的模块化... 针对工程CAD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图形相关或图形干涉问题 ,如复杂图形构形、变异、遮挡、相交、布局等 ,借鉴AutoCAD交互图形处理技术 ,提出了采用实时图形生成技术解决工程图样中复杂图形处理的思路 ,以提高工程图样生成系统的模块化和开发效率 .给出了适用于工程CAD软件开发实时图形处理的算法和技术 ,以及解决不确定图元相关及重叠的自动搜索算法和图形布局的交互生成算法两个实例 ,可以有效地解决图形处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CAD系统 实时图形 构形 图形干涉 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时间序列OD量的动态交通分配方法
15
作者 张文义 孙会君 吴中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离散时间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中各离散时段分配时的路网阻抗特性、更合理地反映各时段分配过程中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散周期OD量和差额OD量、分阶段分配的梯阶分配思想,它考虑了各离散时段分配前路网既有剩...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离散时间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中各离散时段分配时的路网阻抗特性、更合理地反映各时段分配过程中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散周期OD量和差额OD量、分阶段分配的梯阶分配思想,它考虑了各离散时段分配前路网既有剩留交通量对后继离散时段OD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更符合实际.通过融合相继平均法,设计了梯阶分配算法,并据此对数据结构做了适应性补充.示例路网下新算法与相继平均算法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算法分配结果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交通中的动态现象,仿真度更高.最后给出了梯阶分配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动态交通分配 离散时间 用户均衡 梯阶分配 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某工程桩的可打性试验研究”的讨论
16
作者 曹雪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工程桩 可打性试验 静荷载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转体施工工艺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桂华 冯伯林 冯大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71-576,共6页
该文以苏州市南大外环西线友联运河大桥的施工为例,简要介绍拱梁组合结构桥梁偏心转体部分的设计要点、施工特点和采用普通千斤顶连续作用进行大吨位、宽体位桥梁偏心转体施工的新工艺。实践证明,该转体方法较传统中心转体法能省去庞大... 该文以苏州市南大外环西线友联运河大桥的施工为例,简要介绍拱梁组合结构桥梁偏心转体部分的设计要点、施工特点和采用普通千斤顶连续作用进行大吨位、宽体位桥梁偏心转体施工的新工艺。实践证明,该转体方法较传统中心转体法能省去庞大的地锚工程和牵引系统;减小桥梁主跨跨径;转体时转体单元稳定性好、施工可行、操作简便、适应面广;并能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和工程经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转体 施工工艺 拱梁组合结构桥 千斤顶 环道 转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垦工程对温州近海及河口水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道信 陈木永 张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2,共6页
基于温州近海及河口二维水流数值计算模式,以2002年为基准水平年(现状),针对温州市近期、中期和远期围垦工程,从水(潮)位、流速和潮量3个方面探讨了围垦工程对近海及河口水动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近、中期围垦工程实施后,洪季和... 基于温州近海及河口二维水流数值计算模式,以2002年为基准水平年(现状),针对温州市近期、中期和远期围垦工程,从水(潮)位、流速和潮量3个方面探讨了围垦工程对近海及河口水动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近、中期围垦工程实施后,洪季和枯季时瓯江口内最高潮位均略有减小,北口的涨、落潮量均增大3%-4%左右,而落潮总量和平均流速基本没有变化.远期工程尤其是瓯江南口围垦工程实施后,瓯江口内最高潮位洪季时增大而枯季时减小,涨、落潮最大流速均有所增大,北口潮量变化较为明显,枯季时潮量减少10%左右,鳌江口、飞云江口附近的落潮流速略有增大,而涨潮流速略有减小.南口围垦工程对瓯江口内潮位和涨落潮流速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对维护北口的深水航道有一定的益处,但也要进一步加强对瓯江北口两岸岸滩稳定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近海 河口 水动力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中部滩涂工程事故技术分析
19
作者 储呈兰 徐向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61-65,共5页
江苏沿海中部滩涂多为淤泥质软弱地基,新围滩涂配套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有:地基处理不当;抗滑设计不足;防渗估计不足;施工不规范;排水布局不合理等.通过对典型事例剖析,提出滩涂软基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必须注意的要点,确保工... 江苏沿海中部滩涂多为淤泥质软弱地基,新围滩涂配套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有:地基处理不当;抗滑设计不足;防渗估计不足;施工不规范;排水布局不合理等.通过对典型事例剖析,提出滩涂软基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必须注意的要点,确保工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滩涂 工程 技术分析 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下太湖底泥起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李一平 逄勇 +3 位作者 陈克森 彭进平 丁玲 金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0-774,共5页
在环形水槽内模拟了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分析了太湖底泥运动的不同状态,以及上覆水中总磷(TP)浓度随流速的变化关系,实验得出的太湖底泥在3种起动标准下对应的起动流速分别为35、45和60cm/s,并观察到上覆水中TP浓度在3种不同起动流速处... 在环形水槽内模拟了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分析了太湖底泥运动的不同状态,以及上覆水中总磷(TP)浓度随流速的变化关系,实验得出的太湖底泥在3种起动标准下对应的起动流速分别为35、45和60cm/s,并观察到上覆水中TP浓度在3种不同起动流速处出现了较大的跳跃;然后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太湖底泥在3种不同起动标准(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下的起动流速和起动切应力,其值分别为37 9、46 7、59 8cm/s和0 428、0 636、1 042N/m2。两种方法得到的起动流速值比较接近,基本上反映了太湖底泥起动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起动流速 起动拖曳力 底泥起动 起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