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生物量及活碳蓄积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严茂超 杨柳春 +4 位作者 李海涛 胡聃 张照喜 杜化堂 哈德龙 《河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1-4,6,共5页
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其活碳蓄积量。结果表明: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总值为309 202t,平均森林植被生物量为111.7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 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其活碳蓄积量。结果表明: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总值为309 202t,平均森林植被生物量为111.7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hm2);鸡公山森林植被的总活碳蓄积量为154 601t,平均活碳密度为56MgC/hm2,高于中国森林植被活碳密度的平均水平(38.7 MgC/hm2),但低于全球平均碳密度(86MgC/hm2)。不同林型活碳蓄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栎类林木的活碳蓄积密度分别为30MgC/hm2,39 MgC/hm2和70MgC/hm2,均高于全国同类型森林植物的活碳蓄积密度的平均值,而次生阔叶混交林的碳蓄积密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鸡公山自然保护区67%的森林为中龄林,27%的森林为幼龄林,在增加碳蓄积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公山森林 森林植被生物量 碳蓄积量 森林活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综合效益
2
作者 王文斌 杜化堂 《河南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5-6,共2页
自然保护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繁荣、造福于人类的事业,而自然保护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设置自然保护区。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划定了50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有60多个,河南... 自然保护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繁荣、造福于人类的事业,而自然保护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设置自然保护区。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划定了50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有60多个,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划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稳定发展 综合效益 经济建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 河南 鸡公山 组成部分 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亚热带马尾松净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9
3
作者 程瑞梅 封晓辉 +3 位作者 肖文发 王瑞丽 王晓荣 杜化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86-2095,共10页
掌握马尾松生产力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特别是在马尾松自然分布的北界研究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界的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老龄马尾松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河南信阳的马尾松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关... 掌握马尾松生产力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特别是在马尾松自然分布的北界研究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界的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老龄马尾松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河南信阳的马尾松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关系,利用样地调查和年轮宽度推算出过去的30a中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并用当地的温度、湿度、降水、光照以及帕尔默干旱度指数5项气候因子与生产力做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多元逐步回归得到了气候因子与生产力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鸡公山马尾松林生物量从1980年的59.00 t/hm2逐步增加到2009年的254.75 t/hm2,30a中平均年净生产力为6.64 t/hm2;气候分析表明年净生产力与气候因子关系较为密切:上年8月降水、当年2月温度、3月湿度以及10月的光照和温度与生产力正相关,当年5月光照、10月的降水和湿度与生产力负相关,当年2月到9月的PDSI都与生产力正相关,并且在6月的相关系数最高。研究表明,北亚热带的马尾松生产力的年际变化主要是气候因素引起的,受当年生长季的长短和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可用性限制,在未来该地区升温增湿的条件下马尾松林的生产力可能会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年轮 生物量 生产力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苗期生长节律观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岚 王晶 刘国顺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110-112,117,共4页
对河南省信阳市引种的2个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新品种东红和金艳以及本地品种的物候期、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个猕猴桃品种与信阳市原有猕猴桃品种物候期不同,增加了品种的多样性;2个品种的生长期约245 d,4月... 对河南省信阳市引种的2个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新品种东红和金艳以及本地品种的物候期、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个猕猴桃品种与信阳市原有猕猴桃品种物候期不同,增加了品种的多样性;2个品种的生长期约245 d,4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长量较大,占总生长量的85%以上;依据地径净生长量可将猕猴桃生长期划分为3个时期,即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用直线模型和Logistic曲线对地径生长进行拟合,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 苗期 生长节律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耐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海军 喻泓 +1 位作者 肖曙光 冯宗红 《河南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22-23,56,共3页
水分胁迫是制约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在深入研究林木耐旱机制的基础上培育抗旱林木是摆在当代林学家面前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林木对干旱胁迫信号传导,林木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启动的防卫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探讨。
关键词 林木 耐旱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鹰茶主要基源植物的基因组大小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哈登龙 石冠红 +1 位作者 刘争 熊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6-1174,共9页
老鹰茶是一种重要的民族特色类茶饮品和保健茶,在我国民间有着较长的饮用历史。用于制作老鹰茶的基源植物主要为5种樟科植物(毛豹皮樟、狭叶润楠、川黔润楠、红果黄肉楠和香叶子),其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十分缺乏,导致老... 老鹰茶是一种重要的民族特色类茶饮品和保健茶,在我国民间有着较长的饮用历史。用于制作老鹰茶的基源植物主要为5种樟科植物(毛豹皮樟、狭叶润楠、川黔润楠、红果黄肉楠和香叶子),其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十分缺乏,导致老鹰茶树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等工作支撑理论薄弱,制约了产业发展。本研究首次利用流式细胞术和K-mer频数分析2种方法对5种老鹰茶树的基因组大小及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流式细胞术以番茄(929 Mb)和水稻(430 Mb)为对照标品;K-mer频数分析基于5个物种基因组DNA的Illumina测序数据(深度50×以上)进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的毛豹皮樟基因组大小约为1150.56 Mb,狭叶润楠约为999.83 Mb,川黔润楠约为1471.99 Mb,红果黄肉楠约为1123.42 Mb,香叶子约为1350.06 Mb;(2)K-mer频数分析估测毛豹皮樟基因组大小为1025.91 Mb,杂合率为1.29%,重复率为49.98%;狭叶润楠基因组大小为1024.79 Mb,杂合率为1.41%,重复率为42.51%;川黔润楠基因组大小为1234.90 Mb,杂合率为1.23%,重复率为50.86%;红果黄肉楠基因组大小为1014.27 Mb,杂合率为1.32%,重复率为41.82%;香叶子基因组大小为1258.00 Mb,杂合率为0.74%,重复率为54.89%;(3)毛豹皮樟、狭叶润楠、川黔润楠和红果黄肉楠4种老鹰茶树属于高杂合基因组,香叶子属于微杂合基因组,而这5个物种的基因组重复度都属于中等。本研究的结果为后续的老鹰茶树单个物种基因组测序策略或泛基因组研究计划等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鹰茶树 基因组调查 流式细胞术 K-m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播种育苗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宝成 《河南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45-45,共1页
秃杉别名(木屠)杉、台湾杉。云南恕江、金沙江流域,鄂西和黔南部仅有零星分布,是我国古老的孑遗濒危植物,为国家一类级重点保护树种。1987年中国林科院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秃杉异地保存试验研究,克服了夏高温、冬严寒的不... 秃杉别名(木屠)杉、台湾杉。云南恕江、金沙江流域,鄂西和黔南部仅有零星分布,是我国古老的孑遗濒危植物,为国家一类级重点保护树种。1987年中国林科院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秃杉异地保存试验研究,克服了夏高温、冬严寒的不利因素,播种育苗获得成功。当年平均苗高13cm、平均地径0.2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播种育苗技术 地径 苗高 中国林科院 树种 金沙江流域 平均 不利因素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松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2
8
作者 戴慧堂 李培学 戴天澍 《河南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9-10,共2页
水松是我国南亚热带造林树种,生长快,用途广,价值高。因地壳变动,水松类植物被冰川灭绝,仅我国南方保留水松一种,而分布范围狭小,成为珍稀植物。为了率富我省绿化造林树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64年首先引入试种。经过20年来自然条件的... 水松是我国南亚热带造林树种,生长快,用途广,价值高。因地壳变动,水松类植物被冰川灭绝,仅我国南方保留水松一种,而分布范围狭小,成为珍稀植物。为了率富我省绿化造林树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64年首先引入试种。经过20年来自然条件的考验,该树种在移地生长良好,没有冻害和旱灾,能适应豫南的立地条件。根据水松的生长表现和生态习性,建议该树种可以在我省扩大试种,以增加平原、沼泽、水渍地区的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引种栽培试验 初报 造林树种 试种 生长表现 立地条件 变动 中国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T生根粉处理水杉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化堂 熊雪梅 《河南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17-18,共2页
通过ABT_1号生根粉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水衫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均比对照高,平均提高46.14%。其中以浸泡时间影响最大,在50、100、260ppm三种溶液浓度中,浸泡6小时和浸泡1小时比较,扦插成活率分别由44.67%、44%、46%提高... 通过ABT_1号生根粉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水衫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均比对照高,平均提高46.14%。其中以浸泡时间影响最大,在50、100、260ppm三种溶液浓度中,浸泡6小时和浸泡1小时比较,扦插成活率分别由44.67%、44%、46%提高到58%、62%和6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育苗试验 水杉 初报 ABT生根粉 ABT1号生根粉 扦插成活率 处理时间 对照 比对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种制作技术
10
作者 郭光占 《河南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38-40,共3页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豫南山区。为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1988年开始,在豫南农专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开发生产。生产出的香菇菌种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培养期短,优质品率达90%以上...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豫南山区。为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1988年开始,在豫南农专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开发生产。生产出的香菇菌种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培养期短,优质品率达90%以上,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原种和栽培种4~10万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优质 菌种制作 培养期 豫南山区 栽培种 原种 农民脱贫 山区资源 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