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玉青 杨晓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2期4096-409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0例B细胞NHL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一化疗组(35例)和利妥昔单抗组(35例)。给予单一化...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0例B细胞NHL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一化疗组(35例)和利妥昔单抗组(35例)。给予单一化疗组患者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化疗方案治疗。在CHOP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组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6个月生存率及1 a生存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3^+、CD4^+/CD8^+)变化。结果利妥昔单抗组治疗总有效率、6个月生存率、1 a生存率高于单一化疗组(均P<0.05)。治疗后,单一化疗组CD4^+/CD8^+、CD4^+、CD3^+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CD4^+/CD8^+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利妥昔单抗组治疗后CD4^+、CD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组CD4^+/CD8^+、CD4^+、CD3^+水平高于单一化疗组(均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B细胞NHL患者采用CHOP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CHOP化疗方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玉青 杨晓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1期3932-3934,共3页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MM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阿霉素联合长春新...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MM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阿霉素联合长春新碱治疗,观察组接受硼替佐米、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钙、磷、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2.92%),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磷及IL-17、IL-6、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MM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清钙、磷及免疫抑制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阿霉素 长春新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叶娟 高丽 王改 《内科》 2021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观察TD(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D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D方案... 目的观察TD(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D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D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治疗28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人Dickkopf-1基因(DKK-1)、骨保护素(OP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IL)-6、IL-17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4%)显著高于对照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KK-1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OPG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IL-6、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状况,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T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点及总体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仝佳音 刘静静 杨学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2期4110-4113,共4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MM患者生存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进行相关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后给予...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MM患者生存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进行相关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后给予患者一般治疗及规律性化疗,同时开展36个月的随访,以患者病死或随访截止时间为观察终点,统计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研究人员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表,调查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Cox回归分析找出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MM患者中,疾病类型以IgG型为主,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多大于30%,D-S分期集中于Ⅱ期、Ⅲ期,并发症状较多,且以贫血为主。观察期间,100例MM患者中病死42例(42.00%)。病死组患者疾病D-S分期、伴粒细胞缺乏症、血清Hcy、UA水平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D-S分期Ⅲ期、伴粒细胞缺乏症、血清Hcy、UA水平高是MM患者不良生存结局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MM好发于老年人群,患者疾病类型以IgG型为主,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多大于30%,D-S分期集中于Ⅱ期、Ⅲ期,并发症状较多,且以贫血为主;MM患者存在一定的病死风险,且其影响因素可能为疾病D-S分期Ⅲ期、伴粒细胞缺乏症、血清Hcy、UA水平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临床特征 预后 粒细胞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血丸联合司坦唑醇片、环孢素软胶囊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颖 田雪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657-5659,共3页
目的探讨生血丸联合司坦唑醇片、环孢素软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慢性A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司... 目的探讨生血丸联合司坦唑醇片、环孢素软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慢性A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司坦唑醇片、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给予观察组生血丸联合司坦唑醇片、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对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进行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造血负调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38/43)]较对照组[62.79%(27/42)]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Hb、WBC、PLT计数较治疗前升高,血清IFN-γ、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Hb、WBC、PLT计数高于对照组,血清IFN-γ、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丸联合司坦唑醇片、环孢素软胶囊治疗慢性AA能改善患者血常规,抑制造血负调控因子释放,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血丸 司坦唑醇片 环孢素软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