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实践的文化:唯物史观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被引量:6
1
作者 路向峰 王嘉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65,共7页
问题是一个时代最为强烈的回音,而文化理论的问题只有在与社会发展实践的交融和互动中才能得以延展和深化。在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话语体系中,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再到费尔巴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文化维度抑或是文化与... 问题是一个时代最为强烈的回音,而文化理论的问题只有在与社会发展实践的交融和互动中才能得以延展和深化。在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话语体系中,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再到费尔巴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文化维度抑或是文化与实践的内在关联。把文化的实践形态纳入社会总体实践的基本类型,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文化内涵及其演进规律,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通过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践思维基本原则的澄清,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本质和价值旨向,也即是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总体的一部分所彰显出的人类精神实践的基本内容。对现实的人及其文化实践的合理阐发,正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使命,走向实践的文化可以称之为唯物史观的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论 文化实践 唯物史观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增彦 张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8期5-16,共12页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推...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历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前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始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中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话语建构的四维向度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卫丽 段梦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基于“大思政课”理念建构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话语,是应时代变局、高校使命、“大思政”工作格局变化调整的现实之需。要以“大视野”“大场域”“大叙事”等新思维,不断突出和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话语的社会表达功能、时... 基于“大思政课”理念建构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话语,是应时代变局、高校使命、“大思政”工作格局变化调整的现实之需。要以“大视野”“大场域”“大叙事”等新思维,不断突出和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话语的社会表达功能、时代刻画功能、对对象的实践研究功能,实现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形式等的系统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时代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治理:现实逻辑、制度导向与实践旨趣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国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乡村协商治理理现代化是一个价值导向调整优先于治理技术革新的过程。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时代呼唤,乡村多元社会的关切回应,农民利益诉求的现实表达,村民自治创新的制度供给;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治理是民主与协商的内在统一,本质是人民民主... 乡村协商治理理现代化是一个价值导向调整优先于治理技术革新的过程。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时代呼唤,乡村多元社会的关切回应,农民利益诉求的现实表达,村民自治创新的制度供给;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治理是民主与协商的内在统一,本质是人民民主,特色是农民的平等协商,重点是村民之间的理性包容,途径是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治理有利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民权力常态在握,巩固党组织核心地位,防止农村干部腐败变质,培育现代农民公民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 价值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道路的实践选择——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民族性特质 被引量:4
5
作者 路向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民族性特质注重"东西"之别,"古今"之承继,体现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四维有机统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某种程度上是对基于民族性特质的文化多样性的威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民族性特质注重"东西"之别,"古今"之承继,体现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四维有机统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某种程度上是对基于民族性特质的文化多样性的威胁,保有民族性特质的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从世界文化、中华文化出发理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性特质的真正内涵,藉此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赢得文化发展话语权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民族性特质的两条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性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觉的伦理传承及价值
6
作者 朱金瑞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政党,其历史自觉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历史自觉对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为从“民为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政党,其历史自觉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历史自觉对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为从“民为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从“天下为公”到“共同富裕”的伦理旨归、从“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理念等。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觉具有主动性、民族性、实践性等特点。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觉发挥了进一步激发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主体意识、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自觉、强化伟大民族精神的信念支撑、持续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健康发展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历史自觉 伦理传承 伦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扩散视角下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制度建设
7
作者 王豪 张帆 +1 位作者 杨多多 张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扩散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加强复制推广制度建设是关键。当前全国范围内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工作虽取得了成绩,但制度化建设仍处于起步探...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扩散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加强复制推广制度建设是关键。当前全国范围内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工作虽取得了成绩,但制度化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责任主体权责不清、程序性规则缺失、评估考核和激励容错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未来需要从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提升领导体制与工作体系的科学化运作水平、突出制度性约束与机制化奖励等三方面入手,加强复制推广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创新成果 创新扩散 复制推广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振兴
8
作者 韩云晴 《村委主任》 2025年第4期89-91,共3页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运用是关键一环。文章从研究新质生产力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振兴、人才发展入手,分析了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包括创新驱动...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运用是关键一环。文章从研究新质生产力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振兴、人才发展入手,分析了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包括创新驱动基础不牢、产业载体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
9
作者 韩云晴 《村委主任》 202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机遇。新时代新征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实现中...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机遇。新时代新征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入手,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研究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利与品格:理解功利主义的一个新维度——兼评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品格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小燕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3,共4页
功利主义是在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个伦理学流派,虽然杰罗米·边沁由于提出功利主义的完备体系而被誉为"功利主义之父",但他经由人性趋乐避苦原理提出的功利主义学说招致诸多反对,起来捍卫功利主义并把它发扬光大的... 功利主义是在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个伦理学流派,虽然杰罗米·边沁由于提出功利主义的完备体系而被誉为"功利主义之父",但他经由人性趋乐避苦原理提出的功利主义学说招致诸多反对,起来捍卫功利主义并把它发扬光大的则是约翰·密尔。幸福的内涵、幸福的关涉群体及幸福的实现条件是理解密尔功利主义的三个主要维度。密尔这种通过高尚品格的普遍培养进而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之实现的功利主义品格观,对我国民众的品格培养具有重大价值,具体体现为民众公共精神的培养和个人内心修养的加强等。与此同时,忽视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的多样性,单纯依靠品格培养来实现功利主义目标难免具有一定的绝对性和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 功利主义 品格 密尔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开封回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基于开封清真寺碑铭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巴晓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开封回族中,出仕为官者、未出仕者和普通民众因各自所处阶层不同,对主流价值观有不同的认知并相应采取不同的交往交流方式。汉族文人、地方官员因社会身份不同,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交流交往的方式也不相同。从开封清... 开封回族中,出仕为官者、未出仕者和普通民众因各自所处阶层不同,对主流价值观有不同的认知并相应采取不同的交往交流方式。汉族文人、地方官员因社会身份不同,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交流交往的方式也不相同。从开封清真寺碑铭中所反映的回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来看,增进民族间的沟通和了解,是减少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寺碑铭 回族 民族交往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党大国典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式革新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卫丽 赵淑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66,82,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开展了多次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强化了人们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引导人们充分表达爱国情感。这些大党大国典礼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灵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严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开展了多次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强化了人们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引导人们充分表达爱国情感。这些大党大国典礼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灵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严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式革新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党大国典礼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范式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论的伦理自然主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涤非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对于进化理论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不同看法构成了一个连续谱,采取互相排斥立场的两端各有问题,而中间立场的成立需要应对自然主义谬误和休谟法则提出的挑战。对于实践判断的分析能为自然主义清除障碍,而针对婴儿的社会评价行为的系列实... 对于进化理论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不同看法构成了一个连续谱,采取互相排斥立场的两端各有问题,而中间立场的成立需要应对自然主义谬误和休谟法则提出的挑战。对于实践判断的分析能为自然主义清除障碍,而针对婴儿的社会评价行为的系列实验在为基于进化论的伦理自然主义提供依据的同时,也表明一定阶段从进化剥离的认知能力对道德价值的塑造超脱了生物学说明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伦理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谬误 休谟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数据在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继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7-89,共3页
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大数据的运用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新选择,有利于紧贴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实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效果,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模式。运用大数据加强大学... 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大数据的运用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新选择,有利于紧贴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实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效果,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模式。运用大数据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应增强教育内容吸引力,增强教育队伍感召力,增强教育方法效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学生 法治意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党大国典礼: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的范式特征和实践探索
15
作者 郑卫丽 赵淑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6-28,69,共4页
大党大国典礼庆祝活动通过构建宏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叙事图景,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强大的时代动员力,凝聚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磅礴伟力;在其现实性上,具有遵循整体性、注重全民性、强化政治性、贯穿情感性、突出文化性等范式特征... 大党大国典礼庆祝活动通过构建宏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叙事图景,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强大的时代动员力,凝聚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磅礴伟力;在其现实性上,具有遵循整体性、注重全民性、强化政治性、贯穿情感性、突出文化性等范式特征,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从“共同感”培育向共同体打造的价值升华,深化了人们爱国情感向爱国理性的转化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党大国典礼 爱国主义教育 范式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强国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困境与优化路径——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
16
作者 苗丹阳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11期34-36,共3页
文章立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放眼全国特别是基于济源市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着力解决由于区位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制约、创新意识缺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明显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困境... 文章立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放眼全国特别是基于济源市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着力解决由于区位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制约、创新意识缺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明显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困境,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同时激发群众创新发展的积极性,聚焦产城融合、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进行多方协作综合发力,不遗余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主要问题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理解“千万工程”的“三农”工作方法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云腾 徐东凡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8期11-13,共3页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自2003年实施至今,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千万...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自2003年实施至今,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20余年不断丰富的“三农”工作科学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三农”工作实践上一贯的人民立场、鲜明的奋斗精神、求实的实践品格。新时代、新征程、新奋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千万工程”“三农”工作方法论为指引,推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三农”工作 群众路线 绿水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时代价值与践行的基本经验
18
作者 乔靖文 朱金瑞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深深植根于百余年奋斗的历史洪流之中,始终服务于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宏伟目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展开伦理叙事。这一伦理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实践,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深深植根于百余年奋斗的历史洪流之中,始终服务于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宏伟目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展开伦理叙事。这一伦理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实践,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世界谋大同凝聚伦理共识,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精神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弘扬并践行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紧密结合,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内核,以胸怀天下的担当为历史己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实践基石,汇聚起强国复兴的精神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 历史进程 时代价值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洛-庞蒂超越胡塞尔现象学的边界了吗?
19
作者 黄蕾(译) 朱光亚(校)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莫里斯·梅洛-庞蒂在其课堂讲义中批评了埃德蒙德·胡塞尔。他认为现象学的边界是本体论问题,就此而言,胡塞尔“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属于现象学。不过,梅洛-庞蒂认为,胡塞尔错误地将现象学“本质”结构上的不可变性客体化,致... 莫里斯·梅洛-庞蒂在其课堂讲义中批评了埃德蒙德·胡塞尔。他认为现象学的边界是本体论问题,就此而言,胡塞尔“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属于现象学。不过,梅洛-庞蒂认为,胡塞尔错误地将现象学“本质”结构上的不可变性客体化,致使其不能从感知基础和感知内容的理智这一高度去审视对象,更不可能解释观念性的起源。在此基础上,梅洛-庞蒂诉诸身体-主体,并从“结构性”或者具体化的先验出发,将历史性当作观念性。实际上,梅洛-庞蒂的观念性和历史性、可见性与不可见性之间,这两种交叉是不可通约的,交织的本体论不能够解释数学判断的绝对性和必然性。相反,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胡塞尔解释了观念性,他不仅解释了几何学的起源,而且能够更好地解释一切科学的起源。就此而言,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的批评没有超越胡塞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的边界 观念性 历史性 沉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恩富 张国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6,共6页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形成条件在于,国际形势出现新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新问题、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四个全面"战略思...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形成条件在于,国际形势出现新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新问题、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科学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指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习近平治国理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