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转型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宇 《中国煤炭》 2019年第5期27-30,共4页
结合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的实际情况,从产业及产品结构、煤炭主业、技术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公司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从明确业务转型的方向、转变竞争方式、深化组织结构改革、深化治理结构改革、依靠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路... 结合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的实际情况,从产业及产品结构、煤炭主业、技术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公司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从明确业务转型的方向、转变竞争方式、深化组织结构改革、深化治理结构改革、依靠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路径,同时提出了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路径思考 现代产业体系 契约化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能源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应用研究
2
作者 阎护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144,148,共4页
通过系统研究SOA的理论体系及J2EE的关键技术,详细分析河南能源的物资采购现状,结合河南能源电子采购的实际需求,采用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典型技术Web Service,设计、构建了河南能源电子商务采购平台... 通过系统研究SOA的理论体系及J2EE的关键技术,详细分析河南能源的物资采购现状,结合河南能源电子采购的实际需求,采用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典型技术Web Service,设计、构建了河南能源电子商务采购平台(简称采购平台)。通过采购平台的构建、实施及在河南能源所属各采购组织的实际应用效果,阐述了在"提质增效、脱困转型"的大背景下,河南能源通过"互联网+物资采购"的管理实践,节约采购资金达6.8亿元。河南能源通过采购平台的实施应用,促进了管理创新,优化了采购流程,降低了采购成本,节约了采购资金,实现了阳光采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互联网+ 采购平台 SOA 电子采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地质分析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
3
作者 王春光 王军 +2 位作者 刘德成 黄金星 王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共9页
针对陈四楼煤矿21210工作面存在的瓦斯治理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等技术难题,通过精细瓦斯地质分析,系统研究了工作面瓦斯赋存规律,明确了影响瓦斯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并划分出5个瓦斯异常区。构建了“穿层钻孔+水力冲孔”联合“顺层钻孔... 针对陈四楼煤矿21210工作面存在的瓦斯治理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等技术难题,通过精细瓦斯地质分析,系统研究了工作面瓦斯赋存规律,明确了影响瓦斯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并划分出5个瓦斯异常区。构建了“穿层钻孔+水力冲孔”联合“顺层钻孔超前治理+超前采动卸压区治理”区域防突措施、“定向高位长孔+普通高位短孔”上隅角瓦斯治理措施、“抽采/排放+煤层注水”工作面防突措施等多措施协同瓦斯治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井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法实测21210工作面原始瓦斯含量为3.07~11.79 m^(3)/t,采用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直接测定法(被动测压法)实测瓦斯压力为0~0.65 MPa,经抽采达标评判实测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2.30~5.61 m^(3)/t,残余瓦斯压力均为0 MPa,抽采瓦斯量为362.9万m^(3),预抽率为47%,可解吸瓦斯含量为3.50 m^(3)/t,评判范围瓦斯抽采效果达标,实现了工作面瓦斯安全高效抽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精细地质分析 瓦斯赋存规律 区域防突措施 多举措协同 瓦斯抽采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煤矿集团管理智能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银志 赵廷钊 +3 位作者 毛善君 原生芾 刘晖 王志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30,69,共7页
管理智能化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了目前大型煤矿集团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平台对异构数据的处理能力弱,业务系统缺乏空间特征信息的动态融合,无法对"人、机、环、管"进行流程化智能分析,缺乏基... 管理智能化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了目前大型煤矿集团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平台对异构数据的处理能力弱,业务系统缺乏空间特征信息的动态融合,无法对"人、机、环、管"进行流程化智能分析,缺乏基于业务流程、大数据分析的协同预警和联动功能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大型煤矿集团管理智能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与架构,阐述了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异构数据处理、模型库和知识库构建、大数据分析和管控协同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二级公司和下属矿井得到应用,共提高管理岗位工效约20%,降低调度统计、监测监控岗位工作强度约35%,实现了平台标准化、时空一体化、分析智能化和管理协同化的系统建设目标,提高了大型煤矿集团管理智能化水平与决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 大型煤矿集团 管理智能化 安全生产管理 异构数据 协同预警 联动控制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第六种模式--商业银行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辛奉来 朱学义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6-17,共2页
结合当前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形势及国家金融政策发展的现状,通过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既有的五种模式的思考与总结,文章试着在理论层面提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商业银行模式。通过分析构建商业银行模式的必然性、内涵、可行性... 结合当前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形势及国家金融政策发展的现状,通过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既有的五种模式的思考与总结,文章试着在理论层面提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商业银行模式。通过分析构建商业银行模式的必然性、内涵、可行性,对该模式进行了论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模式 企业集团 资金集中管理 第六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团型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志杰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3,共3页
受国内煤炭产能增长、进口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煤炭价格、企业利润明显降低,煤炭企业的"黄金十年"似乎已成历史。从长期看,煤炭市场将进入新一轮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甚至局部亏损的深度调整周期,煤炭价格"理... 受国内煤炭产能增长、进口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煤炭价格、企业利润明显降低,煤炭企业的"黄金十年"似乎已成历史。从长期看,煤炭市场将进入新一轮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甚至局部亏损的深度调整周期,煤炭价格"理性回归"乃大势所趋,因此,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是我国煤炭企业应对危机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成本 精细化 成本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能化集团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7
作者 申顺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解决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重组后薪酬管理中的矛盾和困难,构建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管理体系,以建立统一规范、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深度融合与快速发展等方面。从确立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思路,健全企业价值、岗位价值评价标准体... 为解决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重组后薪酬管理中的矛盾和困难,构建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管理体系,以建立统一规范、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深度融合与快速发展等方面。从确立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思路,健全企业价值、岗位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全方位开放式岗位价值测评,保障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建立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管理和调控6个方面,解析了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薪酬管理 激励机制 能化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散体状顶板回采巷道围岩注浆改性控制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继远 任金武 +3 位作者 辛亚军 张盼 张增光 吴春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35,共8页
复杂散体状顶板巷道围岩破坏严重,变形量大,支护困难。通过对复杂散体状顶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失稳原因分析,研究了不同配比似膏体注浆材料的浆液密度、析水率、流动度特征,探明了不同水灰比、粉煤灰掺量对似膏体注浆材料强度的影... 复杂散体状顶板巷道围岩破坏严重,变形量大,支护困难。通过对复杂散体状顶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失稳原因分析,研究了不同配比似膏体注浆材料的浆液密度、析水率、流动度特征,探明了不同水灰比、粉煤灰掺量对似膏体注浆材料强度的影响机制,确定了似膏体注浆材料优化配比与注浆加固支护方案。结果表明:复杂散体状顶板巷道围岩表现为顶板破坏严重呈网兜状下沉,高低帮呈整体“凹”型膨胀变形;散块体、弱胶结、高应力、软煤体、支护失效是巷道围岩失稳的主要原因;随着水灰比、粉煤灰掺量增大,浆液析水率与流动度呈增加趋势、浆液密度则呈降低趋势,水灰比对浆液流动度影响大于粉煤灰掺量;浆液结石体破坏强度随着水灰比与粉煤灰掺量的提高分别表现为加速衰减姿态与急剧下降—缓慢增加—缓慢下降趋势;似膏体注浆材料优化配比的水灰比与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6∶1与80%;采用锚杆(索)+似膏体注浆控制技术方案30 d后,顶板最大下沉量小于80 mm,两帮最大收敛量小于70 mm,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散体 回采巷道 粉煤灰 似膏体浆液 力学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对破裂压力和水力裂缝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马耕 张帆 +2 位作者 刘晓 冯丹 张鹏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16-222,共7页
为研究水力压裂时地应力对破裂压力和水力裂缝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力压裂试验系统,以相似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并借助煤岩断面三维扫描系统、位移计提取了水力裂缝信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主应力差的增大,破裂压... 为研究水力压裂时地应力对破裂压力和水力裂缝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力压裂试验系统,以相似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并借助煤岩断面三维扫描系统、位移计提取了水力裂缝信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主应力差的增大,破裂压力逐渐降低,破裂时间也逐渐缩短;随着主应力差的增大,破裂面的表面积逐渐增加,破裂面变得逐渐粗糙;围压相近时水力裂缝易出现转向、分叉,压裂液的动力效应越明显;水力裂缝张开度随着主应力差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水力压裂试验的进一步研究、裂缝网络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水力压裂 破裂压力 水力裂缝 物理模拟 三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抽采过程中钻孔位置对煤层参数演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维忠 刘东 +3 位作者 许江 陶云奇 彭守建 刘龙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423,共10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场耦合煤层气开采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煤层非均布应力状态下不同钻孔位置条件的煤层瓦斯抽采物理模拟试验,以探讨抽采过程中的瓦斯流动特性及钻孔位置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抽采...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场耦合煤层气开采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煤层非均布应力状态下不同钻孔位置条件的煤层瓦斯抽采物理模拟试验,以探讨抽采过程中的瓦斯流动特性及钻孔位置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抽采过程中瓦斯压力降低先快后慢,变化形式符合weibull分布函数,温度变化趋势与瓦斯压力基本一致;与钻孔距离越近,瓦斯压力和温度降低越快,瓦斯压力梯度也越大,相反,瓦斯压力梯度则越小;应力集中区对煤层瓦斯流动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不利于气体流动和抽采效率的提高,而渗透系数较高的卸压区有利于瓦斯气体的流动;对拟合所得的Weibull参数分析发现,钻孔位置对瓦斯抽采效率有明显影响,卸压区抽采时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都相对较小,标示着较大的瓦斯压力降低速度和较好地抽采效果,且抽采量也是最大,因此认为采用单一钻孔时,卸压区抽采是相对优化的方式,研究结果对煤层瓦斯抽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钻孔位置 WEIBULL分布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水力压裂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帆 马耕 +1 位作者 刘晓 冯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9,共6页
为了研究煤岩水力压裂的起裂压力和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采用型煤试样,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力压裂实验系统,参照现场压裂施工制定了"施加三向应力–顶部注水"的煤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方案并开展了水力压裂实验,分析了不同条... 为了研究煤岩水力压裂的起裂压力和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采用型煤试样,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力压裂实验系统,参照现场压裂施工制定了"施加三向应力–顶部注水"的煤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方案并开展了水力压裂实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泵注压力和水力压裂裂缝。实验结果表明:压裂液泵注排量越大,起裂压力越大。三向应力满足最大水平主应力σH>垂向应力σv>最小水平主应力σh,水力压裂裂缝沿着垂直于σh的方向扩展。σv和σh一定,随着σH的增大,煤岩起裂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路径越平直。当σH远大于σv和σh时,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路径越复杂,分叉缝角度越大。研究结果可为煤岩水力压裂理论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真三轴 水力压裂 起裂压力 裂缝扩展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机械应用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文静 宋进朝 +1 位作者 刘学功 于威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2,共5页
结合现代采煤机械对耐磨、耐蚀性能的技术要求,对采用激光熔覆技术改善工件表面性能的实践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激光熔覆技术在截齿、采煤机高速轴、液压支架及掘进机密封套上的应用,对煤矿机械激光熔覆材料的选择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煤矿机械 激光熔覆 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动态裂隙充填瓦斯抽采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娄振 魏国营 +3 位作者 张书进 贾天让 秦宾宾 王良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为缩短常规封孔深度,延长钻孔有效使用寿命,实现煤矿井下瓦斯(甲烷)抽采高效密封,针对钻孔及周边煤体漏气问题,从巷道围岩变形角度探讨钻孔周边裂隙带漏气失效机制,提出并研究动态裂隙充填密封瓦斯抽采技术,并进行相关工程试验。结果表... 为缩短常规封孔深度,延长钻孔有效使用寿命,实现煤矿井下瓦斯(甲烷)抽采高效密封,针对钻孔及周边煤体漏气问题,从巷道围岩变形角度探讨钻孔周边裂隙带漏气失效机制,提出并研究动态裂隙充填密封瓦斯抽采技术,并进行相关工程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两堵一注"封孔技术相比,采用动态裂隙充填技术的钻孔封孔深度缩短一半以上;在连续71天的抽采过程中,单孔平均抽采瓦斯体积分数提高了85%;钻孔平均累计抽采量和高效抽采时间均是"两堵一注"封孔的3倍以上;成本降低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漏气失效 高效密封 巷道围岩 裂隙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真三轴煤岩水力压裂模拟试验与裂缝扩展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帆 马耕 冯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90-1897,共8页
水力压裂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为了深入研究煤岩受力、天然裂缝、泵注排量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煤岩进行了水... 水力压裂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为了深入研究煤岩受力、天然裂缝、泵注排量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煤岩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通过剖切压裂试样描述了水力裂缝扩展和空间展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宽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煤岩水力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水力裂缝自割理处起裂并沿割理扩展、连接割理,进而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2)水力裂缝受应力条件作用明显,当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相近,且远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时,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3)煤岩天然裂隙的存在是形成裂缝网络结构的前提,泵注排量对裂缝网络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4)煤岩裂隙在局部区域影响水力裂缝转向、分叉,但最终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逐渐转向至最大主应力方向;(5)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宽度的变化不仅与煤岩所受应力有关,还受到压裂液排量、天然裂缝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煤岩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现场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裂缝网络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裂缝对煤岩体水力裂缝扩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耕 张帆 +1 位作者 刘晓 冯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2,201,共6页
为了研究煤岩体中天然裂缝的存在对水力压裂裂缝延伸及形态的影响,以人工预制裂缝相似材料试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设备,通过注入定排量压裂液,在分析压裂曲线的基础上,研究了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起裂及裂缝形态的影响特征。研... 为了研究煤岩体中天然裂缝的存在对水力压裂裂缝延伸及形态的影响,以人工预制裂缝相似材料试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设备,通过注入定排量压裂液,在分析压裂曲线的基础上,研究了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起裂及裂缝形态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天然裂缝的存在降低了煤岩体的起裂压力,水力裂缝形态呈现3种情况:水力裂缝沿着天然裂缝面延伸;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后停止延伸;水力裂缝绕过天然裂缝接着延伸。本研究对煤层气(瓦斯)抽采影响范围的确定及产量预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体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天然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的微震监测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孔令海 李峰 +1 位作者 欧阳振华 季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3,143,共6页
基于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的微震监测结果,分析了微震事件分布与采动覆岩破裂的关系,采用经验公式和现场矿压监测结果,对比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竖直方向,微震事件在距离煤层0~40 m为高密度分布,在40~70 m内中密... 基于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的微震监测结果,分析了微震事件分布与采动覆岩破裂的关系,采用经验公式和现场矿压监测结果,对比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竖直方向,微震事件在距离煤层0~40 m为高密度分布,在40~70 m内中密度分布,70 m以上为低密度分布;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微震事件集中分布于3个区域,分别为机头区域Ⅰ、工作面45~90 m区域Ⅱ和90~120 m区域Ⅲ;基于微震监测推断得到的采动裂隙带高度(工作面煤层上方20~70 m范围),与基于经验公式得到的采动裂隙带高度约为80 m基本吻合;随工作面推进,微震事件能量具有周期性分布特点,周期步距平均为30 m,与支架工作阻力揭示的周期来压步距吻合。研究成果为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 裂隙带高度 支架工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区瞬时恶性扩张诱发冲击灾害机理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洪涛 镐振 +3 位作者 吴祥业 赵希栋 郭林峰 马智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2-1399,共8页
为探究煤矿冲击灾害的发生机理,以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回采对13230工作面运输巷围岩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得出了沿巷道轴向的主应力曲线。在受到回采工作面割煤、放煤、初次来... 为探究煤矿冲击灾害的发生机理,以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回采对13230工作面运输巷围岩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得出了沿巷道轴向的主应力曲线。在受到回采工作面割煤、放煤、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前方或侧向移动支承压力等外界扰动的作用后,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最大尺寸扩张了2.2~3.4倍,由此揭示了耿村煤矿"12·22"冲击灾害的发生机理:在该地质环境下,受到外界扰动等触发事件的诱导作用后,13230工作面运输巷围岩区域应力场发生突然改变,引发煤岩体内的弹性能以震动、声响和煤岩体抛出等形式进行释放,出现爆炸式的动力破坏,并造成距离工作面150 m范围内的巷道破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区 回采巷道 冲击地压 恶性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1,4-丁二醇二元物系6.67kPa下汽液平衡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卫航 李清亚 +2 位作者 蒋元力 王训遒 蒋登高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8-241,共4页
煤制乙二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1,4-丁二醇对获得高纯度的乙二醇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真空精馏方法分离提纯,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乙二醇-1,4-丁二醇汽液平衡数据。为此在6.67 k Pa压力下测定了乙二醇-1,4-丁二醇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并进行了... 煤制乙二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1,4-丁二醇对获得高纯度的乙二醇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真空精馏方法分离提纯,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乙二醇-1,4-丁二醇汽液平衡数据。为此在6.67 k Pa压力下测定了乙二醇-1,4-丁二醇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符合热力学一致性。分别用Wilson和NRTL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发现两个模型误差都不大,均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乙二醇 1 4-丁二醇 Wilson模型 NRT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瓦斯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晓 马耕 +1 位作者 苏现波 陶云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08,共6页
在分析总结我国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装备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探讨了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认为目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理论与技术多借鉴于石油气、煤层气开采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分析总结我国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装备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探讨了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认为目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理论与技术多借鉴于石油气、煤层气开采的相关研究成果,尚没有完全形成以煤层瓦斯赋存特征、采掘应力场、裂隙场、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和井下瓦斯抽采特点等为基础的、特色鲜明的煤矿井下水力压裂理论及技术体系。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大力发展瓦斯抽采地质学,研究水力压裂前、中、后地应力和水力裂缝演化规律及瓦斯抽采的动态响应特征;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水力压裂的钻孔、封孔、压裂、测试等相关的设备水平;以缝网改造为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思路,结合井下"三场"动态变化特征,有的放矢进行水力压裂设计,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大力发展井下与地面联合水力压裂抽采瓦斯及煤气共采等理论与技术。为煤矿井下水力压裂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存在问题 缝网改造 井地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隐伏断层递进导升突水的临界判据及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进尚 姚多喜 黄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14-2020,共7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隐伏断层突水的难题,以递进导升及断裂力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断层递进导升简化断裂力学模型,推导了递进导升突水临界力学解析式和断层到底板破坏区的最小安全距离,然后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底板隐伏断层递进导升过程... 为解决煤层底板隐伏断层突水的难题,以递进导升及断裂力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断层递进导升简化断裂力学模型,推导了递进导升突水临界力学解析式和断层到底板破坏区的最小安全距离,然后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底板隐伏断层递进导升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底板隐伏断层在采动影响下,尖端的应力发生了集中,应力强度因子增加,当其超过临界值时,即发生扩展,导升高度增加,随机应力得以释放;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应力再次集中,强度因子再次增加,当其再次达到临界值时,导升高度再次升高,达到底板破坏区的最小安全距离发生突水,递进导升突水强度随初始导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岩层强度降低而增强。隐伏断层初始发育自然导升高度越大,其递进导升破坏越强烈,导致沟通煤层底板更易发生突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 递进导升 断裂力学 劈裂分析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