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店铺协议转让的法律规制路径
1
作者 郭晓红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目前,关于网络店铺的法律属性、权利归属及转让效力认定等方面,主要存在物权规制和债权规制的分歧。物权规制路径难辞物权客体有体性理论的质疑,忽视平台经营者数据权益;而债权规制路径存在混淆网络店铺价值来源、产生权益归属悖论等局... 目前,关于网络店铺的法律属性、权利归属及转让效力认定等方面,主要存在物权规制和债权规制的分歧。物权规制路径难辞物权客体有体性理论的质疑,忽视平台经营者数据权益;而债权规制路径存在混淆网络店铺价值来源、产生权益归属悖论等局限。鉴于此,借鉴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提出“权属二分”修正的物权规制路径,明确平台经营者和网络店铺经营者各自的权属范围和处分权限,构建统一的网络店铺转让平台,制定转让公示、轨迹查询、注册信息同步变更的流转制度,将网络店铺流转纳入产权分置调整的物权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店铺 虚拟财产 权属二分 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及突破路径
2
作者 蒋亢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187,共10页
数字生态文明是数智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新标识性概念和高级形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与社会—制度协同演进的分析框架,本研究系统阐释了美丽中... 数字生态文明是数智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新标识性概念和高级形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与社会—制度协同演进的分析框架,本研究系统阐释了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要以深刻把握美丽中国内在“五位一体”的内涵为理论前提,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经济产业、人居生活等领域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经济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与法治治理的系统集成。不过,当前治理体系建设仍面临数据要素流通不畅、数字技术赋能不足、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未来须直面实践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通过深化技术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察职责与警察义务之法理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建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共4页
警察职责与警察义务是警察法学上的两个基本概念,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警察义务包括警察组织的义务和警察人员的义务,警察职责属于警察组织的义务。我国《人民警察法》没有区分警察组织的义务与警察人员的义务,实践中经常发... 警察职责与警察义务是警察法学上的两个基本概念,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警察义务包括警察组织的义务和警察人员的义务,警察职责属于警察组织的义务。我国《人民警察法》没有区分警察组织的义务与警察人员的义务,实践中经常发生警察角色冲突问题。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适用警察公共原则和紧急性原则来区分警察组织的义务与警察人员的义务。为此,要修改《人民警察法》的相关内容,删除该法第21条的规定,明确规定警察的服务职责包括危难救助、保管遗失物和无人认领的财物、在紧急情况下辅助解决民事争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职责 警察义务 人民警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治有组织犯罪刑事法完善研究——兼论惩治有组织犯罪系统化立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陆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前,我国惩治有组织犯罪系统化立法尚存在理念保守、系统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够、缺乏专门法指引、刑事法及相关法滞后等问题。为有效惩治有组织犯罪,需要对刑事法重点完善,对相关法进行补足。在刑事法完善方面,要准确界定有组织犯罪概... 目前,我国惩治有组织犯罪系统化立法尚存在理念保守、系统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够、缺乏专门法指引、刑事法及相关法滞后等问题。为有效惩治有组织犯罪,需要对刑事法重点完善,对相关法进行补足。在刑事法完善方面,要准确界定有组织犯罪概念,类型化其犯罪构成;将真正的有组织犯罪定位为法定犯,完善其罪刑内容,调整级别管辖,严格强制措施的适用,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保护。在相关法补足方面,要科学制定惩治有组织犯罪法,完善立体防御的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立法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警察行政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进路
5
作者 刘琳璘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警察行政是连接政府、私人企业和市民社会组织三类治理主体的主要桥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中作用凸显。中国"条块结合"体制下扁平与垂直交互结合式的地方警察行政治理结构,存在着权力配置模糊不清、利益关系冲突失衡等问题... 警察行政是连接政府、私人企业和市民社会组织三类治理主体的主要桥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中作用凸显。中国"条块结合"体制下扁平与垂直交互结合式的地方警察行政治理结构,存在着权力配置模糊不清、利益关系冲突失衡等问题。故需结合地方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要求,借鉴域外实践经验,厘清当前地方警察行政在治理结构、权力配置与利益关系等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从横向重组、纵向分权双向架构现代化的警察行政治理框架,通过整合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全面构建文化、制度、财政多层次治理防控保障体系,不断推进地方警察行政治理的现代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行政 行政治理 现代化转型 横向重组 纵向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隐私权制度建立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6
作者 陈永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93-94,共2页
银行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事件的屡次发生,昭示着我国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亟待建立。但是,现代银行业和证券市场都要求信用信息的披露和公开,这就产生了金融隐私权的保护与信用信息公开的冲突,也是构建我国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障... 银行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事件的屡次发生,昭示着我国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亟待建立。但是,现代银行业和证券市场都要求信用信息的披露和公开,这就产生了金融隐私权的保护与信用信息公开的冲突,也是构建我国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障碍。金融隐私权的法律制度需要从信用信息公开和金融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理出发,从利益出发去考量两者之间的平衡,进而解决两者的冲突和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信息 金融隐私权 冲突和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抛物救助基金的引入与制度构建——基于《民法典》第1254条的分析
7
作者 梁娜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在高空抛物致害案件中,如何救济受害人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民法典》第1254条的规定对受害人救济的回应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责任分担规则的不公正性导致了可能加害人的抵触,使受害人难以通过诉讼获得及时、有效的补偿;同时,侵权责... 在高空抛物致害案件中,如何救济受害人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民法典》第1254条的规定对受害人救济的回应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责任分担规则的不公正性导致了可能加害人的抵触,使受害人难以通过诉讼获得及时、有效的补偿;同时,侵权责任固有赔付结构的局限性也造成受害人救济方式单一。要实现对于受害人权利的保护,就要突破基于侵权人和受害人关系建构的赔付结构,按照社会化救济的理念构建高空抛物救助基金。当前,中国应当遵循补充性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高空抛物救助基金,针对人身权益严重受损的受害人或其遗属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同时建立基金的资金筹集和监督管理机制,以解决高空抛物案件中受害人权益救济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抛物 权利救济 救助基金 《民法典》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善治与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路径选择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永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79,共9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求回答新时代赋予国家治理的发展路径选择等基本问题,还要求回答中国特色赋予国家治理的发展路径创新等方略问题。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系列科...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求回答新时代赋予国家治理的发展路径选择等基本问题,还要求回答中国特色赋予国家治理的发展路径创新等方略问题。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系列科学理论,紧密结合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的要求,理性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矛盾与规律,初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理论,即新时代中国善治理论。新时代中国善治是多种理性的统一,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对于善治理论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纵体育比赛的刑法规制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利宾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1,20,共5页
探讨操纵比赛行为的刑法规制,为相应的制度改革提供建议。结论:操纵体育比赛行为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其生发机理可从博弈论、寻租俘获理论、市场理论等方面进行解读;现行刑法无论在罪刑设置还是在罪数判断上都需要深刻反思。建议:有必... 探讨操纵比赛行为的刑法规制,为相应的制度改革提供建议。结论:操纵体育比赛行为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其生发机理可从博弈论、寻租俘获理论、市场理论等方面进行解读;现行刑法无论在罪刑设置还是在罪数判断上都需要深刻反思。建议:有必要依据法律经济学原理调整刑法的制度设计,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在犯罪问题上,增加操纵体育比赛罪,整合罪名体系;在法律后果问题上,扩充刑罚类型,完善刑事责任形式,实现政、刑的制度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法学 操纵比赛 刑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农村法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慧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66-167,共2页
新形势下农村地区的法治教育工作,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对农村地区的法治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力开展农村地区法治知识的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村民参与农村地区法治建设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法治教育 法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罚适用的反思和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利宾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7,共8页
刑法是保证其他法律有效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刑罚适用对于刑法使命的完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刑罚适用的科学性得以确保,才能体现刑法的目的性价值,从而为法治秩序的全面确立创造条件。当下中国的刑罚适用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在反思... 刑法是保证其他法律有效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刑罚适用对于刑法使命的完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刑罚适用的科学性得以确保,才能体现刑法的目的性价值,从而为法治秩序的全面确立创造条件。当下中国的刑罚适用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在反思、借鉴的基础上重构刑罚适用制度,才能保证其规范性、科学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适用 科学性 反思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融资犯罪刑法治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利宾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192,共3页
民间融资犯罪本质上属于经济犯罪,其发生和演化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和行政规制能力。受刑法谦抑性、经济犯罪特点、刑罚自身功能局限等因素影响,刑法对民间融资犯罪的治理应当极为谨慎。在治理理念上,要将民间融资所涉犯罪界定为二次违法... 民间融资犯罪本质上属于经济犯罪,其发生和演化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和行政规制能力。受刑法谦抑性、经济犯罪特点、刑罚自身功能局限等因素影响,刑法对民间融资犯罪的治理应当极为谨慎。在治理理念上,要将民间融资所涉犯罪界定为二次违法;要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减缓罪犯的恶害评价;要强调刑罚的轻缓化,重视刑事责任的多样化。在刑法改革上,应当通过修正个罪构成、充实资格刑内容、扩大刑事责任形式等方法进一步规范犯罪治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融资犯罪 刑法治理 理念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考试舞弊的刑法规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利宾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88,共3页
严重的国家考试舞弊行为应当入罪。在罪名上,可设立独立的国家考试舞弊罪,主要对考生以外的人进行处罚。在犯罪构成上,此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其行为表现为组织、帮助、实行,其主观罪错是直接故意,其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犯罪形态上,... 严重的国家考试舞弊行为应当入罪。在罪名上,可设立独立的国家考试舞弊罪,主要对考生以外的人进行处罚。在犯罪构成上,此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其行为表现为组织、帮助、实行,其主观罪错是直接故意,其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犯罪形态上,应当将此类犯罪规定为情节犯,并明确其与相关犯罪的界限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试 作弊 刑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法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廉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62-63,共2页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建设平安中国的根本途径,是关系着千家万户平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为解决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法律不健全、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和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减弱等问题,我们需要联系地方实...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建设平安中国的根本途径,是关系着千家万户平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为解决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法律不健全、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和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减弱等问题,我们需要联系地方实际,完善农村相关法律、深化农民自治、深化涉农综合执法改革,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法治化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国的卧底侦查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米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4,共5页
1992年德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卧底侦查制度步入成文法规制的轨道。德国通过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卧底侦查的主体、适用范围和条件、批准程序、身份保密和告知程序、卧底人员违法犯罪及处理、卧底人员取得证据之运用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1992年德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卧底侦查制度步入成文法规制的轨道。德国通过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卧底侦查的主体、适用范围和条件、批准程序、身份保密和告知程序、卧底人员违法犯罪及处理、卧底人员取得证据之运用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因此,对其研究有利于我国在卧底侦查的立法与实践中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卧底侦查 立法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语境中食品药品安全之刑法保护——以抽象危险犯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0,共5页
毒胶囊、毒大米、瘦肉精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如潮汐般泛滥成灾,严重危害了民众身体健康及社会安定,无疑也衍变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蕴含之巨大社会风险。根据风险社会及风险刑法基本理论,动用刑法力量进行积极地风险预... 毒胶囊、毒大米、瘦肉精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如潮汐般泛滥成灾,严重危害了民众身体健康及社会安定,无疑也衍变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蕴含之巨大社会风险。根据风险社会及风险刑法基本理论,动用刑法力量进行积极地风险预防应当成为刑法民生保护的重要手段。抽象危险犯是风险刑法理论之核心内容,其在降低控方证明责任、降低公害犯罪的成立标准以及实现食品药品安全法益提前保护方面可以发挥无可替代之功能。中国刑法学界应当强化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治理中的抽象危险犯及风险刑法理论之研究,并积累理论经验,从而对中国食品药品犯罪之立法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抽象危险犯 食品药品犯罪 刑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体制下监察法管辖制度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慧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称《监察法》)。《监察法》对监察机关及其权限、程序、反腐败国际合作等内容做了专章规定。然而现实的问题是《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仍存在有...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称《监察法》)。《监察法》对监察机关及其权限、程序、反腐败国际合作等内容做了专章规定。然而现实的问题是《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仍存在有适用中的法律冲突,尤其体现在管辖制度方面。分析两者间存在的冲突,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职权 刑事诉讼法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位追缴权:现实需求、法理基础和制度构建
18
作者 贾建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6,共8页
对违法所得财物予以追缴是为了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不使任何人从违法犯罪中获利。我国现行追缴制度对追缴权的行使主体规定不统一、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范围规定太笼统、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的对象规定不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不... 对违法所得财物予以追缴是为了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不使任何人从违法犯罪中获利。我国现行追缴制度对追缴权的行使主体规定不统一、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范围规定太笼统、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的对象规定不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不能有效控制所有涉案财物,违法犯罪分子的非法获利不能全部追缴。客观的执法现实需要赋予公安机关代位追缴权。代位追缴权是公私法融合背景下移植合同法中债的保全制度构建的,既有民法和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又有相似的立法经验。为保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善意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平衡,公安机关行使代位追缴权应当控制严格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位追缴权 现实需求 法理基础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野下新农村建设的立法完善研究
19
作者 刘华北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5,共3页
城乡融合视野下,新农村建设更应注重公平,完善新农村相关立法工作是推进城乡各要素有效流通的保障。通过法律手段界定农民的权利和义务,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人口流动、土地问题、资本问题。新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完善... 城乡融合视野下,新农村建设更应注重公平,完善新农村相关立法工作是推进城乡各要素有效流通的保障。通过法律手段界定农民的权利和义务,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人口流动、土地问题、资本问题。新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为实现城乡融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新农村建设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治理中软法的效能及适用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65,共3页
对于网络社会治理,以硬法为主的传统法治模式凸显规制依据滞后、手段不足、效果有限,难以适应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需求。网络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运行逻辑为软法的适用提供了条件,但目前软法规范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针... 对于网络社会治理,以硬法为主的传统法治模式凸显规制依据滞后、手段不足、效果有限,难以适应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需求。网络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运行逻辑为软法的适用提供了条件,但目前软法规范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软法自身不够完善、实施效力不足等问题,为提升软法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效能,应当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软法的调整领域,规范软法的形成程序,探索软法与司法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软法治理 备案审查 司法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