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坡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慧 李振国 +2 位作者 宋万增 张彬 尹冰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154,共4页
为了使西北寒旱地区工程边坡在恶劣立地条件下尽快实现生态恢复,以新疆某水电站引水渠道右岸开挖形成的砂砾石边坡和盐碱质黄土边坡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护坡复合基材各组... 为了使西北寒旱地区工程边坡在恶劣立地条件下尽快实现生态恢复,以新疆某水电站引水渠道右岸开挖形成的砂砾石边坡和盐碱质黄土边坡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护坡复合基材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并进行现场应用试验,验证了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的效果。研究表明:复合基材混合物中高摩尔比脲甲醛缓释肥是影响护坡植物长势的主导因素,含水量为次要影响因素;边坡固结植生生态防护技术应用效果良好,草种萌芽率高,植被覆盖度高;边坡植物根系具有加筋及锚固作用,可显著提高边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防护 复合基材 固结植生 生态恢复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渣场征地移民实践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殷康 窦春锋 +3 位作者 蒋正轲 兰雁 桑嘉衡 刘小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51-153,共3页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较常规水电站工程开挖挖方量大,下水库往往利用已有水库或天然河道改造而成,且依水而居的老百姓较多,渣场规模又以特大型1级、大型2级居多,具有占地面积广、堆渣高度大、环境危害大的特点,这样弃渣场的征地移民周期及...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较常规水电站工程开挖挖方量大,下水库往往利用已有水库或天然河道改造而成,且依水而居的老百姓较多,渣场规模又以特大型1级、大型2级居多,具有占地面积广、堆渣高度大、环境危害大的特点,这样弃渣场的征地移民周期及效果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本文通过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渣场类型与特点,利用工程实例探讨在建项目弃渣场征地移民安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征地移民安置的角度对渣场选址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渣场的工程规划设计选址、移民规划设计及具体征地移民实施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渣场 征地移民 工程实践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堤防粉质土动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3
作者 高玉琴 宋力 +1 位作者 李娜 王少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02期54-56,59,共4页
结合室内共振柱试验对黄河下游堤防粉质土(粉土、粉砂)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研究,总结黄河下游堤防粉质土体不同工况下动剪切模量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相同制样干密度,试样剪切模量随围压的增大有明显程度的增大,... 结合室内共振柱试验对黄河下游堤防粉质土(粉土、粉砂)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研究,总结黄河下游堤防粉质土体不同工况下动剪切模量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相同制样干密度,试样剪切模量随围压的增大有明显程度的增大,但随剪应变的增大衰减也快,但相同围压下,制样干密度对粉土质砂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较小的起始激振力能引起粉土质砂试样较大的扭转变形。归一化后的G/Gmax-γ试验点离散性很小,土质不同,围压增大对剪切模量比G/Gmax随剪应变变化规律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堤防 粉质土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共振柱 围压 干密度 激振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祖奔 伍艳 +3 位作者 赵越 乔奥克 冯帅滔 刘振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00-207,共8页
针对黄河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该研究以原阳滩区复合污染土壤为例,结合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探讨滩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来源。源解析结果表明,原阳滩... 针对黄河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该研究以原阳滩区复合污染土壤为例,结合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探讨滩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来源。源解析结果表明,原阳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工业源、交通源、自然来源、燃煤污染源和农业源影响,农业源占主导,相对贡献率达23.5%,其次为工业源、自然来源、交通源、和燃煤污染源。该研究能够准确解析多金属复合土壤复杂成因,可为黄河滩区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污染源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 源解析 黄河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霞院向灌区补水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国英 吴昕馨 +1 位作者 潘丽 来志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48,共5页
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下切导致的灌区引水能力下降问题,采用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两类灌区补水方式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影响,考虑上游水库拦沙及淤满后的水库联合调控来水来沙条件,对比两类补水方式下灌区引沙量、黄河淤积... 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下切导致的灌区引水能力下降问题,采用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两类灌区补水方式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影响,考虑上游水库拦沙及淤满后的水库联合调控来水来沙条件,对比两类补水方式下灌区引沙量、黄河淤积量及水位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渠首闸自流引水优先补水,至2035年三个灌区年均少引沙量为165×10^(4)~423×10^(4)t,下游河道比补水前年均增淤52×10^(4)~83×10^(4)t,当黄河流量为1 000 m^(3)/s时,下游平均水位抬升了0.9~1.7 cm,各水沙系列均对河道冲淤演变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西霞院 灌区补水 河道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基人造防汛石材移动式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宋迎宾 康延铭 +1 位作者 马子普 高文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3-26,共4页
针对人造防汛石材移动式生产方式在基底处理、支模、分体切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了人造防汛石材移动式现场生产技术和成型工艺。在基地查勘和场区布置规划、水电配置、场地平整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基底处理、支模、碾压、切割... 针对人造防汛石材移动式生产方式在基底处理、支模、分体切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了人造防汛石材移动式现场生产技术和成型工艺。在基地查勘和场区布置规划、水电配置、场地平整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基底处理、支模、碾压、切割等节点工艺优化试验。项目设计了地下预埋模板的支模方案,优化了拌料、基底处理的方式方法和碾压工艺,完善了高强钢丝埋设工艺方法,直径1.2 mm、抗拉强度为2000 MPa高强钢丝的最大切割厚度可达300 mm。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设备、人员配置的优化方案,系统总结了示范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了一套布局灵活的移动式生产工艺。在刘庄管理段建立了示范基地,生产防汛石材400 m^(3),试验检测结果表明示范生产的防汛石抗压强度大于10 MPa,完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经过碱激发过程后生成了C-S-H凝胶,伴随有方解石、钠长石、微斜长石等晶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人造防汛石 移动式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