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欠发达农区多维贫困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庆 杨慧敏 +1 位作者 李小建 高更和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31,共8页
过去10多年里,以农村收入衡量的贫困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农村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文章基于A-F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利用2004—2014年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多维贫困的水平、强度和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 过去10多年里,以农村收入衡量的贫困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农村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文章基于A-F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利用2004—2014年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多维贫困的水平、强度和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河南农村多维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多维贫困缓解程度和削减模式因时间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收入贫困发生率,随着绝对收入贫困的逐渐消除,多维贫困将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除住房外,其他多维贫困指标的贫困发生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燃料和卫生设施3个指标对总体多维贫困贡献最大;多维贫困状况不仅与户主特征、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均收入有关,还与家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收入贫困 动态演变 欠发达农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学校体系规模、可达性演化特征及其分异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凯 刘荣增 +1 位作者 陈亭亭 聂格格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98-1709,共12页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体系规模的合理布局、适龄儿童入学可达性对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尼系数、齐夫指数等方法对泌阳县2004—2016年县域小学学校体系规模空间演化特征、就学可达性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研究。...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体系规模的合理布局、适龄儿童入学可达性对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尼系数、齐夫指数等方法对泌阳县2004—2016年县域小学学校体系规模空间演化特征、就学可达性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县域小学规模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和教师的城乡不平衡指数大大增加,首位学校以及位序靠前的学校垄断性增强,学校规模从均衡发展演化为非均衡状态;2016年入学距离在2 km范围内的自然村相比2004年略有降低,距最近完全小学在2 km范围内的自然村出现大幅降低,完全小学大幅减少,服务范围增大,覆盖度出现显著降低;2016年各乡镇学生、教师基尼系数显著增加,全县范围空间分异规律基本一致;相比2004年,2016年地形高度、距乡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对自然村入学距离影响显著增强,特别是对最近完全小学入学距离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义务教育 教育非均衡性 入学可达性 最近完全小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郑州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
3
作者 李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4,共8页
本文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教育资源需求、供给和供需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发现:①居民居住聚集行为受到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并不均衡;②主管部门持续投入和重点学... 本文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教育资源需求、供给和供需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发现:①居民居住聚集行为受到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并不均衡;②主管部门持续投入和重点学校外迁,为外围城区提供了更加充沛的教育资源;③持续优化的道路结构和学校选址提升了区域的可达性和空间吸引力;④郑东新区、高新区和经开区的教育协调度提升明显,但仍有部分区域未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建议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导向推进校际资源均衡配置,通过统计分析协调供需匹配关系,通过新技术手段和制度创新探索科学分配规则。本文较为准确地呈现了教育资源空间协调状态,可以为居民进行空间选择和管理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 时间地理学 教育资源 服务绩效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构建对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孟德友 魏凌 +1 位作者 樊新生 高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58,共9页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提升,郑州的极化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边界城市的交通边缘化状况明显改善,"米"字形城镇发展轴带正在形成;(2)各地市省内和省际经济潜力大幅度提升,位置居中的高铁沿线城市省内区位优势显著,边界高铁沿线城市在省际联系中的门户区位优势显现;(3)以郑州中心的0.5 h核心圈、1 h紧密圈正在形成,"同城效应"显现,各地市省际2 h交流圈大幅度拓展,以郑州为中心的1.5 h省际合作圈即将形成。高铁网的构建将成为河南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支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空间格局 可达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多中心静态结构和动态关联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068,共8页
以郑州市为例,基于居民依赖度和要素属性值对POI要素热点分析结果进行空间加权叠加,分析城市多中心空间静态结构;运用词向量和数据场理论,在表达居民出行偏好的基础上,利用轨迹数据分析城市多中心对动态目标的吸引强度,并挖掘多中心网... 以郑州市为例,基于居民依赖度和要素属性值对POI要素热点分析结果进行空间加权叠加,分析城市多中心空间静态结构;运用词向量和数据场理论,在表达居民出行偏好的基础上,利用轨迹数据分析城市多中心对动态目标的吸引强度,并挖掘多中心网络的动态交互关系。研究表明:(1)城市静态要素呈中央集中、外围分散的圈层空间分布形态,部分多中心已形成了一定吸引聚集能力,而另一部分虽然规划前景广阔,但还远未形成副中心应有的分散疏解作用;(2)城市多中心对动态目标的吸引强度不均衡,出租车和电动车轨迹显示的多中心吸引强度和空间交互关系虽有差异,但均体现出城市为典型的外溢型结构,核心城区仍然是空间交互的主要方向。因此,还需通过政策导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增强外围多中心的吸引聚集能力,实现城市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静态结构 动态特征 空间交互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物流中心引力势力范围及空间交互强度画像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6
作者 李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识别和分析城市物流中心的影响范围和交互强度,有利于优化物流要素的空间布局,对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别利用空间句法和词向量理论,对引力模型中的综合实力参数和距离参数度量方法进行优化,将物流要素出行时对... 识别和分析城市物流中心的影响范围和交互强度,有利于优化物流要素的空间布局,对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别利用空间句法和词向量理论,对引力模型中的综合实力参数和距离参数度量方法进行优化,将物流要素出行时对空间结构的主观感受和偏好规律,与物资供需端的空间分布形态相结合,实现了对城市物流中心的识别,及其引力势力范围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复杂网络,利用边权值呈现了物流中心间的空间交互强度,最终完成城市物流中心动静形态的画像分析。通过空间统计和实地调查验证发现:(1)从引力势力范围分布来看,郑州市物流业以市辖区为核心,东西南三向延伸的空间动静特征,与规划文件中重点支持的物流建设项目空间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物资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空间匹配程度较高;(2)从空间交互关系来看,除了物资的供需关系,区域空间可达性对物流要素空间分布也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基础设施和物流要素的规划建设,可以增强市辖区与周边县市的空间交互强度,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中心 空间句法 词向量 引力模型 空间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