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学化进路:比较教育实证研究范式的历史考察
- 1
-
-
作者
张永富
-
机构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
出处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8,共13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英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21CJY054)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科研启动基金。
-
文摘
任何教育比较都是基于基本事实展开的,比较教育学具有“天然”的实证性。从实证研究范式的变迁来看,比较教育研究经历了以经验描述为导向的朴素实证研究,以经验解释为导向的历史实证研究,以经验证实为导向的科学实证研究和以经验比较为导向的综合实证研究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具有并行性、继时性、统一性的特征,需要联系的、发展的分析和判断。综述而论,实证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化,推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程序的规范化,推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结果的客观化,推进了比较教育学科的科学化。
-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
-
Keywords
comparative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positivist paradigm
positivism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维度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徐辉
张永富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
基金
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4JZDMG-XSD-060)。
-
文摘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高一级的教育,代表着国民教育的最高水平;博士人才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博士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最为重要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成果,是综合评价、衡量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依据;综合而论,加强博士生教育,促进博士人才在国家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是主观性与客观性并存的命题,不同主体依照不同的视角往往能够得到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有着自身特殊的存在依据,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同时,这些标准也都依照着博士学位论文固有的价值要求,满足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客观标准。事实上,学位论文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展开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所依据的法则和依据,有助于实现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过程规范。学位论文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配置,支配着学位申请者的主观价值抉择。把控好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价值维度,才能从操作层面制约博士生教育评价各项指标体系,引导各培养单位从根源上遏制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与技术也出现了新的进展,我国原有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滞后于现时代的发展,亟待作出相应的调适。新时代博士学位论文评价应当遵循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分类评价与聚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最为核心的评价价值维度应聚焦于三个层面、九个方面。三个层面为:学术知识的创新、学术技能的习得、学术修养的养成。九个方面指:系统性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性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独立写作的能力;学术意识、学术道德和学术实践。
-
关键词
博士学位论文
教育评价
基本原则
价值维度
创新知识
学术技能
学术修养
-
Keywords
doctoral dissert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basic principle
value dimension
knowledge innovation
academic skills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
分类号
G64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社会心理服务视阈下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干预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彦君
-
机构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干预实验研究”(2017BJY005)。
-
文摘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培育其积极的社会心态,不仅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24名大学生被试者的人际沟通心理社会能力进行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即时后测的总分远远高于控制组,而且一直持续到3个月后的第二次后测;在人际沟通认知、人际沟通倾向和人际沟通技能三个分量表的后测成绩均高于控制组;差异检验呈显著水平,并且效果具有持久性。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提高具有持久的积极影响,同时高校的育人环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
大学生
心理社会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
-
Keywords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social Competence
Group Counseling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张彦君
-
机构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01,共8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高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22BJY003)。
-
文摘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举。国家政策层面的逻辑不一,导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与定位具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建构特征——学术界见仁见智、实务界实然与应然错位,削弱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未来尚需在以下方面持续探索:正确理解社会心理服务的内涵,准确定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多学科共同参与,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健全体制机制统筹布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力量协同社会心理服务实践。
-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治理
研究展望
-
Keywords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s
Social Governance
Research Prospects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