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永民 程维明 +1 位作者 刘海江 曹彦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8-263,共6页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从全省来看,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从全省来看,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增幅分别为6.71%和16.97%),而耕地和水域减少(减幅分别为1.26%和0.98%)。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与林地、耕地与水域、耕地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之间的空间位置的变换,以及水域向未利用地的转变。从土地利用综合区来看,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各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增幅为3.70%~16.71%),耕地减少(减幅为0.48%~2.15%)。此外,中原城市群区未利用地和林地的增加、水域的减少,豫北区林地和水域的减少,豫西南区水域的增加,以及黄淮四市区草地的增加也较显著。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各区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之间的空间位置的变换。此外,中原城市群区耕地和林地、耕地和水域之间的位置变换,豫北区林地和水域向耕地的转变,豫西南区耕地向水域的转变,以及黄淮四市区耕地和水域之间的位置变换、耕地向草地的转变也较显著。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土地利用综合区 土地利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河南省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民 程维明 郑玉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73-877,共5页
根据2000和2013年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减少了3 796.88 km^2,降幅为3.53%,除洛阳、鹤壁和济源的耕地面积... 根据2000和2013年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减少了3 796.88 km^2,降幅为3.53%,除洛阳、鹤壁和济源的耕地面积稍有增加外,其他省辖市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减少。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大量净转出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此外,耕地向林地和水域的净转出也造成了耕地的减少,而草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的净转入则起到了补充耕地的作用。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大量净转出主要是受非农人口迅速增长、非农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土地政策不完善等驱动的。因此,完善土地政策与制度,明晰农民的耕地权利,细化规范耕地征收征用法定权限和程序,同时积极推进人地挂钩政策的实施是保护耕地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驱动力 回归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邓荣鑫 王文娟 +3 位作者 魏义长 张富 李春静 刘文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9-54,共6页
【目的】准确实现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遥感提取,并探索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过程。【方法】将遥感监测与统计数据结合,以多时相MODI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分析制定了冬小麦信息的提取规则,利用统计数据辅助确定规则中的阈值选取... 【目的】准确实现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遥感提取,并探索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过程。【方法】将遥感监测与统计数据结合,以多时相MODI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分析制定了冬小麦信息的提取规则,利用统计数据辅助确定规则中的阈值选取,以减少阈值选取的主观性,提取出河南省2004-2013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并分析了河南省2004-2013年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结果】遥感监测结果与各地市统计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38 5),在平原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监测精度为89.5%,而在受到地形等因素影响的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分布相对破碎,监测精度具有较大误差,个别地区甚至不足50%。从空间上看,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总体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南中东部的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地区和豫西南的南阳盆地地区。从时间上看,河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总体变化较小,种植年份较为稳定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豫东平原地区,累积种植年数显著增加地区主要分布于南阳盆地地区,累积种植年数显著减少地区的分布较为分散,无明显的分布趋势。【结论】基于遥感和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监测平原区冬小麦种植面积,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均较为稳定,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面积 遥感 信息提取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条件下淹水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婵娟 鄢创 +3 位作者 郭雷 郝民杰 毛齐正 杨生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2-1330,共9页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更为频繁,但目前针对极端暴雨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不同组分的影响还需更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7.20”极端降雨事件为契机,选择暴雨事件发生后未淹水(CK)、淹水不超过1个月(Y1)及淹...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更为频繁,但目前针对极端暴雨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不同组分的影响还需更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7.20”极端降雨事件为契机,选择暴雨事件发生后未淹水(CK)、淹水不超过1个月(Y1)及淹水超过2个月(Y2)3种不同淹水时长的农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极端暴雨事件对0~100 cm土层深度内SOC、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极端暴雨事件发生后,农田SOC与DOC随淹水时长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SOC表现为淹水农田整体高于未淹水农田,且40 cm以下土层增加比例高于40 cm以上土层。0~100 cm土层内SOC含量CK为3.41~14.25 g∙kg^(-1),Y1为5.45~18.11 g∙kg^(-1),Y2为4.68~15.15 g∙kg^(-1),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SOC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0 cm土层内DOC含量CK为414.19~580.39 mg∙kg^(-1),Y1为327.99~874.19 mg∙kg^(-1),Y2为242.34~301.93 mg∙kg^(-1);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DOC在0~40 cm土层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0 cm以下土层则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40~60 cm和80~100 cm土层DOC含量CK显著高于Y2。2)极端暴雨事件后,不同淹水时长下农田SOC和DOC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均呈降低趋势;DOC在CK处理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0~20 cm土层DOC含量最高,Y1的DOC整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Y2的DOC在0~100 cm土层内变化趋势不明显。3)土壤水分能够显著影响SOC及DOC/SOC,但与DOC之间未见显著回归关系,土壤总碳、总磷、总氮等养分含量对SOC、DOC及DOC/SOC存在显著的影响,pH和电导率变化与SOC和DOC的分布未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淹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水文站流量短期预测建模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乔长建 刘震 邰建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当前水文预测模型研究缺乏对不同流域神经网络建模参数差异性选择的分析,模型的适应性较低,不利于模型推广运用。为此,选取黄河流域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小波算法和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模型对不同特征子流域的水文站... 当前水文预测模型研究缺乏对不同流域神经网络建模参数差异性选择的分析,模型的适应性较低,不利于模型推广运用。为此,选取黄河流域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小波算法和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模型对不同特征子流域的水文站进行参数差异性建模研究,以提高水文预测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历史流量周期性好、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水文站,可以基于水文站历史流量建立预测模型;对于受上游流量影响较大的干流水文站,预测模型仅依据水文站历史流量的预测性较低,若结合上游水文站流量,模型预测精度会有所提高,且考虑的上游水文站距预测水文站越远,模型可预测更长时间的流量;对于河道流量小、受地下水和降雨影响较大的流域,预测模型仅依据水文站历史流量的预测性较低,结合降水量可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 离散小波 水文预测 时频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中干旱阈值的生态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英 雷少刚 +2 位作者 李心慧 王藏姣 宫传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50-2563,共14页
生态阈值识别是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中重要技术环节,其中干旱阈值是诸多关键生态阈值中极为重要一项。不同干旱阈值区间矿区植被结构和功能属性会发生变化,明晰不同干旱阈值下潜在生态机制对于干预合理程度及引导修复方向的判定至关... 生态阈值识别是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中重要技术环节,其中干旱阈值是诸多关键生态阈值中极为重要一项。不同干旱阈值区间矿区植被结构和功能属性会发生变化,明晰不同干旱阈值下潜在生态机制对于干预合理程度及引导修复方向的判定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对于对引发这些变化的生态机制缺乏系统梳理。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干旱矿区植被系统对干旱程度的响应概念模型,将干旱矿区植被系统对干旱度的响应概括为植被衰退阶段、“土壤失调”阶段和“系统崩溃”阶段。植被衰退阶段,主要表现为植被应对极端缺水环境的光合生理适应方式和特性的改变;“土壤失调”阶段,主要涉及土壤和植物之间复杂互馈作用,通过土壤侵蚀途径、灌木入侵途径及生物地球化学途径进行传递;“系统崩溃”阶段,主要由于植物生理极限触发植物-植物和植物-大气的互馈作用,导致系统多样性急剧降低。未来可在典型植物选育、研究尺度扩展、干旱诱导的灌木性状发育机制、干旱诱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突变机制、干旱胁迫解除后植物能够自行恢复其生理活动的时间节点、生物结皮产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综述结果为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干旱阈值潜在生态机制理解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以期为科学判定干预合理程度及引导修复方向提供生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矿区 植被修复 干旱阈值 恢复力 矿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棉红壤稻田不同水旱轮作模式效应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树春 朱建军 +2 位作者 赵玲 谢庭生 高更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解决湘中红壤稻田连年植棉后再种水稻生长不好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湘中植棉的红壤稻田不同水旱轮作模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棉稻冬闲相比,稻田棉稻冬种青泥层出现部位低6.5cm、W层(淀积层)厚4cm,耕层体积质量小0.06g... 为解决湘中红壤稻田连年植棉后再种水稻生长不好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湘中植棉的红壤稻田不同水旱轮作模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棉稻冬闲相比,稻田棉稻冬种青泥层出现部位低6.5cm、W层(淀积层)厚4cm,耕层体积质量小0.06g/cm3,孔隙度大6.1%,粉/黏比大0.19,砂/黏比大0.04,有机质质量分数高11.85g/kg;棉花全生育期相对土壤含水率均值高7.5%;地温变幅值小4.4℃;棉花(籽花)增产387.75kg/hm2,增产8.1%,差异显著;水稻增产864kg/hm2,增产20%,差异极显著;产出投入比由1.97提高到2.06~2.46,投入回报率提高4.6%~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 水旱轮作 模式效应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街道步行指数的大规模测度 被引量:30
8
作者 龙瀛 赵健婷 +2 位作者 李双金 周垠 许留记 《新建筑》 2018年第3期4-8,共5页
借鉴并优化了步行指数的计算方法,测度了中国287座主要城市70余万条街道的步行指数,同时从街道和城市尺度作了步行指数的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街道可步行性较好,但存在极化现象。街道步行指数、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街道长度及... 借鉴并优化了步行指数的计算方法,测度了中国287座主要城市70余万条街道的步行指数,同时从街道和城市尺度作了步行指数的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街道可步行性较好,但存在极化现象。街道步行指数、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街道长度及道路交叉口密度等街道属性多呈偏态分布,其中街道功能混合度、交叉路口密度与步行指数具有最大的正相关性。西部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步行指数较华北和西北地区偏高,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步行指数比地级市和直辖市高。建立步行指数可视化平台,提供步行指数计算结果的街道水平的查询,可供政府及科研人员了解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及相关指标,并有助于步行系统改善政策和行动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步行性 步行指数 街道 城市宜居度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新数据的城市绿地多尺度评价:针对中国主要城市的探索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双金 马爽 +1 位作者 张淼 龙瀛 《风景园林》 2018年第8期12-17,共6页
城市绿地的科学评价为绿地规划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在新数据环境下对城市绿地建立形态、品质、活力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在"大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中国28... 城市绿地的科学评价为绿地规划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在新数据环境下对城市绿地建立形态、品质、活力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在"大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心城范围内的绿地进行多尺度的评估,同时选取遵义进行城市绿地品质和活力的案例研究。研究解决了城市绿地空间数据的提取、城市中心城范围的界定等关键问题,使城市绿地的评估更具客观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结果表明:在绿地斑块尺度,中国城市绿地整体紧凑度较高,且多数绿地分布在市中心附近。在城市尺度,中国城市平均绿地服务水平为57.45%,其中副省级城市绿地服务水平普遍较高,地级市最低。本文分析得出中国区域城市绿地格局的不足与问题,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多尺度 多源数据 健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低产低效井治理对策及展望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金发 李亭 +2 位作者 管英柱 郝智娟 王小玮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田开发至中后期,单井产量、压力下降快,产水严重,低产低效井数量逐年增加问题,基于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分析了低产低效井成因并进行归类,总结了各类低产低效井的治理对策,提出了低产低效井治理建议。研究认为,致密砂岩... 针对致密砂岩气田开发至中后期,单井产量、压力下降快,产水严重,低产低效井数量逐年增加问题,基于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分析了低产低效井成因并进行归类,总结了各类低产低效井的治理对策,提出了低产低效井治理建议。研究认为,致密砂岩气藏普遍物性差,连片性差,气井易见水;致密砂岩气藏低产低效井按成因可进一步归类为排水措施井和老井挖潜井;排水采气是治理见水型低产低效井的主体工艺,查层补孔、侧钻水平井、重复压裂等老井挖潜工艺是实现低产低效井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致密砂岩气藏低产低效井治理应集中于完善与升级排水采气工艺;结合数字化管理与自动化设备开展主动性排水采气;完善出水气井治理方式,加强控水根治出水问题;攻关形成更有效的低成本老井挖潜工艺;利用数字化气田开展多维矩阵式气井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低产低效井 排水采气 老井挖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任世鑫 李二玲 +1 位作者 赵金彩 胥亚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13,共12页
研究目的:揭示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双碳”目标下把握区域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黄河流域78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空间热点分析和时... 研究目的:揭示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双碳”目标下把握区域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黄河流域78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空间热点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1)2005—2020年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倒U型”特征,这基本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2)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性明显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低值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中游及上游地区,高值区则位于下游地区的河南、山东两省;(3)农地的规模化经营、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对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投入、复种程度、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为正向驱动,且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黄河流域各区域之间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差异显著,且驱动因素亦不相同,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耕地利用策略和碳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差异的机载LiDAR侵蚀沟点云分割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颖 岳东杰 孟德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为克服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提取侵蚀沟特征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的不同尺度下的表面特征差异侵蚀沟点云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侵蚀沟点云进行特征分析,在... 为克服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提取侵蚀沟特征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的不同尺度下的表面特征差异侵蚀沟点云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侵蚀沟点云进行特征分析,在对点云预处理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尺度获取点云表面特征差异,再结合曲率阈值方法分割得到初始侵蚀沟,最后基于聚类分析得到侵蚀沟点云。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地从机载LiDAR点云中分割得到侵蚀沟,为侵蚀沟的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侵蚀沟 点云数据 分割方法 表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与竞争力的城市腹地范围演变研究--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艳红 董平 +2 位作者 文玉钊 徐琪 马颖忆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1年第2期78-85,共8页
交通网络演变深刻影响着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的变化.选取1999年、2005年、2011年、2018年4个年份作为时间断面,在扬子江城市群社会经济数据和交通地理数据的支持下,利用改进场强模型并结合GIS方法,研究扬子江城市群腹地范围演变,并提出扬... 交通网络演变深刻影响着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的变化.选取1999年、2005年、2011年、2018年4个年份作为时间断面,在扬子江城市群社会经济数据和交通地理数据的支持下,利用改进场强模型并结合GIS方法,研究扬子江城市群腹地范围演变,并提出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思路.研究表明:(1)扬子江城市群可达性有明显改善,高等级公路大发展时期可达性相对较差,平均可达性大于1.5 h的区域面积占比为42.4%;到高铁稳定发展时期,扬子江城市群平均可达性为1.5~2 h的区域面积占比仅为0.5%,1.5 h通勤圈已基本形成.(2)扬子江城市群腹地范围演变表现为苏州的腹地较大,腹地面积占比基本在50%以上;南京腹地面积占比基本在20%左右;南通腹地面积占比基本在10%左右;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的腹地相对较小.(3)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设想:打造增长极,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化苏中可达性,打造1 h通勤圈;加速跨江融合,缩小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竞争力 高铁 城市腹地范围 场强模型 扬子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柳敏 赵少华 +3 位作者 王亚婷 李元征 胡婵娟 王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2,28,共7页
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 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ESV总体呈现出前期稳定向好、后期快速减小的趋势,其中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ESV总量分别为5880.98亿、5906.53亿、5906.56亿、5889.91亿、5797.80亿元;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农田和森林是主要贡献者,平均每年提供的ESV分别占ESV总量的48.0%、35.9%。研究时段内ESV增幅较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有河流与湖泊、森林,ESV减幅较大的生态系统有农田、草地、湿地;研究时段内ESV增大的生态服务类型有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提供美学景观,ESV减小的生态服务类型有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时段内总ESV冷热点空间分布相对稳定,热点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冷点在中心城市郑州和大都市区;地均ESV冷热点分布表现出西部热点收缩、东部冷点扩张的趋势,其中热点由长治收缩至晋城,冷点由濮阳扩展至聊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中原城市群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颖锋 钱素娟 +1 位作者 赵静玉 闫梦茜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第20期85-87,共3页
本科阶段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对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在"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所设计... 本科阶段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对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在"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所设计的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模型中刻画了学生和教师的活动。该模型不仅将教与学的活动顺序进行颠倒,而且实现了两者的融合。文章是对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对其他学科的同类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翻转课堂 文献检索 科技论文写作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伏被保护层双重采动影响下覆岩瓦斯富集规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银波 黄继磊 +3 位作者 王思琪 赵周 许静心 陈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27,33,共6页
下伏被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在双重采动影响下遭到二次破坏,形成不同于单层开采条件下的垮落特征,同时对采场瓦斯运移富集状态产生影响.以青东煤矿下伏被保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相似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采场覆岩在双重采... 下伏被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在双重采动影响下遭到二次破坏,形成不同于单层开采条件下的垮落特征,同时对采场瓦斯运移富集状态产生影响.以青东煤矿下伏被保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相似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采场覆岩在双重采动影响下的垮落特征和瓦斯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下伏被保护层双重采动影响下,采场覆岩在短时间内发生大范围运动,周期性地形成二次采动影响区;采场内原本富集稳定的瓦斯涌入二次采动影响区,造成该区域短时间内瓦斯富集并发生周期性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在青东煤矿下伏被保护层828工作面施工高位钻孔,对瓦斯富集区进行抽采,通过分析瓦斯抽采浓度,验证了二次采动影响区的存在和瓦斯富集规律,并取得了良好的瓦斯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 保护层开采 瓦斯抽采 下伏被保护层 双重采动 二次采动影响区 瓦斯运移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永民 程维明 王楠 《中国防汛抗旱》 2018年第10期21-26,30,共7页
风险评估是山洪灾害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以往的评估多是使用基于AHP对致灾因子进行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但是存在明显的缺点:致灾因子的选取及其权重的赋值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使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式,难以揭示致灾因子与山洪灾害... 风险评估是山洪灾害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以往的评估多是使用基于AHP对致灾因子进行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但是存在明显的缺点:致灾因子的选取及其权重的赋值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使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式,难以揭示致灾因子与山洪灾害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导致评估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提出了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以河南卢氏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河网密度和距干流的距离是决定卢氏县山洪灾害危险度空间分布格局的显著致灾因素;同时,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耕地易损度较高,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易损度较低;(2)卢氏县洛河、淇河和老灌河的河谷平原及附近山区山洪灾害风险较高,属山洪灾害管理的重点区域;而距离干流较远的高海拔山区山洪灾害风险相对较低;(3)相对于通常使用的AHP线性加权求和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揭示各致灾因素的复杂(非线性)作用及显著水平,能够精确地模拟山洪灾害危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从而为风险评估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风险评估 LOGISTIC回归模型 GIS 卢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现状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晓景 李元征 +1 位作者 许开鹏 马瑞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168-171,共4页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和营养及科研价值。最...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和营养及科研价值。最后,从基础调查和建库、基础人员和设施配置、管理条例和法制制定、宣传和教育、树木养护和复壮、资金保障、适度开发、建立种子库和基因库及开展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9个方面对千年沙棘林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该工作将有助于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千年沙棘林的重视,并为充分挖掘其潜力及开展精细化养护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历史环境 古木 古地震学 胁迫 谱系地理 繁殖 西藏错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注浆用高吸水材料的对比优选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冕 黄继磊 +1 位作者 王世杰 周银波 《煤炭科技》 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
煤矿井下采空区注浆防火是保障安全开采的重要工作,但在大倾角或冒落带空隙较大时浆液扩散不充分,容易发生浆液流失。为提高采空区的注浆效果,研究分析2种高吸水材料对黄泥浆的改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H700型吸水材料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 煤矿井下采空区注浆防火是保障安全开采的重要工作,但在大倾角或冒落带空隙较大时浆液扩散不充分,容易发生浆液流失。为提高采空区的注浆效果,研究分析2种高吸水材料对黄泥浆的改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H700型吸水材料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强,添加后黄泥浆流变性发生改变,表观黏度提升,可有效降低浆液的流动能力。H700型吸水材料较为适合在煤矿井下应用,且质量浓度为0.4%,实践应用表明高吸水材料在煤炭自燃防治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注浆 防灭火 吸水材料 煤炭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油料作物生产时空演变浅析
20
作者 朱一鸣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2期41-44,47,共5页
通过对江苏省各县市2000年、2015年油料产量数据进行热点分析,计算出油料高产、低产集聚区,探究江苏省油料生产的时空演变格局。对气象数据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使温度点数据和降水点数据空间化,探究其对江苏省各个县域单元的油料产量变... 通过对江苏省各县市2000年、2015年油料产量数据进行热点分析,计算出油料高产、低产集聚区,探究江苏省油料生产的时空演变格局。对气象数据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使温度点数据和降水点数据空间化,探究其对江苏省各个县域单元的油料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油料高产的区域以海门市、启东市、东台市、新沂市和赣榆区及其周边为主,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油料产量在苏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油料高产集聚区在省内东部沿海地区,由2000年的两个油料高产集聚区大丰区和启东市逐渐扩散至盐城市和南通市的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油料低产集聚区在太湖及其周边地区,以江阴市为核心向其周围扩散。江苏省油料作物产量呈现北增南减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产量 温度 降水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