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治理工程潜在生命效益量化方法
1
作者 葛巍 李浩东 +3 位作者 张亚东 孙向鹏 周延卫 李宗坤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针对生命价值难量化导致河道治理工程潜在生命效益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效益中潜在生命效益量化方法。结合洪水生命损失,引入收入弹性系数法计算统计生命价值,构建洪水生命损失货币价值量化函数;对水利工程防洪效益计算... 针对生命价值难量化导致河道治理工程潜在生命效益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效益中潜在生命效益量化方法。结合洪水生命损失,引入收入弹性系数法计算统计生命价值,构建洪水生命损失货币价值量化函数;对水利工程防洪效益计算的频率法进行简化,提出了基于统计生命价值的河道治理工程潜在生命效益量化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结果表明:工程多年平均潜在生命效益为3073.54万元/a,其中中牟县占比39.5%,周口市川汇区、西华县、扶沟县和尉氏县城区共占比38.7%,沿线非城镇区域占比21.8%,河道治理工程的潜在生命效益主要在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域。通过量化防洪效益中潜在生命效益,完善了水利工程防洪效益计算理论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工程 统计生命价值 潜在生命效益 生命损失 频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贾鲁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高英 王鹏 +1 位作者 屈志刚 葛均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9,共13页
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内容,水利专业模型是数字孪生流域“四预”应用的支撑和驱动。面向数字孪生贾鲁河流域建设,依据流域界、工程位置、下垫面差异和社会经济条件分区选取适宜的产汇流模型,耦合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构建了贾... 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内容,水利专业模型是数字孪生流域“四预”应用的支撑和驱动。面向数字孪生贾鲁河流域建设,依据流域界、工程位置、下垫面差异和社会经济条件分区选取适宜的产汇流模型,耦合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构建了贾鲁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以在建的灾后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2022年防洪度汛工作为例,开展了郑州“7·20”暴雨重现和典型降雨在数字化场景中的模拟和预演。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面向数字孪生洪水预报模型能综合反映降雨、产流、坡面汇流以及防洪保护区分洪、河道内水闸调度、河道洪水演进和淹没变化的全过程,与实测数据对比,河道特征断面洪峰流量的误差在10%以内,最高水位的误差在0.2 m以内;基于模拟的洪水要素与各类风险因子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可为复杂环境条件下在建工程的防洪度汛提供精准风险防范建议方案,为中小流域数字孪生“四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流域 数字化场景 洪水预报模型 防洪度汛 贾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研究
3
作者 冯党 刘先林 +4 位作者 康静伟 刘文锴 胡青峰 邹根中 王鹏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243,共8页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而且能够揭示监测区域形变的时序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水准或GNSS监测方法仅能够实现单点监测的不足。获得了2020年6月—2021年2月研究区渠段的二维地表形变演化特征,并对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提取。结果表明:在监测时间段内研究区渠段年平均沉降形变速率为-25~20 mm/a;其中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0 mm/a,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5 mm/a。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知研究区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的主要原因是膨胀土遇水膨胀;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该渠段范围内边坡较陡峭,在膨胀土遇水膨胀和边坡滑移共同作用下,渠道边坡向下滑移起到了主要作用,从而呈现不同的形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PS-INSAR TERRASAR-X 二维形变 膨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序列影像快速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书学 孙统领 +4 位作者 刘文锴 胡青峰 高英 邹根中 王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近几年来,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已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针对无人机倾斜影像的数据高冗余、时间与空间复杂度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 近几年来,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已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针对无人机倾斜影像的数据高冗余、时间与空间复杂度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无人机序列影像三维重建方法。选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放场景某一段的序列无人机影像,在不辅助POS等其他定位信息的基础上,仅依靠重叠影像间的匹配结果划定影像分区;在单独分区内采用改进的增量式SFM方法进行三维重建;最后再将各个分区依据分区间的重叠信息进行合并,完成整个测区的三维重建,并与商业建模软件以及传统的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可以大幅提高重建效率,重建速度可提升5倍以上,尤其适用于大场景大规模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增量式SFM 影像分区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