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池学院景观植物调查及区系地理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蒋裕良 覃勇荣 +2 位作者 贺庆梅 杨燕丽 覃海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为了搞好生态校园建设,进一步发挥校园植物在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及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实地勘察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桂西北的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有117科331属430种... 为了搞好生态校园建设,进一步发挥校园植物在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及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实地勘察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桂西北的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有117科331属430种,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分布的科、属为主(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的科、属分别占62.61%和61.68%),属种系数较大(76.98%),物种多样性较高,但生境比较单一,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居多,乡土植物比例偏少,优势科、属及区域特色不明显,不同物种的生态配置不够合理,景观设计的人文内涵挖掘及园林管理水平尚需加强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岩溶地区 河池学院 生态校园建设 景观植物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池学院校园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蒋爱伍 粟通萍 +1 位作者 于家捷 梁晓凤 《广西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79-82,87,共5页
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利用标本采集和访问的方法对河池学院校园内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26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4科6种,爬行动物2目7科20种。在校园中最常见的两栖动物是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leucom... 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利用标本采集和访问的方法对河池学院校园内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26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4科6种,爬行动物2目7科20种。在校园中最常见的两栖动物是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最常见的爬行动物是红脖颈槽蛇(Rhabdphis subminiatus)、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在校园分布的12种蛇类中,6种为毒蛇,其中舟山眼镜蛇的危害最为严重,师生在工作和学习要特别注意防止咬伤。与周边地区相比,在城市化过程中,流水型的两栖动物最容易灭绝;能利用建筑物繁殖或捕食的种类,如斑腿泛树蛙、原尾蜥虎和舟山眼镜蛇等,在城市化过程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城市化 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河池学院桑蚕方向专业建设情况的总结
3
作者 安慧 崔萍 《广东蚕业》 2012年第3期10-13,共4页
论文对广西河池学院桑蚕方向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并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桑蚕 专业建设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足蕨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任翔 邵文 +1 位作者 邓晰朝 陆树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6,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9种肿足蕨属植物即肿足蕨、光轴肿足蕨、修株肿足蕨、鳞毛肿足蕨、稻城肿足蕨、球腺肿足蕨、山东肿足蕨、福氏肿足蕨、腺毛肿足蕨和2种近缘种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种肿足蕨属植物的叶...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9种肿足蕨属植物即肿足蕨、光轴肿足蕨、修株肿足蕨、鳞毛肿足蕨、稻城肿足蕨、球腺肿足蕨、山东肿足蕨、福氏肿足蕨、腺毛肿足蕨和2种近缘种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种肿足蕨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为深波状;叶上下表皮均有毛;气孔器类型有6种,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不规则四细胞型、不规则细胞型和横列型。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讨论了肿足蕨属植物与蹄盖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的亲缘关系,为肿足蕨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足蕨属 叶表皮 微形态 系统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水龙骨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任翔 邓晰朝 +2 位作者 李洁荣 邓建珍 陆树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广西产12种水龙骨科植物(即友水龙骨、盾蕨、瓦韦、伏石蕨、相异石韦、尾叶石韦、攀援星蕨、韩氏星蕨、亨利星蕨、矩圆线蕨、绿叶线蕨和褐叶线蕨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12种水龙骨科属植物的叶表皮...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广西产12种水龙骨科植物(即友水龙骨、盾蕨、瓦韦、伏石蕨、相异石韦、尾叶石韦、攀援星蕨、韩氏星蕨、亨利星蕨、矩圆线蕨、绿叶线蕨和褐叶线蕨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12种水龙骨科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为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它们的气孔器类型有7种: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和围绕型。不同属、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属及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骨科 叶表皮 微形态 系统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稻不育系IR58025A异交结实率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楠 刘旭辉 +1 位作者 覃勇荣 周宗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900-4901,共2页
从阐述提高水稻异交结实率原理入手,分析了影响杂交水稻异交结实率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改造和提高不育系IR58025A的4种育种方法。
关键词 杂交稻 不育系IR58025A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铁-铁氰化钾体系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白藜芦醇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伟伟 刘绍璞 严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3-697,共5页
在pH 1.8的B-R缓冲溶液中,白藜芦醇(RES)使[Fe(CN)6]3-还原为[Fe(CN)6]4-,后者与铁(Ⅲ)反应生成普鲁士蓝,其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于最大RRS峰314nm处测定其散射强度IRRS,扣除空白溶液的散射强度,RES的质量浓度在0.05~5.0mg·... 在pH 1.8的B-R缓冲溶液中,白藜芦醇(RES)使[Fe(CN)6]3-还原为[Fe(CN)6]4-,后者与铁(Ⅲ)反应生成普鲁士蓝,其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于最大RRS峰314nm处测定其散射强度IRRS,扣除空白溶液的散射强度,RES的质量浓度在0.05~5.0mg·L-1范围内与散射强度差ΔI呈线性关系。RES的检出限(3s/k)为15μg·L-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葡萄叶和虎杖中RES的含量。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结果相符。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6.0%~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7%~4.3%之间。对反应体系的RRS增强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瑞利散射 白藜芦醇 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9种铁角蕨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晰朝 王任翔 《广西科学》 CAS 2010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广西产9种铁角蕨属(Asplenium L.)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9种铁角蕨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多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为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叶上下表皮均无毛,气孔器全部分布在下表面;它们的气孔器类型有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广西产9种铁角蕨属(Asplenium L.)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9种铁角蕨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多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为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叶上下表皮均无毛,气孔器全部分布在下表面;它们的气孔器类型有7种,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不定细胞型和横列型。铁角蕨属植物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角蕨属 叶表皮 微形态 分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灰白青霉HML0233的分离及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海燕 覃拥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4-26,37,共4页
通过滤纸纤维素平板及发酵产酶鉴定,从腐木下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HML0233。该菌株的CMC酶活为31.04U/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7.66U/mL,滤纸酶活为5.28U/mL。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初步推测该菌株属于青霉属;经5.8SrDN... 通过滤纸纤维素平板及发酵产酶鉴定,从腐木下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HML0233。该菌株的CMC酶活为31.04U/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7.66U/mL,滤纸酶活为5.28U/mL。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初步推测该菌株属于青霉属;经5.8SrDNA基因两侧的内转录间隙ITS序列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菌株和Penicillium canescens NRRL 35656同源性很高,推测该菌株为灰白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白青霉 纤维素酶 筛选 ITS—PCR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育系外露柱头存活率测定及提高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4-517,共4页
以一系列水稻(Oryza sativa L.)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延迟授粉法与逐日受精率估算法测定其外露柱头存活率,2种方法测定的外露柱头存活率趋势一致,此外,还发现可以用柱头颜色来定性判断柱头是否存活,以推算柱头存活率。提高外露柱头存活率... 以一系列水稻(Oryza sativa L.)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延迟授粉法与逐日受精率估算法测定其外露柱头存活率,2种方法测定的外露柱头存活率趋势一致,此外,还发现可以用柱头颜色来定性判断柱头是否存活,以推算柱头存活率。提高外露柱头存活率的措施:始花前和开花中期每公顷分别喷施赤霉素40、30 g,或者于始花前和开花中期每公顷分别喷施同等用量的广增素"802"250 g或尿素3.5 kg,3种措施均需在始穗前每公顷喷施硼素1.5 kg,其中以喷施赤霉素效果最为明显。田间湿度不大时喷施清水也能增加柱头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不育系 外露柱头存活率 测定方法 提高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池报春苣苔的无菌播种、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5
11
作者 覃国乐 覃文渊 +2 位作者 温放 黄荣明 袁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14-17,共4页
为研究河池报春苣苔的组培快繁技术,以河池报春苣苔的果实为外植体,通过比较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配比、生根培养基类型以及生根苗的移栽基质,建立河池报春苣苔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预处理1m... 为研究河池报春苣苔的组培快繁技术,以河池报春苣苔的果实为外植体,通过比较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配比、生根培养基类型以及生根苗的移栽基质,建立河池报春苣苔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预处理1min,再用0.1%HgCl2浸泡15min。培养基1/2MS+NAA0.1mg.L-1+6-BA 0.15mg.L-1利于种子萌发,形成不定芽,形成丛生芽,增殖与继代培养基MS+6-BA0.5mg.L-1+IBA 0.1mg.L-1或MS用于继代增殖,30d的增殖倍数为3~4倍;1/2MS+IBA 0.1mg.L-1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适宜移栽于混合基质(碎木屑∶园土∶沙=7∶2∶1)中,一个月后成活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池报春苣苔 无菌播种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的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晖英 《化学教学》 CAS 2007年第8期12-13,共2页
当今我国有多套中学化学新教材引入了用注射器来做“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如全国发行的苏教版“实验化学”选修教材(P59)就以问题探究模式设置了这一实验内容。在该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的编写是从学生的原有... 当今我国有多套中学化学新教材引入了用注射器来做“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如全国发行的苏教版“实验化学”选修教材(P59)就以问题探究模式设置了这一实验内容。在该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的编写是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让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思考。结合所学理论对实验条件与现象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实验 化学平衡 压强 新教材 中学化学 实验内容 模式设置 实验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对桑树和任豆幼苗吸收重金属Pb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覃勇荣 覃艳花 +3 位作者 严军 朱伟伟 李月兰 谢金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重金属Pb^(2+)浓度下螯合剂EDTA处理对桑树和任豆幼苗修复土壤中重金属Pb^(2+)的效果及Pb2+在植物茎叶及根部积累,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盆栽模拟法,以4L/盆Hoagl... 【目的】研究不同重金属Pb^(2+)浓度下螯合剂EDTA处理对桑树和任豆幼苗修复土壤中重金属Pb^(2+)的效果及Pb2+在植物茎叶及根部积累,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盆栽模拟法,以4L/盆Hoagland营养液作为培养液,培养液中的Pb^(2+)浓度分别为0、2.5、5.0、10.0、25.0、50.0、100.0、150.0、200.0、250.0mg/L,EDTA的浓度均为0.55mmol/L,以不添加EDTA作对照。分别测定桑苗和任豆幼苗茎叶和根部的Pb^(2+)浓度。【结果】随着水培液中Pb2+浓度的增加,桑树和任豆幼苗对Pb^(2+)的吸收和积累量也逐渐增大;在相同的重金属Pb2+胁迫背景下,加入EDTA的桑树和任豆幼苗对Pb^(2+)的吸收量比不添加EDTA的对照组明显增高;桑树和任豆幼苗体内Pb^(2+)浓度通常为根部>茎叶,而添加EDTA能加速重金属Pb^(2+)向茎叶的转运。随着培养液中Pb^(2+)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Pb^(2+)在植物根部的积累逐渐增加,而向茎叶的转运则相对减少。【结论】桑树和任豆幼苗具有较强的重金属Pb耐性,而EDTA能促进桑树和任豆幼苗对重金属Pb^(2+)的吸收,因此,桑树和任豆可作为修复植物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桑树 任豆 重金属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十年 被引量:38
14
作者 蒋爱伍 周放 +1 位作者 覃玥 刘迺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918-5923,共6页
栖息地选择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10年期间中国大陆鸟类学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对我国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提出展望。10年间,我国鸟类学家共发表有... 栖息地选择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10年期间中国大陆鸟类学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对我国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提出展望。10年间,我国鸟类学家共发表有关鸟类栖息地选择或利用的论文170篇,共涉及到鸟类10目31科73种。在这10年里,中国大陆有关鸟类栖息地选择或利用的文章持续增长。然而,我国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1)存在栖息地选择和栖息地利用误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10年内并无明显改善;(2)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很少考虑个体的可获得性、种群密度及抽样尺度对栖息地选择的影响;(3)大多数的栖息地选择的论文没有对鸟类的栖息地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也缺乏对其选择的适合度背景去进行研究。根据这些问题,对我国未来的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选择 栖息地利用 鸟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蛹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伍善广 赖泰君 +3 位作者 孙建华 刘旭辉 童张法 廖丹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1-24,共4页
以蛋白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Sevag法、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木瓜蛋白酶法、木瓜蛋白酶-Sevag联用法和木瓜蛋白酶-TCA联用法脱除蚕蛹多糖蛋白的效果。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TCA联用效果最好,其脱蛋白的最佳条... 以蛋白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Sevag法、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木瓜蛋白酶法、木瓜蛋白酶-Sevag联用法和木瓜蛋白酶-TCA联用法脱除蚕蛹多糖蛋白的效果。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TCA联用效果最好,其脱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木瓜蛋白酶用量[E]/[S]2.0%、酶解温度50℃、酶解反应1.5h、采用TCA法除蛋白1次,此时蛋白去除率为97.98%,多糖损失率为18.76%;紫外光谱扫描定性实验显示脱蛋白的多糖在260~280nm处只有少量吸收,表明大多数蛋白已去除。木瓜蛋白酶-TCA联用法是一种有效的多糖脱蛋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多糖 蛋白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和镉胁迫下的桑树幼苗盆栽试验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旭辉 李月兰 +2 位作者 李秋明 冯济梅 覃勇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39,共5页
在水培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2.5、5、10、25、50、100、150、200、250 mg/L)Zn^(2+)、Cd^(2+),模拟重金属胁迫桑树幼苗,研究不同培养时间、桑树幼苗不同部位吸收、积累和转运Zn^(2+)、Cd^(2+)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桑树幼苗体... 在水培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2.5、5、10、25、50、100、150、200、250 mg/L)Zn^(2+)、Cd^(2+),模拟重金属胁迫桑树幼苗,研究不同培养时间、桑树幼苗不同部位吸收、积累和转运Zn^(2+)、Cd^(2+)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桑树幼苗体内锌、镉含量随着加入水培液中Zn^(2+)、Cd^(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呈线性关系。水培液中的Zn^(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100 mg/L),培养桑苗8 d,茎叶部分的锌含量总体上不断上升,桑苗根部的含锌量总体上随培养液中Zn^(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水培液中Cd^(2+)浓度为200 mg/L时,桑树幼苗体内的镉含量最高;水培液中的Cd^(2+)浓度>50 mg/L时,桑树幼苗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锌、镉在桑树幼苗体内的累积和分布情况是:根部>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CD^2+ 水培液 胁迫 桑树幼苗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背景下的任豆修复试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覃勇荣 陈燕师 +2 位作者 刘旭辉 严军 覃艳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7,共6页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坝人工生态恢复的植物,以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a之久的尾矿坝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运用室内土培和水培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矿土比例(尾矿样与泥土比例分别为5∶0、4∶1、3∶2、2∶3、1∶4、0∶5)以及不同浓度(0、...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坝人工生态恢复的植物,以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a之久的尾矿坝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运用室内土培和水培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矿土比例(尾矿样与泥土比例分别为5∶0、4∶1、3∶2、2∶3、1∶4、0∶5)以及不同浓度(0、2.5、5、10、25、50、100、150、200、250mg·L-1)Pb2+、Cu2+、Zn2+在任豆苗体内的吸收、积累和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任豆对Pb、Cu、Zn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任豆幼苗可以在一定的重金属胁迫环境下存活,任豆对重金属Pb的耐性最大,在高浓度下依然可以存活。任豆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的吸收及转运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任豆对Pb、Cu、Zn的转运能力来看,任豆并非这3种重金属的超累积植物。试验表明,任豆在矿业尾矿坝的人工生态恢复(植物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能否大规模采用任豆作为尾矿坝的生态修复物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豆 尾矿坝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苞壳栽培的平菇和秀珍菇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覃宝山 覃勇荣 +3 位作者 刘倩 韦东平 韦雪敏 覃江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83,共3页
以板栗苞壳为主料,以棉籽和稻草为辅料,设置了5个栽培配方进行平菇与秀珍菇的栽培试验,分别测定子实体中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以及灰分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板栗苞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其总糖含量... 以板栗苞壳为主料,以棉籽和稻草为辅料,设置了5个栽培配方进行平菇与秀珍菇的栽培试验,分别测定子实体中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以及灰分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板栗苞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其总糖含量相对较高,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适当添加棉籽可提高平菇和秀珍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而添加稻草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苞壳 平菇 秀珍菇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岑忠用 罗兴录 +5 位作者 苏江 谢和霞 闫勇 池敏青 何远兰 潘英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092-1095,共4页
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就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同时,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孔隙度、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速效N含... 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就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同时,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孔隙度、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速效N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其促进效应因生物有机肥用量和生长期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木薯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造林先锋树种任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覃勇荣 蒋光敏 +2 位作者 岑忠用 陈燕师 蓝崇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21,共7页
采用了石英砂和砂纸摩擦、氢氧化钠溶液浸种、热水浸种、浓硫酸浸种和浓硝酸浸种等5种不同方法对任豆种子进行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方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石英砂和砂纸摩擦,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种皮的通透性,提高任豆... 采用了石英砂和砂纸摩擦、氢氧化钠溶液浸种、热水浸种、浓硫酸浸种和浓硝酸浸种等5种不同方法对任豆种子进行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方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石英砂和砂纸摩擦,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种皮的通透性,提高任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无污染,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浸种,种子的吸水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用浓硫酸浸种30 min,任豆种子的发芽率可高达99.0%,但废酸的处理比较麻烦,成本较高,并且有一定的环境风险;用80℃的热水浸种,其发芽率也较高,可达75.0%;用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种,任豆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的变化;用浓硝酸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步增加,浸种时间为30 min的发芽率最高(45.5%)。当浸种时间大于30 min时,任豆种子的发芽率反而有所下降。综合成本、技术难度及环境风险等因素考虑,热水浸泡处理方法,可作为任豆种子发芽处理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斯特地区 任豆种子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