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公民意识培育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双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6-47,共2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公民意识培育具有密切联系,能够为公民意识培育提供理论指导,化解公民意识培育困境。因此,我们应以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公民意识培育理论,优化公民意识培育内容,推动公民意识培育实践,提高公民意识培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公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储峰 张希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真"体现了治国理政的合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真"体现了治国理政的合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善"体现了治国理政的合目的性,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美"体现了治国理政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美好理想目标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治国理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喜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84,共3页
面对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经将其触角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高校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接触群体",网络必然会改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多元化和开放式的交流渠道,这必然也会对高校大学生... 面对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经将其触角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高校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接触群体",网络必然会改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多元化和开放式的交流渠道,这必然也会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根据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需要,应当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解决理念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网络环境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实现美好生活的机制与保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社字 史宝金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15,共11页
美好生活作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必须通过主体各种不同需求的满足程度来体现,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物质层面的富足感、社会层面的获得感、心理层面的尊严感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四个维度。职业教育对美好生活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劳动、技术... 美好生活作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必须通过主体各种不同需求的满足程度来体现,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物质层面的富足感、社会层面的获得感、心理层面的尊严感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四个维度。职业教育对美好生活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劳动、技术、职业和教育四大支柱来实现。但由职业教育的弱质属性所决定,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实现美好生活中的作用,必须进行职业教育内部支持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的配套改革,即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处理好“主”与“客”、“职”与“志”、“训”与“育”、“技”与“能”之间的关系;在职业教育系统外部处理好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教育强制与教育自由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职业教育服务美好生活目标提供内部支撑与外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职业教育 劳动 技术 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舆论救灾动员——以《新华日报(重庆版)》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宣传为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鑫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9,共9页
《新华日报》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的宣传,是报道这场灾荒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涉及栏目最多的新闻媒体,体现了其救灾动员的力度。《新华日报》针对河南灾民采取多角度报道灾情、呼吁各界积极参与救济、营造民众踊跃... 《新华日报》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的宣传,是报道这场灾荒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涉及栏目最多的新闻媒体,体现了其救灾动员的力度。《新华日报》针对河南灾民采取多角度报道灾情、呼吁各界积极参与救济、营造民众踊跃救灾的氛围和呼吁社会各界科学救灾等动员措施。《新华日报》针对这次灾荒所采取的救灾动员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动员效果,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救灾动员的一个剪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价值追求,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华日报(重庆版)》 1942-1943年河南灾荒 救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境遇变迁中乡土文化的规约与走向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喜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乡土文化生发于农业社会,是农民群体在世代相传中形成的,有着多维、复杂的表现形式和区域共性的文化形态。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生发于农业社会,是农民群体在世代相传中形成的,有着多维、复杂的表现形式和区域共性的文化形态。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乡土文化的生存环境、存在方式、表达形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并陷入了生存危机的尴尬境遇之中。当前,应深入分析乡村文化危机的内在机理,以促进乡土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建设、加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乡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等方式,推进乡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境遇变迁 乡土文化 农村 城镇化 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思考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中元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1,共3页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福民工程,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因此,认真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有力措施...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福民工程,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因此,认真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造福亿万农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陆羽《茶经》的科学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宇 《农业考古》 2016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身经验。因此《茶经》既是茶学专著,又是精辟的农学文献。其中对茶树、茶叶自然特性的总结,对茶叶采摘、烹煮生产经验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茶树种植中的"法如种瓜"的介绍,极有可能表明唐代种植茶树已经采用了混作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羽 茶经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俊蕾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59,共3页
大量"懂技术、会经营、能表达、负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当前,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初步出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的农民专业合... 大量"懂技术、会经营、能表达、负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当前,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初步出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构了农民之间的新型经济关系,使农民有机会超越传统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实现身份、能力和观念的转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加快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和政策建设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于现代农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康有为移风易俗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东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家、改良家,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受到西学和西俗的刺激,他认识到晚清社会需要改革陈旧制度,看到了晚清社会已腐朽不堪的思想文化,力主移风易俗。由此而产生了康有为...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家、改良家,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受到西学和西俗的刺激,他认识到晚清社会需要改革陈旧制度,看到了晚清社会已腐朽不堪的思想文化,力主移风易俗。由此而产生了康有为政论思想之外的一些改革社会风俗的思想,如剪发辫、兴女学、废缠足、倡导婚姻自由等,这些思想打破了封建纲常对人们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对推动晚清社会进步、开化社会风气、促进妇女解放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移风易俗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2,共2页
文章认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需要转变教师角色,为互动提供条件;加大信息流量,丰富教学的内容;重视情感注入,提高教学吸引力;把握思想内涵,突出教学的目标;坚持教师主导,预防偏离教学目标;引入信息技术,推动教... 文章认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需要转变教师角色,为互动提供条件;加大信息流量,丰富教学的内容;重视情感注入,提高教学吸引力;把握思想内涵,突出教学的目标;坚持教师主导,预防偏离教学目标;引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师生互动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职业幸福的农村教师文化建设
12
作者 徐俊蕾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0-72,共3页
教师文化塑造着教师的职业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内在基础。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足、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和青年教师流动性强等现状与农村学校现存的停滞不前、按部就班的教师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农村学校应通过建设... 教师文化塑造着教师的职业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内在基础。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足、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和青年教师流动性强等现状与农村学校现存的停滞不前、按部就班的教师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农村学校应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变革学校文化推动教师文化转型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特别作用,培育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教师文化建设 职业幸福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场馆的设计与实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红色VR展馆开发为例 被引量:92
13
作者 高义栋 闫秀敏 李欣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3-78,85,共7页
近年来,各地高校正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创新研究,融合场馆学习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红色虚拟场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倍受关注。沉浸式虚拟场馆,可以突破时空及经费限制,让大批学生实现虚拟参观,... 近年来,各地高校正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创新研究,融合场馆学习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红色虚拟场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倍受关注。沉浸式虚拟场馆,可以突破时空及经费限制,让大批学生实现虚拟参观,获得知识和情感的提升。文章阐述了沉浸式VR的特点、设备类型,提出了手机VR和VR一体机、主机VR、主机VR+大屏以及VR立体投影四种VR教学应用模式,探讨了VR场馆建设的原则和策略,并以红色VR体验馆设计为例,分析了虚拟展馆从内容选择到目标设定以及开发流程等各个环节。研究认为:VR场馆的教学实践需要在设备与环境、VR资源建设、VR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相应改革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场馆 VR+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希中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共4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围绕建构自身形象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长期持续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和良好实践效果。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崭新实践包括坚持党的形象、国家形象、人民形象一体建设,坚持维护党的历史形象与建构党的时代形...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围绕建构自身形象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长期持续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和良好实践效果。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崭新实践包括坚持党的形象、国家形象、人民形象一体建设,坚持维护党的历史形象与建构党的时代形象相结合,坚持党组织的形象建设与党员的形象建设相融合,坚持塑造党的干部形象与普通党员的形象相协同,坚持展示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相统一。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经验启示有: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形象建设伟大工程,将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一体推进、将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作为形象建设的重点,将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形象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作为形象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举办纪念活动作为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 政党形象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激励面临的绩效抵消悖论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双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69,共3页
在激励实践中,由于目标制定不明确、激励授权不到位、沟通和信任不充分、绩效考核不客观、薪酬管理不科学等原因,往往使组织激励大打折扣,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冲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绩效考核、绩效奖惩、绩效... 在激励实践中,由于目标制定不明确、激励授权不到位、沟通和信任不充分、绩效考核不客观、薪酬管理不科学等原因,往往使组织激励大打折扣,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冲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绩效考核、绩效奖惩、绩效评估、绩效分配、绩效管理、绩效调整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探索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励 绩效抵消悖论 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绩效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文化创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林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140-141,共2页
文化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通过文化创新可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新时代,应推动国家治理和文化创新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话语体系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的短板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瑞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94-195,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比如个别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党建经费相对不足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树立正确的党建工作理念,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培养高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比如个别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党建经费相对不足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树立正确的党建工作理念,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党建工作者,从而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 党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应对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的措施及影响——以《解放日报》相关宣传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王鑫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在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中,晋冀鲁豫边区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灾情。与此同时,晋冀鲁豫和陕甘宁边区是河南灾民逃荒的主要目的地。应对此次灾荒,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在应对这次大旱荒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包括:及时报... 在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中,晋冀鲁豫边区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灾情。与此同时,晋冀鲁豫和陕甘宁边区是河南灾民逃荒的主要目的地。应对此次灾荒,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在应对这次大旱荒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包括:及时报道灾情,呼吁紧急救灾;出台救济政策,发布应灾指示;妥善安置灾民,发放急赈物资;开展生产自救,实施以工代赈;评选劳动英雄,宣传典型人物等。通过应对此次大旱荒,中国共产党保障了灾民对生存权力的基本需求,加深了民众对边区“新世界”的认同,也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 《解放日报》 救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人民性”
19
作者 储峰 张希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4,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为人民担当、与人民共治,体现出习近平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人民观"。这一"人民观"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其内涵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为人民担当、与人民共治,体现出习近平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人民观"。这一"人民观"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其内涵丰富、逻辑严谨,体现出理论上的承续拓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当代性。新时代只有坚持和贯彻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才能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意识形态建设 人民观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