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1
-
-
作者
郝桂珍
赵勇
陆江锋
王佳伟
李振河
徐利
-
机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河套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系
河北省水质工程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ZD2021316)
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CXZZSS2022062)。
-
文摘
为了研究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特性的影响,通过接种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生活污水和模拟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底物,对AGS形成过程中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进水底物,发现颗粒污泥内部以丝状菌为框架,通过对污泥的截留逐渐形成AGS,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随着AGS的形成胞外聚合物(EPS)组分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显著,PN/PS由1.77上升至5.80,促进了AGS的形成和稳定性,且EPS含量与Zeta电位、污泥沉降指数呈负相关。连续投加Fe(OH)_(3)胶体抑制了NOB菌的活性,导致生活污水阶段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AGS形成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上升,特别是氮、磷污染物。生活污水阶段Candidatus_Microthrix菌属引起了系统内丝状菌膨胀,同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逐渐降低。模拟生活污水阶段具有疏水性和分泌EPS功能的菌属丰度占比持续上升,例如:unclassified_o__Saccharimonadale(33.%→22.0%)、Zoogloea(3.0%→6.0%)、unclassified_f__Sphingomonadaceae(0.87%→3.1%)菌属等;促进了污泥颗粒化;同时随着污泥颗粒化程度提高,具有反硝化和除磷功能的菌属丰度占比持续上升,保证了AGS系统高效的脱氮除磷性能。
-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生活污水
模拟生活污水
微生物群落
-
Keywords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domestic sewage
simulated domestic wastewater
microbial community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