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r基激光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思成 李增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0-162,165,共4页
为了提高普通碳钢的耐腐蚀性能,配制了Fe-Cr基合金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系列碳钢进行表面熔覆改性。利用OM、XRD、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配置的Fe-Cr激光熔覆粉末适合低中碳钢表面改性,熔覆... 为了提高普通碳钢的耐腐蚀性能,配制了Fe-Cr基合金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系列碳钢进行表面熔覆改性。利用OM、XRD、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配置的Fe-Cr激光熔覆粉末适合低中碳钢表面改性,熔覆层与基体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基体相为单相铁素体结构,熔覆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 激光熔覆 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碳面漆抗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增权 李红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1,共5页
涂装产品在沿海、海岛、化工园区与高海拔地区使用,一般需要适应其复杂多样的温度、湿度、辐射等气候条件。本文选择“环氧底漆+氟碳面漆”与“环氧底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体系为研究对象制备涂层,并对其耐腐蚀与抗老化性能进行研究,... 涂装产品在沿海、海岛、化工园区与高海拔地区使用,一般需要适应其复杂多样的温度、湿度、辐射等气候条件。本文选择“环氧底漆+氟碳面漆”与“环氧底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体系为研究对象制备涂层,并对其耐腐蚀与抗老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氟碳面漆与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涂层耐腐蚀性能相差不多,但二者抗老化性能差别较大,氟碳面漆涂料抗老化性能明显优于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面漆 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耐腐蚀 抗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含钛铁基合金涂层的组织与硬度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增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为提高45钢的硬度,自行配制了添加一定Ti含量的铁基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45钢进行了表面熔覆处理。利用OM、XRD、硬度计分析了复合涂层的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Ti的质量分数为3%时,熔覆层与基体实现了良好的化学冶金结合,熔覆层多... 为提高45钢的硬度,自行配制了添加一定Ti含量的铁基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45钢进行了表面熔覆处理。利用OM、XRD、硬度计分析了复合涂层的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Ti的质量分数为3%时,熔覆层与基体实现了良好的化学冶金结合,熔覆层多为胞状晶,物相分析为α-Fe,熔覆层具有较高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含钛铁基粉末 冶金结合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线轮廓数控刀具路径生成及加工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永情 李德明 +1 位作者 孙军伟 王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8,112,共4页
介绍了一种平面自由曲线轮廓用圆弧和直线拟合生成数控加工刀具路径的方法,该方法依据曲率变化情况,对需加工的截面轮廓曲线进行分段,分别用圆弧和直线线段去拟合,采用控制总体最小误差的方法,计算得到拟合圆弧和直线线段的空间位置参数... 介绍了一种平面自由曲线轮廓用圆弧和直线拟合生成数控加工刀具路径的方法,该方法依据曲率变化情况,对需加工的截面轮廓曲线进行分段,分别用圆弧和直线线段去拟合,采用控制总体最小误差的方法,计算得到拟合圆弧和直线线段的空间位置参数,借助绘图软件,画出拟合的圆弧和直线线段,通过测量计算得到圆弧和直线的端点坐标,然后用简单插补指令生成数控加工刀具路径程序。以某成型刀具刀盘的加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此方法的应用,实现了具有复杂回转面轮廓曲线零件的手工编程加工,经检验应用此方法加工的刀盘零件完全符合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线 圆弧 直线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泵齿轮数控快速加工方法研究
5
作者 周永情 靳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7-38,53,共3页
为了实现齿轮泵齿轮小批量快速加工,利用CAXA系列软件,完成了齿轮从绘制到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的整个过程,并用宇龙数控仿真系统模拟了实际加工过程,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使用该方法,简化了程序的编制,减少了试切环节,提高了加工效率。
关键词 齿轮 数控加工 仿真 CAXA系列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发蓝处理对零件内孔氧化膜厚度的影响
6
作者 李增权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5,46,共5页
研究钢铁发蓝处理对零件内孔直径以及长度的影响。采用内孔直径不同、长度不同的零件进行发蓝处理,并测试了零件外表面、内孔中间部位与内孔端部氧化膜厚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零件内孔直径为10 mm,长度大于120 mm,内孔中间部位氧... 研究钢铁发蓝处理对零件内孔直径以及长度的影响。采用内孔直径不同、长度不同的零件进行发蓝处理,并测试了零件外表面、内孔中间部位与内孔端部氧化膜厚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零件内孔直径为10 mm,长度大于120 mm,内孔中间部位氧化膜厚度明显低于其余部位。零件内孔直径为15 mm,长度大于120 mm,内孔中间部位氧化膜厚度与其余部位差别减小。内孔直径为20 mm,零件内孔中间部位氧化膜厚度与其余部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材 内孔尺寸 发蓝 氧化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