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5-氨基酮戊酸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陈国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5,共6页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mg/L3、0 mg/L、50 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稻株的穗、叶...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mg/L3、0 mg/L、50 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稻株的穗、叶片、茎鞘、根系中的32P比活度和放射性活度均显著高于不喷施ALA的对照处理;105~0mg/L ALA处理使分配到稻株穗部的32P活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在开花期、乳熟期和腊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3%6~.0%、4.1%5~.0%和2.0%2~.7%。上述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能显著提高稻株各器官对磷素的吸收,并能明显促进磷素向穗部的运输分配,从而使105~0 mg/L ALA处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8%9~.9%和5.4%1~4.9%,其中以30 mg/L 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32P示踪
磷素
水稻
吸收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藻酸钠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_1的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均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6,共7页
为探索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选用浓度为1.25×108个·mL-1的酵母菌菌悬液进行包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人参皂苷Rb1含量变化计算生物转化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海藻酸钠浓...
为探索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选用浓度为1.25×108个·mL-1的酵母菌菌悬液进行包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人参皂苷Rb1含量变化计算生物转化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海藻酸钠浓度、包埋时间、接种量和CaCl2浓度对所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影响,最终获得了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为包埋时间45min,接种量7%,海藻酸钠浓度5%,CaCl2浓度10%。在该条件下,所包埋酵母菌对人参皂苷Rb1的最高生物转化率为31.51%,较以往未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生物转化率提高约3%~5%。本研究首次利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解决了酵母菌种子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简化了灭菌、菌种活化等步骤,为人参皂苷Rb1等苷类物质的高效生物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包埋
人参皂苷RB1
生物转化率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色木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玉辉
贾翠英
杨天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对经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产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绿色木霉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基液固质量比、装料量对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3d,接种量1.5片,培养基液固质量比为3.5,装料量为8g,在此...
对经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产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绿色木霉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基液固质量比、装料量对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3d,接种量1.5片,培养基液固质量比为3.5,装料量为8g,在此条件下水解还原糖得率最高为8.01%,从而为玉米秸秆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酸水解
玉米秸秆
绿色木霉
生物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9968-19970,共3页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叶、茎、柄
蛋白质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乳链菌肽发酵液活性炭脱色
被引量:
2
5
作者
贾翠英
张明霞
张玉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3,共4页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对乳链菌肽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分析了吸附条件对活性炭脱色效果及对乳链菌肽收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作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25℃,120r/min,摇床脱色8h,4.5g粒状活性炭对50mL乳链菌肽发...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对乳链菌肽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分析了吸附条件对活性炭脱色效果及对乳链菌肽收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作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25℃,120r/min,摇床脱色8h,4.5g粒状活性炭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69.3%,乳链菌肽收率为93.4%,而0.2g粉状活性炭25℃,120r/min,摇床脱色10h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57.47%,乳链菌肽收率为83.2%;90℃,30min水浴静态脱色,粒状活性炭脱色率42.6%,乳链菌肽收率为90.78%;粉状活性炭脱色率为56.76%,乳链菌肽收率为89.84%;吸附脱色动力学研究发现,粒状活性炭表现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而粉状活性炭则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链菌肽
活性炭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贾翠英
张玉辉
李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09-6511,6566,共4页
[目的]考察影响玉米秸秆稀酸水解产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稀酸浓度(稀H2SO4)、酸解温度、固液比、酸解时间对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酸解温度、酸解时...
[目的]考察影响玉米秸秆稀酸水解产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稀酸浓度(稀H2SO4)、酸解温度、固液比、酸解时间对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酸解温度、酸解时间、稀酸浓度、固液比对酸解产糖得率均有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酸解温度>稀酸浓度>酸解时间>固液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酸解条件为酸解温度120℃,稀酸浓度1.5%,酸解时间60min,固液比7.5%,在该试验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29.64%。[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酸解
产糖得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动力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贾翠英
杨天佑
+1 位作者
张玉辉
赖庆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3-86,82,共5页
在分批发酵中,对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值与...
在分批发酵中,对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和预测酵母菌生物转化过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人参皂苷RB1
转化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8
作者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5-327,430,共4页
为考察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碱解、溶菌酶、超声波以及碱解与超声波、溶菌酶与超声波之间的复合破壁方法对一株产蛋氨酸细菌进行细胞破壁,并用氯铵-T法分别测定胞外发酵液和各种破壁条件下胞内蛋氨酸的含量。结...
为考察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碱解、溶菌酶、超声波以及碱解与超声波、溶菌酶与超声波之间的复合破壁方法对一株产蛋氨酸细菌进行细胞破壁,并用氯铵-T法分别测定胞外发酵液和各种破壁条件下胞内蛋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氨酸为0.952mg/L,经碱破壁、溶菌酶破壁、超声波破壁、碱与超声破复合破壁、溶菌酶与超声波复合破壁后,蛋氨酸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0.9%、12.0%、18.3%、19.6%、22.2%,上述结果表明细菌细胞破壁后,蛋氨酸产量明显提高,且不同破壁方法提高程度不同,复合破壁方法与单一破壁方法相比,蛋氨酸产量提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细胞破壁
蛋氨酸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氨基酮戊酸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陈国兴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5,共6页
基金
湖北省科委重点项目(96290605)资助
文摘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mg/L3、0 mg/L、50 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稻株的穗、叶片、茎鞘、根系中的32P比活度和放射性活度均显著高于不喷施ALA的对照处理;105~0mg/L ALA处理使分配到稻株穗部的32P活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在开花期、乳熟期和腊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3%6~.0%、4.1%5~.0%和2.0%2~.7%。上述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能显著提高稻株各器官对磷素的吸收,并能明显促进磷素向穗部的运输分配,从而使105~0 mg/L ALA处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8%9~.9%和5.4%1~4.9%,其中以30 mg/L 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32P示踪
磷素
水稻
吸收
分配
Keywords
5-aminolevulinic acid
^32p tracer
phosphate
rice
uptak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藻酸钠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_1的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均玲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6,共7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7210222004)
文摘
为探索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选用浓度为1.25×108个·mL-1的酵母菌菌悬液进行包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人参皂苷Rb1含量变化计算生物转化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海藻酸钠浓度、包埋时间、接种量和CaCl2浓度对所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影响,最终获得了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为包埋时间45min,接种量7%,海藻酸钠浓度5%,CaCl2浓度10%。在该条件下,所包埋酵母菌对人参皂苷Rb1的最高生物转化率为31.51%,较以往未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生物转化率提高约3%~5%。本研究首次利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解决了酵母菌种子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简化了灭菌、菌种活化等步骤,为人参皂苷Rb1等苷类物质的高效生物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包埋
人参皂苷RB1
生物转化率
酵母菌
Keywords
sodium alginate
embedding method
ginsenoside Rb1
biotransformation rate
yeast
分类号
Q814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色木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玉辉
贾翠英
杨天佑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文摘
对经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产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绿色木霉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基液固质量比、装料量对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3d,接种量1.5片,培养基液固质量比为3.5,装料量为8g,在此条件下水解还原糖得率最高为8.01%,从而为玉米秸秆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稀酸水解
玉米秸秆
绿色木霉
生物糖化
Keywords
diluted acid hydrolysis
corn straws
Trichoderma virid
biological saccharification
分类号
Q814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河南百农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9968-19970,共3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0624030005)
文摘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叶、茎、柄
蛋白质
矿物质
Keywords
Leaf-vegetable sweet potato
Leaves
stems and stipes
Protein
Mineral substance
分类号
Q945.1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乳链菌肽发酵液活性炭脱色
被引量:
2
5
作者
贾翠英
张明霞
张玉辉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3,共4页
文摘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对乳链菌肽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分析了吸附条件对活性炭脱色效果及对乳链菌肽收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作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25℃,120r/min,摇床脱色8h,4.5g粒状活性炭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69.3%,乳链菌肽收率为93.4%,而0.2g粉状活性炭25℃,120r/min,摇床脱色10h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57.47%,乳链菌肽收率为83.2%;90℃,30min水浴静态脱色,粒状活性炭脱色率42.6%,乳链菌肽收率为90.78%;粉状活性炭脱色率为56.76%,乳链菌肽收率为89.84%;吸附脱色动力学研究发现,粒状活性炭表现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而粉状活性炭则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的叠加。
关键词
乳链菌肽
活性炭
脱色
Keywords
Nisin
actie charcoal
decolorization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贾翠英
张玉辉
李兰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09-6511,6566,共4页
基金
河南科技学院高等人才创新项目(07200)
文摘
[目的]考察影响玉米秸秆稀酸水解产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稀酸浓度(稀H2SO4)、酸解温度、固液比、酸解时间对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酸解温度、酸解时间、稀酸浓度、固液比对酸解产糖得率均有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酸解温度>稀酸浓度>酸解时间>固液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酸解条件为酸解温度120℃,稀酸浓度1.5%,酸解时间60min,固液比7.5%,在该试验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29.64%。[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酸解
产糖得率
影响因素
Keywords
Corn stalk
Acidolysis
Yield of sugar
Influenced factor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动力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贾翠英
杨天佑
张玉辉
赖庆梧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3-86,82,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7210222004)
文摘
在分批发酵中,对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和预测酵母菌生物转化过程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酵母菌
人参皂苷RB1
转化
动力学模型
Keywords
yeast
ginsenoside
biotransformation
kinetics
分类号
TQ464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8
作者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娟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5-327,430,共4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82102220001)
文摘
为考察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碱解、溶菌酶、超声波以及碱解与超声波、溶菌酶与超声波之间的复合破壁方法对一株产蛋氨酸细菌进行细胞破壁,并用氯铵-T法分别测定胞外发酵液和各种破壁条件下胞内蛋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氨酸为0.952mg/L,经碱破壁、溶菌酶破壁、超声波破壁、碱与超声破复合破壁、溶菌酶与超声波复合破壁后,蛋氨酸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0.9%、12.0%、18.3%、19.6%、22.2%,上述结果表明细菌细胞破壁后,蛋氨酸产量明显提高,且不同破壁方法提高程度不同,复合破壁方法与单一破壁方法相比,蛋氨酸产量提高效果显著。
关键词
蛋氨酸
细胞破壁
蛋氨酸产量
Keywords
methionine
cell wall disrupting methods
yield of methionine
分类号
TS201.2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5-氨基酮戊酸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姚素梅
王维金
陈国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藻酸钠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_1的研究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均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绿色木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糖条件的研究
张玉辉
贾翠英
杨天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乳链菌肽发酵液活性炭脱色
贾翠英
张明霞
张玉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影响因素研究
贾翠英
张玉辉
李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动力学
贾翠英
杨天佑
张玉辉
赖庆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