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实基础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可 朱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93,共20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作用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情景及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路径举措,以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再思考
2
作者 高明国 高清峰 《乡村论丛》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手段。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步向现代化...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手段。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步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但是,在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农民数字素养不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和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因此,要通过提高农民数字综合素养、完善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才集聚模式和构建新型数字经济发展体系等方面的措施,找到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力量,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乡村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一笑 连振宇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3期38-42,共5页
在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金融作为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字金融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改善资源分配效率、推动农业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改善涉农企业... 在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金融作为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字金融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改善资源分配效率、推动农业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改善涉农企业的融资状况和农业生产者的融资效率。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本文作者探究了数字金融服务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创新赋能效应,为促进数字金融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机理 困境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来自农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王亿豪 朱丽娟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法】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2011—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 【目的】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法】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2011—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还发现,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从缓解融资约束、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不同企业性质、规模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存在异质性,数字化转型更能够显著提升农业行业的中小规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结论】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降低农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服务,进而实现农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高质量发展 融资约束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视角的河南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5
作者 王雯露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8期67-69,共3页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河南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可加快河南省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稳健步伐。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运用实地考察法和文献...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河南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可加快河南省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稳健步伐。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运用实地考察法和文献分析法,构建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将河南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划分为以乡村田园特有景观吸引城乡居民形成自发游览参观的模式,以教育、科技为主要功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乡村博览园和以互联网、养生为主要功能的智慧乡村旅游模式三种,最后指出阻碍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为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园 可持续创新 休闲农业 可持续发展 文献分析法 保障措施 博览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投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震 李龙飞 刘晶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已成为全球各国(地区)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战略选择。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探究了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投入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结...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已成为全球各国(地区)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战略选择。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探究了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投入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结果显示:ESG评级直接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也可通过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竞争力、赋能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入。针对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的内在逻辑,从充分发挥ESG评级效能、构建绿色创新网络、打通企业融资的卡点堵点、增强企业竞争力、动态靶向数字技术等方面构建实践路径。建议企业发挥绿色金融综合优势,健全和完善ESG评级制度体系,优化人力资本投入结构,进而控制微观技能溢价难题,破解宏观经济发展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ESG评级 人力资本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河南省卢氏县蜂产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桂萍 《中国蜂业》 2023年第12期60-63,共4页
河南省西部多为山地、丘陵地貌,植被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蜂产业这一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势和潜力。以卢氏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发展蜂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豫西山区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与... 河南省西部多为山地、丘陵地貌,植被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蜂产业这一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势和潜力。以卢氏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发展蜂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豫西山区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动山区发展蜂产业提供模式参考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产业 特色农业 SWOT分析 豫西山区 卢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目标下农村社会工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一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农村社会工作在实现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效用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 农村社会工作在实现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效用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针对农村社会工作进行研究,立足于农村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探讨农村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下的发展,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针对存在的效率低下、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完善公共服务、鼓励人才参与和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等对策建议,从而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社会工作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灵山岛村为例
9
作者 高清峰 高明国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找出乡村旅游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问题和路径,为后续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生态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 【目的】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找出乡村旅游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问题和路径,为后续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生态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结果】生态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耦合效应,二者相互依存。通过“负碳海岛”模式的案例可以发现,生态赋予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村民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会积极促进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结论】要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加快专业人才的内培外引,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新业态的产生。通过建立季节性市场补偿和协调机制,加快产品的升级和创新,避免掉入周期性和同质化陷阱,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数据要素的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
10
作者 马国群 秦知余 +1 位作者 崔叶辰 戴其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5,共11页
数据作为区别于传统物质资本的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该研究在归纳数据要素基本特性和主要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内生化引入农业生产函数,构建了农业部门熊彼特质量阶梯模型,理论演绎数据要素的外部性和乘数作... 数据作为区别于传统物质资本的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该研究在归纳数据要素基本特性和主要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内生化引入农业生产函数,构建了农业部门熊彼特质量阶梯模型,理论演绎数据要素的外部性和乘数作用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运用熵权法测量农业数据要素投入水平后,应用SBM超效率模型和GML指数,测算了2011—2022年考虑数据要素的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其空间敛散性。研究发现:①数据要素具有的外部性和乘数作用可以加快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并产生长期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②研究期内,考虑数据要素的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为0.5145,数据要素贡献率为9.90%。③考虑数据要素的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年均增长8.44%,数据要素贡献率为28.66%;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66%,数据要素贡献率为9.06%。④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上升,非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主产区。⑤考虑数据要素的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条件β收敛,农村收入水平和农业机械密度推动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据此,政府应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乘数作用,鼓励相对落后地区通过学习模仿、技术引进等方式加快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质量阶梯 乘数作用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分析
11
作者 鲁曲阳 李佳豪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目的】为揭示河南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规律,优化耕地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2012—2022年河南省18个地市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 【目的】为揭示河南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规律,优化耕地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2012—2022年河南省18个地市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河南省耕地生产功能主导地位显著,豫东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社会保障功能提升明显,豫南地区优势突出;生态功能先降后升,高水平区向中水平趋同。全省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整体仍处于基本协调阶段。【结论】河南省耕地多功能发展呈现“生产主导、生态滞后”特征,应优化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广绿色施肥技术、培育创新人才等举措,推动耕地功能均衡协调,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分异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影响
12
作者 刘明珠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21-26,共6页
【目的】探究农户兼业程度及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第一,兼业程度会显著提升农... 【目的】探究农户兼业程度及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第一,兼业程度会显著提升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兼业程度对农机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不显著。第二,个体经营型兼业和打工型兼业均可以促进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纳,但与打工型兼业农户相比,个体经营型兼业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第三,纯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II型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II型兼业更偏向于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结论】在客观认识和接受农户兼业的同时,要继续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引导农户兼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获得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分工经济与规模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兼业 兼业类型 农业生产性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
13
作者 张晋睿 王春晖 刘忠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12-219,共8页
基于经济融合、生活融合和社会融合3个维度构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基于经济融合、生活融合和社会融合3个维度构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南北方地区经济融合进程均快于社会和生活融合进程,且在不同梯队间存在消长特征;无论是中国各省份间,还是南北方地区内和地区间,其城乡融合发展差异更多来源于区域间超变净值和超变密度的差异,其中不同区域间的交叉重叠问题是造成其融合水平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中国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均存在极化现象,且北方强于南方,总体呈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视角的河南省乡村全面振兴
14
作者 关付新 朱小青 任一笑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注重乡村系统性变化。乡村系统是城乡复合系统中自然、经济和社会相交织的复杂系统。河南省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进性质现代化和功能多样化的结构变化,城乡位阶扁平化和乡村系统差异化的层次变化... 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注重乡村系统性变化。乡村系统是城乡复合系统中自然、经济和社会相交织的复杂系统。河南省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进性质现代化和功能多样化的结构变化,城乡位阶扁平化和乡村系统差异化的层次变化,利益共同化和价值共生化的关联变化,动能多元化和模式特色化的演进变化等方面的系统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系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回流决策——基于劳动时间与安全性的解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丛胜美 罗必良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0,共13页
利用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检验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对外出农民工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显著促进了外出农民工回流,从地点来看,县城农民工回流务工、县城以外农民工回流务农现象... 利用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检验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对外出农民工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显著促进了外出农民工回流,从地点来看,县城农民工回流务工、县城以外农民工回流务农现象均显著;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估计也支持上述结论。第二,基于“工资—闲暇”模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的分析表明,对工作时间、工作安全的诉求是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外出农民工回流的重要机制。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是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工回流的重要调节因素。第四,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非携带性”是参保促进农民工回流的中间机制的判断缺乏理论和经验支持。研究结论为缓解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农民工回流 工作时间 工作安全 家庭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童舒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1期77-80,共4页
构建多样化的食物供应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产品列为提倡大力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以来,食用菌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强县富民与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构建多样化的食物供应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产品列为提倡大力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以来,食用菌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强县富民与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本研究以泌阳县食用菌相关产业为例,以产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国家政策文件为依据,通过政府、企业与农户三方互嵌的视角深入分析泌阳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困境。研究发现,泌阳县食用菌产业虽然具备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等优势,但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化程度较低、品牌效应传导力不足等问题,且地方对相关政策的传达与国家导向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和理论知识,对实现泌阳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满足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让菇农有更多食用菌种植品种的选择,最终探索出一种适合泌阳县实际情况的食用菌生产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县 大食物观 食用菌 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可 朱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变得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与储存、供应链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变革等四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精...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变得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与储存、供应链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变革等四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精准农业、智能装备、科学数据决策等手段,不仅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尽管如此,技术接受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经济可行性与投资回报、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等挑战依然存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强化文化适应性教育、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优化经济投入与回报机制、建立政策动态适应机制等,以推动粮食系统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粮食系统 绿色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关付新 刘明珠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161,共7页
从粮食、谷物和口粮3个层次研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2000-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粮食、谷物、口粮面板数据,应用生产集中度、重心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中国粮食生... 从粮食、谷物和口粮3个层次研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2000-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粮食、谷物、口粮面板数据,应用生产集中度、重心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时空格局演进的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谷物集中度由南高北低变为北高南低,口粮生产在中部地区和南方集聚,东北地区口粮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2)粮食、谷物、口粮生产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相对方位是粮食靠西,谷物向东北,口粮偏南;(3)粮食、谷物、口粮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4)粮食、谷物、口粮生产的时空格局受到受灾面积、人均GDP、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按照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升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实行区域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制定更精准的粮食、谷物和口粮补贴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格局 重心转移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企业竞争力提升
19
作者 郭震 朱梦楠 任一笑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2-30,共9页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刻画人工智能指标,并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提升...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刻画人工智能指标,并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提升技能溢价、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企业特征层面,人工智能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化转型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在地区特征层面,位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更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西部地区的企业则效果不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差异化部署人工智能战略以及政府部门制定区域性、分层化的数智化支持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企业竞争力 技能溢价 人力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乡村与城镇化衔接的演进路径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许家伟 王文琦 +1 位作者 徐思瑜 韩涵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重要战略部署,其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225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献产出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急...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重要战略部署,其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225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献产出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急剧增长和平稳发展等阶段。(2)中国科学院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机构,机构合作网络不密切、跨区域合作弱。(3)刘彦随、龙花楼和李裕瑞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人物,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关系。(4)研究政策导向明显,视角和内容趋向多元化。(5)研究前沿与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新”紧密对应。(6)我国乡村与城镇化研究成果显著,存在合作网络、实证分析及跨领域研究等不足,当前正处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及城乡融合阶段,需多方面协同实现有效衔接。未来研究应深化合作网络、拓展多元视角、强化案例支撑、拓宽国际视野、加强政策导向,为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城镇化 城乡融合 可视化 热点 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