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阳市艾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 1
-
-
作者
李豪雷
黄显章
崔建新
于毅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害虫天敌繁育研究中心
南阳理工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6,共8页
-
基金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2300420024)。
-
文摘
为明确南阳市艾田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采用扫网法对艾田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草夏秋季节共收集到害虫和天敌昆虫70579头,隶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共6目32科。优势害虫类群为叶蝉科、蚜科、长蝽科、叶甲科、薪甲科;优势天敌类群为茧蜂科、盲蝽科、瓢甲科。艾每年收获3~4茬,刈割艾田夏季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秋季逐渐降低。未刈割艾田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未刈割艾田主要优势害虫种群为叶蝉科的蒙奥小叶蝉(Austroasca mitjaevi),于6月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刈割艾田的蒙奥小叶蝉在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其蚜虫类害虫的优势种艾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yomogifoliae)于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初才逐渐消减。总体来看,刈割对推迟艾田蒙奥小叶蝉暴发有一定作用,未刈割艾田的蚜虫危害程度轻于刈割艾田。
-
关键词
艾田
昆虫
群落稳定性
蒙奥小叶蝉
害虫防控
-
Keywords
Artemisia argyi field
Insect
Community stability
Austroasca mitjaevi
Pe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
分类号
S435.67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气温对意大利蜜蜂采集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崔建新
王跃武
李文豪
杨江天
黄智勇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害虫天敌繁育研究中心
新乡市植物园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昆虫系
-
出处
《中国蜂业》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772501)。
-
文摘
利用飞行磨系统测试意大利工蜂在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加深对蜜蜂的飞行行为的认识,为提高流蜜期蜜蜂管理、合理规划蜂场蜜源配置提供依据。本试验环境条件为相对湿度60%~80%和光照强度800 Lux的条件下,对18℃、20℃、22℃、24℃、26℃、28℃下的意大利工蜂的飞行能力进行测试,利用飞行磨系统记录和Matlab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整个试验过程中不补充营养和水分。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的意大利工蜂的个体的飞行距离的差异显著(P=0.039),累计飞行时间的差异显著(P=0.0435),平均飞行速度的差异不显著(P=0.085)。蜜蜂飞行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4℃,此条件下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1314.06m,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754.99s。22℃~28℃,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400~700m。
-
关键词
采集蜂
温度
意大利蜜蜂
飞行磨
飞行行为
-
Keywords
forager
temperature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flight mill
flying behavior.
-
分类号
S891.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3种天牛幼虫蛀食振动小波包特征及其识别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圣煌
杨江天
崔建新
-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害虫天敌繁育研究中心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100,共10页
-
基金
河南省科技开放合作项目(1721060000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501)。
-
文摘
【目的】蛀干害虫幼虫生活在树干内部,种类鉴别困难。为了迅速准确地判断天牛幼虫种类,进行科学防治,试验通过检测分析天牛幼虫蛀食树干振动信号提取害虫行为学特征,以鉴定天牛种类。【方法】获取天牛幼虫在蛀食通道内活动时发出的振动信号,分析信号波形和相对幅值,选择天牛幼虫蛀食树干振动信号,抽取振动信号波形和持续时间等时域特征。首先用变分模态分解对振动信号做降噪处理,再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小波包3层分解,计算各节点的频域能量,以特征频率和节点能量占比作为频域特征。时域、频域特征相结合识别天牛种类。【结果】云斑天牛蛀食振动持续时间约为11.1 ms,衰减震荡波形中部存在一个明显的下凹;特征频率约为550 Hz,小波包能量主要集中在第2、3、4节点。光肩星天牛蛀食振动持续时长约为8.2 ms,衰减震荡波形在中部和尾部各有一个下凹;与云斑天牛相比,蛀食振动信号频谱无550 Hz频率成分,但存在2500 Hz频率分量。桃红颈天牛(为害紫叶李)蛀食振动持续时间约为6.4 ms,波形无明显下凹,频谱图上有2个2000 Hz以上的频率成分;桃红颈天牛(为害西府海棠)蛀食振动持续时间约19.8 ms,波形无下凹,在尾部有上凸,频谱存在100 Hz的低频频率成分。【结论】采用天牛幼虫蛀干振动信号分析法能有效识别天牛种类,对实现天牛幼虫活体快速林间检测,制定科学防治方案有重要实用价值。
-
关键词
天牛
幼虫
蛀木振动
小波包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
Keywords
longhorn
larva
wood boring vibration signal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花绒寄甲(鞘翅目:寄甲科)成虫形态
- 4
-
-
作者
梁琳琳
赵强
李丹
周长翠
崔建新
-
机构
新乡市人民公园
河南科技学院害虫天敌繁育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5期14-17,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鳞翅目昆虫翅及飞行能力进化(31772501)
河南省科技开放合作项目豫北地区主要农林害虫和天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172106000056)。
-
文摘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为深入研究其形态学,在实体显微镜下,对外寄生的花绒寄甲成虫进行形态研究,利用绘图仪绘制形态特征轮廓。花绒寄甲成虫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小盾片,后翅为首次绘制。对其头、前胸、鞘翅(雌雄虫鞘翅端角区)、腹部(雌雄虫腹末腹面)进行了重新描述和绘图。文中附有形态图24幅,研究标本存放于河南科技学院(新乡)昆虫标本馆。本研究对寄甲类昆虫的比较形态学和功能形态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关键词
花绒寄甲
寄甲科
天敌
形态学
-
Keywords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Bothrideridae
natural enemy
morphology
-
分类号
S763.306.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