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修复权的规范构造:基于权利论证的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樊晓磊 李辉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信用修复权是学理和实践中提出的新型权利,是市场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生态建设的必然产物,是法治实践和权利生产的自然结果。信用修复权源于“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公民基本权利平等保护”规定的内在要求。信用修复权根植于“意思自... 信用修复权是学理和实践中提出的新型权利,是市场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生态建设的必然产物,是法治实践和权利生产的自然结果。信用修复权源于“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公民基本权利平等保护”规定的内在要求。信用修复权根植于“意思自治和诚实信用”之私法核心精神,其以信用权为依归、兼具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并实质体现为信用主体的诚信义务。《民法典》“名誉权”规定构成了信用权和信用修复权的规范依据,信用修复权是以信用权保护为目标的一系列程序性权利,包括信用修复程序的启动权、信用修复审查流程的参与权、信用修复结果的知情权和异议与救济权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当对信用修复权等新型权利保持较好的开放性,并在社会信用统一立法中专门设计“信用修复权”条款,对接宪法、《民法典》等法律规范,明确其权源基础和行使方式等问题,以保障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权 信用权 名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要点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英军 孔小霞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3,共6页
法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拥有诸多优势,包括法律制度自身蕴含价值判断、专业理论充满思辨的理性光辉和法律实施离不开道德认同等。虽如此,仍需依循“德法兼修”培养理念做好总体设计,抓好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两个载体,有计划、全方位地落... 法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拥有诸多优势,包括法律制度自身蕴含价值判断、专业理论充满思辨的理性光辉和法律实施离不开道德认同等。虽如此,仍需依循“德法兼修”培养理念做好总体设计,抓好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两个载体,有计划、全方位地落实课程思政。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中,应考虑制定课程思政的基本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思政理论教学的多措并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持续思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 德法兼修 思政大纲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司法干预大学自治的角色转型——正当法律程序的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金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4,共8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司法机关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正当法律程序干预大学自治的程度与范围也不同。在特权理论之下,司法基本不干预大学的任何决定。而在宪法理论之下,司法的态度有了巨大变化,司法在非学术及学术领域全面干预大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司法机关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正当法律程序干预大学自治的程度与范围也不同。在特权理论之下,司法基本不干预大学的任何决定。而在宪法理论之下,司法的态度有了巨大变化,司法在非学术及学术领域全面干预大学自治。在司法克制理念之下,法院的行为回归理性,坚持有限介入大学自治。司法的角色转型对大学自治权限及师生私权保护产生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正当法律程序 大学自治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4
作者 肖健康 冉富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蕴含着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两种核心要素,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是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目标。然而,数字技术在实现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以及治理精细化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着“数字鸿沟”“算法黑箱...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蕴含着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两种核心要素,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是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目标。然而,数字技术在实现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以及治理精细化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着“数字鸿沟”“算法黑箱”“责任主体边界模糊”等法律风险。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应当从提高立法对算法决策公正性和公开性的保障水平、实行多样化责任分配规则、加大数字行政过程中公民权利的法治保障力度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法治的治理手段规范数字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算法决策 法治轨道 自动化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鸣 曹振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6,共9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由于现行法律规范限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面临着政策主导司法的政治性困顿、体制改革的合宪性理论难题、集中管辖制度的合理性欠缺以及司...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由于现行法律规范限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面临着政策主导司法的政治性困顿、体制改革的合宪性理论难题、集中管辖制度的合理性欠缺以及司法协作机制的规范性不足等实践困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制变革,应当通过建立司法政策的法律转化与适用保障机制,修改组织法或者以全国人大授权方式确保改革的合宪性,推进司法集中管辖权的横向配置和纵向分配,强化流域审判机关之间,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多重规范化协作机制,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流域治理 司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角下多元主体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金华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客观上决定了法治教育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但在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存在多元主体协同性失调问题。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要使公权力部门的职能履行吻合其角色定位、要提...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客观上决定了法治教育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但在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存在多元主体协同性失调问题。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要使公权力部门的职能履行吻合其角色定位、要提升社会群体组织的协同合作效能、学校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要契合价值预设、法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要实现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教育 系统论 多元主体 协同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领导教育事业入法的法治逻辑
7
作者 杨金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6,共8页
党领导教育事业入法经历了从混合性立法确认、国家层面立法不直接规定、特定立法直接规定、教育立法趋向全面推进的演进历程。党领导教育事业入法的法理考量是:确立党领导教育事业的主体地位法定化、推动法治保障党领导教育事业权威的... 党领导教育事业入法经历了从混合性立法确认、国家层面立法不直接规定、特定立法直接规定、教育立法趋向全面推进的演进历程。党领导教育事业入法的法理考量是:确立党领导教育事业的主体地位法定化、推动法治保障党领导教育事业权威的体系化、促进党领导教育事业职权范围的规范化。当前的制度规范依然存在入法标准不明晰、立法数量有限、原则性规范过多、法律责任缺失、党规与国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科学的入法标准、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增加具体明晰的规则性条款、构筑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逻辑 法理逻辑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州宪法公债控制的方式、实效及启示 被引量:7
8
作者 冉富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42,共11页
美国州宪法对以一般财政收入为担保的"一般责任公债"及以公债项目自身收入为偿债来源的"收入公债"都有一定控制。但是,由于政府职能扩张,州宪法公债控制的实效并不理想。州、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设立公共机构并以种种... 美国州宪法对以一般财政收入为担保的"一般责任公债"及以公债项目自身收入为偿债来源的"收入公债"都有一定控制。但是,由于政府职能扩张,州宪法公债控制的实效并不理想。州、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设立公共机构并以种种借口规避州宪法的公债控制。美国州宪法公债控制的方式与实效告诫我们:我国《预算法》修改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应以构建地方税收立法权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为制度环境;《预算法》应当对地方公债的发行主体、公债种类、举债上限、用途及发行程序等实施全面控制;为有效治理公共机构乱举债行为,《预算法》修改应明确所有公共机构举债都应纳入公共预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债 美国州宪法 公共机构 预算法 地方举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的实质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二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9,共5页
作为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适用的对象与刑法性质一致,其基本立场体现了我国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倾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适用,表面上是刑事法律适用的严与宽,实质上则是司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司法良知... 作为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适用的对象与刑法性质一致,其基本立场体现了我国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倾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适用,表面上是刑事法律适用的严与宽,实质上则是司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司法良知的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法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功能中更加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充分反映了该政策的价值取向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司法良知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黑名单移除制度的审视与完善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丽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1,共6页
行政黑名单移除制度能够平衡信用评价权与信用修复权,通过信用激励措施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并通过行政黑名单的动态化管理实现信用重建。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黑名单移除制度法治化,但该制度仍存在行政复核的相关程序不够完备、行政救... 行政黑名单移除制度能够平衡信用评价权与信用修复权,通过信用激励措施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并通过行政黑名单的动态化管理实现信用重建。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黑名单移除制度法治化,但该制度仍存在行政复核的相关程序不够完备、行政救济功能发挥不足、不良信用记录消除制度不周延、行政黑名单移除的信息公示不充分等问题。为重塑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建立行政复核的听证程序和中止程序,强化针对行政黑名单列入行为的行政救济,健全失信主体不良信用记录消除制度,提升行政黑名单移除的信息公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黑名单移除 行政主体 行政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期刊出版权规定的不足与修改建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耿卓 徐辉猛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我国《著作权法》有关期刊出版权的规定无法有效保障期刊社的正当出版利益,也无法通过期刊整体的著作权或者通过合同约定取得出版权的方式进行有效补救。对此,我们应在明确期刊社正当出版利益的基础上对期刊出版权的规定进行修正,以首... 我国《著作权法》有关期刊出版权的规定无法有效保障期刊社的正当出版利益,也无法通过期刊整体的著作权或者通过合同约定取得出版权的方式进行有效补救。对此,我们应在明确期刊社正当出版利益的基础上对期刊出版权的规定进行修正,以首发权取代禁止一稿多投规则,对法定转载权进行期限限制,并适度扩张出版权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出版利益 法定专有出版权 期限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生态权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及立法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安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11,共7页
赋予农民生态权可以使农民成为农村生态建设的权利主体,为农民在环境立法上争取话语权奠定制度基础。然而,生态资源的公共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使得个体农民在生态利益中没有明确的权利份额,也无法基于自己的单个权益决策环境事项、救... 赋予农民生态权可以使农民成为农村生态建设的权利主体,为农民在环境立法上争取话语权奠定制度基础。然而,生态资源的公共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使得个体农民在生态利益中没有明确的权利份额,也无法基于自己的单个权益决策环境事项、救济生态损害。为了使作为宪法权利的农民生态权得以落实,立法上需要具体规定农民的生态知情权、生态参与权、生态公益诉权,并通过农民环保组织引导农民生态权实现的组织化、理性化和有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态权 人权 生态保护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文化建设不妨加入些娱乐精神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燕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04,共2页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推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一、图书馆文化的产生图书馆文化是伴随着图书馆的历史存在着的,是图书馆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推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一、图书馆文化的产生图书馆文化是伴随着图书馆的历史存在着的,是图书馆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建立的有着自身特点的文化观念。图书馆文化犹如图书馆的灵魂,但它作为一种理论是近年才提出来的。目前,图书馆界普遍认可的图书馆文化概念是: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受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为图书馆人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文化建设 娱乐精神 人类文化 历史存在 社会教育 文化事业 文化观念 自身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富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可预见性规则是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法律文件用来限制违约方赔偿责任的基本手段。在考虑损失的可预见性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法官的判断,比如合同的价金等因素。可预见性规则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在实际操作的结果上非常接近。我国《合... 可预见性规则是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法律文件用来限制违约方赔偿责任的基本手段。在考虑损失的可预见性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法官的判断,比如合同的价金等因素。可预见性规则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在实际操作的结果上非常接近。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应将损害分为"通常损害"与"特别损害",并增加下述内容:如果损害是因为违约方的欺诈行为所致,那么即使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违约方也要对损害加以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预见性 违约 损害损害 Hadley法则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配置及其体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梅龙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5,共5页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的体系应当从两个角度建立:从是否能够阻却责任成立的角度看,抗辩事由应当分为阻却责任成立的抗辩事由和责任成立后的减责或免责的抗辩事由;从侵权责任类型的角度看,应当分为过错责任的抗辩事由和无过错责任的抗辩事...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的体系应当从两个角度建立:从是否能够阻却责任成立的角度看,抗辩事由应当分为阻却责任成立的抗辩事由和责任成立后的减责或免责的抗辩事由;从侵权责任类型的角度看,应当分为过错责任的抗辩事由和无过错责任的抗辩事由。同时,我们应当吸收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中的抗辩事由"精细化"模式的合理因素,对每一类具体的侵权责任,根据其特殊性再考虑是否需要配置特殊的抗辩事由。在此基础上,构建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体系。另外,抗辩事由的配置应考量如国家或社会政策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以保证抗辩事由的配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 抗辩事由 配置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刑事责任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华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5,共5页
虚假陈述严重侵害证券市场的机能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其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在总结虚假陈述的概念和行为方式基础上,首先论述了证券虚假陈述的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其次,提出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其承担刑事... 虚假陈述严重侵害证券市场的机能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其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在总结虚假陈述的概念和行为方式基础上,首先论述了证券虚假陈述的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其次,提出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实质根据;最后,对我国关涉证券虚假陈述的刑事立法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从刑罚的配置和适用等多方面提出了完善刑事立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虚假陈述 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刑事立法 刑罚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保忠 《法治研究》 2010年第11期76-80,共5页
发回重审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各种表现形式,但由于该制度在价值取向和制度构造上存有先天的缺陷,导致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且有被滥用的趋势,反映出中外刑事司法理念的差异。有必要对现行的刑事发回重审制度加以改造和完善,包括明... 发回重审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各种表现形式,但由于该制度在价值取向和制度构造上存有先天的缺陷,导致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且有被滥用的趋势,反映出中外刑事司法理念的差异。有必要对现行的刑事发回重审制度加以改造和完善,包括明确发回重审的次数和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回重审 制度 缺陷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的宪政条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冉富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3,287,共7页
地方政府直接举债需具备如下要件:一是各级政府事权法治化,它可以有效预防中央政府强制向地方政府下放事权而不提供相应财力;二是本级政府应有一定的税收立法自主权和规范的转移支付来源,它是地方政府独立承担财政责任的物质基础;三是... 地方政府直接举债需具备如下要件:一是各级政府事权法治化,它可以有效预防中央政府强制向地方政府下放事权而不提供相应财力;二是本级政府应有一定的税收立法自主权和规范的转移支付来源,它是地方政府独立承担财政责任的物质基础;三是地方政府应当具有独立公法人地位,它是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的法律人格;四是要有宪法、法律明确授权,它是主权信用健康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直接举债 宪政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龙飞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其蕴涵着人的生存和人的尊严的基本需要。社会保障权易受到私权利和公权力侵害,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的选择和构建依赖于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内涵和特征。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权和宪法权利,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其蕴涵着人的生存和人的尊严的基本需要。社会保障权易受到私权利和公权力侵害,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的选择和构建依赖于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内涵和特征。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权和宪法权利,社会保障权具有法律强制性、主体多元性、关系复合性、公益性和可诉性的特点。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主要是通过"双轨制"来实现的,即民事程序和行政程序。但这两种模式与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影响到社会保障权利的救济,有必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通过改造行政复议程序和仲裁程序、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庭、确立公益诉讼制度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助与法律责任制度来构建我国社会保障权的救济机制,充分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权 救济机制 民事程序 行政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设与建立涉诉困难群体经济救助制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青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5,共2页
近年来,涉诉信访现象不断增多,不仅加大了法院系统的工作压力和资源投入,而且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法治国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刊特意组织的这三篇文章,有的以司法场域理论为理性分析工具来探讨人们策略... 近年来,涉诉信访现象不断增多,不仅加大了法院系统的工作压力和资源投入,而且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法治国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刊特意组织的这三篇文章,有的以司法场域理论为理性分析工具来探讨人们策略选择的惯常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增加制度供给、促成规则重构来引导涉诉上访的未来走向;有的立足于解决纠纷的政治方法与法治方法的对立统一性,提出要完善现行法律制度、降低群众对信访效果的预期,在法治框架下对涉诉信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有的论述了建立统一涉诉困难群体经济救助制度的构想,这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如何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助制度 困难群体 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 司法实践 执行难问题 信任危机 生活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