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双碳源对LiMn_(0.8)Fe_(0.2)PO_(4)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元超 黄卫峰 +5 位作者 梁鹏超 赵子芳 邢保艳 闫东亮 杨理 王松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采用水基流变相辅助的固相法,以异质碳蔗糖和石墨为碳源,合成了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石墨加入方式对所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_... 采用水基流变相辅助的固相法,以异质碳蔗糖和石墨为碳源,合成了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石墨加入方式对所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石墨包覆工艺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前驱体煅烧后再加入石墨获得的样品纯度高,形貌呈均一的椭圆形,在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49 mAh·g^(-1),达到其理论比容量的87%;在5C下最大的放电比容量为133 mAh·g^(-1);在2C倍率下经过300次循环后比容量维持在127 mAh·g^(-1),衰减率仅为1.9%,表现出了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0.8)Fe_(0.2)PO_(4)/C 双碳源包覆 水基流变相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镧掺杂锰酸锂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利强 段长征 +1 位作者 郑好博 许光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6-1729,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氧化镧掺杂的锰酸锂材料,研究了氧化镧不同掺杂比例(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分别为0%、0.5%、1.0%和1.5%)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镧掺杂量为1%时,所制的锰酸锂材料在1 C下比容量最大,达到120.42 mAh/g...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氧化镧掺杂的锰酸锂材料,研究了氧化镧不同掺杂比例(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分别为0%、0.5%、1.0%和1.5%)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镧掺杂量为1%时,所制的锰酸锂材料在1 C下比容量最大,达到120.42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最高,达96.76%;100次循环的1 C容量保持率最大,为9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镧掺杂 高温固相合成法 锰酸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电极上苯二酚异构体的电化学性质及同时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光日 范世鸽 陈昌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3-577,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CAT)、间苯二酚(RE)和对苯二酚(HQ)在0.5 mol/L硫酸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CAT、RE和HQ共存体系的伏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0的硫酸水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0 mV/s,循环...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CAT)、间苯二酚(RE)和对苯二酚(HQ)在0.5 mol/L硫酸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CAT、RE和HQ共存体系的伏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0的硫酸水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0 mV/s,循环伏安法扫描电位在0~1.2 V(vs.Ag/Cl)时,分离效果明显。本文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了CAT、RE和HQ的混合物,检出限依次为3.9×10-6、3.9×10-6和7.8×10-6mol/L。将该方法用于合成样品测定,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邻苯二酚 间苯二酚 对苯二酚 差分脉冲法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键桥联双二茂铁芳胺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长恭 何欢欢 +2 位作者 尚静艳 吴少伟 王留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1-456,共6页
以p、m-二茂铁苯胺和p-乙酰硫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两个含p-乙酰硫苯基的二茂铁席夫碱化合物,硼氢化钠还原碳氮双键的同时对乙酰硫基脱保护,得到了两个二硫键桥联双二茂铁芳胺化合物。用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相关化... 以p、m-二茂铁苯胺和p-乙酰硫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两个含p-乙酰硫苯基的二茂铁席夫碱化合物,硼氢化钠还原碳氮双键的同时对乙酰硫基脱保护,得到了两个二硫键桥联双二茂铁芳胺化合物。用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表明,p、m-二茂铁苯胺所形成的席夫碱及其还原脱保护产物的循环伏安性质略有差异,其中仲氨基和二茂铁处于对位的二硫键桥联双二茂铁芳胺容易失去电子。电化学研究表明,通过二硫键的均裂和Au-S键可将含刚性芳香环的二茂铁分子通过自组装的方法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衍生物 自组装 结构表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5
作者 屈菊平 郝海玲 陶建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3,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表面形成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固定在复合膜上形成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运用扫描电镜考察复合膜的形貌特征;考察了壳聚糖用量和电位循环圈数对膜特性的影响;采用电流-...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表面形成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固定在复合膜上形成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运用扫描电镜考察复合膜的形貌特征;考察了壳聚糖用量和电位循环圈数对膜特性的影响;采用电流-时间法考察了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有较快的响应速度(3.5s),在0.02mmol·L-1~1.27mmol·L-1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检测极限为0.01mmol·L-1,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7.1%~102.5%.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葡萄糖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胺 壳聚糖 复合膜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镀锌层钝化工艺概述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爱荣 郝海玲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5期29-32,共4页
列举了11种常用的彩虹色、军绿色、黑色、蓝白色、金黄色镀锌钝化液体系的典型配方及工艺。系统地介绍了常用镀锌钝化工艺的应用状况,包括工艺条件、膜层性能、特点等。并指出了每种钝化液的性能和膜层质量的优劣,以及随着环境保护要求... 列举了11种常用的彩虹色、军绿色、黑色、蓝白色、金黄色镀锌钝化液体系的典型配方及工艺。系统地介绍了常用镀锌钝化工艺的应用状况,包括工艺条件、膜层性能、特点等。并指出了每种钝化液的性能和膜层质量的优劣,以及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用低毒性钝化剂取代铬酸盐钝化是镀锌钝化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层 钝化膜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化学氧化封闭后膜层耐蚀性比较
7
作者 田利 宋群力 王爱荣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共4页
利用极化曲线测试及膜质量增加评价了勃姆石溶胶、硝酸铈溶液、Ni2+-Co2+溶液及Co2+-三乙醇胺溶液封闭对铝合金化学氧化膜在3.5%的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i2+-Co2+溶液封闭的铝合金化学氧化膜具有较好的耐酸碱腐蚀... 利用极化曲线测试及膜质量增加评价了勃姆石溶胶、硝酸铈溶液、Ni2+-Co2+溶液及Co2+-三乙醇胺溶液封闭对铝合金化学氧化膜在3.5%的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i2+-Co2+溶液封闭的铝合金化学氧化膜具有较好的耐酸碱腐蚀能力,稀土铈溶液封闭膜在酸性条件下、溶胶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蚀性,Co2+-三乙醇胺溶液中的封闭膜耐蚀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氧化膜 封闭 极化曲线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电化学和对EY^(2-)的荧光淬灭性能
8
作者 郑会勤 刘露 樊耀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以单核钴配位聚合物[Co(dmgH)(dmgH_2)Cl_2](1)为合成中间体,以4,4′-联吡啶(4,4′-bipy)为桥联配体,并加少量的乙二胺调节pH,进行水热合成得到一个新的二维网状配聚物[Co_(1.5)(4,4’-bipy)·(dmgH_2)_(1.5)·(H_2O)]_n·(... 以单核钴配位聚合物[Co(dmgH)(dmgH_2)Cl_2](1)为合成中间体,以4,4′-联吡啶(4,4′-bipy)为桥联配体,并加少量的乙二胺调节pH,进行水热合成得到一个新的二维网状配聚物[Co_(1.5)(4,4’-bipy)·(dmgH_2)_(1.5)·(H_2O)]_n·(en)_n·(13H_2O)_n(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聚物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60号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46 30(8)nm,b=1.591 56(6)nm,c=1.636 22(5)nm;α=90.00°,β=90.00°,γ=90.00°,V=6.630 9(4)nm_3,Z=4,F(000)=2 812.0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聚物Co(Ⅲ)中心离子为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4,4-联吡啶的N原子桥联成二维网状结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苯环之间弱的π-π作用力堆积成三维固态结构.循环伏安和荧光淬灭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对曙红Y(EY^(2-))具有很强的荧光淬灭作用,可作为潜在的光化学还原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钴配位聚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Cd(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对硝基苯酚、四环素、2,6-二氯-4-硝基苯胺的荧光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露 王慧杰 +1 位作者 王海童 李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0-1188,共9页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Cd(Ⅱ)配合物,分子式为{(H_(2)dbim)_(0.5)[Cd(Hbptc)]·H_(2)O}n(1),其中dbim=1-(4-(2,6-二甲基-2H-苯并[d]咪唑-3(3H)-酰基)甲基)苄基)-2,7-二氢-2,5-二甲基-1H-苯并[d]咪唑,H4bptc=3,3',4,4'-二...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Cd(Ⅱ)配合物,分子式为{(H_(2)dbim)_(0.5)[Cd(Hbptc)]·H_(2)O}n(1),其中dbim=1-(4-(2,6-二甲基-2H-苯并[d]咪唑-3(3H)-酰基)甲基)苄基)-2,7-二氢-2,5-二甲基-1H-苯并[d]咪唑,H4bptc=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配合物1为2D层状结构,点符号为{44·66}。配合物1可用于一些常见环境污染物的荧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能有效检测对硝基苯酚、四环素、2,6-二氯-4-硝基苯胺。计算得到对硝基苯酚、四环素和2,6-二氯-4-硝基苯胺对1的猝灭常数分别为2×10^(2)、5.4×10^(4)和2×10^(4)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拓扑结构 荧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MoS_(2)表面Fe,Ir掺杂对NO吸附与直接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理论计算
10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下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NO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与完整MoS_(2)表面的物理吸附(-0.05 eV)不同,Fe,Ir掺杂MoS_(2)表面NO吸附能分别为-3.30,-3.17...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下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NO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与完整MoS_(2)表面的物理吸附(-0.05 eV)不同,Fe,Ir掺杂MoS_(2)表面NO吸附能分别为-3.30,-3.17 eV,说明掺杂表面对NO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O分子吸附后,N原子与掺杂原子Fe,Ir的中间出现电荷增加,形成共价键,掺杂原子周围电荷减少;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O在掺杂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主要是N原子的2py,2px与掺杂原子Fe的3d_(xy),3d_(yz),3d_(xz)以及Ir的5d_(xy),5d_(yz),5d_(xz)轨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解离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相对贵金属Ir,掺杂廉价的Fe后,NO在Fe-MoS_(2)比在Ir-MoS_(2)表面解离的活化能小,且在Fe-MoS_(2)表面的吸附能与活化能非常接近,仅相差0.08 eV,表明在该体系中NO的吸附与解离存在相互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Ir掺杂 单层MoS_(2) 一氧化氮 吸附与解离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清除羟自由基法评价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43
11
作者 郭雪峰 岳永德 +5 位作者 孟志芬 汤锋 王进 姚曦 荀航 孙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8-511,共4页
进行了Fe2+与邻二氮菲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抗氧化剂TBHQ及竹叶提取物样品对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研究。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波长为509.1 nm。以IC50值(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浓度值)作为评价抗氧化剂... 进行了Fe2+与邻二氮菲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抗氧化剂TBHQ及竹叶提取物样品对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研究。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波长为509.1 nm。以IC50值(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浓度值)作为评价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指标,测得合成抗氧化剂和效果最好竹叶提取物样品IC50值分别为0.040(TBHQ),0.378(M20),0.323(M40),0.334(M60),M20,M40,M60等竹叶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提取物 羟自由基 清除率 IC50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文秀 侯玉霞 +2 位作者 冯素伟 朱芳坤 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34,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茎秆纤维素与小麦茎秆抗倒伏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微波辅助加热酸浸提法提取了小麦茎秆纤维素,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纤维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等方法对小麦茎秆纤维素光谱性能和形貌结构... 为了研究小麦茎秆纤维素与小麦茎秆抗倒伏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微波辅助加热酸浸提法提取了小麦茎秆纤维素,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纤维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等方法对小麦茎秆纤维素光谱性能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抗倒伏小麦百农矮抗58茎秆纤维素含量为22.51%,结晶度高达74.47%;微波辅助加热酸浸提法所提取的小麦茎秆纤维素纯度高,具有典型的纤维素特征,小麦茎秆纤维素结晶体具有典型的纤维素Ⅰ的结构;小麦茎秆纤维素结构属结晶度高、大分子排列非常紧密的纤维;小麦茎秆纤维素的结晶度和小麦茎秆的倒伏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晶度高,倒伏指数小,抗倒伏性能强;结晶度可以用来表征小麦茎秆纤维素的强度,有望作为衡量小麦茎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结晶度 红外光谱 X-衍射光谱 小麦茎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光杏梅果实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光谱测定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传来 范文秀 +2 位作者 高启明 荆瑞俊 林紫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39-1141,共3页
利用WFX-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杏梅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Ca, Fe, Zn, Mn和Cu五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在各元素工作曲线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回收率在98%~105%之间, 结果较为满意. 这五种微量元素的总量随果... 利用WFX-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杏梅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Ca, Fe, Zn, Mn和Cu五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在各元素工作曲线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回收率在98%~105%之间, 结果较为满意. 这五种微量元素的总量随果实的生长逐渐增加, 而浓度与果实和果核的生长发育有关, 这为指导合理施肥提供了有用数据. 成熟杏梅果实中Zn, Fe, Ca等人体必需生命元素含量较高, 说明金光杏梅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光杏梅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Ⅰ.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特点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广印 范文秀 +2 位作者 陈碧华 张建伟 韩世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8-705,共8页
本文概述了包括Western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聚合酶链反应法、Southern印迹法等在内的蛋白质检测和DNA检测方法,并介绍了DNA微阵列技术法等新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供转基... 本文概述了包括Western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聚合酶链反应法、Southern印迹法等在内的蛋白质检测和DNA检测方法,并介绍了DNA微阵列技术法等新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供转基因食品检测研究及选择分析方法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检测技术 PCR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岭土水热合成NaY分子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雪静 张甲敏 +1 位作者 杨胜凯 杨风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采用茂名高岭土水热合成NaY分子筛,用IR,XRD,NMR,SEM,HRTEM等分析了其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偏高岭土水热合成Y型分子筛是固相转变机理,晶化过程是一个扩散-成胶-原位重排的过程。
关键词 偏高岭土 NAY分子筛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注塑件熔接痕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杨风霞 姜小莹 汤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3-35,47,共4页
概述了注塑件熔接痕的分类及特点;分析了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充模速度、注射时间、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后处理等对熔接痕的外观及性能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各工艺参数对熔接痕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优化工艺参数和... 概述了注塑件熔接痕的分类及特点;分析了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充模速度、注射时间、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后处理等对熔接痕的外观及性能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各工艺参数对熔接痕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优化工艺参数和研究工艺参数对熔接痕影响程度的研究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并从工艺方面提出了减小熔接痕损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件 熔接痕 工艺参数 外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7
作者 胡林峰 许明录 朱红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84-391,共8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精油在农用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阐述了具有农用抑菌活性的31种植物精油及其抑菌效果,并列举了植物精油中13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抑菌活性成分,简要分析了植物精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性质对注塑件熔接痕外观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风霞 郝海玲 +1 位作者 游红伟 杨胜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43,共4页
概述注塑件熔接痕的分类、特点及形成,分析了材料性质如结晶度、松弛时间、特征温度、取向、粘度及所用添加剂对熔接痕处外观和性能的影响及其造成影响的原因,具体分析了影响粘度的因素和添加剂的种类、形态、用量对熔接痕的影响,并从... 概述注塑件熔接痕的分类、特点及形成,分析了材料性质如结晶度、松弛时间、特征温度、取向、粘度及所用添加剂对熔接痕处外观和性能的影响及其造成影响的原因,具体分析了影响粘度的因素和添加剂的种类、形态、用量对熔接痕的影响,并从材料性质方面提出了减小熔接痕损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件 熔接痕 材料性质 外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印迹磁性搅拌棒/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鱼饲料中的孔雀石绿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坤峰 陈军 +3 位作者 陈娜 胡梅 龚文君 张裕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9-865,共7页
采用二步包裹修饰后的高磁性超顺材料钕铁硼磁粉作为磁性供体,以孔雀石绿(MG)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新型整体式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MIP-SBSE),并... 采用二步包裹修饰后的高磁性超顺材料钕铁硼磁粉作为磁性供体,以孔雀石绿(MG)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新型整体式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MIP-SBSE),并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测定鱼饲料中的孔雀石绿.考察了吸附和解吸时间、pH值和盐浓度对目标化合物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MIP-SBSE可对模板分子进行有效的选择性吸附,线性范围为10~500 μg/L;检出限为103 ~ 215 ng/L,用该方法对鱼饲料中的孔雀石绿进行分析测定,测得加标回收率为87.3%~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分子印迹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吸附萃取搅拌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聚合快速制备分子印迹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裕平 左国强 +2 位作者 许光日 李全民 袁倬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54-1656,共3页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firstly attempted to prepar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monoliths,which were in situ prepared rapidly with methacrylic acid(MAA)as a functional monomer,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firstly attempted to prepar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monoliths,which were in situ prepared rapidly with methacrylic acid(MAA)as a functional monomer,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as a cross-linking agent,toluene and isooctane as the porogenic solvents and AIBN as an initiator.The baseline separation of isomers of hydroxybenzoic acid was achieved on these monolithic columns with 4-HBA as the template,but not on the blank polymer.Furthermore,some neutral compounds could also be baseline-separated on the imprinted polymer columns in the modes of pressure-driven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and low-pressure driven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It was shown that the monoliths were not only used as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but also as the reverse phase chromatographi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分子印迹聚合物 整体柱 毛细管电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