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濮阳市中深层地热地质特征、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1
作者 李亚辉 宋仲科 +2 位作者 张艳林 郑琳 徐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4-491,共8页
濮阳市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收集和分析濮阳市已有76个中深层地热孔钻探资料和近年的勘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特征等进行分析,采用体积... 濮阳市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收集和分析濮阳市已有76个中深层地热孔钻探资料和近年的勘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特征等进行分析,采用体积法对研究区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定量计算,并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利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濮阳市适宜开发利用的热储层主要是馆陶组砂岩热储层、奥陶系灰岩热储层,赋存其中的地热资源丰富,其中,馆陶组热储层地热资源总量为8.67×10^(10)GJ、可采资源量为2.17×10^(10)GJ,奥陶系热储层地热资源总量为9.68×10^(10)GJ、可采资源量为1.45×10^(10)GJ。研究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摸清濮阳市中深层地热资源家底、科学编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推动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阳市 中深层地热 地质特征 资源量 有利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地面采动井抽采瓦斯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范围研究
2
作者 贾晋生 吕闰生 +2 位作者 杨国和 姚晋宝 陈李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4-243,共10页
为了研究煤矿区地面采动井抽采瓦斯动态变化规律和抽采范围,以平煤六矿戊_(8)-32030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采矿“〇”型圈、“上三带”及“下三带”理论,采用理论计算、工程试验、多元数据融合分析等方法,优化设计了戊_(8)煤层地面... 为了研究煤矿区地面采动井抽采瓦斯动态变化规律和抽采范围,以平煤六矿戊_(8)-32030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采矿“〇”型圈、“上三带”及“下三带”理论,采用理论计算、工程试验、多元数据融合分析等方法,优化设计了戊_(8)煤层地面采动井井位、层位以及井身结构,筛选并验证了不同井型、井身结构采动井的抽采效果,定量评价了采动井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抽采影响范围,阐明了顶板来压与抽采瓦斯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顶板垮落与周期来压对采动井协同助产-制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动直井抽采效果优于采动定向井,三开井身结构优于二开井身结构,抽采瓦斯纯量和瓦斯浓度均较高;地面采动井的抽采曲线可划分为抽采波动区和抽采稳定区两个区间,抽采波动区受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控制,抽采波动区与周期来压距离同步,抽采瓦斯纯量和抽采瓦斯浓度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的循环,抽采稳定区则反之;四口抽采试验井在垂向上直接影响范围为戊_(8)煤层顶板以上62.4 m,底板以下17.1 m,共79.5 m;在平面上的抽采直接影响范围分别为200 m、250 m、240 m、180 m,平均217 m,且随工作面回采将持续增大;戊_(8)煤层开采时,下邻近戊_(9-10)煤层向戊_(8)采掘空间排放率为55%左右,上邻近丁组煤层向戊_(8)采掘空间排放率为0。研究成果将为平煤六矿,以及平煤西部矿区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提供地面瓦斯治理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井 井身结构 抽采范围 煤矿区 抽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灰岩水原位保护技术研究
3
作者 高保彬 任闯难 +4 位作者 李兵兵 程磊 宋少鹏 齐治虎 徐影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
目的为推进保水开采技术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灰岩水原位保护问题,方法根据扰动下系统韧性演化特征,从韧性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出发,分析煤层底板在采动和承压水影响下由抵抗到恢复及再适应的全过程。基于“精准、... 目的为推进保水开采技术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灰岩水原位保护问题,方法根据扰动下系统韧性演化特征,从韧性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出发,分析煤层底板在采动和承压水影响下由抵抗到恢复及再适应的全过程。基于“精准、高效、全面”的核心内涵,构建以“治理靶区精准确定、多分支井高效注浆、保水效果全面评价”为主体的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灰岩水原位保护技术框架。结果结果表明:治理靶区精准确定包括垂向层位确定和横向靶位确定;多分支井高效注浆包括定、钻、注3个步骤;保水效果全面评价包括底板岩层注浆效果评价和水资源承载力恢复评价。根据底板破坏深度和临界隔水层厚度计算,确定底板注浆垂向层位,根据关键指标参数探测和脆弱性指数模型计算确定底板注浆横向靶位,形成底板注浆靶区的量化确定方法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多分支井注浆结合随钻定向技术,对相关裂隙等进行注浆封堵,减少直井段数量,提高钻井效率。针对保水开采中“安全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理念,提出基于底板岩层注浆效果探测和水资源承载力恢复监测的原位保水效果评价方法。结论在安徽某矿进行工程应用,保障底板承压灰岩水上开采煤层安全性的同时,兼顾矿区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结果完善了承压水上保水开采技术体系,为后续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华北型煤田 承压灰岩水 保水开采 注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无烟煤吸附特征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姬玉平 张和伟 +2 位作者 李可心 徐影 张晓昂 《中国煤炭》 2021年第8期54-62,共9页
吸附性是影响煤层气成藏与资源潜力的关键因素。基于焦作矿区7口煤层气井的18个无烟煤样品的煤质特征分析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焦作矿区无烟煤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无烟煤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和矿... 吸附性是影响煤层气成藏与资源潜力的关键因素。基于焦作矿区7口煤层气井的18个无烟煤样品的煤质特征分析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焦作矿区无烟煤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无烟煤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和矿物质;空气干燥基兰氏体积为33.07~43.62 m 3/t,兰氏压力为1.87~3.25 MPa;兰氏体积与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之间无相关关系,而与矿物质呈弱负相关关系;随着镜质组反射率增加,兰氏体积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3.8%左右达到最大值;兰氏体积与C元素含量、H/C原子比呈正相关关系,与O/C原子比、水分含量、灰分和挥发分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固定碳含量和水分含量是影响研究区甲烷吸附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旨在对研究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及有利区选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无烟煤 吸附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山西组含气系统储层特征及成藏过程研究
5
作者 姬玉平 康宇博 +4 位作者 张和伟 汪跃跃 文稔东 郭云庆 徐影 《中国矿业》 2022年第2期180-188,共9页
焦作矿区煤系烃源岩丰富,为煤系气成藏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对于成藏过程认识不清阻碍了煤系气的综合勘探与开发。本文以研究区地质勘探与测试化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煤系含气系统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特征,划分了储层组合,探讨了其... 焦作矿区煤系烃源岩丰富,为煤系气成藏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对于成藏过程认识不清阻碍了煤系气的综合勘探与开发。本文以研究区地质勘探与测试化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煤系含气系统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特征,划分了储层组合,探讨了其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以煤层和富有机质泥岩为主,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储集层主要为煤层和泥岩,煤层平均孔隙度为5.43%,平均渗透率为0.32 mD,泥岩平均孔隙度为1.48%,平均渗透率为0.051 mD;盖层为煤系自身和下石盒子组泥岩,属于典型自生自储型生储盖组合。将研究区储层组合类型划分为8种,其中,Ⅲ类碳质泥岩-煤层-碳质泥岩储层全烃含量较高,煤系气富集,综合勘探潜力大。山西组煤系气两期成藏,主要充注成藏期发生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区域岩浆作用使烃源岩成熟度迅速增加,大量生成烃类气体。研究成果加深了对焦作矿区煤系气的认识,为煤系气的综合勘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含气系统 烃源岩 储层 成藏过程 焦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