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世浩 覃玥 +4 位作者 张兴楠 汪艳平 黄显卓 刘吉平 李晓东 《中国蚕业》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引导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控在传统农药防控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改善、升级,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园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应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僵蚕多肽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性活性研究
2
作者 汪艳平 韦正 +4 位作者 蓝建京 黄显卓 韦云娇 谢晓微 张世浩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文章以脱脂后的僵蚕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作为关键指标,对多种水解蛋白酶进行筛选,旨在确定最佳的水解蛋白酶。运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曲面实验分析法,探究了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9.0、底物质... 文章以脱脂后的僵蚕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作为关键指标,对多种水解蛋白酶进行筛选,旨在确定最佳的水解蛋白酶。运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曲面实验分析法,探究了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9.0、底物质量浓度26 g/L、加酶量1.50 g/L。在此最佳条件下,实际测得的水解度为7.76%,该数值与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所预测的值极为相近。文章还进一步探究了僵蚕蛋白在上述最佳酶解条件下,不同时间段酶解液所具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达到4 h时,酶解液呈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于常见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均展现出较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分别达64.87%、52.80%和8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多肽 酶解 响应曲面 制备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铅胁迫下花生幼苗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史沉鱼 阳月 +3 位作者 陈月萍 李梦婷 牙小盼 覃兰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油菜素内酯(EBR)作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具有缓解植物抗逆性的效应。为探究EBR对Pb胁迫下植物生理特征的缓解效应,试验以花生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Pb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形态指标,以筛选出最适Pb胁迫质量浓度,研究在... 油菜素内酯(EBR)作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具有缓解植物抗逆性的效应。为探究EBR对Pb胁迫下植物生理特征的缓解效应,试验以花生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Pb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形态指标,以筛选出最适Pb胁迫质量浓度,研究在该质量浓度下外源施加EBR(0、0.01、0.05、0.10、0.50、1.00 mg/L)对花生的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Pb(NO_(3))_(2)胁迫下,花生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株高和根长均在大于300 mg/L时显著降低。与单一300 mg/L Pb(NO_(3))_(2)胁迫处理相比,外源添加0.10 mg/L EBR后,花生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28.95%、11.76%、27.96%、6.18%、15.9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67.34%,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9.48%、13.33%,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分别增加51.98%、58.62%,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1.67%、20.7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积累量减少。说明施加0.10 mg/L外源EBR对Pb胁迫下花生幼苗具有缓解作用,能降低Pb胁迫对花生幼苗的伤害,提高其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幼苗 缓解 铅胁迫 油菜素内酯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类合成子构建的四连接螺旋手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中轩 吴俊 +1 位作者 张远婷 武梦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4,共9页
通过乳酸衍生物和3-溴-4-羟基苯甲酸的组合得到对映体3-溴-4-(((1R)-1-羧基乙基)氧基)苯甲酸(R-H_(2)bba)和3-溴-4-(((1S)-1-羧基乙基)氧基)苯甲酸(S-H_(2)bba)。以其为手性合成子在水热条件下分别与1,3-二(吡啶-4-基)丙烷(1,3-dpp)和Ni... 通过乳酸衍生物和3-溴-4-羟基苯甲酸的组合得到对映体3-溴-4-(((1R)-1-羧基乙基)氧基)苯甲酸(R-H_(2)bba)和3-溴-4-(((1S)-1-羧基乙基)氧基)苯甲酸(S-H_(2)bba)。以其为手性合成子在水热条件下分别与1,3-二(吡啶-4-基)丙烷(1,3-dpp)和Ni^(2+)反应,构建了对映手性配位聚合物{[Ni(R-bba)(1,3-dpp)(H_(2)O)_(0.5)]·1.5H_(2)O}_(n)(HU12-R)和{[Ni(S-bba)(1,3-dpp)(H_(2)O)_(0.5)]·1.5H_(2)O}_(n)(HU12-S)。结构分析揭示HU12-R和HU12-S是具有dia网络特征的三维螺旋骨架。在骨架中,阴离子配体R-bba^(2-)和S-bba^(2-)分别与Ni^(2+)中心连接在一起围绕2,螺旋轴得到一对小的对映螺旋链,而1,3-dpp与Ni^(2+)中心则围绕4_(1)螺旋轴构建出另外一对大的对映螺旋链。电化学测试显示HU12-R属n型半导体,具有低阻抗性质,对紫外可见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进一步光催化实验证实在紫外光照射下所得配合物对染料降解有明显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配合物 乳酸合成子 dia型网络 螺旋结构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对水体中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陆素芬 张高荣 +2 位作者 伍丽娟 杨美凤 陆俊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9-1066,共8页
引入氨基和巯基等官能团对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表面进行设计,制备功能化COFs材料并应用于水体中的汞离子吸附,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材料表面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原子荧光... 引入氨基和巯基等官能团对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表面进行设计,制备功能化COFs材料并应用于水体中的汞离子吸附,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材料表面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后水体中汞离子浓度,并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该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600 mg·L^(-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587.6 mg·g^(-1);在吸附时间为1 min时可到达平衡状态;在pH值为1~10时,吸附率在95%以上;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水体中,COFs材料对水体中汞离子的吸附率可达到66%。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主要表现为容易进行的化学吸附。因此,COFs材料在吸附和分离水环境中的多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汞离子 水环境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江河河岸带撑篙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姚胜勋 梁爱湖 +3 位作者 陆素芬 盘子涵 李启虔 潘远梅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67,共13页
为探究龙江河河岸带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特征,以及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开展该区域土壤理化环境因子调查,并进行土壤细菌群落高通... 为探究龙江河河岸带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特征,以及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开展该区域土壤理化环境因子调查,并进行土壤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pH值、氨氮(NH4+-N)、硝氮(NO-3-N)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分含量(Moisture Content, MC)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含量则高于非根际土壤,部分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α多样性分析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较非根际土壤高,而多样性较非根际土壤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 26.9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7.63%)、Patescibacteria(4.28%)、黏球菌门(Myxococcota, 3.25%)和蓝藻门(Cyanobacteriota, 2.65%)等5个门,以及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 9.56%)、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8.06%)、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 3.64%)、KD4-96 (2.97%)、Polyangia (2.64%)、Saccharimonadia (2.65%)和蓝藻纲(Cyanobacteria, 2.58%)等7个纲在根际土壤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单因素网络分析表明,相比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细菌类群之间相互作用更复杂、联系更紧密。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功能注释表明,细菌群落功能通路主要为新陈代谢和环境信息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主要与土壤pH值和MC存在显著相关性。根据上述结果,龙江河河岸带撑篙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受到土壤pH值和MC影响,与碳、氮、磷、硫、铁等元素循环有关,可能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撑篙竹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组成特征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