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樊新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7-29,共3页
笔者分析了河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现状,并阐述了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调控原则,进一步从大郑州都市区、中原城市群以及外围地区三个层面提出河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调控目标,最后提出了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调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空间结构 调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与建议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永民 席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075-6076,6079,共3页
在介绍生态系统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列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框架,并为改善我国生态系统管理状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系统管理的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产业结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郑纯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6046-6049,6055,共5页
将河南省县域第一、二、三产业经济数据和图形数据相结合,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河南县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具有相似产业结构的县市在空间上更趋于集中;河南县域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对经济... 将河南省县域第一、二、三产业经济数据和图形数据相结合,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河南县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具有相似产业结构的县市在空间上更趋于集中;河南县域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了阻碍作用;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可分为发展优势区、发展平衡区、发展劣势区3种类型。针对不同的发展类型,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空间差异 偏离-份额分析 河南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双华 郭荣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516-16518,共3页
深入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并从市场层面、管理层面、道德层面和人口层面探讨了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区专业村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8
5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樊新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80,共10页
本文在对专业村的概念以及在农区发展中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村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和演化机理进行剖析,认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户是专业村形成的核心因素;村庄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习惯和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的发展方向;... 本文在对专业村的概念以及在农区发展中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村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和演化机理进行剖析,认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户是专业村形成的核心因素;村庄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习惯和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的发展方向;政府推进、市场、技术和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专业村的数量和规模;模仿创新、网络联系、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作为专业村形成与演化的机理,始终贯穿于专业村的发展过程之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专业村的培育提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村 影响因素 演化机理 农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邓荣鑫 李颖 +1 位作者 张树文 王文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农田防护林作为防护林的类型之一,在农田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快速掌握农田防护林的动态变化,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吉林省德惠市区域作为试验区,选取2002年6月4日TM影像作为实验数据,结合研究区特点,将该区... 农田防护林作为防护林的类型之一,在农田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快速掌握农田防护林的动态变化,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吉林省德惠市区域作为试验区,选取2002年6月4日TM影像作为实验数据,结合研究区特点,将该区分为防护林地、其它林地、耕地、居民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等6类。通过光谱曲线分析、主成分变换分析和形状指数分析,利用决策树方法,最终提取出农田防护林信息。经验证,农田防护林的提取精度为85.52%,说明该方法可以为防护林的提取提供参考,为防护林的监测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遥感 决策树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荣朝 郭荣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03-2104,2112,共3页
在阐释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及时进行乡镇企业空间重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依法促进农村循环经... 在阐释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及时进行乡镇企业空间重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依法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新农村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荣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236-15237,15241,共3页
在阐释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共生组合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因条件差异,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有显著不同,只有在... 在阐释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共生组合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因条件差异,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有显著不同,只有在观念更新、制度完善、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方式改革、消费方式转变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寻找到适合各农村地区自身发展要求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循环经济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农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
作者 刘清臻 高更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454-13457,共4页
中部农区作为我国的人口密集区、农业人口密集区、农业比较发达但非农产业比较落后的地区,其发展状况影响着整个中部崛起的进程,也制约着中部乃至全国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分析了中部农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人口... 中部农区作为我国的人口密集区、农业人口密集区、农业比较发达但非农产业比较落后的地区,其发展状况影响着整个中部崛起的进程,也制约着中部乃至全国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分析了中部农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人口多,农区发展压力较大;二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三是教育水平较低;四是农区基础设施落后;五是非农产业发展落后。为了加速中部崛起,促进中部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大农区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大力兴办多层次的农村教育;三是加强农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强化政府的管理功能;五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农区 农业人口 非农产业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