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1
作者 李庆飞 张立 +1 位作者 韩涛 孙涌栋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96-198,共3页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当前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河南科技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为例,从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合作机...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当前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河南科技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为例,从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加强实践环节及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机制。将产教融合理念贯穿到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有利于构建研究生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农艺与种业 联合培养 实践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乡8种园林树种叶片持水性能及其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于梓浩 刘涵璐 +3 位作者 史鑫宇 杨荣昊 杨迪源 周瑞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5期42-46,共5页
为筛选持水能力较强的树种,本研究采用室内浸提法,分析紫荆等8种园林树种叶片的叶长等叶片性状,叶片持水率、吸水速度、失水率和失水速率,并对叶片的持水率和浸水时间、失水率和失水时间、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进行... 为筛选持水能力较强的树种,本研究采用室内浸提法,分析紫荆等8种园林树种叶片的叶长等叶片性状,叶片持水率、吸水速度、失水率和失水速率,并对叶片的持水率和浸水时间、失水率和失水时间、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进行函数拟合,分析叶片性状与持水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种园林树种的叶片最大持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君迁子(346.27%)>白蜡(345.23%)>月季(314.87%)>紫荆(282.13%)>贴梗海棠(229.47%)>石楠(198.60%)>小叶黄杨(179.20%)>大叶黄杨(150.27%);叶片最大失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君迁子(56.49%)>石楠(55.86%)>贴梗海棠(52.77%)>月季(52.56%)>紫荆(49.76%)>小叶黄杨(49.34%)>白蜡(45.60%)>大叶黄杨(41.73%)。(2)随浸泡时间的增加,8种园林树种叶片的持水率和失水率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呈幂函数关系。(3)叶片最大持水率与比叶面积密切相关。综上,君迁子、白蜡与月季的持水性能相对较佳,涵养水源能力较强。研究结果为优化城市绿地水源涵养功能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种 叶片 持水性能 涵养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3
作者 赵梦蕾 邱根麒 郑秋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183-185,共3页
以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校园总体规划和规划设计理念,具体探讨了以水景设计为中心的一心点缀、两轴贯穿、多园环绕、各区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从集水、渗水、净水方面探讨了校园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问题。认为... 以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校园总体规划和规划设计理念,具体探讨了以水景设计为中心的一心点缀、两轴贯穿、多园环绕、各区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从集水、渗水、净水方面探讨了校园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问题。认为设计中突出水景的流动,空间的连续以及功能的多变,形成了教学与生活相衔接、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大学校园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观 连续空间 人文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冠’梨在河南商丘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4
作者 徐变变 范嘉林 +4 位作者 党伟 孙剑 王芳 周瑞金 赵明新 《烟台果树》 2025年第3期40-41,43,共3页
河南商丘2017年引进‘黄冠’试种,经7年引种观察,该品种在当地表现出丰产、稳产、品质佳、抗病性强、易于管理等优点,是适应商丘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早中熟沙梨品种。
关键词 ‘黄冠’梨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智慧园艺”微专业建设探究
5
作者 李庆飞 刘双委 李贞霞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1期160-162,共3页
智慧园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深入开展智慧园艺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培... 智慧园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深入开展智慧园艺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培养高素质智慧园艺科技人才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分析当前园艺专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农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智慧园艺微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深入探讨了智慧园艺微专业的构建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期为我国涉农高校智慧园艺微专业的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为培养新型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智慧园艺 微专业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建设
6
作者 赵梦蕾 毛达 +1 位作者 姚正阳 张毅川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3期175-177,180,共4页
新农科背景下为培养高素质农林卓越人才,需深入到课程层面进行教育改革,并构建详细的课程标准体系。以河南科技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在详细分析课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成果导向为理念,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提出课程标准建设的策略方... 新农科背景下为培养高素质农林卓越人才,需深入到课程层面进行教育改革,并构建详细的课程标准体系。以河南科技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在详细分析课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成果导向为理念,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提出课程标准建设的策略方向,包括梳理课程目标、完善教学设计、构建课程思政链、建立评价体系等,以指导课程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林规划设计 课程标准 成果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份南瓜种质资源的种子及幼苗性状评价
7
作者 任广乾 刘珍宇 +5 位作者 刘俊杰 邢宗亚 王鹏伟 孙丽 刘振威 李新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80份南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南瓜种子及幼苗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南瓜种子及幼苗表型性状及变异程度,分析南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0份南瓜种质资源种子的厚度、长度、宽度... 以80份南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南瓜种子及幼苗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南瓜种子及幼苗表型性状及变异程度,分析南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0份南瓜种质资源种子的厚度、长度、宽度、千粒重和幼苗的子叶长度、子叶宽度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性状之间差异显著,数量性状变异类型比较丰富。本研究为了明确不同组群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将80份南瓜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组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种质资源 种子 幼苗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类蔬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家新 张文静 +9 位作者 路翠玲 苏贺楠 赵艳艳 魏小春 杨双娟 王志勇 冯健起 张晓伟 原玉香 袁敬平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遗传转化技术是研究白菜类蔬菜基因功能和开展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通过适宜的遗传转化方法,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生物基因组,实现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的改良。然而,白菜类蔬菜的遗传转化面临着再生能力差、转化效率低等问题。通过... 遗传转化技术是研究白菜类蔬菜基因功能和开展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通过适宜的遗传转化方法,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生物基因组,实现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的改良。然而,白菜类蔬菜的遗传转化面临着再生能力差、转化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白菜类蔬菜遗传转化相关文献,对影响白菜类蔬菜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基因型、再生体系、转化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了CRISPR/Cas9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并对其再生与遗传转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类蔬菜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转化方法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大白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9
作者 原淑玉 陈碧华 +7 位作者 王双成 原让花 徐世静 常怀成 逯雪 张萌 肖艳 王晓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1-256,共6页
以蚯蚓粪有机肥和化肥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CK(常规化肥)、T1(化肥减量20%并配施15t/hm^(2)蚯蚓粪)、T2(化肥减量40%并配施22.500t/hm^(2)蚯蚓粪)、T3(化肥减量60%并配施30t/hm^(2)蚯蚓粪)、T4(化肥减量80%并配施37.5t/hm^... 以蚯蚓粪有机肥和化肥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CK(常规化肥)、T1(化肥减量20%并配施15t/hm^(2)蚯蚓粪)、T2(化肥减量40%并配施22.500t/hm^(2)蚯蚓粪)、T3(化肥减量60%并配施30t/hm^(2)蚯蚓粪)、T4(化肥减量80%并配施37.5t/hm^(2)蚯蚓粪)、T5(单施45t/hm^(2)蚯蚓粪)],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白菜产量、光合特性、根系生长特性、土壤肥力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CK,T2处理使得大白菜单株净重提升13.10%;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与根尖数分别增加54.33%、42.48%、27.91%、88.26%;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31%、18.62%、15.02%;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73.76%和28.83%,真菌数量降低48.17%。随着化肥的适当减少施用以及蚯蚓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大白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而硝酸盐含量则显著降低。此外,T2处理还提高了大白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并降低了胞间CO_(2)的浓度。综上,在常规施用化肥1125kg/hm^(2)情况下,化肥减施40%配施22500kg/hm^(2)蚯蚓粪是最佳施肥组合,可代替常规施肥在大白菜生产中推广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化肥 大白菜 产量 光合特性 根系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羊踯躅品种花香气挥发性成分分析
10
作者 李新茹 齐香玉 +5 位作者 李畅 刘晓青 郭臻昊 孙晓波 杜晓华 邓衍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ume) G. Don]品种间花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16个羊踯躅品种的花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 为了探究不同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ume) G. Don]品种间花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16个羊踯躅品种的花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羊踯躅品种花香气中共鉴定出109个挥发性成分,其中20个成分的含量高于1.0μg·g^(-1),大牛儿烯D、石竹烯、α-蒎烯、葎草烯、α-法尼烯、水杨酸甲酯、β-蒎烯和芳樟醇是羊踯躅花香气的关键成分。不同品种间花香气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纸鸢’(‘Zhiyuan’)花香气的挥发性成分数量(43)和总含量(115.19μg·g^(-1))均最高,且其醇类、醛类、萜烯类、酯类、苯类含量基本上显著(P<0.05)高于其余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947%,第1主成分中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橙花叔醇和α-荜澄茄油烯等9个成分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第2主成分中石竹烯和葎草烯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第3主成分中大牛儿烯D和α-法尼烯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纸鸢’的综合得分最高(7.32)。聚类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3.85处,‘纸鸢’单独为一组,‘芬纳’(‘Fenna’)、‘白手鞠’(‘Baishouju’)和‘橙光’(‘Chengguang’)为一组,其余12个品种为一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浓香型与白色花、中等香型与粉色花、弱香型与黄色花、无香型与橙色花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羊踯躅的花色越艳丽则花香气越淡,并且,‘纸鸢’可作为羊踯躅花香气形成机制研究的优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踯躅 挥发性成分 花香气 花色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杏李种质的抗寒性鉴定及生理机制解析
11
作者 王阿宁 齐安国 +6 位作者 王梦瑶 朱高浦 李泰山 李芳东 杨绍彬 虎海防 白丹凤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7-1406,共10页
【目的】对10份杂交杏李种质进行抗寒性鉴定并探索抗寒生理机制,旨在筛选优良抗寒杏李种质。【方法】以6个主栽杏李品种和4个杏李优系为研究对象,采集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梯度温度处理(-10、-15、-20、-25、-30℃),测定相对电导率(REC)... 【目的】对10份杂交杏李种质进行抗寒性鉴定并探索抗寒生理机制,旨在筛选优良抗寒杏李种质。【方法】以6个主栽杏李品种和4个杏李优系为研究对象,采集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梯度温度处理(-10、-15、-20、-25、-30℃),测定相对电导率(REC)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鉴定抗寒性。此外,测定不同抗寒性种质在低温下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_(2)^(-)·)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进一步分析其低温生理响应机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结果】10个杏李种质的REC均随温度下降而上升,LT_(50)在-23.02~-31.67℃之间,其抗寒性划分为3个等级:高度抗寒性(LT_(50)<-30℃,味王和XL9)、中度抗寒性(-30℃≤LT_(50)≤-25℃,风味皇后、风味玫瑰和XL8)和低温敏感性(LT_(50)>-25℃,味厚、味帝、恐龙蛋、XL7和XL10)。低温下,高度抗寒基因型味王和XL9各指标随温度下降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低温敏感种质恐龙蛋和味帝的O_(2)^(-)·、H_(2)O_(2)和MDA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升高,SS和Pro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OD和POD活性波动明显。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寒性顺序为XL9>味王>恐龙蛋>味帝,与LT_(50)评价结果一致。【结论】LT_(50)是评价杂交杏李抗寒性的有效指标,味王和XL9的抗寒性最强,其抗寒性能主要依赖于枝条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杏李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响应 隶属函数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份梨资源萼片表型性状评价
12
作者 解亚容 张向展 +6 位作者 王亚楠 杨健 王龙 王苏珂 苏艳丽 郝峰鸽 薛华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1-904,I0004-I0006,共17页
为了解梨种质资源萼片性状的多样性,分析萼片对果实外观的影响,本研究对200份梨种质资源萼片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脱萼率极高和极低的梨种质资源数量显著高于中间各组,不同脱萼率包含的种质资源数... 为了解梨种质资源萼片性状的多样性,分析萼片对果实外观的影响,本研究对200份梨种质资源萼片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脱萼率极高和极低的梨种质资源数量显著高于中间各组,不同脱萼率包含的种质资源数量呈“U”形分布。在萼片脱落的种质资源中,萼片发育过程可分为离区形成前(落花后2~4 d)、离区形成期(落花后5~7 d)和离区形成后(落花后8~10 d)三个阶段。在萼片宿存和残存的种质资源中,萼片姿态以聚合和直立为主。在东方梨(包括白梨、秋子梨、砂梨、新疆梨、杂交培育品种)中,脱萼果一般没有萼凸,宿萼果上的萼凸对果形有较小的影响;萼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萼片厚度、萼片面积在不同种质资源中变异较大,但对果形没有直接影响。在14份西洋梨种质中,萼片一般薄而小,对果形影响不大。萼片宿存对果实畸形的分析结果表明,33个宿萼品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畸形果现象,宿萼果的畸形果主要包括偏斜果和突萼果2种类型,而残萼果中畸形果为偏斜果,说明萼片的存在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果形,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脱萼率与萼凸呈极显著负相关。系统聚类将200份梨种质资源分为以脱萼率为主要特征(80.7%~100.0%、16.6%~40.2%、45.5%~78.5%、0~11.9%)的4个类群。本研究结果为梨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片 果实品质 脱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的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利利 秦明周 +1 位作者 陈瑜琦 张鹏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9-244,共6页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揭示了1994—2008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逐年上升,化肥、...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揭示了1994—2008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逐年上升,化肥、地膜、农药、农用机械动力、农用柴油的集约度不断提高,劳动力集约度在2000年达到顶点后逐年下降;(2)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区域差异呈现波浪式的变化特征。其中劳动力投入的区域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3)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政策对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负向影响明显。因此,河南省未来应更多关注化肥、农药投入增加可能带来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通过加大经济落后地区的农业扶持力度来全面实现河南省耕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面板数据 河南省 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柿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扈惠灵 刘遵春 +2 位作者 苗卫东 周瑞金 张国付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1,共4页
通过对河南不同柿品种种子的数量、长度、宽度及重量等表型性状的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地区品种间的变异程度,并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柿品种种子数量和形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间种子的长度、宽度和重量发生了较大... 通过对河南不同柿品种种子的数量、长度、宽度及重量等表型性状的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地区品种间的变异程度,并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柿品种种子数量和形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间种子的长度、宽度和重量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变异程度各不相同;聚类分析发现,32份不同柿品种分为5类。因此,河南柿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柿树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雒海潮 李国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78,84,共7页
基于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从城镇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推进效率、发展潜力和协调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1996—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并没有随城镇化... 基于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从城镇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推进效率、发展潜力和协调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1996—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并没有随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而提升,部分城市反而出现城镇化质量下滑的现象。现状空间格局呈现以郑州、许昌、新乡为核心由西北向东南呈核心圈层结构降低,18个城市大体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各类型城市不断发生变化,等级层次并没有固化,各城市间城镇化质量差距并不过大。各城市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质量都需要提高。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提升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生态效应评价——以河南省叶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利利 秦明周 +1 位作者 范云峰 张鹏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0-463,共4页
土地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土地利用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出发,运用Costanza等的研究方法,参考谢高地等修正的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以河南省... 土地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土地利用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出发,运用Costanza等的研究方法,参考谢高地等修正的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以河南省叶县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定量评价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叶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2000年的15.83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26.30亿元,年均变化率达到2.57%;(2)2005—2010年,与其他单项服务价值相比,叶县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和调节服务价值大幅度增加;(3)2005—2010年,各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明显上升。通过分析叶县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进一步明确叶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调整方向,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决策和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叶县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的河南行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发曾 毛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29,59,共6页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项世纪伟业。河南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行动,要以发挥优势、主动融入、服务大局为宗旨,把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纳入"一带一路"框架内。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项世纪伟业。河南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行动,要以发挥优势、主动融入、服务大局为宗旨,把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纳入"一带一路"框架内。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大格局,努力推动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拓展、金融保障构筑、经贸产业深化、人文交流强化等领域的筹划与协作。完善一个载体,打造四个体系,组建大郑州都市地区,形成我国内陆腹地支撑"一带一路"的"中原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空间格局 河南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农村新建社区绿化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丽芳 张毅川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63-364,共2页
新农村新建社区的绿化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新农村新建社区的绿化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其健康发展。讨论了建立新农村新建社区绿化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从生态、社会、经济、景观、管理等5个方面选择了11项评价指... 新农村新建社区的绿化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新农村新建社区的绿化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其健康发展。讨论了建立新农村新建社区绿化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从生态、社会、经济、景观、管理等5个方面选择了11项评价指标,采用AHP法建立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场所丰富性、绿地率、文化艺术性、布局合理性、设施完善性、单位面积造价等在评价体系中具有较高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社区 绿化环境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like基因在蔷薇科落叶果树芽休眠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亚林 王力荣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0-899,共10页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休眠机制对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和探索设施果树栽培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多年生落叶果树芽休眠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休眠过...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休眠机制对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和探索设施果树栽培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多年生落叶果树芽休眠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休眠过程调控机制的理解。对当前在调控芽休眠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DAM-like基因鉴定及其功能、DAM基因与激素的关系、表观遗传调控对DAM-like基因的影响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为解析果树芽休眠调控机制及休眠相关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芽休眠 DAM-like基因 植物激素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根腐病发展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规律研究
20
作者 李怀珠 韩其晟 +5 位作者 王平 赵琴 司玉芳 刘建超 姚娅婷 张心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60,共10页
为探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感染根腐病后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健康、发病初期和发病末期北柴胡根周土、根际土及根内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群落动态变化及主要差异群落的功能。结果表明:根腐病... 为探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感染根腐病后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健康、发病初期和发病末期北柴胡根周土、根际土及根内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群落动态变化及主要差异群落的功能。结果表明:根腐病主要影响根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病害发展,根内真菌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Chao1与ACE指数分别下降65.69%与65.75%。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由健康组的0.47%升至发病末期的9.63%,腐皮镰刀菌(F.solani)为发病末期差异类群中LDA值最高的菌种,推测其可能为北柴胡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相比之下,根内细菌多样性随病害发展呈上升趋势,Chao1与ACE指数分别增长90.18%与86.52%。其中根瘤菌属复合群(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为发病末期特有差异类群,相对丰度增长达106.22%,推测北柴胡可能会通过招募有益细菌增强其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根腐病 根系微生物组 真菌多样性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