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广西水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义 张合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11-4124,共14页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对于水域仅考虑渔业生产功能的缺陷,研究者提出了水生态足迹。但当前水生态足迹基础理论与模型均存在较大不足。为此,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并以2003—2010年的广西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对于水域仅考虑渔业生产功能的缺陷,研究者提出了水生态足迹。但当前水生态足迹基础理论与模型均存在较大不足。为此,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并以2003—2010年的广西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水域-渔业账户中,淡水渔业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淡水渔业生物承载力较高且比较稳定,淡水渔业生态盈余较多同时淡水渔业生态压力较小;(2)水资源账户中,淡水生态足迹先较快上升随后缓慢下降,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但2007—2010年波动幅度较大,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同时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污染生态足迹先缓慢上升随后大幅下跌之后逐渐回升,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同,绝大多数年份表现为水环境生态赤字和水环境生态不安全;(4)淡水渔业生态压力<水资源生态压力<水环境生态压力,淡水生态系统基本已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是对广西近年来淡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及水生态安全状况的较客观全面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生态足迹 水生态承载力 水生态盈亏 水生态压力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池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共5页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742 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7.428 6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6.686 7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平均值为0.107 7,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降幅为7.80%,表明河池市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后指出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生态盈亏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 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 可持续利用 河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义 张合平 郭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0,243,共5页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的有效方法,为对生态足迹的水域账户予以完善,介绍了水生态足迹内涵及其账户的不同理解,从理论研究、应用、影响因子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综述了水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指出了基础理论、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的有效方法,为对生态足迹的水域账户予以完善,介绍了水生态足迹内涵及其账户的不同理解,从理论研究、应用、影响因子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综述了水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指出了基础理论、计算模型、扩展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对其研究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足迹 内涵 账户 水生态足迹模型 基础理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旅游区划 被引量:7
4
作者 韦福巍 黄荣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0-675,共6页
引入因子分析法,围绕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两大因素,选取了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中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的11个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广西14个地级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并结合各地... 引入因子分析法,围绕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两大因素,选取了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中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的11个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广西14个地级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并结合各地级城市GDP的排名情况,验证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旅游区划的定位决策。广西旅游区划的因子分析显示:以桂林市为"旅游龙头"的提法不全面;以南宁、桂林、梧州、北海为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提法中,梧州不符合实际;"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提法中,"红水河流域"不符合实际;"两条旅游发展带、七大旅游发展区"的划分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基于"旅游业-GDP"维度的广西旅游区划分析显示,14个地级城市可以分为4类:旅游业和GDP均发展较好的城市,包括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和百色市;旅游业发展较好而经济较落后的城市,包括河池市和北海市;旅游业和GDP发展均较为落后的城市,包括贺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来宾市和钦州市;旅游业发展较落后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包括贵港市、梧州市和玉林市。桂林市和南宁市作为广西旅游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应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形成"南北旅游双引擎",旨在引领和带动全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而GDP与旅游业存在正向关系的广西旅游区划应该是有重点、分层次地合理布局才能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旅游区划 旅游业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