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高龄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社干 冯笑山 +3 位作者 陈书昌 孙江涛 马保根 王立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1-305,共5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E)治疗高龄晚期贲门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GCA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38例和对照组(<75岁)42例,均采用XE...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E)治疗高龄晚期贲门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GCA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38例和对照组(<75岁)42例,均采用XELOX方案化疗,即L-OHP 65mg/m2静脉滴注2h,d1、d8,CAPE1000mg/m2口服,2次/天,d1~d14,21天为1个周期,连续4~6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肿瘤化疗敏感性和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化疗结束4周后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高龄组和对照组比较,化疗敏感性分别为76.3%(29/38)和78.6%(33/42),无显著性差异(χ2=0.058,P>0.05);吞咽困难改善率分别为86.8%(33/38)和81.0%(34/42),无显著性差异(χ2=0.509,P>0.05);两组近期疗效分别为78.9%(30/38)和78.6%(33/42),无显著性差异(χ2=0.002,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可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OHP联合CAPE治疗高龄晚期GCA疗效较好,改善症状快,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7
2
作者 冯笑山 王立东 +16 位作者 单探幽 郭涛 李吉林 范宗民 焦新英 常智慧 高社干 韩晶 宋昕 申秋 樊慧 王能超 李韶华 高珊珊 何欣 郭军辉 刘宝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对河南省林州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健康人血清(对照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确立食管癌的蛋白质指纹诊断模型,并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IMAC3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 目的对河南省林州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健康人血清(对照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确立食管癌的蛋白质指纹诊断模型,并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IMAC3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61例食管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用Bio-MarkerWizard软件对芯片检测得到的蛋白质相对含量进行处理及方差分析。并对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转移组),36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未转移组)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Mr)为9439.58、6627.21、2867.65、4494.08、7762.68、6835.32、4095.947种蛋白质组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食管癌测试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88.5%和82.0%。转移组、未转移组与对照组3组相比,有15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相比有2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分别为11742.48、9294.44)。结论以上述7种蛋白质建立的诊断模型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出2种与食管癌转移密切相关蛋白质,后者为进一步建立食管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及其癌变细胞系SHEEC的Photofrin-Diomed630-PDT损伤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社干 潘利咸 +6 位作者 王立东 冯笑山 曲智锋 单探幽 谢萱虎 贾瑞诺 宋娜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单态氧与氧化物在Photofrin-Diomed 630-PDT中的细胞毒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及其癌变细胞系SHEEC分别随机分成20组,接种24 h贴壁后,更换M199完全培养液为不含血清的30μg/mL的Photofrin-Ⅱ溶液100μL,孵... 目的探讨单态氧与氧化物在Photofrin-Diomed 630-PDT中的细胞毒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及其癌变细胞系SHEEC分别随机分成20组,接种24 h贴壁后,更换M199完全培养液为不含血清的30μg/mL的Photofrin-Ⅱ溶液100μL,孵育150 min后,即时干预组迅速更换不同浓度叠氮化钠(NaN3)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M199液,在15 min内进行光照处理,光照处理后更换M199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持续干预组光照处理后不再更换M199完全培养液,直至24 h检测,然后应用CCK-8法检测两个细胞系各组的存活率。结果 NaN3对细胞系SHEE和SHEEC的Photofrin-Diomed 630-PDT即时干预随NaN3浓度的增加其拮抗作用也增强;NaN3对细胞系SHEE和SHEEC的Photofrin-Diomed 630-PDT持续干预表现为细胞毒副作用;SOD对细胞系SHEE和SHEEC的Photofrin-Diomed 630-PDT干预无拮抗作用,仅表现细胞毒作用。结论 NaN3对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和SHEEC的Photofrin-Diomed 630-PDT的即时干预,提示肿瘤PDT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主要为单态氧的瞬间杀伤作用,而与其他氧化剂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SHEE SHEEC 光动力治疗 Photofrin-Ⅱ 单态氧 叠氮化钠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