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衰减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涛 刘文凤 +2 位作者 马梦月 董红玉 杨书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1-1186,共6页
失效分析是通过剖析电池循环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引起的失效现象,优化材料制备和电池制作工艺,提升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对3.0~4.2 V电压范围1C循环1000周镍钴锰酸锂(NCM,LiNi 0.5 Co 0.2 Mn 0.3 O 2)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拆... 失效分析是通过剖析电池循环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引起的失效现象,优化材料制备和电池制作工艺,提升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对3.0~4.2 V电压范围1C循环1000周镍钴锰酸锂(NCM,LiNi 0.5 Co 0.2 Mn 0.3 O 2)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拆解分析后发现,正极容量损失约为2.73%,负极容量损失约为2.4%。对比正负极片循环前后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正极容量损失主要由正极颗粒破碎和结构转变引起的,负极衰减主要由循环过程中Li+持续脱嵌导致石墨层状结构损伤引起的。正极过渡金属阳离子溶解并沉积在负极,催化电解液/电极界面副反应,导致负极过度成膜,活性锂损失,影响电极过程动力学也是电池失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正极 失效机理 离子溶出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碳的预锂化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清江 张贵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12-2116,共5页
以钛酸锂@活性炭复合材料作为正极,以商业化硬碳为负极同时将其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然后制备得到了预嵌锂硬碳//钛酸锂@活性炭锂离子电容器(LIC)。本工作通过对硬碳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制备得到了多种预嵌锂硬碳极片,然后,... 以钛酸锂@活性炭复合材料作为正极,以商业化硬碳为负极同时将其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然后制备得到了预嵌锂硬碳//钛酸锂@活性炭锂离子电容器(LIC)。本工作通过对硬碳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制备得到了多种预嵌锂硬碳极片,然后,通过对所制备得到的预嵌锂硬碳极片组装的LIC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硬碳极片的嵌锂量对LIC比能量和比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硬碳与锂粉进行复合可以在不明显减小LIC比功率的同时,大幅提升LIC的比能量,其中当硬碳与锂粉的质量比为3∶1时所组装的LIC其能量密度最大可以达到29.69 W·h/kg,功率密度最大可以达到7.57 kW/kg,在电流密度为2 A/g时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能够达到8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锂化 锂离子电容器 比功率 比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俊丽 李保鹏 蔡洪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8-1032,共5页
锂离子电池在-40℃以下使用时能量和功率迅速下降,主要是由于电解质电导率下降、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上动力学性能差,以及锂离子在电极表面层和电极本体的扩散差[1]。主要从锂离子电池的材料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正负极活性物... 锂离子电池在-40℃以下使用时能量和功率迅速下降,主要是由于电解质电导率下降、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上动力学性能差,以及锂离子在电极表面层和电极本体的扩散差[1]。主要从锂离子电池的材料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正负极活性物质粒径、电解液对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负极活性物质粒径越小,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越好,间接证明了锂离子在电极表面层和电极本体的扩散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锂离子在正极上的扩散对低温放电性能起主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性能 正负极活性物质 粒径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14PF6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
4
作者 蔡洪波 李玮珂 +1 位作者 高可政 王力臻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将N-甲基-丁基吡咯烷六氟磷酸盐(PyR 14 PF 6)作为离子液体添加剂加入1 mol/L LiPF 6/EC+EMC+MC电解液体系中,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PyR 14 PF 6的添加使循环伏安曲线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减小,充电电压平台降低、放电电压平台升高... 将N-甲基-丁基吡咯烷六氟磷酸盐(PyR 14 PF 6)作为离子液体添加剂加入1 mol/L LiPF 6/EC+EMC+MC电解液体系中,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PyR 14 PF 6的添加使循环伏安曲线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减小,充电电压平台降低、放电电压平台升高,电极容量保持率得到提高。组装的LiMn 2O 4/AC|Li电池在50℃下以2.0 C循环(3.0~4.3 V)200次,PyR 14 PF 6含量为2.5%时的容量保持率为83.44%,高于未添加PyR 14 PF 6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丁基吡咯烷六氟磷酸盐(PyR14PF 6) LiMn2O4/AC电极 离子液体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对负极及电池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保鹏 赵俊丽 +1 位作者 常艳 蔡洪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3-1979,共7页
浆料的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起关键作用,因此改善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状态以及阻止颗粒之间的团聚尤为重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分散剂LD1对负极片以及电池倍率、低温、循环、高温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极浆料加入0.2%(质量分数)分散... 浆料的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起关键作用,因此改善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状态以及阻止颗粒之间的团聚尤为重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分散剂LD1对负极片以及电池倍率、低温、循环、高温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极浆料加入0.2%(质量分数)分散剂LD1,可以改善各组分的分散状态,提高浆料的稳定性。与未添加分散剂的浆料相比,涂布得到的负极片反弹率、面内阻、粘结力变化较小。用该极片制备的电池2.0 C充电后负极片界面良好,而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负极片析锂;-20℃@0.5 C放电时,中值电压比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高23 mV,-20℃@0.5 C充电恒流比从13.1%升高至80.0%;常温1.0 C循环2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1.4%,相比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提高了34.0%;而且高温循环、高温自放电性能与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无明显差异。此外,与添加0.2%(质量分数)分散剂PVP-K30进行对比,负极浆料中添加0.2%(质量分数)分散剂LD1更有利于提高电池倍率充电、高温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负极浆料 电池 循环性能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产品用甲醇燃料电池稳定性及优化
6
作者 李艳 苏士美 张贵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3-1415,共3页
以电池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为基础,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改变物料性质的角度提出缓解其性能衰减的主要措施。通过更换甲醇储液瓶、建立无金属质阳极供料通道、阳极氢离子置换等措施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稳定性进行... 以电池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为基础,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改变物料性质的角度提出缓解其性能衰减的主要措施。通过更换甲醇储液瓶、建立无金属质阳极供料通道、阳极氢离子置换等措施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稳定性进行优化,延缓其性能衰减的速度。经研究发现,优化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功率密度的衰减速度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稳定性 衰减速度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6)Co_(0.2)Mn_(0.2)O_(2)/Si-C软包装电池循环失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舒 李保鹏 +1 位作者 常艳 蔡洪波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以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硅-石墨(Si-C)软包装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均电压、d Q/d U曲线、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RD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方法,研究软包装电池常温循环失效的原因。NCM622/Si-C软包装电池以... 以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硅-石墨(Si-C)软包装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均电压、d Q/d U曲线、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RD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方法,研究软包装电池常温循环失效的原因。NCM622/Si-C软包装电池以1 C在3.0~4.3 V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为79.1%,循环过程中电池整体厚度逐渐增大,全荷电态下循环300次,厚度较循环前增加11.25%,主要由负极膨胀引起。在循环过程中,NCM622正极材料晶体结构保持完整,但有活性物质颗粒出现微裂纹;Si-C负极嵌锂膨胀、脱锂收缩,使硅颗粒破碎,负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不断修复生长,从而消耗可逆的活性锂,这是电池循环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6)Co_(0.2)Mn_(0.2)O_(2) 硅-石墨(Si-C)负极 平均电压法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