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绿色经济转型的机制与检验——来自低碳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春 张奥 刘荣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5,共10页
绿色经济转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05—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经济转型的影响,并从城市特质详细考察试点... 绿色经济转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05—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经济转型的影响,并从城市特质详细考察试点政策影响城市绿色经济转型的异质性,然后进一步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转型水平,并且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检验表明,在资源型城市、大城市或者东部地区城市,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要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等方式促进城市绿色经济转型。这一研究对推进低碳城市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试点政策 绿色经济转型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春 张奥 +1 位作者 茹麒月 刘荣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151,共7页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国家的战略目标。论文以资源型城市为例,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1年中国108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高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国家的战略目标。论文以资源型城市为例,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1年中国108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高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赋能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并且这种赋能作用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提高碳排放效率的程度在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和北方城市更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资源型城市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时还要推进数字经济的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资源型城市 碳排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原城市群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栋栋 蔡雨颖 李贵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基于2013—2020年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8%,城市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数字... 基于2013—2020年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8%,城市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非线性关系且呈现“U”型特征,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显示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经济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丽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8,共5页
在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研究了1990—2012年河南省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 在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研究了1990—2012年河南省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表明: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而房地产投资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城市化是房地产投资增加的长期原因,房地产投资对城市化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应采取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房地产投资结构,合理调控房价,使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房地产投资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实证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求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科翔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1,共5页
9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和农村适龄儿童当地就学的区域性划分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俱乐部物品。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社区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费用。社区教育需求是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儿童学习天赋、社区大小、社区... 9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和农村适龄儿童当地就学的区域性划分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俱乐部物品。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社区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费用。社区教育需求是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儿童学习天赋、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和社区教育费用的函数,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取决于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学生学习天赋、社区教育费用等因素。利用2005年度河南省1907个乡镇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其结果基本验证了上述结论,并给出了相关的颇有价值的数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社区教育费用 影响因素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数字经济如何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贵芳 王琪 +1 位作者 马栋栋 吴银毫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0-124,共5页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提升外贸竞争力的直接作用和中介效应,验证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研究发现: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区域之间存...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提升外贸竞争力的直接作用和中介效应,验证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研究发现: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区域,“数字鸿沟”有待缩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1%,我国外贸竞争力平均增长0.782%,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且在1%水平上显著;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外贸竞争力起正向作用,并且在5%水平上显著,验证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对东中部地区具有明显正向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外贸竞争力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外贸竞争力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市场建设、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5
7
作者 兰静 刘大勇 弓媛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持。文章采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作用机制上... 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持。文章采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显著影响统一市场建设,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在数字经济对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他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在空间影响机制上,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数字经济对本地区共同富裕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统一市场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理与实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春晖 叶光 王学伟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7,共9页
新经济地理学经典模型将贸易成本作为影响厂商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探究了产业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拓展已有模型可以发现,区域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及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均可通过影响贸易成本进而吸引高生产率厂商集聚以提升居民要素报酬,... 新经济地理学经典模型将贸易成本作为影响厂商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探究了产业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拓展已有模型可以发现,区域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及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均可通过影响贸易成本进而吸引高生产率厂商集聚以提升居民要素报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采用2017—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区域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数字基础设施规模的提升显著缩小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且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的追赶效应更为明显;(2)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也表现显著,且该影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其依靠数字技术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实现增收;(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开放度和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居民数字素养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推进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贵芳 王潇 +1 位作者 闫梦圆 马栋栋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加快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建设是促进流域水资源高质量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河南省引黄灌区具有悠久的灌溉历史,但是目前节水农业建设不仅面临农业用水占比高、用水效率低、灌溉工程老化等历史难题,还受到用水集体和个人、水管单位、环保... 加快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建设是促进流域水资源高质量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河南省引黄灌区具有悠久的灌溉历史,但是目前节水农业建设不仅面临农业用水占比高、用水效率低、灌溉工程老化等历史难题,还受到用水集体和个人、水管单位、环保部门等相关方利益冲突的影响。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揭示了节水农业推进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和利益冲突,进而从制定动态灵活的农业节水目标,促进灌区之间的沟通联动,实施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政策,提高农户的政策制定参与度等方面为协调利益冲突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用水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节水农业 利益相关方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以吉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43
10
作者 胡春平 刘美平 葛宝山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0,共4页
文章提出在高校研究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树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快推进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 文章提出在高校研究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树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快推进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合法性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具体举措。以吉林大学为例,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吉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县域产业结构转变与竞争力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新生 魏凌 豆明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县产业结构容易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业结构很难有质的突破,竞争力下降,而对于工业化较早的县域,产业结构未能持续升级,竞争力很难维持。而依靠旅游、特色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新兴县域产业结构表现出较强竞争力。3探索出河南产业结构竞争力空间"热点"和"冷点"。少数产业结构竞争力上升县域和下降县域分别在豫西地区、豫西北地区集中连片分布,而多数县域产业结构竞争力不变并集中分布在豫东平原地区,呈现出空间相关性。县域产业结构多样化增加,在全省工业化加快趋势下,工业发展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更容易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同样,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特色也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竞争力 县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频数据的一致指数构建与经济波动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叶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6,共10页
本文利用GDP季度同比增长率和其他月度指标的混频序列构建动态因子模型,以GDP增长率中因子成分作为经济周期性成分的度量,允许各指标对相同的外生冲击有不同的响应路径,在此基础上构造中国宏观经济一致指数,研究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 本文利用GDP季度同比增长率和其他月度指标的混频序列构建动态因子模型,以GDP增长率中因子成分作为经济周期性成分的度量,允许各指标对相同的外生冲击有不同的响应路径,在此基础上构造中国宏观经济一致指数,研究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混频数据构建的一致指数与实际产出的变化态势比较吻合,近一轮下滑始于2010年6月,2012年8月之后走势趋稳;2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具有强持续性,政府应减少对微观经济行为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提高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频数据 动态因子模型 一致指数 经济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战略协整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中许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为探讨我国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所在相对微观区域城乡经济的深化互动发展,本文从系统共生视角出发,构建了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之间"点域系统"战略协整的框架理论和水平测度模型,并运用典型实例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 为探讨我国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所在相对微观区域城乡经济的深化互动发展,本文从系统共生视角出发,构建了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之间"点域系统"战略协整的框架理论和水平测度模型,并运用典型实例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因地制宜采取"目标因素"与"资源因素"不同层次系统进行双向战略协整和协整创新演进,能够创造点域系统共生的异质性价值品牌,借助该品牌的价值动力可以推动该区域城乡经济整体联动、协同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此外,战略协整的协同性、适应性与竞争一致性,也决定了这不仅利于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对所属县级城镇、近距离都市圈及远距离小城镇与新农村进行辐射的承接和传导,也会促动反向产业链的专业分工合作及市场梯度培育,成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根植性途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 县域经济 战略协整 共生品牌 协同发展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信号效应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王小叶 王文博 张伟丽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7,共15页
基于两个时段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多项有序逻辑模型及机制检验模型,分析了社会流动性和教育水平对农村收入不平等信号效应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信号效应不足或受阻,表现为看到他人收入增加时,农村... 基于两个时段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多项有序逻辑模型及机制检验模型,分析了社会流动性和教育水平对农村收入不平等信号效应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信号效应不足或受阻,表现为看到他人收入增加时,农村居民不会提高自己未来收入改善的预期,而教育水平则能激发农村居民对高收入的预期,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幸福感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信号效应需要社会流动性与教育水平的共同驱动,而缺乏教育水平支持的社会流动性会阻碍信号效应的发挥。因此,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是激发农村居民增收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社会流动性 教育水平 未来收入预期 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数字资本逻辑:财富积累机制异化与规范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恩富 侯晓东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数字技术发展催生了新型数字资本形态并重构了财富积累机制的价值取向。数字资本运动与积累始终遵循增值性、扩张性与权力性逻辑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运用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工具,系统解构数字资本逻辑下财富积累机制... 数字技术发展催生了新型数字资本形态并重构了财富积累机制的价值取向。数字资本运动与积累始终遵循增值性、扩张性与权力性逻辑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运用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工具,系统解构数字资本逻辑下财富积累机制的异化本质,着重剖析数字资本在现实层面诱发的财富积累虚拟化、劳资关系异化、公共资源私有化和财富分配集中化等问题。辩证分析数字资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重属性,深入探析数字资本逻辑下物质与精神财富积累机制异化的内在机理,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超越数字资本逻辑的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现实路径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财富积累 分配异化 劳动价值论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城乡的生态消费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美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3,共4页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升级不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国城乡消费也要实现从过去非生态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变。生态消费的空间载体是城市和乡村,器物层面的载体是城乡生态经济,管理层面的载...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升级不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国城乡消费也要实现从过去非生态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变。生态消费的空间载体是城市和乡村,器物层面的载体是城乡生态经济,管理层面的载体是城乡协同治理制度。在科学界定城乡生态消费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构建合意的城乡消费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态消费能力、建立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制度,来发展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城乡生态消费,逐渐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城乡 消费 生态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雄飞 乔雅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0,共2页
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来自海内外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 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来自海内外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就经济学相关各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共收到投稿论文1000多篇,经过专家委员的匿名评审,最终有439篇学术论文入围,其中380篇安排在年会上进行宣读交流,是历届年会人选论文最多的一年。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会议主办方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特别设置了72个讨论会场,于20日下午及21日上午分3个分会场进行。其中,还特别专设了国防经济学专场、女经济学者专场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特别专场。分会场讨论按主题类型将论文分组,使思想的冲击更加凸显。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年会综述 政法大学 学术论文 专家学者 2010年 国防经济学 经济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少约束的地方政府、资本与社会经济失衡——基于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明 侯晓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中国社会经济已出现相当程度的失衡。部分工人、农民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内需一直不足,环境污染等。这些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时期曾普遍出现过。当时,工会力量尚不能有效约束资本,民主制度尚把广大劳工排除在外,导致政府与资本结盟... 中国社会经济已出现相当程度的失衡。部分工人、农民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内需一直不足,环境污染等。这些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时期曾普遍出现过。当时,工会力量尚不能有效约束资本,民主制度尚把广大劳工排除在外,导致政府与资本结盟,缺少约束的资本追求利润导致社会经济失衡。但随着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劳动通过民选政府间接约束资本。工会力量的不断强大直接约束资本。由此,劳资的力量趋于平衡促成社会经济不断走向平衡。当下的中国,工会尚不能对资本形成有效约束。民众对民主的实际参与度低,不能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为GDP高度依赖资本,导致资本缺少约束,社会经济走向失衡。要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平衡,首要是实现劳资双方的力量平衡,从而可相互制约,使得政府成为中立平衡的政府。民主制度、相对独立的工会以及充分的新闻自由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资本 社会经济失衡 政治制度 政治结构 工会 集体谈判 劳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大勇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1期89-94,共6页
2012年河南省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集群发展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性、网络化、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可以使用产业集群度作为衡量和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指标,河南... 2012年河南省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集群发展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性、网络化、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可以使用产业集群度作为衡量和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指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分为五个阶段,并具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当前河南省应从产业集聚区的科学规划、产业政策、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以产业集聚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应性政策,如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等,推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集群 演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出口依存度与经济风险承受能力的非匹配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红恒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近两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GDP增长速度、价格水平持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的增长模式有关。2007年以前,出口高速增长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一... 近两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GDP增长速度、价格水平持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的增长模式有关。2007年以前,出口高速增长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过高的出口依存度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贸易摩擦风险、产业风险、就业与收入风险、经济安全风险。这些风险无论是从供求总量角度,或是从物价水平角度,还是从就业角度来看,都超出了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我国出口依存度与经济风险承受能力的非匹配性是我国近两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依存度 经济风险 非匹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