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DTI在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3
1
作者
荆彦平
郭振安
+6 位作者
孙留严
吴连强
王熹
荆怡玟
陈丽微
吴肖峰
薛惠元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6,72,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评估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以及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完整性和损害程度的价值,协助预判临床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评估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以及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完整性和损害程度的价值,协助预判临床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经临床诊断为BAD患者病例31例,根据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评分,将患者进行预测分组,分为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和瘫痪组;同时通过DTI获取关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CST与BAD梗死部位的相对位置(相邻、部分穿过、穿过)关系,将患者预测为恢复组(相对位置为相邻)、部分恢复组(相对位置为部分穿过)及瘫痪组(相对位置为穿过);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NIHSS评分、MMT评分,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实际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FA值、CST损害程度与NIHSS及MMT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验证其线性数量关系。结果31例患者FA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显示良好,结构清晰,梗死灶FA值较镜像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降低,ADC值降低,t值分别为2.836、2.107,P值分别为0.015、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T重建显示良好,左右两侧显示率均为100%;纤维束重建后10例患者可见CST与梗死灶邻近但未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肌力恢复较快,恢复程度明显;11例患者CST部分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稍差,肌力恢复稍差;10例患者CST全部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差,病程长,肌力减退明显。经相关分析显示,BAD患者NIHSS评分、MMT预测评分及治疗后实际评分与患侧FA值呈正相关(P均<0.05);进一步行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患侧CST与BAD梗死部位的相对位置(相邻、部分穿过、穿过)关系与评分的恢复组、部分恢复组、瘫痪组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DTI技术能对BAD以及CST完整性进行有效评估,其评估结果与临床预测及实际预后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TI在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3
1
作者
荆彦平
郭振安
孙留严
吴连强
王熹
荆怡玟
陈丽微
吴肖峰
薛惠元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影像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
附属
黄河
三门峡
医院
神经内科
出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6,72,共6页
基金
中国电建集团医疗健康产业基金项目(编号:2022036)。
文摘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评估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以及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完整性和损害程度的价值,协助预判临床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经临床诊断为BAD患者病例31例,根据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评分,将患者进行预测分组,分为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和瘫痪组;同时通过DTI获取关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CST与BAD梗死部位的相对位置(相邻、部分穿过、穿过)关系,将患者预测为恢复组(相对位置为相邻)、部分恢复组(相对位置为部分穿过)及瘫痪组(相对位置为穿过);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NIHSS评分、MMT评分,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实际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FA值、CST损害程度与NIHSS及MMT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验证其线性数量关系。结果31例患者FA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显示良好,结构清晰,梗死灶FA值较镜像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降低,ADC值降低,t值分别为2.836、2.107,P值分别为0.015、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T重建显示良好,左右两侧显示率均为100%;纤维束重建后10例患者可见CST与梗死灶邻近但未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肌力恢复较快,恢复程度明显;11例患者CST部分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稍差,肌力恢复稍差;10例患者CST全部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差,病程长,肌力减退明显。经相关分析显示,BAD患者NIHSS评分、MMT预测评分及治疗后实际评分与患侧FA值呈正相关(P均<0.05);进一步行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患侧CST与BAD梗死部位的相对位置(相邻、部分穿过、穿过)关系与评分的恢复组、部分恢复组、瘫痪组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DTI技术能对BAD以及CST完整性进行有效评估,其评估结果与临床预测及实际预后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Keywords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rticospinal trac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DTI在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
荆彦平
郭振安
孙留严
吴连强
王熹
荆怡玟
陈丽微
吴肖峰
薛惠元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