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范文秀 侯玉霞 +2 位作者 冯素伟 朱芳坤 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34,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茎秆纤维素与小麦茎秆抗倒伏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微波辅助加热酸浸提法提取了小麦茎秆纤维素,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纤维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等方法对小麦茎秆纤维素光谱性能和形貌结构... 为了研究小麦茎秆纤维素与小麦茎秆抗倒伏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微波辅助加热酸浸提法提取了小麦茎秆纤维素,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纤维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等方法对小麦茎秆纤维素光谱性能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抗倒伏小麦百农矮抗58茎秆纤维素含量为22.51%,结晶度高达74.47%;微波辅助加热酸浸提法所提取的小麦茎秆纤维素纯度高,具有典型的纤维素特征,小麦茎秆纤维素结晶体具有典型的纤维素Ⅰ的结构;小麦茎秆纤维素结构属结晶度高、大分子排列非常紧密的纤维;小麦茎秆纤维素的结晶度和小麦茎秆的倒伏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晶度高,倒伏指数小,抗倒伏性能强;结晶度可以用来表征小麦茎秆纤维素的强度,有望作为衡量小麦茎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结晶度 红外光谱 X-衍射光谱 小麦茎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美兰 宋雪薇 +4 位作者 朱潇 杨庚武 孔得群 贺晓敏 茹振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5,共9页
为了确定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和温光阈值,探寻杂交制种最佳时空区域,2011-2013年度在长沙进行了分期播种,研究了BNS366群体不同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与花粉败育率、自交不育度和自交实粒数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分蘖盛期... 为了确定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和温光阈值,探寻杂交制种最佳时空区域,2011-2013年度在长沙进行了分期播种,研究了BNS366群体不同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与花粉败育率、自交不育度和自交实粒数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分蘖盛期的气温与育性呈极显著相关;拔节始期-孕穗始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长也与育性呈极显著相关。即BNS366育性受到播种-分蘖盛期和拔节始期-孕穗始期温光因子的影响。播种-分蘖盛期的日平均气温为17.1-21.7℃不育,日平均气温为14.0-16.2℃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为5.5-6.2℃可育。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为群体拔节始期-孕穗始期,即小花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育性转换的温光阈值:日平均气温6.6-8.10℃,日长10.92-11.18h不育;日平均气温8.13-10.72℃,日长11.40-11.53h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15.5-18.4℃,日长11.75-12.33h完全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不育 敏感时期 临界温度 临界日长 BNS3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素伟 王光涛 +3 位作者 王玉泉 丁位华 文昭普 茹振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探讨小麦籽粒灌浆后的脱水特性,选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5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温麦6号和周麦18),研究了不同年际间不同品种小麦的籽粒脱水速率,以及其与籽粒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成熟期的脱水... 为探讨小麦籽粒灌浆后的脱水特性,选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5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温麦6号和周麦18),研究了不同年际间不同品种小麦的籽粒脱水速率,以及其与籽粒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成熟期的脱水特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年际间受温度条件的影响,籽粒脱水速率亦存在较大差异。百农4199籽粒脱水速率较快,各年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百农418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显著低于百农4199,但高于其他品种,矮抗58、温麦6号和周麦18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无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籽粒的脱水速率与0~21 d籽粒灌浆速率呈正相关,其中与7~14 d灌浆速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21 d以后的灌浆速率呈负相关;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又是影响千粒质量的重要因素(R^2=0.99,P<0.01)。小麦品种百农418具有相对较高的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千粒质量较大;百农4199后期籽粒脱水速率较快,年际间籽粒质量稳定。由此得出,小麦籽粒脱水特性除受到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外,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生产中选用灌浆前中期(0~21 d)籽粒灌浆快与后期籽粒脱水速率相对较快的品种,是提高籽粒质量、稳定产量的关键,5个品种中百农4199和百农418为本次试验的优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脱水 灌浆速率 千粒质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小麦品种郑麦7698花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金立桥 胡琳 +3 位作者 张子山 赵世杰 高辉远 齐学礼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选取河南省的区试对照品种周麦18与郑麦7698进行光合性能比较研究,分析郑麦7698高产原因,旨在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郑麦7698在开花后0~36 d旗叶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平均提高40. 0%),在开花后6~18 d穗的总... 选取河南省的区试对照品种周麦18与郑麦7698进行光合性能比较研究,分析郑麦7698高产原因,旨在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郑麦7698在开花后0~36 d旗叶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平均提高40. 0%),在开花后6~18 d穗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整个测定时期平均提高17. 2%)。郑麦7698穗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显著高于周麦18(提高29. 6%)。与周麦18相比,郑麦7698能够保持更高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羧化效率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保证了郑麦7698在灌浆后期较慢的衰老速率。上述因素致使郑麦7698比周麦18有更高的籽粒灌浆能力,最终导致郑麦7698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分别较周麦18显著提高3. 5%和8. 0%,进而使得籽粒产量较周麦18显著提高9.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郑麦7698 高产 高光效 花后光合特性 光合速率 麦穗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孙海丽 孙一杰 +1 位作者 代海芳 丁位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植物生理学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林和园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河南科技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优化课程... 植物生理学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林和园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河南科技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优化课程内容,建设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同时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也进行改革与优化,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注重融入思政元素。该文对上述几方面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同行进行植物生理学的教研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考核方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小麦可育和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东霄 李淦 +1 位作者 冯素伟 茹振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8-884,共7页
温敏核不育小麦BNS可育花药发育中,脂类物质一直很少。在小孢子分裂前,花药中的淀粉粒也不多。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伴随着营养细胞中大液泡的消失和细胞质内含物的增加,细胞质中出现淀粉粒并持续增加。即将开花的成熟花粉中积累... 温敏核不育小麦BNS可育花药发育中,脂类物质一直很少。在小孢子分裂前,花药中的淀粉粒也不多。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伴随着营养细胞中大液泡的消失和细胞质内含物的增加,细胞质中出现淀粉粒并持续增加。即将开花的成熟花粉中积累大量淀粉粒,是其营养物质积累特征。不育花药在小孢子分裂以前与可育花药相似,小孢子未显示结构差异。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不育花粉营养细胞中的大液泡不消失,细胞质内含物也不持续增加,淀粉粒的积累终止,最终导致其没有内含物的积累。这种淀粉代谢的异常与花粉败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花药 花粉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液对小麦小孢子发育和花粉育性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海英 甄俊琦 +5 位作者 茹振钢 董娜 高远 冯必得 张丽 师学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6-972,共7页
为了明确FAA和卡诺氏固定液对小麦小孢子花粉染色效果的差异,以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材料,采用I2-KI法、醋酸洋红法和DAPI法染色观察了小孢子发育过程,并统计了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采用FAA固定液... 为了明确FAA和卡诺氏固定液对小麦小孢子花粉染色效果的差异,以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材料,采用I2-KI法、醋酸洋红法和DAPI法染色观察了小孢子发育过程,并统计了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采用FAA固定液固定、I2-KI法染色,小孢子内淀粉积累区域染色较深,单核期和二核期醋酸洋红法与DAPI法染色细胞核清晰程度均较高;采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三核期和开花期醋酸洋红法染色,细胞核清晰度较高,二核期与三核期DAPI法细胞图像略偏红。采用两种固定液固定、I2-KI法和DAPI法染色,以及采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醋酸洋红法染色,花粉可育率均较高;采用FAA固定液固定、醋酸洋红法染色,花粉可育率偏低并与自交结实率一致。因此,从获得小孢子高清晰细胞图像角度考虑,对于I2-KI、单核期和二核期醋酸洋红及DAPI染色法来说,采用FAA固定液较好;对于三核期和开花期醋酸洋红染色法来说,采用卡诺氏固定液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固定液 温敏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育 花粉育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尔图小麦PBF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喜贵 吴晓军 +4 位作者 姜小苓 王玉泉 李淦 胡铁柱 茹振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22-26,共5页
醇溶蛋白盒结合因子(prolamin-box binding factor,PBF)是胚乳组织特异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主要调控籽粒蛋白基因表达效率进而影响面粉的加工品质。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2份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中克隆得到2个PBF基因... 醇溶蛋白盒结合因子(prolamin-box binding factor,PBF)是胚乳组织特异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主要调控籽粒蛋白基因表达效率进而影响面粉的加工品质。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2份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中克隆得到2个PBF基因(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MF547409和MF547410)。与已报道不同来源PBF基因比对分析发现,乌拉尔图小麦PBF存在丰富变异位点,高达4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其推导的PBF蛋白具有典型DOF结构特征,存在22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尤其第22位A→S和第23位G→A变异形成特有酪氨酸激酶Ⅱ磷酸化位点(CK2-phospho-site)。该结果表明乌拉尓图小麦PBF基因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也暗示了氨基酸变异位点可能对其PBF蛋白的调控功能产生影响。同时,聚类分析显示乌拉尓图小麦与普通小麦的PBF蛋白聚在1个亚组,进一步证实了二者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图小麦 PBF基因 序列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及其亲本矮秆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刚 胡铁柱 +5 位作者 李小军 董娜 冯素伟 李淦 张立琳 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5,共4页
为探索百农矮抗58小麦所含的矮秆基因及其来源,应用赤霉素反应和分子标记检测了百农矮抗58及其亲本周麦11、豫麦49号、郑州8960的矮秆基因。结果表明:郑州8960为赤霉素敏感型,其他3个品种对赤霉素不敏感;分子标记检测显示,矮抗58、豫麦4... 为探索百农矮抗58小麦所含的矮秆基因及其来源,应用赤霉素反应和分子标记检测了百农矮抗58及其亲本周麦11、豫麦49号、郑州8960的矮秆基因。结果表明:郑州8960为赤霉素敏感型,其他3个品种对赤霉素不敏感;分子标记检测显示,矮抗58、豫麦49号、郑州8960携带Rht-D1b基因,周麦11携带Rht-B1b基因,4个品种均没有扩增出Rht8基因的192bp标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百农矮抗58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根系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对根际pH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光涛 冯素伟 +3 位作者 丁位华 金立桥 文昭普 茹振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2-1147,共6页
为探讨根际pH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AK58)和‘百农4199’(BN4199)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3个pH水平(4.0、6.5、9.0,以6.5为对照),研究根际pH对冬小麦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及根系解剖结构对pH的响应。... 为探讨根际pH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AK58)和‘百农4199’(BN4199)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3个pH水平(4.0、6.5、9.0,以6.5为对照),研究根际pH对冬小麦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及根系解剖结构对pH的响应。结果表明:酸碱胁迫下,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下降,且酸胁迫较碱胁迫下降幅度大。两品种根冠比表现为pH 4.0<pH 6.5<pH 9.0,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pH 6.5<pH 9.0<pH 4.0。与对照相比,两品种碱性条件下根系结构受损较小,而酸性条件下受损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与抗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根系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酸碱胁迫下,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利于保持根系生长,从而提高小麦适应不良根际环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PH 抗衰老酶 根系解剖结构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