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河池地区民族性群体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差异
1
作者 宋曼婷 王丰严 +3 位作者 蓝丹 陈高 韦帅 郭利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8-110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地区民族性群体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差异。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送检的15595例河池户籍居民全血样本进行地贫筛查,采用Gap-PCR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对筛查阳性基因...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地区民族性群体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差异。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送检的15595例河池户籍居民全血样本进行地贫筛查,采用Gap-PCR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对筛查阳性基因检测阴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15595例送检样本中筛查阳性10501例,筛查阳性样本中发现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8506例,筛查阳性符合率为81.00%。其中α-地贫5374例、β-地贫2531例、α+β复合地贫601例。α-地贫共检出13种突变型,以--SEA(48.57%)、-α^(3.7)(31.31%)、α^(CS)(8.57%)、-α^(4.2)(8.07%)为主;β-地贫共检出17种突变型,以CD17(48.27%)、CD41-42(41.24%)为主。地贫基因携带者主要来自壮族(6106人)、汉族(969人)、瑶族(793人)、仫佬族(275人)、毛南族(228人)。以上民族组内构成比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壮、汉、瑶3个民族间--SEA、-α^(3.7)、α^(CS)、-α^(4.2)占比存在差异(P<0.005),仫佬族人群α^(CS)占比与-α^(3.7)、-α^(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毛南族人群--^(SEA)、-α^(3.7)、α^(CS)三者间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瑶、仫佬、毛南4个民族CD17与CD41-42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个民族组间构成比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壮、汉、瑶、仫佬、毛南5个民族中仫佬族人群--SEA占比(56.68%)最高,与毛南族人群(35.9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壮族人群-α^(3.7)(33.25%)占比最高,与占比最低的仫佬族(18.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毛南族人群α^(CS)占比(27.46%)最高,与其余民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壮族、毛南族人群CD17占比(50.79%、55.68%)高于汉族(39.12%)、瑶族(39.63%)和仫佬族(3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5个民族间CD41-42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河池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内主流民族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差异具有民族分化性特点。该结果有助于研究制订符合群体分布特点的地中海贫血专项防治计划,并为揭示该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遗传背景及地理分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罕见型 民族 遗传差异 河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覃朝彬 李玉洁 +4 位作者 罗潜 李鲜淑 刘庆友 吴亮 韦明松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索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0只3月龄(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金... 试验旨在探索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0只3月龄(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试验期1年。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黑山羊的胴体重、净肉重、骨重以及春、夏、冬季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体高、体长、胸围、末重、屠宰率及净肉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肌肉pH值、熟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升高(P<0.05),肌肉导电系数、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肌肉粗蛋白含量、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能够促进隆林黑山羊的生长发育,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渣 茉莉花渣 隆林黑山羊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多系统的恶性萎缩性丘疹病1例
3
作者 玉美妙 郑利雄 +2 位作者 韦庆松 王恒强 韦崇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8岁,因全身散在红色丘疹、结节、溃疡伴瘙痒3年入院。患者3年前全身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结节、溃疡伴痛痒。皮疹散在分布于头部、肩背部及四肢,溃疡不易愈合,或愈合后形成瘢痕,未治疗。既往史:患者既往有20余年头痛病...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8岁,因全身散在红色丘疹、结节、溃疡伴瘙痒3年入院。患者3年前全身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结节、溃疡伴痛痒。皮疹散在分布于头部、肩背部及四肢,溃疡不易愈合,或愈合后形成瘢痕,未治疗。既往史:患者既往有20余年头痛病史,反复腹痛2年,1年前外院诊断胃溃疡,平素常有上腹部隐痛,有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胃肠道溃疡 脑白质 缺血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标准化功能锻炼模式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娟娟 韦艳新 +5 位作者 韦贵珠 姜红卫 韦仁杰 秦玉梅 蓝婉婕 韩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91-94,共4页
目的提高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320例股骨骨折住院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于围手术期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无栓管理、标准化个案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医护患及家属四方参与的个体... 目的提高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320例股骨骨折住院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于围手术期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无栓管理、标准化个案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医护患及家属四方参与的个体标准化功能锻炼方案。术后30 d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医护患及家属四方参与的个体标准化功能锻炼模式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和康复锻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手术 功能锻炼 临床路径 个体化 标准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盘丽华 张传东 +3 位作者 仇洪 韦叙 潘东妮 韦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池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00例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池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00例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颅脑损伤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分级评分、鼻饲管留置天数、干预后疗效。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吞咽障碍分级量表评分分别为(5.74±0.66)分、(7.19±0.82)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鼻饲管留置天数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鼻饲管留置时间,提高疗效,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点刺激 吞咽-摄食管理 颅脑外伤术后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同步全程服务责任制管理模式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14
6
作者 覃美凤 莫喜萍 +6 位作者 杨立倩 欧雪群 廖春丽 潘春秋 韦彩捌 黄浦 何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53-56,共4页
目的对医护同步全程服务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后初步确定医护同步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形成了以"结构-过程-结果"为基础的医护同步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 目的对医护同步全程服务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后初步确定医护同步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形成了以"结构-过程-结果"为基础的医护同步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医护同步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经评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医护同步管理模式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标准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同步 责任制管理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中较低累计能量复合参数有助于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 被引量:13
7
作者 翟建伟 苏伟 +3 位作者 唐作翼 陆兰芬 黄晓棠 韦柳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不同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对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252例(252眼),根据不同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分为A、B两组,A组150例(150眼),累计能量复合参数为...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不同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对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252例(252眼),根据不同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分为A、B两组,A组150例(150眼),累计能量复合参数为8;B组102例(102眼),累计能量复合参数为10,同时将无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作为对照组,累计超声能量参数为10。3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黄斑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渗漏发生情况,包括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等阶段。结果 3组在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后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术后3月A组视力<0.1、≥1.0的比例、黄斑厚度、最佳矫正视力、渗透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A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无差异,A组视力<0.1的比例小于B组(P<0.05),视力≥1.0的比例大于B组(P<0.05)。术后1月,A组总渗漏率31.1%高于对照组21.1%,与B组无显著差异,但A组的弥漫性渗漏11.7%高于对照组的2.2%(P<0.05);术后3月,A组的总渗漏率10%小于B组的32.4%(P<0.05),主要是弥漫性渗漏与局部渗漏的差异。结论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并对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效果明显,同时较低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有助于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黄斑厚度、局部性渗透和弥漫性渗透可作为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稳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累计能量复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欧雪群 莫喜萍 +1 位作者 覃美凤 潘冰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7例老年糖尿病病人按住院号单、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常规治疗及疾病知识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病人空腹...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7例老年糖尿病病人按住院号单、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常规治疗及疾病知识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等生理指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病人相关生理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等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血脂、体重等生理指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抗阻力运动 穴位按摩 血糖 血脂 体重 腰围 臀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9
作者 黄庆录 李鸿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近年来,低位直肠癌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治疗低位直肠癌不仅要求根治肿瘤,而且应尽可能保留健全的排便、控便及性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结构认识的深入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 近年来,低位直肠癌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治疗低位直肠癌不仅要求根治肿瘤,而且应尽可能保留健全的排便、控便及性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结构认识的深入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得到广泛开展。现就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发展及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腹腔镜技术 生物学特性 生活质量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的临床特点、脑影像和朊蛋白基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珏倩 王倩 +9 位作者 李洵桦 高玉娟 陈定邦 方子妍 郭汝宁 黎艾 陈操 周伟 董小平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特点,并追踪至死亡;对患者进行了较详细的生物学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头颅MRI和PET-CT检查及朊蛋白(Prion P... 目的探讨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特点,并追踪至死亡;对患者进行了较详细的生物学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头颅MRI和PET-CT检查及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基因测序。结果 2例FFI患者的共性:阳性家族史,临床主要表现睡眠紊乱伴精神、行为异常;影像检查示全脑轻度萎缩(额叶略明显),对称性顶、额叶及丘脑葡萄糖代谢降低;PrP基因532位碱基G突变为A和129MM纯合子变异。例1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死亡时总病程3年余,以运动系统损害突出,脑脊液14-3-3蛋白阴性;例2的病情进展迅速,死亡时总病程仅半年,以内分泌功能障碍突出,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PrP基因173位碱基T-C变异。结论 2例FFI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可能与PrP基因突变及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结果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临床表现 朊蛋白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秀荣 刘爱菊 张群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1 452份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559株,阳性率38.50%。病原菌构成...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1 452份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559株,阳性率38.50%。病原菌构成:革兰阴性(G^-)杆菌398株,占71.20%,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G^+)球菌99株,占17.71%,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A群链球菌;同时还检出真菌62株,占11.09%,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菌株,但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A群链球菌对青霉素类均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敏感性最高。结论该院痰培养病原菌菌谱以G^-杆菌为主,真菌占一定比例;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培养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变家种三叶香茶菜对小鼠CCl_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至品 王勤 +1 位作者 叶晓雪 张群先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4-157,共4页
为弄清野生变家种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野生变家种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叶香茶菜根茎最大耐受量(MTD)为6... 为弄清野生变家种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野生变家种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叶香茶菜根茎最大耐受量(MTD)为600g/kg,是人临床用量的1 200倍;三叶香茶菜根茎对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具有显著的下调作用(P<0.05),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提高血清T-SOD水平(P<0.05),对MDA水平具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野生变家种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变家种 三叶香茶菜根茎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腭裂骨缺损 被引量:6
13
作者 黎婷 孙晋虎 +1 位作者 赵亮 李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修复先天性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16只2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在其腭部制作骨组织缺损和采集胫骨MSCs培养,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后复合明胶海绵支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修复先天性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16只2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在其腭部制作骨组织缺损和采集胫骨MSCs培养,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后复合明胶海绵支架并行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植入腭骨缺损区;对照组:进行与实验组相同的手术操作,腭骨缺损区仅植入明胶海绵支架。于4、6、8和12周采集标本行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等。结果:实验组4周时骨缺损部分有骨痂形成,第6周时实验组骨缺损表面有较多骨痴形成,与骨端连接紧密,有骨桥形成;第8、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对照组骨缺损未见骨组织修复。结论:通过MSCs扩增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以明胶海绵支架为载体移植腭骨缺损中,能较好的修复骨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腭裂 骨缺损 诱导分化 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斌 钟醒怀 +2 位作者 黄永杰 江万荣 裴锐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9例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未能显示,病变检出敏感...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9例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未能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78.9%;CT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表现呈周边薄环状增强,3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无增强呈等密度,2个病灶未能检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89.4%:门脉期11个病灶呈厚环状增强,4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1个肿块未见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94.7%;延迟期7个病灶呈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高密度,病变敏感性为100%。9个病灶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动态增强扫描6个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3个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蒙如庆 覃勋 +1 位作者 韦喆 牙秋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4-1455,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7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按随机分层原则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予参麦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9例予1.6-二磷酸果糖静滴;观察两组心电图、...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7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按随机分层原则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予参麦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9例予1.6-二磷酸果糖静滴;观察两组心电图、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胆碱酯酶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血浆心肌酶指标均明显增高,但组间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8h,治疗组心肌酶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10d后两组病人心肌酶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但治疗组在心肌酶谱、胆碱酯酶活性的恢复时间及心电图的改善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心肌损害 参麦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鸿飞 覃强 梁旭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774-774,77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的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32例(右侧20例,左侧12例),经脐置入5mm30°腹腔镜,探查肠管有无坏死,对侧有无隐匿性疝,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5mm分离钳,在患侧内环口...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的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32例(右侧20例,左侧12例),经脐置入5mm30°腹腔镜,探查肠管有无坏死,对侧有无隐匿性疝,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5mm分离钳,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点,用Endoclose针夹带7号丝线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打结。若内环口直径≥1.5cm,行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0min,平均26min。术后住院1~3d,平均2.2d。术后无并发症。32例随访4~28个月,平均21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修补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韦利菊 张小蝶 +2 位作者 韦文合 李珍 陆艳姣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11期2867-2868,共2页
[目的]提高糖尿病病人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水平,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方法]选取两组病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于治疗第8天空腹血糖及餐... [目的]提高糖尿病病人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水平,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方法]选取两组病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于治疗第8天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运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可以提高病人控制疾病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清醒患者刷牙漱口吸引效果观察 被引量:36
18
作者 覃丽娟 吴晓云 王飞杰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实用、便利、安全、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用于ICU危重症清醒患者。方法将103例ICU危重症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 ,观察组由患者自行或护士协助刷牙漱口,并用中心吸引器吸除漱口... 目的探讨一种实用、便利、安全、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用于ICU危重症清醒患者。方法将103例ICU危重症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 ,观察组由患者自行或护士协助刷牙漱口,并用中心吸引器吸除漱口水。结果观察组恶心、口腔异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每天可节约口腔护理成本5.14元,操作耗时不超过8min。结论综合ICU危重症清醒患者口腔护理采用刷牙漱口吸引法优于传统的棉球擦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口腔护理 危重症清醒患者 刷牙 漱口 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 被引量:41
19
作者 覃艳斯 韦玲慧 梁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差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认知...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差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认知负荷理论构建并实施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策略,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液体摄入依从性及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液体摄入依从性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健康教育策略,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认知负荷理论 限制液体摄入 健康教育策略 情绪唤醒 行为改变阶段 液体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东芬 周艳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40-3541,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测定V2和V6...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测定V2和V6导联的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间期均比NV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38;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QT比值均比NV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9和0.006。结论:TDR增大是发生VA的重要原因,有望利用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预测DCM患者发生VA的风险,对DCM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P-TE间期 Tp-Te/QT比值 室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