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勇勇 李占斌 +5 位作者 任宗萍 李鹏 鲁克新 李聪 汤珊珊 王添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为研究坡面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在模拟降雨条件下,选取地形收敛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作为结构连通性指标、简化水文曲线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作为功能连通性指标分析了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坡面中上、中、中下、下部)... 为研究坡面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在模拟降雨条件下,选取地形收敛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作为结构连通性指标、简化水文曲线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作为功能连通性指标分析了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坡面中上、中、中下、下部)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结果表明: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的连通过程影响不同。植被布设越靠近沟坡部分产流时间越长;植被布设在中下坡位、下坡位比中坡位和中上坡位的总径流量小,对径流汇集影响大。中上坡位布置植被比其他位置有较好的结构连通性,其降雨后的地形更利于水系连通。不同格局地形收敛指数分布类似正态分布,地形湿度指数分布符合正偏态分布。中上坡位布置植被降雨后地形比其他格局更利于汇流;中上坡位布置植被降雨后的地形湿度指数均值比降雨前减少10.59%,整体变化最大,也更利于产流。植被布设越靠近坡顶部分其功能连通性越好,但对于降水的储蓄能力较差。中上坡位布置植被相比其他格局需要较少的水量达到产流,功能连通性最好。降雨停止时,中下部和下部坡位布设植被约有70%的总降雨量用于储蓄,而中上部和上部仅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径流 侵蚀 结构连通性 功能连通性 地形收敛指数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对窟野河地表径流影响的水文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巧玲 韩振英 +1 位作者 杨琳洁 熊新芝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了探明煤炭开采与窟野河河川径流减少甚至断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窟野河控制性水文站——温家川站1953—2010年逐日流量资料及相关水文气象资料,在对其径流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黄河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定量评价煤矿开采对地表... 为了探明煤炭开采与窟野河河川径流减少甚至断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窟野河控制性水文站——温家川站1953—2010年逐日流量资料及相关水文气象资料,在对其径流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黄河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定量评价煤矿开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53年以来,窟野河流域实测径流量以1979年和1999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影响的比例由1979—1998年的39.44%快速上升到1999—2010年的56.50%,其中,煤矿开采对径流的影响量年均值在1999—2010年间达到29.69 mm,约2.58亿m3/a,成为影响窟野河地表径流减少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窟野河 地表径流 煤矿开采 黄河月水量平衡模型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黄河山东段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时文博 曹春燕 +2 位作者 宋颖 李永军 董方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3,共6页
以黄河山东段为例,在利用方差分析(ANOVA)对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和利津5个断面2015-2017年各水质监测指标月度监测值进行时空尺度显著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180个水质样本分成12组,并以各组样本均值为基础,运用综... 以黄河山东段为例,在利用方差分析(ANOVA)对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和利津5个断面2015-2017年各水质监测指标月度监测值进行时空尺度显著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180个水质样本分成12组,并以各组样本均值为基础,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河流综合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山东段综合水质状况良好,综合水质类别为Ⅰ类或Ⅱ类;时间上,2015-2017年综合水质状况逐渐好转;空间上,利津断面综合水质状况最差,其余断面从上游到下游综合水质状况呈好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黄河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M高程导线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春燕 李永军 +2 位作者 任凤仪 刘国凤 刘晓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84-286,共3页
根据小浪底库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任务,针对小浪底库区复杂的地貌特点,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及软件技术,开发了Android版高程导线测量数据采集软件,实现了蓝牙接收测量数据、声音引导测量过程操作、声音报警提示、快速成果生成等各项... 根据小浪底库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任务,针对小浪底库区复杂的地貌特点,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及软件技术,开发了Android版高程导线测量数据采集软件,实现了蓝牙接收测量数据、声音引导测量过程操作、声音报警提示、快速成果生成等各项先进功能。从开发平台、系统架构、业务逻辑、交互界面、程序实现等方面简述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距高程导线 系统开发 蓝牙 ANDROID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近百年径流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慧杰 崔凯 +3 位作者 曹茜 李姝蕾 常肖杰 沈丽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9,共6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对花园口水文站1919—2016近百年的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平均法分析了花园口水文站径流时间序列的突变性,利用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Mann-Kendall趋势检... 为探究黄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对花园口水文站1919—2016近百年的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平均法分析了花园口水文站径流时间序列的突变性,利用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Spearmann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了突变点前后径流时间序列的趋势性。结果表明:1933—1934年、1989—1990年径流突变较为明显,前者突变主要是自然因素(气温、降水)大尺度的变化引起,后者主要是人为因素(用水增加、下垫面改变)流域尺度的变化引起;1919—1933年的趋势显著,通过0.10的显著性检验,表现为下降趋势;1934—1989年、1990—2016年的趋势较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演变特征 突变性 趋势 花园口水文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实践 被引量:11
6
作者 乔钰 胡慧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30,35,共6页
为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2016—2018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生态流量调度试点工作,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生态功能维持和生态服务需求的流量指标,实施生态水量调度。以2018年黄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为例,分析生态调度实践情况。在确定了生态... 为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2016—2018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生态流量调度试点工作,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生态功能维持和生态服务需求的流量指标,实施生态水量调度。以2018年黄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为例,分析生态调度实践情况。在确定了生态水量调度目标及原则的基础上,对生态水量调度方案以及生态水量调度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实践有效增加了入海淡水资源量,提高了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进一步增加了下游湿地面积,维持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廊道功能,促进了水生生境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量调度 入海淡水资源量 生态流量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HMS模型在黄河中游大理河流域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史利杰 陈真 张国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4,共4页
水文预报对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中游地区的适用性,以大理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流域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等数据,基于GIS技术划分流域单元、提取流域信息,采用SCS曲线法、Snyde... 水文预报对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中游地区的适用性,以大理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流域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等数据,基于GIS技术划分流域单元、提取流域信息,采用SCS曲线法、Snyder单位线法、退水曲线法和马斯京根法进行流域产汇流计算和河道洪水演进模拟。选取流域内13场实测雨洪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13场洪水的洪峰流量模拟误差均小于20%、峰现时刻误差均小于3 h;率定期8场洪水模拟合格率为87.5%,平均Nash系数为0.816;验证期5场洪水模拟合格率为80.0%,平均Nash系数为0.710,预报精度达到乙级,模型可以应用于大理河流域洪水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大理河流域 HEC⁃HMS模型 洪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现状灌溉水利用率的测算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芳 李永鑫 +1 位作者 张玉顺 崔浩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2,54,共3页
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类型、水文气象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将河南省灌溉类型划分为4个二级区及8个三级区,从中选择了72个典型样点灌区,依据已有的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与观测资料等,得出典型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率为41... 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类型、水文气象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将河南省灌溉类型划分为4个二级区及8个三级区,从中选择了72个典型样点灌区,依据已有的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与观测资料等,得出典型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率为41.3%~82.6%,按不同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推算出河南省现状平均灌溉水利用率为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利用率 灌溉用水量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市黄河饮用水源污染分析研究
9
作者 郑宝旺 索虎勤 +2 位作者 索赓 张川 侯亚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76,共5页
黄河是三门峡市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摸清三门峡市黄河饮用水源污染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2004~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对... 黄河是三门峡市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摸清三门峡市黄河饮用水源污染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2004~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三门峡市黄河水源水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为劣Ⅴ类~Ⅳ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是氨氮、化学需氧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测,找出污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饮用水源 水质污染状况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格局下凸型坡径流流速时空变化及产沙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霞 李鹏 +2 位作者 李占斌 于国强 李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1,共6页
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配置下凸型坡水蚀动力的变化过程以及侵蚀产沙的差异。结果表明:裸坡条件下径流流速呈现出极强的空间波动状态,随水力断面与坡顶距离的逐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空间变化态... 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配置下凸型坡水蚀动力的变化过程以及侵蚀产沙的差异。结果表明:裸坡条件下径流流速呈现出极强的空间波动状态,随水力断面与坡顶距离的逐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空间变化态势,导致侵蚀最为严重的部位出现在上坡上部和下坡上部。将草带布设于与坡顶距离60%~80%位置处对径流流速影响较大,降幅为22%,蓄水效益和减沙效益分别为12%和69%,能够较好地发挥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出与径流流速相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随着草带距坡顶距离的逐渐增加,径流量和产沙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植被通过调控水蚀动力过程实现了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调控。在此过程中,植被的空间配置方式改变了径流流速时空变化特征,从而对水蚀动力过程起到了很大程度的调控。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植被、冲刷与水蚀动力过程之间耦合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格局 凸型坡 径流冲刷 水蚀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态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宝文 方立 +1 位作者 李靖 许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3-229,共7页
为了针对性地研究黄土高原区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机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运用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方法,提出了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包含农业地质环境和人类农事活动两子系统,某区农业环境地质系... 为了针对性地研究黄土高原区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机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运用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方法,提出了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包含农业地质环境和人类农事活动两子系统,某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状态可由人类农事活动对农业地质环境要素的进占程度描述,并以信息熵理论来表征这一状态变化过程,探讨了区域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况的评价方法和步骤,最后以陕西省黄土地区为例进行了实际评价,结果与现实状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地质 状态评价 信息熵 黄土高原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区屋面径流水质特征与初期径流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伟伟 方立 +1 位作者 卞艳丽 曹惠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29,33,共4页
研究城区屋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和初期径流量,可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提供依据。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屋面3场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①屋面径流系数在0.92~0.98之间,径流形态与降雨过程线类似,... 研究城区屋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和初期径流量,可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提供依据。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屋面3场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①屋面径流系数在0.92~0.98之间,径流形态与降雨过程线类似,二者波动幅度相对较小;②各指标标准差率呈SS>COD>DO>pH值的趋势,这与各自含量变化过程的指向性一致;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SS、C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降雨历时的持续其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一个稳定值;④径流中SS与COD之间的相关性较好,而DO与其之间的相关性较差;⑤场次降雨屋面初期径流量为1~3mm的降雨量或前15~20min的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屋面雨水 径流水质 初期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青海省水文分区研究
13
作者 张国栋 樊东方 李其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38,共6页
青海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区,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水文条件复杂。根据青海省自然地理特征及气候特征的空间分布,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分区合理性分析,采用GIS综合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进... 青海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区,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水文条件复杂。根据青海省自然地理特征及气候特征的空间分布,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分区合理性分析,采用GIS综合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水文分区,将青海省划分为4个一级分区、8个二级分区和20个三级分区,并参照每个分区的典型特征给分区命名,对每个分区的重要水文特性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 主成分聚类分析法 水文分区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草带分布对坡沟水土流失的防控作用及其优化配置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霞 李鹏 +2 位作者 李占斌 于国强 李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2-128,共7页
深化植被措施对坡沟系统水蚀过程的调控机理及其优化配置,成为土壤侵蚀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该研究以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辨析了不同植被空间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功效,动力调控途... 深化植被措施对坡沟系统水蚀过程的调控机理及其优化配置,成为土壤侵蚀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该研究以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辨析了不同植被空间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功效,动力调控途径,提出了低覆盖度下调控侵蚀的植被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从减水减沙的角度,不同位置的草带布设更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水蚀动力的角度,草带对其坡面上方来水来沙和下方径流产沙的水蚀动力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分别发挥出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水土保持功效,且这2种功效调控侵蚀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与草带布设位置密切相关。草带位于坡面中下部,兼具较好的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依靠缓流拦沙的功效可以有效减缓坡面范围内的侵蚀强度;依靠滞流消能的功效能够有效减缓坡面下部和沟道范围内的侵蚀程度。植被在坡沟系统中的位置参数指标与侵蚀产沙量之间满足二次幂函数关系,该指标在0.571~1.200之间,为植被调控侵蚀最优布设区域。在此区域内布设植被,能够有效发挥出植被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坡沟系统植被配置对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以及对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降雨 坡沟系统 水土保持功效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植被格局对坡沟系统能量调控及水沙响应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苏远逸 李鹏 +6 位作者 李占斌 任宗萍 肖列 李聪 汤珊珊 王添 张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9,共8页
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在坡沟系统土壤侵蚀过程中,不同坡面植被格局对能量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沙响应关系的影响,并建立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基于能量参数的侵蚀产沙方程,深入了解能量与侵蚀产沙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于裸... 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在坡沟系统土壤侵蚀过程中,不同坡面植被格局对能量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沙响应关系的影响,并建立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基于能量参数的侵蚀产沙方程,深入了解能量与侵蚀产沙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于裸坡,在坡面有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径流功率大幅度降低,植被能够有效地削减径流功率,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在不同时刻下,不同坡面植被格局的单位水流功率在坡面较小,进入沟道后单位水流功率急剧上升,呈"N"形曲线分布,经过SPSS软件分析,坡面植被格局对单位水流功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坡面植被格局对径流能耗的变化基本没有影响,不同时刻,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坡面上每个断面的径流能耗在1 500~2 000J保持不变,在进入沟道后径流能耗急剧上升,达到4 800J左右;(2)在坡沟系统的坡面上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起到蓄水减沙的作用,当草带位置距坡顶2m时(格局F)的蓄水效益最好,达到19.07%,当草带位置距坡顶6m时(格局B)的减沙效益高达69.02%;(3)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坡沟系统的累积产流量与累积产沙量之间满足M=aQb的幂函数形式,而且相关系数a和b可以作为蓄水减沙效益的指示指标;(4)在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坡面平均输沙率与径流功率满足D=cω+d线性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植被格局 放水冲刷 坡沟系统 能量调控 水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带覆盖位置条件下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差异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宇涛 张霞 +2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李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7,122,共7页
以坡沟系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草带覆盖位置下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差异性。结果表明:一些布设在合适位置的草带能够在p<0.05水平上显著影响坡沟系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植被布... 以坡沟系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草带覆盖位置下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差异性。结果表明:一些布设在合适位置的草带能够在p<0.05水平上显著影响坡沟系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植被布设于坡面中下部比布设于坡面上部具有更好的水沙调控作用,植被布设于坡面长度60%时,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7.35%和62.93%,直接拦沙功效优于蓄水减沙功效,水土保持功效达到最优。植被布设于坡面下部时,其侵蚀输沙过程的剧烈程度得到了缓解,植被调控侵蚀发育的作用体现。植被布设于坡面中下部时,下垫面仅有52%的区域发生侵蚀,其侵蚀输沙过程的剧烈程度明显减少,植被调控侵蚀作用有效限制了侵蚀发育。植被布设于坡面中部和中上部时,加剧了侵蚀的发育程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带覆盖位置 坡沟系统 侵蚀产沙差异 水土保持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在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晓辰 曹春燕 +3 位作者 王思思 范海燕 梅树立 石庆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119,共7页
土壤水分的精准获取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检测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传感器的准确性,进行野外田间对比观测实验,采用烘干法与传感器测量数据对照,以检验设备的野外测量精度是否满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的... 土壤水分的精准获取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检测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传感器的准确性,进行野外田间对比观测实验,采用烘干法与传感器测量数据对照,以检验设备的野外测量精度是否满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的要求。结果表明: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传感器相对误差均小于±10%,满足土壤自动监测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的要求。调研北京市怀柔地区水资源及农业灌溉情况,选取了全区灌区内47个站点为测算样点,采用首尾测算法对被测区域内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结果分别为0.76和0.68。野外田间观测实验和实际的田间监测应用表明:选取的传感器设备对实际的野外田间应用适应性好、精度优于国标,且安装维护都十分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首尾测算法 怀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国栋 黄茹 +3 位作者 胡彩虹 荐圣淇 张照玺 温跃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以汾河上游(兰村以上)为研究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汾河流域径流的影响。利用1956-2011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结合研究区3期遥感影像(1978、1998和2010年),分析了汾河上游多年径流变化趋势以及下垫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汾河上游径流量呈现... 以汾河上游(兰村以上)为研究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汾河流域径流的影响。利用1956-2011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结合研究区3期遥感影像(1978、1998和2010年),分析了汾河上游多年径流变化趋势以及下垫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汾河上游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1956-2011年兰村站的年平均径流量减少量为0.019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没有发生突变。汾河上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林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农用地与水域面积呈减少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流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空间配置对凸型坡侵蚀及泥沙颗粒分选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远逸 李鹏 +4 位作者 任宗萍 李聪 杨殊桐 张建文 刘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结合该地区缺水的现状,在有限的植被措施条件下,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将草带布设在上坡面5种不同位置,利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选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植被...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结合该地区缺水的现状,在有限的植被措施条件下,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将草带布设在上坡面5种不同位置,利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选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植被能够有效发挥水土保持功效的作用,并初步提出在低植被覆盖度下植被发挥水土保持功效的最优植被空间配置。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空间配置的产流强度Cv值为10.26%~15.50%,产流强度的波动程度较小,其中配置A的产流强度与配置B和配置F的产流强度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植被空间配置的产沙强度Cv值均在26.00%以上,配置A的产沙强度与其他配置的产沙强度均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在坡面布设草带对产沙过程的影响大于对产流过程的影响;(2)在凸型坡的上坡面种植植被后,总产流产沙量与裸坡(配置A)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配置F的减水效益达到19.65%,配置B的减沙效益高达70%以上;(3)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泥沙颗粒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平均值表现为配置A>配置F>配置D>配置E>配置C>本底物>配置B,MWD的平均值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逐渐稳定并接近于本底物,在有植被覆盖坡面的水力侵蚀条件下,侵蚀颗粒以细颗粒为主,粉粒含量较高,砂粒含量相对较小,并且植被布设位置距离坡顶越远更容易侵蚀0.002~0.05 mm的粉粒。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植被空间配置对坡面侵蚀产沙作用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空间配置 凸型坡 放水冲刷 颗粒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沙管道高含沙水流阻力特性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继刚 郑宝旺 +1 位作者 李永鑫 李国庆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42-63,共4页
根据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输沙管道高含沙水流沿程和局部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确定方法,提出了管道综合泥沙因子和综合阻力系数的相关关系,同时指出细颗粒组成对高含沙水流的阻力特性有很大影响。分析表明:随着含沙量的增大,悬沙级... 根据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输沙管道高含沙水流沿程和局部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确定方法,提出了管道综合泥沙因子和综合阻力系数的相关关系,同时指出细颗粒组成对高含沙水流的阻力特性有很大影响。分析表明:随着含沙量的增大,悬沙级配的粒径分布范围变宽,细颗粒在悬沙中所占比重减小,当细颗粒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水流可以挟带大量的粗颗粒泥沙;在输送高含沙水流时,应确定其最优细颗粒含量,以降低水流阻力,提高输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浓度 细颗粒 综合泥沙因子 阻力系数 高含沙水流 输沙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