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周思旭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
文摘
现代师生关系奉行的是师生主客二元对立、教师中心和权威、培养规格的统一性等理念,师生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不平等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也会造成学生片面发展。后现代师生关系则以批判现代理性教育观和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主张建立非理性的、情感约定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在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过程中共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师生之间建立起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彼此之间既有充分的自由又有对对方的负责,是自由、责任和权利的统一。师生之间在教育和学习中经历共同生命发展的过程,最终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达到生命的完整。后现代主义的师生关系向人们展现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
关键词
后现代
现代
师生关系
-
Keywords
post-modernism
modernis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
分类号
G45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
被引量:14
- 2
-
-
作者
高佳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
-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6,共3页
-
文摘
理财教育作为美国中小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果颇丰。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理财教育的发展状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在当前的多样化发展阶段,无论是学校理财教育还是家庭理财教育和相关组织的发展,都值得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
理财教育
-
Keywords
Americ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
分类号
G5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6
- 3
-
-
作者
高佳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
-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
文摘
理财教育作为美国中小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纵观其发展历史,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地域文化因素、个性与能力因素,并由此有其对应的对策。
-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
理财教育
影响因素
-
Keywords
Americ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factor
-
分类号
G42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河南省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
被引量:8
- 4
-
-
作者
李建芹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
-
出处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3期211-212,共2页
-
基金
河南省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No.SKL-2005-949)
-
文摘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的焦虑现状。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河南省3所普通高校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状态焦虑在年级和专业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高于全国常模;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师范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年级和专业差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
关键词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大学生
心理健康
-
Keywords
State anxiety
Trait anxiety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论杨贤江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冯丽
张珍珍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
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系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5,共2页
-
基金
河南科技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基金的资助。
-
文摘
杨贤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在民国时期就提出了职业指导思想,指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结合社会、市场所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文章对杨贤江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现今的职业指导工作有所帮助。
-
关键词
杨贤江
职业指导
学校教育
-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日本和新加坡学校德育差异性分析
- 6
-
-
作者
高佳
李一飞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
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
-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128,共7页
-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1JD710089)
-
文摘
同属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存在诸多不同。围绕两国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主流价值观、方式方法和德育环境等方面探讨它们学校德育的差异性,可以为我国德育工作提供些许理论与实践参考。
-
关键词
日本
新加坡
学校德育
差异性
-
Keywords
Japan
Singapor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difference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