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责任制视角下的错案刑事追责机制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姜保忠 《法治研究》 2016年第5期74-83,共10页
司法责任制涵盖司法权运行机制、司法监督和管理、司法人员职责和权限、司法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司法人员的履职保障等内容。现行错案责任追究和错案检察机制的效果应当在司法责任制背景下重新进行检视。通过对错案刑事追责的实证分析,... 司法责任制涵盖司法权运行机制、司法监督和管理、司法人员职责和权限、司法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司法人员的履职保障等内容。现行错案责任追究和错案检察机制的效果应当在司法责任制背景下重新进行检视。通过对错案刑事追责的实证分析,发现检察机关办理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时遭遇"发现难、立案难、取证难、处理难"等困境。解决之道在于明确冤错案件认定标准、强化执行监督和控告申诉检察、提高渎职侵权犯罪侦办能力,根本出路在于健全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责任制 冤错案件 责任追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新启示——以两高最新司法解释为视角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璐 《法治研究》 2017年第4期86-94,共9页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实体规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引发了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新问题,如刑法能否为匿名个人信息提供保护;刑法应否将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入罪化;刑法应否为个人关键信息提供特殊保护...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实体规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引发了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新问题,如刑法能否为匿名个人信息提供保护;刑法应否将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入罪化;刑法应否为个人关键信息提供特殊保护等,2017年5月8日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回应。同时,《网络安全法》与该《解释》的出台也使刑法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传统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主要是罚金与罚款衔接不顺以及相似罪名的司法解释矛盾突出。《网络安全法》不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还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刑法在应对网络信息数据犯罪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和解释刑法规范的自有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法 刑法 司法解释 第253条之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下域外少年司法社会控制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东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从社会学理论出发,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机制回应了百年以来发展中的少年司法制度在刑事惩罚、福利之间的理念与对策的调整。福利模式下的少年控制强调少年福利和康复,福利化的社会控制机制主导了少年触法行为或少年保护事件的干... 从社会学理论出发,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机制回应了百年以来发展中的少年司法制度在刑事惩罚、福利之间的理念与对策的调整。福利模式下的少年控制强调少年福利和康复,福利化的社会控制机制主导了少年触法行为或少年保护事件的干预,也在另一侧面显示出作为社会政策的福利政策和刑事政策的有机联系。基于社会安全考量,世界各国对少年触法者采取强硬态度。作为严罚思想的体现,刑罚福利主义思想强调基于康复需要的干预而不是消极的惩罚。通过协作的少年控制强调了社会控制网络的扩大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强调与社会化的专业机构协作和社区责任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 惩罚 协作 少年司法 社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格兰少年司法协作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侯东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英格兰少年司法模式基本上是在福利和惩罚的两难选择中摇摆并最终实现了对固有模式的超越。英格兰少年司法政策最终回归到预防和矫正,其具体表现为更多依靠社会力量的介入,专业人士的参与,依靠社会专业机构的支持。在此模式的框架下,政... 英格兰少年司法模式基本上是在福利和惩罚的两难选择中摇摆并最终实现了对固有模式的超越。英格兰少年司法政策最终回归到预防和矫正,其具体表现为更多依靠社会力量的介入,专业人士的参与,依靠社会专业机构的支持。在此模式的框架下,政府和社会专业机构共同协作,通过干预政策的强化和调整,达到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 协作 少年司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司股东权的司法保障——基于股东诉讼案件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姜保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109,共8页
加强股东权的司法保障,意在通过司法程序和诉讼制度实现对股东权的司法救济。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检索,发现实践中因股东权遭受侵害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尤其是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而现行《公司法》及其... 加强股东权的司法保障,意在通过司法程序和诉讼制度实现对股东权的司法救济。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检索,发现实践中因股东权遭受侵害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尤其是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而现行《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股东权的司法保障存在严重不足。最新通过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东诉讼案件进行类型化规定,在解决《公司法》具体适用的同时,丰富了《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如第三人撤销之诉、诉讼担当、诉讼承继等,从而大大扩展了股东权保障的范围。尽管如此,《公司法司法解释(四)》仍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权 股东诉讼 案件类型 司法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行为的治理路径——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二)》相关修订条文
6
作者 张二军 刘威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刑法修正案(十二)》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行为纳入刑法,其重要意义在于:回应民营企业保护自身权益的期盼,落实国家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部署,完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民营企业高管人员严重背信行为入刑后存在四个方面的谨慎... 《刑法修正案(十二)》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行为纳入刑法,其重要意义在于:回应民营企业保护自身权益的期盼,落实国家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部署,完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民营企业高管人员严重背信行为入刑后存在四个方面的谨慎与隐忧:国企民企高管人员背信行为的差异、刑法治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限度的把握、刑法沦为民营企业高管人员之间斗争的工具、治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的理论研究不足等。完善刑法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行为的治理路径:应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认定民营企业高管人员的背信犯罪行为,补充不告不理制度对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进行入罪限制,完善民营企业高管人员退赃退赔定罪量刑激励机制,加强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基础理论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二)》 民营企业 高管人员背信犯罪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信惩戒嵌入对重点行贿人联合惩戒的路径研究
7
作者 朱贺 张恒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7,共8页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政策出台之后,有关机关对行贿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但面对日渐猖獗的新型贿赂犯罪,在对其治理中有着包括刑事政策变动、犯罪智能化导致司法规制困难和涉及领域相对集中且危害极大的困境。究其根本是社会信用体...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政策出台之后,有关机关对行贿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但面对日渐猖獗的新型贿赂犯罪,在对其治理中有着包括刑事政策变动、犯罪智能化导致司法规制困难和涉及领域相对集中且危害极大的困境。究其根本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传统处罚手段单一、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使犯罪手段智能化、重点领域信息交流机制匮乏等原因的存在。对此,鉴于失信惩戒与贿赂犯罪治理的现代化要求相契合,将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嵌入对行贿人的惩治中,不失为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行贿 重点行贿人 失信惩戒 联合惩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威重构:司法公开机制的新视角
8
作者 侯东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3-177,共5页
从新意识形态研究范式论证司法公开正当性成为人们的惯常路径,其最大问题是忽视司法公开及其保障机制背后的非法律因素、资源配置或司法体制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司法公开成为一种司法技艺。通过赋予程序选择权、参与权,司法公开机制勾... 从新意识形态研究范式论证司法公开正当性成为人们的惯常路径,其最大问题是忽视司法公开及其保障机制背后的非法律因素、资源配置或司法体制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司法公开成为一种司法技艺。通过赋予程序选择权、参与权,司法公开机制勾连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力量互动,最终激活了司法机关权威的"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开 路径 权威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驾入刑的司法适用评估与刑罚建构——基于X省法院醉驾案件刑罚适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艳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1,共11页
对X省19个中级人民法院2017年和2018年一审醉驾案件的刑罚适用数据分析以及对涉案当事人和法官深度访谈基础上发现,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依旧呈增长趋势,司法实践中存在刑罚适用严厉且差别大、量刑标准不一、对刑罚目的的理解差异较大、醉... 对X省19个中级人民法院2017年和2018年一审醉驾案件的刑罚适用数据分析以及对涉案当事人和法官深度访谈基础上发现,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依旧呈增长趋势,司法实践中存在刑罚适用严厉且差别大、量刑标准不一、对刑罚目的的理解差异较大、醉驾入刑宣传不够、缺乏量刑细则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刑罚宽缓化,明确醉驾案件中的认罪认罚制度,增加资格刑,提高罚金刑数额,出台量刑实施细则,加大刑事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衔接力度等建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入刑 刑罚适用 宽缓化 认罪认罚 资格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思考——以河南省实践为样本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地实施,河南省检法两院分别颁布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条件、封存内容、封存程序等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法检两... 为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地实施,河南省检法两院分别颁布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条件、封存内容、封存程序等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法检两院分别出台的法律文件仅针对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封存工作,并存在规范冲突,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该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种种问题,例如与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大量符合条件的犯罪记录未被封存;《刑事诉讼法》第275条第2款但书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大打折扣;相关社会部门缺乏协调与配合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代表的先进少年司法理念以及发展趋势不容置疑,当务之急是对症找出对策,于细部品质进一步丰富该制度的内容,完善其具体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河南省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犯罪刑事规制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艳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101,共7页
生态法益与人类利益并重,使环境刑法的事前预防功能日益凸显。环境刑法要确立新人类中心主义的刑事治理理念,稳定生态法益在刑法中的地位,优化环境刑法的调控范围及构成,设置危险犯,引入相对严格责任,扩大附加刑的适用范围,完善财产刑... 生态法益与人类利益并重,使环境刑法的事前预防功能日益凸显。环境刑法要确立新人类中心主义的刑事治理理念,稳定生态法益在刑法中的地位,优化环境刑法的调控范围及构成,设置危险犯,引入相对严格责任,扩大附加刑的适用范围,完善财产刑、实行限额罚金制,适时增设没收财产刑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并处或者单处剥夺犯罪人的相关资格的资格刑,同时强化环境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念 资格刑 财产刑 双重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冤法律思想及其对现代司法的启示——以《折狱龟鉴》为中心
12
作者 姜保忠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6,共6页
古代释冤法律思想最初产生于发现和平反冤狱的司法活动,在此基础上对释冤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司法官员严明矜谨、缘法裁判的观念、情感和思维方式。郑克著《折狱龟鉴》一书,是古代释冤法律思想的集中体现。将古代释冤... 古代释冤法律思想最初产生于发现和平反冤狱的司法活动,在此基础上对释冤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司法官员严明矜谨、缘法裁判的观念、情感和思维方式。郑克著《折狱龟鉴》一书,是古代释冤法律思想的集中体现。将古代释冤法律思想运用于现代司法过程,可以对推进以审判为中心、排除非法证据、严格证明责任、健全错案发现和纠正机制、强化职业良知、落实司法责任制等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克 《折狱龟鉴》 释冤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基层“治理”向“智理”转变的数字化实现路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石艳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治理存在基层政府阳光度不够、公众参与渠道缺乏、基层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基层“智治”水平不高等问题。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治理存在基层政府阳光度不够、公众参与渠道缺乏、基层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基层“智治”水平不高等问题。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有利于破除因时间、空间局限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信息壁垒,提升信息传播力,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基层“智理”水平。为此,需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数字平台为引擎,以法治供给为保障,促进资源整合、主体协同和组织职能再造,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智理”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信惩戒对行贿犯罪治理的制度供给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贺 郭晓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败的社会效果。信用之治通过对行贿人施加额外的制裁,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以制约、塑造和规制被治理主体的行为,也为行贿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犯罪 失信惩戒 行贿“黑名单” 联合惩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治理路径——基于法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二军 刘威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破除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同时区分一般信息和征信信息的合规有效性程度及成本边界,达到预期合规成本与收益的边际效益均衡。建构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制度要基于成本效益均衡理念、秉持类型化建构以及明确合规刑事责任的减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合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法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与我国民事公益诉权的完善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华小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共6页
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 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属于权利,而不是权力或义务。民事公益诉权不能单纯授予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公民是启动公益诉讼的始源"动力";公民或社会组织发动公益诉讼,应当建立诉前通知国家行政机关或肇事源;公民或社会组织与国家机关都有权申请加入对方已经提起的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理性互动 原告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社会建构与国家治理中的个案功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用军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无论历史上还是当前,西方意义上的特定个案——判例都在法治社会建构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在我国古代和古希腊时期也不例外。总结法治国家的经验,通过典型个案可以完善和扩充公民与社会权利,可以制约、规范国家权力,能够激... 无论历史上还是当前,西方意义上的特定个案——判例都在法治社会建构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在我国古代和古希腊时期也不例外。总结法治国家的经验,通过典型个案可以完善和扩充公民与社会权利,可以制约、规范国家权力,能够激活沉睡的法律条款。虽然法治国家在通过个案实现法治社会建构和国家治理的根据、方式、程度及所处环境等方面与我们有所不同,但西方经验仍值得借鉴。在社会转型期的法治建设中,合理发挥个案之功能可以有效减轻抽象性规范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压力,应当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个案"建构"功能的发挥,促使个案成为建设法治社会与国家的第二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 功能 社会建构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证抑或保密:律师执业中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保忠 《法治研究》 201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当现行《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108条规定了公民的作证义务,而现行《律师法》第38条又规定了律师的保密义务,两者在法律适用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如何在作证义务与保密义务之间求得平衡成为律师执业中的两难选择。律师作证义务与律... 当现行《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108条规定了公民的作证义务,而现行《律师法》第38条又规定了律师的保密义务,两者在法律适用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如何在作证义务与保密义务之间求得平衡成为律师执业中的两难选择。律师作证义务与律师保密义务冲突的解决之道有赖于对律师制度的正确理解和对刑事诉讼价值的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证义务 保密义务 价值 冲突 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检察机关支持抗诉意见书的法律地位与法律适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保忠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检察一体化体制之下,提出抗诉权和支持抗诉权分别由上下两级人民检察院行使,谓之"抗诉权分置"。该体制在防止抗诉权滥用、维护法治统一和权威的同时,带来上下级检察院之间以及检察院与法院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上级... 检察一体化体制之下,提出抗诉权和支持抗诉权分别由上下两级人民检察院行使,谓之"抗诉权分置"。该体制在防止抗诉权滥用、维护法治统一和权威的同时,带来上下级检察院之间以及检察院与法院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上级检察院制作的支持抗诉意见书上。作为一种虽无法律明文规定,但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法律文书,支持抗诉意见书在实际应用中导致诸多矛盾和冲突,包括如何实现控审分离原则和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等。解决之道在于坚持以审判为中心,明确支持抗诉意见书的法律地位和法律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诉权分置 支持抗诉意见书 以审判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脱嵌性问题研究——以社会科学类课程为例 被引量:52
20
作者 赵志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2,共5页
高校社会科学类课程内嵌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既体现在课程所属知识体系的价值属性上,也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教育目标上,还体现在课程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上。当前我国“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较为普遍的脱嵌性现象,具体表现为结构上的供需不... 高校社会科学类课程内嵌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既体现在课程所属知识体系的价值属性上,也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教育目标上,还体现在课程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上。当前我国“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较为普遍的脱嵌性现象,具体表现为结构上的供需不匹配、内容上的内涵挖掘不充分和形式上的价值彰显不突出。为消除这种脱嵌性现象对“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不利影响,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一要着力提升“课程思政”的适应性;二要强化“课程思政”的联结性;三要拓展“课程思政”的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内嵌性 脱嵌 融汇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